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大史记 > 文献档案 > 92广州双年展(二)

92广州双年展(二)

2009-11-04 14:19:24 来源: 艺术档案网 作者:artda001

“双年展”鉴定评审工作总结报告

第一部分:概况

        1992年8月23日—31日.引人瞩目的广州•首届90年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的评审工作在艺术主持人吕澎的主持下,在广州全面展开直至圆满结束。本展组委会聘请批评家组成全体评委成员。
   
      参加本届“双年展”的艺术家约350名,其中,国内的艺术家占了绝大多数,但也有少数来自英、意等国家的艺术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位意大利画家,他不仅送来了作品,而且获得评委、艺术主持所给予的提名获。几百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为中国带来了油画。几百年后,意大利画家要来中国参加油画大展,这件事本身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截止8月25日(组委会确定的最后截止期),“双年展”组委会共收到参展作品约600件(不包括在截止期后陆续收到的作品和尚未寄到的作品)。经过艺术主持、评委、鉴委的反复筛选,共确定入选作品约400件,落选作品约200件,入选与落选,比例为2:1。

      在约400件入选作品中,获得三类奖(文献奖、学术奖、优秀奖)提名的作品约90件(其中59件为评委原提名奖,约40件为评委补充提名奖)。在此基础上,通过投票表决,最后确定的提名奖为54件(名单另列)。经由艺术主持人终裁,产生了本届“双年展”的27名正式获奖名单。

第二部分:规则的确立

       “规则在前,评审在后”是本届“双年展”评审工作的总原则。没有可靠、严密、合理、合法的规则,就无法想象评审工作的有效性、权威性和可信程度。同时。规则倘不具体贯彻在整个评审工作中,那么,规则的设立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强调规则与实施规则在本届“双年展”是互为一体的。

      所谓规则,包括了评审机制的认定和评审原则、标准、程序的确立,以及安排评审机构主要是(评委、鉴委)工作职责,具体要求等项。以上诸项,分列如下:
   
      1、评审机制的认定:
   
      全体评委鉴委成员经过充分讨论,最后用投票方式认定了本届“双年展”的评审机制。其要点是: (1)由全体评委(包括艺术主持在内)、鉴委成员在内一起参予初选工作,在600件送展作品中确定出400件入选作品,其余部分为落选作品。(2)原则由评委确定获奖提名总数为100件。如果出现空缺,其空缺部分由鉴委经过讨论来补足(此项议案后来被否定了,提名奖名单全部由评委提出〕。(3)每个评委成员对27件提名奖作品写出《评审意见书》,(4)全体评委成员(包括艺术主持)和3名鉴委成员(学术总监、鉴委主任、副主任)对100件提名作品进行投票表决,确定出其中54件最后提名作品,将其连同全部评审意见书一起递交艺术主持裁定。艺术主持在54件最后提名作品中裁定出文献奖(2名)、学术奖(5名)、优秀奖(20名),即27件正式获奖作品,作为终裁结果予以公布。

      概括起来,这种评审机制可称之为:以艺术主持为中心、评委和鉴委共同参予的三级评审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民主集中制。
   
      2、评审原则:
   
      评审原则是本届“双年展”组委会提供的,其内容有以下几项:
   
      (一)依法原则:
   
      评委进行评选应依据国家法律,遵守《著作权法》保障所有参选作品作者的合法权益。
   
      对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作品,评委依本条例享有拒绝评选的权利:
   
      1、违反宪法法律,损害公共利益;
  
      2 、浸犯他人著作权的;
   
      3、露骨宣传色情的诲淫性作品;
   
      4、其他损害中国传统文化形象和不利于艺术创作的情况。
   
      (二)学术原则:
   
      评委应本着学术至上和鼓助多样化的艺术风格的指导思想,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严肃的艺术评价标准,进行评选工作,努力挖掘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优秀作品。
   
      (三)平等原则:
   
      所有不属于评选原则第一条所列情况作品,均有资格获得入选、提名和获奖的机会,评委在评选中不得因任何原因给予有关作品、作者不平等待遇。
   
      (四)责任原则:
   
      评委应严肃认真地完成各项程序的工作,在评选阶段应各自独立地进行提名工作,避免相互商量和通过任何方式影响其他评委的评选意见。
   
      (五)保密原则:
   
      所有评委负有保密义务,在8月23日至10月20日期间,评委对评选结果和评选过程不得在任何范围以任何方式泄露给第三者。否则,由此造成的报失和不良影响,泄密者必须承担全部责任。

      3、评审标准:

      根据“评选原则”第二款“学术原则”的精神,通过充分讨,大致上确立了“以学术标准为主,以商业标准为辅”的评审标准。所谓学术标准,包括了几个方面,即:(1)艺术语言的直观效果;(2)艺术内涵的文化针对性;(3)艺术传达的有效程度;(4)材料质地优劣与制作技巧的高低等;(5)以上诸项都必须从中国油画的现实水平出发,而不能照搬、照抄欧美的标准。所谓商业标准主要考虑到目前的油画市场还很不健全,到处都有所谓“行画”,而且销售情况也看好,所以对少部分迎合油画市场需求的作品,在评审中应予适当考虑。
   
      4、操作程序:
   
      本届“双年展”组委会确定8月23—8月30日为评选时间,其程序是:

