艺术档案 > 大史记 > 文献档案 > 展评:第十届欧洲宣言展 & 宣言展历史回顾

展评:第十届欧洲宣言展 & 宣言展历史回顾

2014-11-20 23:00:00 来源: 艺术世界 作者:

路易斯·布尔乔亚,《研究所》(Louise Bourgeois, The Institute),综合装置,银质,30.5×70.5×46.4cm,Collection The Easton Foundation

2014 年圣彼得堡第十届欧洲宣言展
2014.6.28 ~ 2014.10.31︱冬宫

七月的圣彼得堡,烈日晴空,昼长夜短。俄罗斯人成群结队的裸着身子,慵懒地横在草地上,殷实的绿和贝尼尼般大理石的白,近乎刺眼的对比。一晃而逝的夏,这是多么弥足珍贵的季节。2014 的夏,俄罗斯黄金时代的文化旧址冬宫(Winter Palace of 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正悄然演绎着一场别开生面的当代艺术展览——第十届欧洲当代艺术双年展(The European Biennial of Contemporary Art MANIFESTA 10),又称“欧洲宣言展”。

选址冬宫,独具匠心。始于 1996 年的宣言展,之前的展览场地均位于西欧地区,首次将空间迁移至俄罗斯,诚如策展人卡斯佩·凯涅格(Kasper König,1943-)所言,圣彼得堡作为俄罗斯文化古都以及通往西欧必经的大门,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融汇和交换的枢纽作用。冬宫更是以其沙皇宫邸奢华绚烂的独一无二,各类藏品的包罗万象,数以万计观众的流动性,奠定了双年展展示空间的完美性。与此同时,置身于蜚声全球的艺术大师作品之间的宣言展,如何在借助习惯性的仰视经典的场所去重温和再现当代,如何引导观众透过古典视角重新审视古典和当代,以及如何调和两者之间的共性和矛盾,都是策展团队囿于解决的议题。宣言展自创办至今,无一例外地试图将艺术家作品所传达的丰富社会涵义和当地文化精神的某些意味结合,以期达到所谓的“本地化”融入。俄罗斯对于整个欧洲大陆是非常特殊的一部分,疆域的宏大,文化的多元,历史的复杂,政治的舛变,诸多矛盾的因素极具挑战性。策展人力图通过古典当代的融合,跨越文化沟堑,拓展出更广阔的交流对话空间。

约瑟夫·博伊斯,《经济价值》(Joseph Beuys, Economic Values),综合装置,300×400×265cm,1980,Collection S.M.A.K

对于初抵圣彼得堡的任何人而言,冬宫的极尽奢华,极尽绚烂,极尽丰富,文字恐难表达,唯有亲自前往此艺术圣殿,方能感悟其不可明状之魅。四百多个空间内绵延着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新古典、印象派,延续至今的各国、各种门类的数十万件艺术品,行走其中仿若回溯艺术史的百科全书。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偶尔发现某些“不和谐”场景。在众多习以为常的艺术经典中突然出现若干不应该同时出现的作品或物件。场景一,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创作于晚年的《经济价值》(Economic Values)的装置作品被置于冬宫的风俗绘画展厅内,呈 L 型的金属架上摆放着艺术家从东德的百货商店里购置的食品等各类生活消耗品,与其对应的绘画均绘于 1818-1883 年之间,呼应着卡尔·马克思时代的生活特征。绘画本身形而上的文明教化功能与日常生活里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的内层呼应,以及画面本身所呈现的平淡生活场景和装置中的生活消耗品之间亦形成表层呼应。作品的双层呼应借用冬宫气势恢宏的古典绘画得以更好的诠释,并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场景二,刚辞世不久的法国女艺家路易斯·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 1911-2010)的《研究所》(The Institute)和 18 世纪威尼斯巨匠乔凡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1720-1778)的石雕作品共处一室,有一种时光倒流百年的错觉。皮拉内西在建筑空间的精湛处理方式对法国派系的绘画、建筑、文学等领域影响深远,布尔乔亚和皮拉内西同样拥有着一双充满着智慧和灵性的双手。场景三,森村太昌(1951-)善于复制的创作特性在冬宫的空间内得以全面发挥,在游客最集中的意大利日光厅内,森村太昌扮演艺术家身份临摹着前辈大师画作。同一个地点,不同的时空,此时彼时,我们永远无法踏入同一条河流。经典或许被定格在某一个瞬间,川流不息的观众,各自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经典。这些“突兀的”作品终于令我恍然大悟,原来所有的相遇都不是偶然。借用冬宫博大的藏品资源,宣言展在有限的空间内静静地摆开阵势,期待着给有心的观众某种毫无压力的惊喜。散落在冬宫的宣言展艺术作品试图循着经典楷模的轨迹,建立一种内在的互动,创建一段属于古典和当代之间的对话,这些表面看似不和谐的场景却为传统经典的空间注入了新鲜的氧气。它们似有若无地串成了一根无形的绳索,指引着我迈向宣言展的主展空间员工大楼(the general staff building)。

