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大史记 > 文献档案 > 2007 艺术世界事件汇集

2007 艺术世界事件汇集

2008-05-13 16:08:58 来源: 艺术档案网 作者:artda

阿巴斯作品中国巡展

世界级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以《樱桃的滋味》等电影让中国观众为之沉醉,除此之外,阿巴斯还是一位杰出的摄影家和诗人。近日,阿巴斯作品中国巡展的第一站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根据记者从策展方得到的消息,中国巡展的下一站将是上海美术馆,时间为明年2月初。
此次阿巴斯作品中国巡展的作品包括纪录片、摄影、诗歌、艺术装置等,领域相当开阔。展出的摄影《道路》系列共有42个作品。在关于阿巴斯对摄影的理解中,没有那种过于观念、过于成熟的摄影知识和理念,对于他来说,摄影只是一种观察的视角,或者是关于观察、关于记忆、关于时间的。阿巴斯从来不记录创作的时间和地点,也拒绝给作品起名字。策展人崔峤说,无论在瑞士的相见,还是在法国,无论身处的地方是竞赛的气氛,还是艺术圈的讨论,在国际媒体的包围下,阿巴斯尤显从容淡定,“与其说是伊朗导演,他更像亚洲文化的代表——一种简单的颜色和光线,一种特别的意义的素朴,一种抽离但丰盛而感人的精神真实之美。”
“与其称阿巴斯是大师,不如说他是一位宽容的诗者。”策展人崔峤如是说。阿巴斯的作品视觉上朴素,但是概念丰富多元,“这一次是阿巴斯27年来的作品展示,不单单是一个艺术展,而是阿巴斯作为一个人的生活状态的全面观看,可以看到他创作的营养成分的来源,他的摄影作品与电影创作的关联非常之大,尤其是在他早期创作的那些小短片中体现,可能与个人的孤独感有关。”另据阿巴斯首部中文版诗集《随风而行》也将于下月出版。


十家上海画廊跻身明年国际画廊博览会

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已举办三届,第四届博览会定于2007年5月2日至6日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展览厅举行。除了画廊部分外,还将邀请6名国际知名艺术家进行多媒体创作,对观众进行更多形式的艺术熏陶。
据介绍,今年的第三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共有96家海内外画廊参与,总成交额突破1.6亿,比上届增加一倍。安迪·沃霍尔的原作《证据》以130万美元的高价成交。第四届画廊博览会展出面积将达到1.3万平方米,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预计会有120家画廊参与。在国际上处于领导地位的Marlborough画廊将再度参展,并以8个展位的规模展出包括陈逸飞在内的中外知名艺术家作品。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执行委员会总监王一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0家左右的上海优秀画廊会参与下届国际画廊博览会。”
很多人欣赏作品的同时很难接受多媒体艺术收藏。画廊博览会特设“主题展”,邀请六名国际知名策展人推荐六名艺术家,每名艺术家分配到80平方米的空间,策展人与艺术家以“空间记忆”为主题进行多媒体创作。“这个主题展代表着在学术上的探索和追求,”王一涵表示,“画廊带来的是正流行的艺术,博览会在此之外试图进行概念上的引导,希望在无形中熏陶观众。”


西班牙艺术家明年“创作”长城

明年6月,西班牙艺术家鲁多夫·纳瓦罗将以居庸关长城为框架,完成名为“长城里,长城外”的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巨幅图画。
这种基于历史古迹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被鲁多夫·纳瓦罗定义为“介于造型艺术和几何艺术之间的艺术创作”。此前,他曾经利用自己这一艺术理念在巴黎埃菲尔铁塔、法国枫丹白露皇宫的马蹄形楼梯及德国沃尔夫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地创作过几百至几千平方米面积不等的作品。鲁多夫·纳瓦罗最终决定在长城创作,是考虑到长城是中国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在建筑史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他的创意宗旨相符。
鲁多夫特别强调,“保护长城”是他创意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看到长城的实体的时候,天啊,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当时我就决定,创作的主题就是要保护长城。”


“卡塞尔50年”移步中国重庆

德国卡塞尔文献展与威尼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立为世界三大艺术展。筹备一年多的“卡塞尔文献展50年——移动的档案馆”日前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这一活动是对1955年诞生的卡塞尔文献展的总结和梳理,也让中国观众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个展览所体现的当代艺术半个世纪的变迁。据悉,在重庆的展览结束后,它下一站将是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为了更好地呈现卡塞尔文献展半个世纪的历程,今年9月,卡塞尔文献展举办了50周年回顾纪念展,并开始其世界巡展。世界巡展由德国文化关系学院组织,共设置11个空间,每一个空间中,不但专题陈列历届文献展的文本、图片和宣传材料,还邀请历届文献展上获奖的艺术家或年轻艺术家创作一件与之相呼应的作品。
卡塞尔文献展历届档案文献资料与巡回展览相结合的形式构成了“移动的档案馆”,重庆是其在亚洲“移动”的第一站,下月,这一展览将抵达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随后赴新加坡。
受战争重建影响,前两届文献展几乎可以说是在废墟上进行的,第二届的参展艺术家阿诺特·波德曾在荒废的橘园宫前设计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装置,由自立的U或L形矮白砖墙所构成,感觉像剧院中舞台幕后的现代雕塑;为纪念展创作的年轻艺术家凯·弗克勒出生在第二届文献展之后,在他的作品中,他将陈列厅切断,采用自立的L形墙体封接,与几十年前的作品和展览环境相呼应。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此次以3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呈现这一重要活动,11个空间按照时间顺序被安置在三层楼内,给观众一种历史纵深感。此次回顾展上,对以往卡塞尔文献展的回顾采用文本等方式,新作品也以平面为多,安静而简单。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特聘教授张奇开表示,回顾展并非为中国度身定做,“对于国内观众来说,有这样一件事情,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兴趣,能够开始了解卡塞尔文献展,就是一个好的开端。”而对于学术界来说,此次活动也为国内双年展等大型艺术活动提供借鉴。