      1、 8月23日讨论“学术评审报告”和“评选工作条例”。

      2、 8月24日为初选时间,所有评委(包括艺术主持、鉴委)参加评选,并以评议方式选出参展作品和落选作品。

      3、8月25日为评委复选时间,评委各自提出27件作为提名作品(多幅组画作品仍以一件计算)。评委应对每件作品写出各自的评审意见书(字数限于400字以内),并按文献奖、学术奖、优秀奖提出评审结论。

      4、8月28日,评委在评奖提名作品范围内经过多次无记名投票,最后按获奖作品和提名作品的1:2的比例提出最后获奖的候选名单(即文献奖4名、学术奖10名、优秀奖40名),提交艺术主持人终审裁定。
   
      5、8月29日至30日艺术主持人最后确定获奖名单,并拟定27名获奖作品的学术鉴定。
   
      (以上程序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所变动和改进,将在报告的第三部分“程序的展开”中予以补充。)
   
      5、评审机构及其职责:
   
      本届“双年展”的评审机构包括:艺术主持人、评审委员会、资格鉴定委员会、法律公证人、秘书处等。各机构的职责分别为:
   
      艺术主持:
   
      在本届“双年展”组委会领导下全面负责评审工作,参与其全过程,协助各机构工作,确保评审工作的正常和高效率,最终裁定27件获奖作品.并分出文献奖、学术奖、优秀奖名单,提供学术结论,签署获奖证书。评审工作结束后,向“双年展”组委会报告评审工作的进行情况和结果。

      评审委员会:
   
      其成员参与初选、复选工作;每个成员各提供27件获奖名单,并对每一件作品写出书面的评审赚见书,最后予以分档,参加全体评委和部分鉴委成员联合举行的评审会议,以投票方式确定54件获奖作品名单,并予分档(每一类获奖件数均以2:1比例构成)。
   
      资格鉴定委员会:
   
      在评审工作展开之前。由鉴委主任以书面形式向全体评审成员提供学术背景材料;其成员参与全部送展作品的资格鉴定和初选工作;全体成员通过学术讨论方式对本届“双年展”参展作品作出学术阐释、估价及风格、样式的分类。并由学术总监以书面形式提供本届“双年展”的学术基本估价。在评委提名获奖作品的总件数不足100件的情况下,通过讨论确定其不足部分(此项职责后来被否定了)。学术急监、鉴委主任和副主任代表全体鉴委成员参与获奖作品最后提名的投票活动;对艺术主持人和评委的工作,特别是对终审裁定的获奖名单进行学术监督,有权弹劾其中的不合理做法和获奖对象,保证整个评审工作的学术品格和严肃性。学术总监和艺术主持配合,共同完成27件获奖作品的学术结论。
  6、工作条例:
   
      凡参与评审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组给委会制定的下述工作条例:
   
      (1)评委应按照评选程序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评选工作,遇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参加,应在评选工作开始前三天内通知“双年展”组委会。
   
      (2)各评委应自己亲自参加选评工作,未经“双年展”组委会同意,评委不得委托第三人作为代理人。
   
      (3)各评委应严格遵守评委工作程序完成“双年展”组委会对各项工作的要求。

      (4)所有评委不得违反本次“双年展”的评选原则,不得徇私舞弊,不得接受贿赂。

      (5)“双年展”组委会有权对违反本规则的评委作出必要的处分,包括取消评委资格及其评选结果。
   
      法律公证人:
   
      从法律角度审检《评选工作条例》;参与评选毛作的全过程,用公正书形式对评选的合法性作出公证,以便在开幕式上向社会公布。
   
      秘书处:

      负责送展作品的运输、保管和登记造册;协助艺术主持、评委、鉴委做好评选工作,及时作出入选、落选、获奖作品的登记、统计工作,负责联系新闻单位(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等),及时组织新闻报道,向社会发布“双年展”评选工作的情况;由学术秘书记录、整理评选工作期间各次会议的情况和真实内容,整理出有关文献资料;聘请专职摄影记者,在评选工作期间进行多方面的纪实摄影,向社会提供新闻图片;协助接待部门(广州军区210招待所)做好接待工作,保证评选工作的高效、正常、圆满。

第三部分:程序的展开

   
      在本届“双年展”评选工作尚未全面展开之前,组委会、艺术主持和秘书处为即将展开的评选工作作了大量的具体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大致包括以下几项:(1)由艺术主持召集在德的部分评委、鉴委、以及律师王琪等人,讨论、制定了一份《评选工作条例》,并将该条例送广州羊城律师事务所审查、通过,最后报告西蜀艺术公司总经理。(2)为了给整个评选工作提供学术背景,组委会和艺术主持人特聘资格鉴定委员会主任彭德撰写《中国油画的历史与现状》一文。彭德接到任务后,在评选工作展开之前及时完成了论文.组委会在评选工作展开时把该沦文的打印件送到了全体成员手中。(3)八月十八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由艺术主持人(吕澎),深圳市东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显旋),西蜀艺术公司总经理(罗海全),《粤港信息日报》总编(黄计均)等主持新闻发布会,向社会报告了本届“双年展”的背景、特点、前景预测、目前进展状况等项内容,主要从市场角度着重强调了“双年展”的必要性及其在启动国内艺术市场方面的重大推动作用。(4)送展作品的运输、保管工作。大部分已到的送展作品都必须妥善、安全地运到评选工作地点(广州军区210招待所),并予以严密的保管,这是一项责任重大且又繁重的工作。(5)送展作品的资料准备。这项工作由周玉冰、施崖松等小姐负责。(6)考虑到全体评选工作人员在评选期内尽量做到食、宿、行配套,有一个相对舒适、且又安静、较少干扰的工作环境。为此,组委会选定、联系了广州军区210招待所(位于东北郊梅花园)为评选工作的主要地点。(7)办公室负责打印、复印了全部评选工作所需的文件和资料。
   