从粉绿配金色的冬宫外墻放眼望去,穿过水泥灰的空旷广场,修葺一新的员工楼蒙着精神奕奕的淡淡鹅黄,拱形的布列仿佛一道浓重彩虹笼罩着昔日的沙皇行宫。宣言展将本届展览分散在圣彼得堡市内的几处,最为集中的两处,冬宫占三分之一,其余大部分位于员工楼。员工楼始建于 1820 年,和冬宫隔着宫殿广场遥遥相望,历经辉煌沙皇时代,苏联专政,直至解体新政,一直以来都是文化之城圣彼得堡的地标之一。从 2008 年开始整修,西厢用于博物馆行政办公,东厢规划为冬宫展览建筑群的一部分。东厢改建的初衷便是拓展更多的展览空间,亦是冬宫 250 年周年庆的一份厚礼。经历了冬宫游人如织和金碧辉煌的审美轰炸后,员工楼的空旷风格令人如沐春风的清新。一如其他当代空间的极简风格,作为宣言展的主展空间,恰如其分,表达了冬宫在力推当代艺术的决心。

托马斯·赫赛豪恩,《ABSCHLAG》(Thomas Hirschhorn, ABSCHLAG),脚手架施工,16.5×9.36×3.25m,受第十届宣言展委托所作,圣彼得堡,2014

诺大的空间随着广场式台阶迂回向上,透明玻璃中庭的明媚与奇幻程度足以让你坐在台阶上编织着连篇累牍的白日梦,空间内大面积的白色可以联想至梦境里飘浮不定的云朵。跨过梦幻的主梯,首层展览空间因为其挑空高度优势,体积庞大的展品被安置于此。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托马斯·赫赛豪恩(Thomas Hirschhorn,1957-)特别为宣言展创作的装置,整座装置高达16 米,由废旧纸板、胶带、木头、铝箔、电线圈、金属管、塑胶、乙烯泡沫等堆积起一座被蹂躏的“废墟”,六个开放式房间的内景清晰地呈现了建筑在被破坏之前的现状。赫赛豪恩擅长将传统展览空间转化为包罗万象的建筑语境,旨在强调人类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他曾参展 2012 年上海双年展。俄罗斯艺术家叶连娜·科维琳娜(Elena Kovylina,1971-)的巨型影像作品《平等》(Equality), 同样占据了大面积的展厅,作品在 2008 年同名作品基础上契合本届宣言展,将表演场地迁至宫殿广场,镜头下亚历山大凯旋柱和冬宫屋顶上的奥林匹亚诸神雕像不断交替,交迭着上百个俄罗斯志愿者的脸部特写,艺术家本人试图定义出俄罗斯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原貌。宣言展对于“本地化”理念融入历来非常重视,一来可借用艺术作品反映当地政治文化的形状,另亦可积累本国本地观众人气。结合宣言展的主旨,如何完整地体现整个欧洲国家的当代精神,亦是策展时首当其冲的议题。本届宣言展甄选了五十位以上的欧洲艺术家,涵盖了欧洲三十国,艺术作品类型涉及绘画、装置、行为、影像、雕塑各种类型。

因为冬宫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宣言展的亮点便是将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的结合。甄选与宣言展主题契合的古典大师作品去诠释当代的前世今生。上文提及展览中的皮拉内西的石雕作品,除了对古典作品的默默致敬之外,更多的期许是引领观写┕??返乃淼廊ザ两獾毕隆B淼偎梗℉enri Matisse,1869-1954)的印象主义画作在冬宫藏品颇丰,足足占满五间画廊,将马蒂斯纳入本届宣言展,并将其从冬宫移至员工楼展厅内,创建了野兽派和当代对话的语境。

