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大史记 > 文献档案 > 新媒体艺术编年史

新媒体艺术编年史

2008-08-02 23:09:25 来源: 艺术档案网 作者:artda

    新媒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总有一天会成为“旧媒体”,成为一种旧的介质。在短短的数十年新媒体艺术发展中,这一条线索隐约可见。

   ■世界版
    新技术的展台  
    上世纪中期,伴随着录像和录像装置的出现,互动性开始成为录像艺术超越其他传统艺术媒介的优势。最早的新媒体艺术于是便从录像开始。
  20世纪60年代伊始,信息革命使个人电脑成为计算机的主要形式,掌握了便携式摄影录像设备的艺术家,开始将这一媒体用于艺术表现,新媒体艺术由此开端。
    70年代,欧美许多大众电视台纷纷设立实验电视节目,为艺术家提供设备和机会,直接“催生”了录像艺术的第一代大师。美国的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勃基金会等转而直接资助艺术家或媒体艺术中心。这些非营利的媒体中心创作的录像作品较少在电视网中播出,而是在博物馆和画廊展出。这就促成了录像装置的成熟。
    80年代开始,录像艺术在各种国际艺术大展上出尽风头,成为与架上艺术、装置艺术并驾齐驱的主要艺术媒介。
  90年代以后,世界各大艺术馆,不但纷纷举办专门的录像展览,还先后设立了录像部门或制定录像计划。世界各地的艺术机构定期举办录像节,推动新媒体艺术的传播和交流。近年来,由于个人电脑日趋成熟,许多作品以互动多媒体光碟的形式出现。互联网作品也正在蓬勃发展中。而数码技术的发展在造就了CD-ROM 和网络的同时,也使昂贵的投影设备制造的互动性更加轻松也实现。创意空间!
  21世纪,新媒体艺术已经发展成单频录像带作品、录像装置作品、多媒体光盘和网络艺术的大家族。与之配套的各种培训、服务和研究机构也应运而生。培训中心如欧洲的EDA,研究机构如法国的皮埃尔·夏尔费国际影视创作中心,英国的LUXCENTER ,德国的ZKM等,此外还有许多半营利性质的制作中心,以低于商业价格的水平向艺术家开放。对新媒体艺术的资助,大量来自高科技公司的文化基金,在新媒体艺术与新技术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关系。
  在媒体工业与相关政府机构的支持下,不少媒体艺术乌托邦相继成立,其中最知名的有位于德国卡斯鲁尔的“ZKM”(Center For Art And Media)、奥地利林兹的“AEC”(Arts Electronica Center)及日本东京的“ICC”(Inter Communication Center)等,目的是为了促进当代艺术与科学的对话。ZKM成立于1990年,1997年10月正式开始运作,是世界上第一个惟一以“互动艺术”(Interactive Art)为主题的博物馆。它的宗旨是创建一个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大实验室与媒体城,一个将掀起新视觉运动的“新包豪斯”。1992年起ZKM举办“MULTIMEDIALE ”多媒体艺术双年展,以展示其媒体艺术收藏品、国际知名媒体艺术家和中心艺术家作品。
  从新媒体艺术在欧美的发展,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一开始就与商业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它更多的不是展示艺术,而是展示新技术产品,参观这种新媒体艺术展,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参观商品展销会。
  
  ■中国版
  从影像创作开始创意空间
  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一批较优秀的作品和成熟的艺术家。1996年9月,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了名为《现象与影像》的中国第一次录像艺术展。这个展览包括十几件录像装置和几个录像带作品,集中了中国第一代录像艺术的开拓者。该展在国内外获得了巨大反响,被许多批评家定位为中国当代艺术中重要的里程碑。
  1997年,在北京涌现了数个纯粹由录像艺术组成的个人展览,如《王功新个展》,宋冬的《看》录像艺术展,邱志杰的《罗辑:五个录像装置》个展。这标志着中国新媒体艺术家开始以个体的方式冲撞着当代中国艺术市场,更多受此影响的艺术家开始投入录像艺术创作,至此,录像艺术成为中国美术界的热点,中国新媒体艺术家的作品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世界各地重要的媒体艺术节上。
   2001于年初,藏酷新媒体艺术中心在北京出现,这是一个民间的非营利性的艺术展示空间,致力于为新媒体艺术提供作品创作和发布、研讨交流,乃至作品典藏的空间。该中心由该领域的资深艺术家王功新和林天苗创办,保证了在此举办的活动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藏酷持续地、频繁地举办各种国内外新媒体作品的播映和讲座,迅速地成为了中国新媒体艺术的权威性机构和重要基地之一。
   2001年,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分别开设的新媒体研究中心和数码艺术工作室,为将来的建系招生进行了尝试性的努力。
   2002年开始,凤凰卫视开设《DV新世代》栏目,将专业数码摄像机发放到大学生手中,并每天在电视频道中播映这些年轻人拍下的短片作品。
  2004年北京第一届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开幕,目的则在于挑战本土艺术团体和培植中国的新媒体艺术。
  中国的商业文化在新媒体的运用方面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立在多媒体基础上的网络组织变成了年轻一代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继日本和韩国之后,中国是否会成为亚洲新媒体文化的阵营?这也是对中国新媒体市场的最经常性的揣测。同时,中国新媒体艺术更多的是媒体而非艺术,也是艺术家们对中国新媒体艺术的提问和质疑。 

 

文/侯虹斌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