      8月22日,绝大部分评委、鉴委成员抵穗并报到,个别成员也已于8月23日报到,全体成员无一缺席或例外。
   
      8月23日,已报到人员被送往评选工作所在地,全面展开评选工作。该天下午,由艺术主持吕澎召集绝大部分成员学习、讨论了《评选工作条例》和作为“双年展”学术背景的《中国油画的历史与现状》一文。以及本届“双年展”评选工作本身的一些问题。
   
      对评选工作本身,与会者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1)一种意见认为应该通过批评家主持评选工作这一事实(亦即是一种学术方式)来引导艺术市场走向较高层次。(2)一种意见认为.这次评选工作实际上是在书写历史,从众多的送选作品中选出27件获奖作品,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份量的工作,因此,一定要确定一个比较稳定,科学的标准,不能让一些偶然性因素影响整个评选工作的学术性。(3)一种意见认为,评选中的学术观点越是尖锐越是好,这样才能把问题揭示出来,(4)一种意见认为.可以考虑用“学术性”和“商业性”两把尺子来评画。(5)对落选作品的处理,一种意见认为,可以考虑设一个“外围展”,来展示落选作品,并颁发《“外围展”证书》给作者;另一种意见认为落选作品应退给原作者,包括报名参展费。(6)对“油画的认定”,一种意见认为基本标准只能是油画布和油性颜料两个原则,一些有装置嫌疑的作品,应排除在外;另一种意见则认可后者。(在画布上用砂子、现成品做处理的或有点装置性的)也可以放在评选范围内。
   
      对《中国油画的历史与现状》一文,与会者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和修改方案。不同的念见主要有几条:(1)所谓“二元格局”,涉及到一个对“元”的认识问题。其实,艺术上的“元”与哲学上的“元”是两回事。艺术上不应该忌讳或否认“多元”的事实。(2)认为“写实”与“非写实”的“二分法”太简单。不符合油画现状所反映出来的复杂程度。(3)论文虽罗列了种种现象,并作了一定的论述,但总的来看,还没有触及到油画本身的间题。最后,艺术主持人提出,该报告的陈述部分,应尽最避免个人色彩,尽量使它中性化。
   
      8月24日上午,全体评委(包括艺术主持)、鉴委成员,在法律顾问王琪的参与监督下,对陈列在“广州.艺术家画廊”内的送选作品展开了初评,从而揭开了正式评选的序幕。该日下午,8月25日、8月26日继续评画。
   
      在正式评选展开前的一刻,艺术主持又临时宣布了一条规则,即:任何一件送选作品.在多数的评选成员否定之后,只要有一个评委(包括艺术主持)或鉴委成员表示异议(即是同意入选),该作品就暂时获得了入选资格(全部初选作品都要复选一次或多次)。由于贯彻了这一项原则,被筛选作品得到了控制,具有入选资格的作品占了大多数。
   
      在评选过程中发现,这次湖北、湖南两地送选的作品数多,质量高,倾向鲜明。湖北的作者送选的大多是波普一类作品,这类作品语言特征鲜明而强烈。针对性明确,标志了中国架上波普艺术已进入了成熟阶段,并且显示了相当的潜在可能性。湖南的作者送选的作品大多属于“新图式”(或者沿用他们中个别人的说法,称为“新形象”)一类样式,这类样式产生于1988年,经过几年的充实之后,出现在这里的作品,不但整体面貌比较鲜明,整体水准也有了较大提高。对上述现象,评委和鉴委都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受到了比较一致的肯定。对一些确有探索意义的(亦即在国内具有前卫性的)作品,如带有综合性材料、技法的作品、抽象绘画、表现绘画和波普艺术,评委和鉴委在很大程度上表示了理解、支持,入选率比较高。对部分具有较高水平的古典写实油画,绝大多数评委和鉴委不但没有流露出偏见,相反,具有较大的兴趣。有时候,评委和鉴委甚至抱怨这类作品少了,看得不够过瘾。
   
      在评选中,大家还发现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主要是写实性的肖像画、人体画、风情画和风景等)属于市场上的所谓“行画”,有的作品甜俗不堪,有的作品甚至有露骨的色情因素。揣度这部份作者的心态,大概出于对“双年展”的性质认识不清,误以为它是一个商业性很强的“行画”展览。也有的作者或许是受到“行画”市场左右,习惯便成了自然。可以肯定还有的作者实属于低级趣味使然,一时还无法改变画风。凡遇到这类“行画”性质的作品,评委和鉴委的态度都比较谨慎、严肃,淘汰率也比较高,个别一些特殊的情况(或画得比较精致,或题材选择得比较好,或样式上有所突破)就请鉴委副主任殷双喜(他具有操作艺术市场的较为丰富的经验)从市场的角度作一次最后裁定,使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行画”得以保留,不被淘汰。
   