宣言展选用了醒目的橙色 logo 去表达当下存在感的符号色,招贴、城市导引牌、展览目录,统一协调、旗帜鲜明地在圣彼得堡城内,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推广活动。其外围工作也如火如荼,有平行展,结合当地艺术教育机构的各类活动和推广,艺术家、策展人、领域专家对谈会,手机移动平台,公共网络资源分享,公众节目安排,出版物,衍生品,媒体合作,乃至参观,导引工作都可圈可点。引用策展人卡斯佩·凯涅格的阐述作为结语,宣言展是一个欢迎艺术家和观众从各自角度提出疑问,展现真实声音的有机体。这个系统涉及艺术所提供的精密度和冲突性的所有范畴,向各界展示了一条无垠的前路,艺术活动可以激励广阔的参与感和存在感。他深信目前在冬宫和圣彼得堡进行的这场带有批判性质的当代艺术活动在道德、审美等方面促进了有建设性的多元化讨论和交流,同时延展出对于活在当下的我们自身,更深层的挑战和思考的必要条件。

2014 年的夏秋,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游走冬宫,穿梭在崇高的古典楷模之间,和心爱的前辈大师私语着,赴着一场和时光觥筹交错的约,散落其间的当代艺品旁敲侧击地提醒着我们,生活的当下的美好。

宣言展历史回顾

宣言展最初构思于冷战之后的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旨在反映欧洲各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最新状况,更深层次地探索地域性和心理性的需求,同时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平台。它和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并称欧洲三大当代艺术盛事,它与前二者的区别,在于宣言展采用游牧式(nomadic)迁徙的非固定选址方式,增添了诸多不确定的惊喜因素。每届的选址经过长达三年的准备和调研时间,最终由荷兰非赢利性的宣言展基金会和策展人敲定。从首届的鹿特丹多达十六个展览场,逐渐减少到数个。策展沿用多位策展人合作,随后加强了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并加入网络资源。2002 年引入公众对谈活动,努力扩大观众群,将宣言展纳入评论范畴,亦尝试多个城市联办的独立联合策展方式。直至近年,引入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典展品和当代展品互相融合的潮流。纵观宣言展,我们不难发现每一届的策展人都力图求新和大胆开拓,尝试多元化途径,更深层次地解析复杂的社会环境,吸引超过百万以上的观众参观,艺术家、策展人、专业人员以及志愿者加入其中。

1996策展人 Katalyn Neray(布达佩斯),Rosa Martinez(巴塞罗那),Viktor Misiano(莫斯科),Andrew Renton(伦敦),Hans Ulrich Obrist(伦敦)。16 个博物馆,36 个公共空间,鹿特丹,荷兰。

1998策展人 Robert Fleck(杜塞尔多夫),MariaLind(斯德哥尔摩),Barbara Vanderlinden(布鲁塞尔)。5 个博物馆,艺术场地,公共空间,卢森堡,比利时。

2000策展人 Francesco Bonami(纽约/都灵), OleBouman(鹿特丹/深圳),Mária Hlavajová(阿姆斯特丹/乌得勒支),Kathrin Rhomberg(柏林/维也纳)。3 个主空间,卢布尔雅那,南斯拉夫。

2002策展人 Iara Boubnova(索非亚),Nuria EnguitaMayo(瓦伦西亚),Stéphanie Moisdon Trembley(巴黎)。法兰克福为主要展示地,德国。

2004策展人 MassimilianoGioni(米兰),Marta Kuzma(威尼斯/斯德哥尔摩)。圣塞瓦斯蒂安,西班牙。

2006原定尼科西亚,由于政治敏感安全问题取消,塞浦路斯。

2008策展人 Adam Budak(华盛顿),Anselm Franke(柏林),HilaPeleg(柏林),the Raqs Media Collective(新德里)。特兰托,意大利。

2010联合策展机构 AlexandriaContemporary Arts Forum(ACAF),the Chamber of Public Secrets(CPS),tranzit.org。穆尔西亚和卡塔赫纳,西班牙。

2012策展人 Cuauhtémoc Medina(墨西哥城),与Katerina Gregos(布鲁塞尔),Dawn Ades(伦敦)联合策展。亨克市,林堡省,比利时。

2014策展人 Kasper König(梅廷根)。冬宫,员工楼为主场,圣彼得堡,俄罗斯。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