      对个别虽有较高知名度,但这次送选作品并不出色的艺术家,评委和鉴委基本上坚持了学术标准的严肃性,或者干脆予以淘汰,或者暂时保留了一下,待以后再议。
   
      少数作品或由于在寄往广州的途中已有所损坏,或由于仓促赶作,颜料未干而损害了画面的完整性,因而未能参与评选,对此现象,大家表示十分遗憾。
   
      展开评画的这几天,广州天气炎热,室内更是闷热难耐(库房不可能安有空调)。刚运来的画,都还是原包装,需要现拆、现搬,年轻一点的评委、鉴委、工作人员便都赤膊上阵。但是,评画工作并没有因此受到形响,始终保持了认真、负责的态度。
   
      8月25日下午评画之后,艺术主持召集全体评委、鉴委成员对初选的情况工作进行了一次评议。彭德认为,送选作品的水平令人感到振奋,出人意料。波普(湖北为主)与“新形象”(湖南为主)占了压倒优势,这种现象,应予以强调,因为,上述现象预示了当代艺术的一种发展趋势。殷双喜认为,初选中,对抽象画、综合材料一类作品,在尺度把握上松了一点。这一类作品,近几年来大最出现,它们本身存在一个提高的问题。因此,本届“双年展”对待它们应慎重一些。易英认为,送选作品中,油画能力强的作品少了一点,学院的古典的作品少了一点。对即将大量推出的波普艺术,态度上要慎重一点,学术性还要更讲究一些。
   
      这次会议对评审机制再一次发生分歧意见,严善錞提出了一个方案,其要点是:由每个评委各提出27件获奖作品名单,并排好一、二、三等奖序列,然后直接递交艺术主持进行最后裁决。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艺术主持人的艺术立场和在本届“双年展”所企望达到的学术导向目的。倘若有5个评委的意见被艺术主持否定的话,可以考虑重新审定结论。倘若由于艺术主持人的学术偏见或水准间题,而影响了整个获奖作品的水平,造成了严重失误,组委会有权罢免艺术主持人而另选高明者担任。黄专、祝斌对严善錞方案表示反对,重申并补充了评选工作展开前就已确立的方案,即每个评委各提出27件获奖作品名单,并排出等级序列,然后由全体评委,包括学术总监在内,对所有提名进行投票表决,产生出54名提名获奖名单,并排出等第序列,递交艺术主持人裁定;艺术主持人在接到按多数原则提出的名单后,按等第序列逐级进行终裁,产生出最后的27名获奖作品名单,并列出等第。总的说来,后一个方案相对民主一些,经过投票表决该方案被通过采用,同时又补充了一点:凡有遇到特殊情况的作品,由艺术主持、学术总监、鉴委主任组成3人终审小组,予以裁决。这次会议还讨论了展览的总体方案。原则上按风格分类,所有获奖作品不另单列,全部插入风格分类之中,商业性较强的作品可以考虑予以集中展示。
   
      8月26日,全体评委(包括艺术主持)、鉴委以及法律顾问接受了广东电视台“艺术长廊”节目组所主持的“双年展”专题报道的采访,回答了该专题编导所提出的各种问题,诸如“双年展”在90年代艺术史中的地位;批评家在艺术市场中的位置,“双年展”与艺术史的关系;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前景;本届“双年展”所具有的特点等。
   
      8月27日—28日,评委与鉴委分别按不同的职责展开了活动。鉴委于8月27日上午,由鉴委主任彭德主持召开了全体鉴委成员会议。主要议题是:入选作品的风格、样式、类型;本届“双年展”的学术估价,价格定位;评审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等。殷双喜认为,入选作品大体上可分为三类:①表现“当下经验”的艺术;②博物馆艺术;③商业性艺术。对入选作品中所出现的几个倾向,与会者把它们概括为:①“湖北波普”现象。根据不同的精神指向又可分为:a,“社会波普”,如王广义;b,“文化波普”,如魏光庆、任戮等。也有人认为,还应有一类“游戏波普”,如方少华。②“湖南新图式”现象,其中佼佼者如李路明、刘采、刘采强、周继平等。③“新写实”油画,所谓“新写实”可以简单描述为带有强烈主观色彩和个性化的写实绘画。这类油画在入选作品占有相当的份量且水准比较高,如石冲、毛焰、曾梵志、石磊、宋水红、刘明等。④新表现、新抽象一类油画,也存在不少优秀的作者,如尚扬、周春芽、毛毛、沈晓彤等。⑤综合材料与技法,这一类作品中江苏作者占了一定比例,其中不乏佼佼者,如管策、金锋、王成等。⑥“东北写实”油画。在以往全国性大展中,该派油画占有相当份量,一向为人所称道。这次虽然因个别艺术家没有参展而影响了整体形象,但从已送选作品来看,他们仍是名符其实的实力派画家,如刘仁杰、王岩、宫立龙等。

  法律顾问王琪参与了整个评审工作,了解了全部涉及法律的有关事实。海珠区公证处公证员李小良、张煜列席了最后投票表决的评审会议,了解了所需公证的事实。   

      艺术主持人吕澎主持了全部评审工作,并会同学术总鉴皮道坚完成了27件获奖作品的终审意见评语。
   
      9月1日,评审工作按期园满结束。

第四部分:操作的特点

   
      本届“双年展”的评审工作在当代中国的艺术品展览史上写下新的一页,这一页是用它所具有的鲜明个性写成的。
   
      考察评审工作的全过程,所谓的个性(或曰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主持中心制:
   
      本届“双年展”组委会聘请吕澎为它的艺术主持人,并赋予了他相应的权力。如主持整个评审工作;拥有获奖提名的最后终裁权;成为协调评委与鉴委关系的中心枢纽等。本届“双年展”在学术上的倾向性(或称导向性)主要是由艺术主持的学术立场以及判断能力所决定的。体制本身保证了本届“双年展”在学术上的倾向性、学术价值与地位,并使它载入史册。毫无疑问,赋予艺术主持的权力越大,责任与风险也就越大。在作出这项决定之前,组委会不但需要有胆识,而且需要有眼光。事实证明,这次组委会的决定是正确的、有效的。作为艺术主持人的吕澎,以他深厚的学养、优良的艺术感觉、敏锐的判断眼光以及对当代艺术发展现状、趋势的洞察力,出色地完成了“双年展”第一任艺术主持人的光荣使命。在评审全过程中,艺术主持人以他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务实精神,带领全体评审工作人员,高效、出色、圆满地完成了评审任务.
   
      事实证明,艺术主持中心制比以往的吃“大锅饭”的评审制要优越得多。
   
      2、以“两委制”为补充:
   
      艺术主持中心制又不等于艺术主持的独裁制(也有评委主张采用后者)。组委会为本届“双年展”设立了评审委员会和资格鉴定委员会(以下简称“两委制”)。目的是通过“两委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艺术主待人的权力,防止出现权力运用、学术把握等方面可能出现的偏颇,以保证本届“双年展”评审工作(尤其是评审结果)尽量地做到客观、公正、严肃,保证学术导向在学术意义上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一句话,确保本届“双年展”在艺术史上占有它的地位,尽可能地避免历史性的失误。

      处理两委之间的关系方面,基本做到了职责明确,在独立运作的同时,互相制约的作用。

      实际操作中,两委出色地发挥了它们的作用。履行了它们的职责,协助艺术主持人圆满地完成了整个评审工作。主要表现在:以论文形式提供了一个广阔而深刻的学术背景,在学术上,对本届“双年展”作出了全面而客观的学术估价,通过推荐获奖名单和参与投票以及撰写书面评审意见书等,为艺术主持人的最后终裁和提出学术结论提供了一个相对可靠、公正的学术基础,并在相当的程度上制约了艺术主持人的权利;协助艺术主持人解决了评审工作中出现的个别疑难问题(如个别争议较大的作品,如何判定入选、获奖与否),这种协助,有的时候是以质疑的方式来实现的;学术总监还会同艺术主持入撰写了27名获奖作品的学术结论;协助艺术主持人完成了“双年展”评审活动的文献报告和工作情况总汇等。“两委制”无疑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本届“双年展”的民主性。

      采用“两委制”来补充、完善“艺术主持中心制”在目前中国的大型展览活动中,是切实可行且又行之有效的办法。尽管这个办法带有某种折衷色彩。
   
      3、批评家唱了主角:

      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最先采取了批评家组织展览及评选作品的体制,但在当时,这种做法的本身缺乏评选体制的保证,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次偶然性行为。

      这次“双年展”组委会主任西蜀艺术公司总经理罗海全,拨出相当可观的一笔资金交付给作为批评家的艺术主持人吕澎,并又用重金聘用国内13位已有一定知名度、比较成熟且又十分活跃的中青年批评家来充任评委、鉴委工作。用评审机制来保证批评家集团在评审工作中百分之百地唱了主角。这在中国尚属首次,的确是一个全新的思路。

      批评家唱主角在理论和操作实践上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他们拥有较深厚的艺术史、艺术理论修养、美学判断力和对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趋势的洞察力,并且都已有相当长时间的艺术批评实践,是一些训练有素的批评行家。这样,他们不但拥有了评选工作的真正发言权,而且在发言的同时,也具有了较高的学术性。加之,批评家的个人立场在“批评集团”的运作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进一步提高了评判的品位和客观性。

      2、画家评画不是不懂画,而是难以避免因画家的个人的风格或趣味带来某种局限或者说偏狭,越是伟大的画家越是抱有个人的偏见,这已是美术史上的事实。批评家本人一般不从事艺术创作,因此,客观上保证了他们的眼光相对客观、公正一些,对不同流派、风格的作品,采取较为宽容的立场。
   
      3、这一次参与评审工作的批评家,大都是中青年,他们眼光敏锐,具有超前意识,对探索性作品具有较深刻的理解,这种“先天优势”保证了这部分作品在“双年展”上受到应有的、比较公正的待遇。这个事实在以往的大型展览中,是十分罕见的。
   
      4、批评家的职责是艺术批评,因此,他们拥有画家无法替代的提供学术背景和阐释艺术品、进行总体估价等方面的能力。画家评画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这次批评家评画,不但做到了知其然,而且做到了知其所以然。阐释不仅是口头上的,而且一律以书面形式呈示,还要付梓出版、公之于世。一方面是受杜会的检验,另一方面则起到了学术导向的作用。
   
      本届“双年展”让批评家唱主角,还有一个特殊意义,就是把艺术品连同批评本身一起推入市场。这次获奖作品的背后,都有批评作为支撑,所以,在实际上,批评的价值促成了艺术品的学术价值向商业价值的转换。批评在中间,起了一个枢纽作用。这在纯批评的操作过程中,是以含蓄、微妙的方法体现。在这里,批评就没有了这层遮盖布。它的市场作用明显而直接。这对批评本身,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
   
      在评审的实际操作中,批评家的个性、学术立场在陈述意见、态度的同时得到了体现,滥竽充数的情况基本杜绝。

 

    
      4、民主性和透明度:
   
      本届“双年展”评审工作的民主性主要体现在:(1)制定规则的同时,经过了充分的酝酿、讨论,直至打印成文件后,仍就不同意见(如评选标准、机制)展开了讨论,并就以“多数原则”裁定了机制的选择问题。(2)初选时,认真听取并保留了少数意见。没有轻易否定这些意见的情况。(3)两委在进行学术估价和推荐获奖名单时,充分发挥了每个评委、鉴委的长处。(4)在发生疑难问题时,艺术主持会同学术总监、鉴委主任进行了有效的磋商。
   
      本届“双年展”的透明度体现在:(1)评委、鉴委在评选工作的同时向新闻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态度。(2)投票表决现场有公证人、法律顾问在场,保证他们拥有的发言权。(3)评选工作的有关内幕情况以书面形式加以实录,并选入《“双年展”评审学术文献》一书中,向全社会曝光。(4)所有获奖作品出版发行。(5)在评选工作现场,由摄影家萧全进行纪实拍摄,以便用图片方式向社会介绍评选现场的情景。
   
      5、坚持了学术标准第一:
   
      为保证本届“双年展”在学术上的严肃性,全体参与评选工作的成员一致同意学术标准第一,商业标准为辅的立场。尽管初选刚开始时,这个立场还不太明确,但随着评选工作的深入展开,大家的立场越来越明确、坚定。对学术上有探索并获得了一定成功的作品,几乎受到了一致欢迎;对学术上虽没有多大探索性,但艺术水准较高的作品,同样表示了欢迎;对那些明显的商业性“行画”,本届“双年展”表现了有效的控制能力。提名获奖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学术性较强的作品。正式获奖作品就更是如此。在确定学术导向方向问题上,评委和鉴委都经过了充分的酝酿,表达了自己的立场,确保了导向的美术史意义和推动当代艺术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性。所有的学术评语,没有弄虚作假的现象,可以说是一次集体的高质量的呈示。
   
      兼顾商业标准在本届“双年展”评选中,只占了有限的一部分。而且,在“行画”的特性、材质的把关上,比较严格。
   
      本届“双年展”将标明一个事实,学术标准必将引导商业性标准走向更高的层面。学术标准自身也将获得相应的商业效应(深圳市东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100万巨资购买27件获奖作品即是一个很好的事例)。
   
      6、规则在先,操作在后:
   
      本报告在第二邵分所标明的立场,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有效贯彻。这样做的好处是:有章可循,不至于无所适从或临时发挥。使操作更加程序化、规则化,缩短了整个评审工作的时间.保证了高效、公正、严肃;避免了因缺乏规则而引起的失误。
   
      7、体现了合法性:
   
      本届“双年展”与以往全国性大展根本不同的一点是:以前是官方机构或官方的派出机构、领导说了算,至于合不合法,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有误差,也只好听之任之。而本届“双年展”从一开始就有了合法不合法的意识并聘请了法律顾问。在评审期间,让法律顾问自始至终出现在现场,在投票表决时,请公证处公证员在现场进行公证,并在公布获奖名单的同时,宜读正式公正文件。以上做法,有效地保证了“双年展”的合法性。
   
      8、新闻宜传的配套进行:

 

    在宣传报道方面,“双年展”秘书处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一个鲜明的特色。(具体情况已如上述)。             

第五部分:提出的问题

   
      由于“双年展”评审机制、规则、程序较之以往国内的任何一次展览都有大幅度的更新,整个操作具有实验性质,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说是问题丛生,其中特别有意义有价值的是以下几个:
   
      1、究竟是“艺术主持中心制”好,还是“艺术主持‘独裁’”好?
   
      这次评审采用的是“艺术主持中心制”,同时又补充了“两委制”,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精神。但也有个别评委、鉴委认为,这个办法还不够国际化,不够彻底。他们认为,所谓艺术主持应拥有绝对的权力,即入选作品、获奖作品都由他说了算,其它任何人无权干涉。这样做,既可以充分保证展览的倾向性和特色,也可以充分考验出艺术主持人的工作能力和判断能力。类似的办法,在国外已有先例,为什么国内不可以采用呢?这次评选获奖名单时,就出现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这也就是体制本身所带有的缺陷。所以,必须进一步强化艺术主持人的形象,扩大他的权力。
   
      2、完全以批评家唱主角好不好?
   
      这次评选,从艺术主持人,到评委、鉴委的全体成员,已是青一色“批评家”,连一个画家都没有。有人认为.这样做,又倾斜到了另一个极端。应该承认,仅仅是由批评家说了算,同样带有片面性,尤其是艺术倾向大致相同的“批评家集团军”,这种片面性就更加明显。再说,画面上的东西.特别是那些极为细腻的地方,优秀的画家完全可能比优秀的批评家更有发言权。这次“双年展”所推出的获奖作品(也就是批评家所津津乐道的作品),尤其是获一、二类奖的作品,能否得到美术界理解和支持,都还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也将是本届“双年展”所遇到的严峻考验之一。还有人提出,一个评选班子,没有一、二个活跃关术活动家参加,也令人感到遗憾。什么事都要“书呆子”来干,未免有点强入所难。
   
      3,究竟用的是什么标准?
   
      尽管评委(包括艺术主持)、鉴委反复强调了“学术标准第一”的总体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种模糊性,或者说标准不明的感觉。问题主要出在究竟什么是学术标准?深究一下,每个评委、鉴委几乎都有他们自己的标准,无论是风格、样式的分类,还是针对某一种倾向、某一件作品的学术估价,都难以产生统一的看法。甚至就是语言层面,也有分歧,有人认为油画语言的特性越强越好,有人却认为这个标准其实并不重要,尤其是波普一类作品,就难以用油画语言的特性来要求它。
   
      再说究竟怎么把握学术标准与商业标准两把不同的尺子?它们之间的界限又在哪里?其实也是一个“模糊数”。一开始评画,这种模糊性明显一些,到后来,相对好了一些。但直到最后,在这个问题上也还有“未知数”。例如有的作品介乎学术性与商业性之间,或者说二者皆有,怎么给它定性?还有,如今的所谓学术标准、商业标准,尤其是后者,都具有一种浮动性。对过去有效的标准,今天也许就失效了。对一种浮动性的东西,怎么能有效地把握它呢?
   
      有人提出了“中国标准”的说法。这又引出了两个问题:①究竟有没有所谓的“中国标准”?②究竟什么是“中国标准”?能否具体列出几条?
   
      总之,标准是一个没完没了的问题,也许,它只有展开即(提出与争论,肯定与否定)的过程,而没有结尾。
   
      4、如何处理“两委”之间的关系?
   
      “两委”的职责、分工及其相互关系,也是这次评审工作遇到的难题之一。一开始是职责不太明确,龙其是鉴委。后来,才逐步明确起来。分工方面,还有点混乱不清。如按职责来讲,对送选作品进行学术鉴定和确定入选资格是鉴委工作。可是这一次初选,评委(包括艺术上持)全都参与了。严格地来说,这是不符合规则的,又如,中间让学术总监、鉴委正副主任参加对提名获奖作品的投票表决,严格说也是违犯规则的。后来,在碰头会上,这一做法才被肯定。有人提出鉴委应有对评委投票结果,乃至艺术主持终裁的弹劾权。但在实际上,这一提议始终没有得到确认。
   
      “两委”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5、以评审结果来看,“双年展”究竟是什么性质?
   
      评审结果出来以后,对本届“双年展”的性质认定,出现了分歧。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①本届“双年展”属于具有很强学术性的展览,这种学术性在相当的程度上,带有前卫性质。理由是探索性作品在获奖名单中占了人多数。在入选作品中,同样占有优势。②本届“双年展”属于一种艺术博览性质的展览。学术性作品、商业性作品,各种风格、样式的作品几乎都有,具有一种艺术品总汇的性质。③本届“双年展”是一个带有较大偏颇性,缺乏全国性的艺术展览。理由是:a,写实油画(尤其是学院派油画)的份量大大不足,比不上上海、北京举办的中国油画展。已送选的优秀的写实油画,最高的待遇也只是一个三等奖,这是不公正的。B,地域性倾斜。这次湖北、湖南的作者中奖率高,尤其是湖北作者,所占比例太大。而其它地区,如东北、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素以油画实力著称)几乎没有什么奖牌。这样,“双年展”的全国性就令人怀疑了。④还没有割掉商业性的尾巴,所以仍然是一次带有商业性的展览。理由是入选作品中商业性“行画”的比例还是比较大。
     
      很多评委、鉴委说:希望是办成一个相对纯粹的高水准的学术性展览,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又谈何容易!
     
      6、通过学术性操作来启动艺术市场,究竟有无可能?
     
      举办本届“双年展”的宗旨之一是通过学术性操作来启动中国艺术市场。这次西蜀公司出资45万元人民币购进27件获奖作品。与此同时,深圳东辉公司又以“妙楼花”的方式,以100万人民币来妙卖这批获奖作品。能否成功呢?事实上包括西蜀、东辉公司在内,大家都还心中无数。当然。这件事本身已标明:启动艺术市场的初期目标,业已实现。问题只是以后的前景究竟有多么可观,尚不明朗。再有,获奖作品以外的入选作品,有无可能进入艺术市场的具体操作?在评审期间,不断有企业老板来人或来电话联系此事,但都还没有最终成交。只能是一个预测,这批作品在公开展览时,可能会获得意料不到的商业效益。进一步说,本届“双年展”能不能以一个点带动一大片,从而使中国艺术市场出现一个类似“股票热”、“房地产热”的“艺术品热”?评委、鉴委在此期间议论较多,可以说是忧喜参半。
     一切都还有待于事实来证明。
  
      7、如何进行价格定位?不管坚持哪个标准,最终都有一个价格定位与销售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一系列的艺术市场中的法律、伦理、经济、货币制度、方式等项内容。落实到人,就是画家、评论家、投资者、代理人、购藏者等方方面面的权利与义务。这些问题十分复杂、微妙,需要进行专业性研究。这次在评审工作期间,鉴委对此进行过一次讨论,且由殷双喜负责起草了一份意见书(参见《“双年展”作品的定价与销售》)。尽管如此,仍是意犹未尽。而且,理论上的操作与实际操作之间还有一段相当大的距离,如何去缩短这个距离,达到学术价值与商业价格双曲线的吻合,将是“双年展”遇到的一项严峻的考验。
   
      8、如何建立、并完善艺术品的运输、保护、保险制度?

      本届“双年展”遇到的难题之一是运输和保护。评委和鉴委心痛地发现:个别作品在运输途中就出现了损坏现象,拆开包装以后,无法加以评选。为此感到十分遗憾。还有艺术品的保护,尽管组委会工作人员尽了很大努力,但由于库房条件等项原因,仍有保护不善的现象发生。这就提出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中国极需成立艺术品运输公司和保险公司一类的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其实以往的所有展览,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问题。   

      还有艺术品如何投保?为了在出现某种损失时,能得到相应的补偿。必须建立艺术品保险制度。而目前中国,还缺乏这项制度。
   
      9、如何进一步完善评审工作的公证程序和法律监督?
   
      本届“双年展”的评审工作具有了一定的合法性,但是这项工作在国内还没有普遍性,一切程序还在试验之中,当然也就有一个不断完善的问题(具体内容,可参见王琪的《法律监督意见书》)。
   
      其它,还有习惯意义上的好画与探索性的画如何进行比较(有人认为无法比较,但又不得不比较,否则如何提名评奖?这是一个两难问题);还有一、二、三类的比例问题,有人认为二类奖名额少了,难以评,三类奖名额又多了,比较合适的比例是2:lO:15;还有一、二、三类的命名,“优秀”一词倘译成英文,就是最高的意思,可是在这里却只是三类奖;还有在提名的同时,评委与评委、评委与鉴委之间可不可以展开学术讨论,以求得学术上的相对客观等等。
   
      有人说,这次“双年展”的评审工作,在美术上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本身提出一连串的间题。而且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试验。这一切,无疑将会引起后者的深思和再试验.

第六部分:几点教训

   
      本届“双年展”的评审工作是在新思路、新机制指导下的一项试验,由于它的这种试验性,自然会存在一些不完美。在这里,我们将这些不完美从教训的角度把它录下来,以示警戒。
   
      1、组织者提供的场地条件和设施较差,不符合保管艺术品的技术标准。
   
      2、由于经费不足,不能提供良好的评审工作场地,使大量的作品无法充分展开来评,从而影响了评审。
   
      3、“批评家集团”的构成还存在一定问题,其它省、市的一些优秀批评家未能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审工作(当然,情况比较复杂,不能把贵任都推在组委会和艺术主持身上)。
   
      4、学术秘书的工作也有跟不上步子的悄况。如初选期间,逐日的统计工作做得不够好,使评委、鉴委心中没有数,影响到总体估计。
   
      5、整个评审工作虽然节奏紧凑、高效,但多少有点仓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审质量。
   
      6、评审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有人提出有必要提供艺术家资料、艺术家自己撰写的阐述等项内容。还有人提出,对学术标准的讨论浮在表面,没有深入下去,造成了把握上的偏差。
   
      7、工作位大,心理负担重,休息也不足,所以,评委、鉴委,尤其是艺术主持人,感到越来越疲惫,这也在某种程度影响了工作效率。

第七部分:其它

   
      总的来说,艺术主持人、评委、鉴委成员和全体工作人员,自始至终都体现出了高度的负责态度和严肃的学术立场,体现出了个人服从全局,程序服从规则,谨慎操作等项新的评审作风,并创造了一个效率记录。与此同时,还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和敬业精神,工作气氛显得和谐、紧张而愉快。所有这一切,都将载入当代艺术史。
   
      值得一书的还有:组委会对每个评委、鉴委都给予以相当的关心和爱护。除了付给高额报酬,还提供了比较优越的食宿条件。旅途往返,为减少疲劳、缩短时间,一律是客机。

双年展艺术顾问、组委会、评委会、鉴委会名单    

艺术顾问:
        
      水天中   艺术史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
        
      尹国良   画家       广东省油画研究会会长
        
      汤小铭   画家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邵大箴   艺术史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陈永锵   画家       广州画院院长
        
      宋惠民   画家      鲁迅美术学院院长
        
      尚  扬   画家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
        
      林  墉   画家      广州美术学协会副主席
        
      赵大均   画家      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
        
      闻立鹏   画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郭绍钢   画家      广州美院院长
        
      唐小禾   画家      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


名誉主任:
        
      刘开渠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周正举   四川省文化厅厅长
        
      王岳军   四川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
        
      易冰兰   成都市广播电视局局长
        
      史家健   成都市文化局局长
        
      丁凯     武侯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

主   任:
        
      罗海全   西蜀艺术公司总经理、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联营公司成都销售公司总经理


执行主任:
        
      总策划、艺术主持吕澎

副主任:
        
      黄纪均
        
      陈迎建    成都工贸开发公司总经理
        
      李增璜    四川农用运输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王文智    广州市当代文化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刘  勇    西蜀艺术公司副总经理
        
      陈  涛    西蜀艺术公司高级顾问
        
      陈显旋    东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委员:  
        
      孙玉泾 方志 李建国 何昌林 何均衡


      秘书长:
       
      黄瑞君    成都工贸开发公司副总经理

 副秘书长:
        
      朱家邦    西蜀艺术公司外联部主任
        
      张家卫    中国历史博物馆展览办公室主任,“当代中国”画报社记者部主任
        
      张元国    书法家、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总部研究员
        
      陈历谋    四川农用运输车集团公司《方圆世界》编辑部主任
        
      苗中秋    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编辑

      评审委员会成员:
              
      吕  澎    艺术史家、批评家
              
      邵  宏    艺术史家
              
      杨小彦    艺术批评家、艺术史家
              
      严善錞    艺术批评家
              
      易  丹    艺术批评家
              
      祝  斌    艺术批评家
              
      黄  专    艺术史家

      资格鉴定委员会成员:
                  
      彭  德
                  
      殷双喜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