40年前 “先锋”捧金奖

2006连州国际摄影展日前闭幕,年近九旬的香港摄影师蒙敏生以其在连州二鞋厂展区展出的作品《革命的浪漫情怀》获得年度摄影师第一名。
蒙敏生的摄影作品这次在连州摄影节上十分引人关注。蒙敏生在香港一向被归为左派摄影师,1960年代到1980年代,蒙敏生经常往来香港广州,记录了不少广东“文革”期间的社会景象。蒙敏生在“文革”时期的摆拍作品,颇似今天的观念摄影作品,利用表演摆布和背景装置,营造了一个革命乌托邦景象,也是当年香港左派人士向往革命的写照。
“文革”期间,香港左派摄影群体常常搞革命题材的“静物摄影”和“造型摄影”活动。他们与大华、裕华大型国货公司有紧密联系,一旦内地有相关瓷器和雕塑到香港,必定第一时间通知他们。他们以这些瓷器为主体,再加上布景、环境,营造出革命的主题。
连州国际摄影展总策展人段煜婷告诉记者,蒙敏生作品这次是以全票通过了学术委员们的评审,“蒙敏生影像的感染力非常强,学术委员们提出他是中国最早在摄影中使用观念手法的摄影师,而这恰恰是当代艺术家的手段,目的同样是营造一个想象的理想的典型生活空间,给观者以超现实之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荒诞性,也是香港摄影师对于‘文革’的表达方式。就一个摄影师对于影像的把控能力、导演对于场景的掌控能力而言,哪怕放在今天,蒙敏生都是优秀的。”在蒙敏生镜头下摆拍的香港女性,则充满了那个时代的特征,优雅优美,带着个人化的温情,和革命理想放在一起,也多出另一种味道。
本次连州摄影展上有十几位摄影师的作品被海外买家看中,其中蒙敏生的作品颇受英国摄影档案馆青睐。


都灵设计展移步宁波

针对2006年都灵冬奥会设计的现代火炬及奖牌、由知名汽车设计师设计的跑车座椅围聚成的小型图书区……包括这些展品的皮埃蒙特都灵工业设计展日前移步宁波老外滩展出。
1991年诞生的“都灵设计”引领着意大利乃至全球的工业设计。此次展览上的约250件艺术品是由200位设计师记录下的设计精髓,同时阐述了都灵所在的皮埃蒙特省在首饰、面料和机械等方面新的设计成果以及工业设计教育方面的工作。
巴米扬大佛有望重建
在众多国际组织的提议下,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有可能重新矗立。阿富汗博物馆(正在瑞士“流亡”的博物馆)馆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一大一小两座大佛是欧洲和东方文化间不可替代的纽带。
巴米扬大佛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像,2001年3月,在塔利班政府炮轰下,两座具有1800年历史的大佛轰然倒地,只留轮廓在那片荒蛮干燥的岩窟石洞间供人仰望想象。
2003年,联合国将巴米扬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巴米扬大佛的毁灭反而让考古人员得以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一个圣物箱,里面有三颗陶土珠、一片叶子、一些陶土印章和一部分写在树皮上的佛经,专家认为圣物箱是在建造过程中,被用黏土嵌放进“大佛”胸膛部位的。通过对遗址碎片的碳元素鉴定,发现“小佛”建于507年,“大佛”建于554年,与原估计相差逾200年。“小佛”原是彩色,“大佛”是深红色,历经沧桑才变得“灰头土脸”。
巴米扬省的官员说:“我们将尝试重建至少一座佛像,但在2009年前,什么都不可能完成。这里许多穷人还住在附近的岩洞里,首要需求是吃饱。唯一能为这儿带来发展的是开发旅游业。”重建项目约花费5000万美元,在这个10%以上人口还吃不饱的国家,这是个政治问题。


博物馆成为英国“出口支柱”

虽然一般意义上认为博物馆对于经济发展大计来说无足轻重,但英国近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博物馆也是英国出口支柱”。
日前公布的伦敦经济学院专家调查报告显示,博物馆对英国经济的影响,“就像汽车工业和对冲基金”,每年达到15亿英镑。这个数字使博物馆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非一个外围的消遣和粉饰的花边。报告认为,最近几年中,博物馆的角色有“根本上的改变”,传统的文化和学术类工作被“嫁接了一种健康世界中的冒险行径”,促进了大规模的观光和娱乐事业。
英国众多博物馆名声在外,每年慕名而来的海外参观者带来3.5亿英镑的直接收入,观光客去伦敦之外的博物馆或者画廊的数字也正在每年递增,比如,参观位于利物浦的英国国家博物馆的人数在过去7年里翻了两倍还多。在英国共有1848所博物馆,最吸引海外参观者的10个英国景点中有7个是博物馆,43%的英国人在过去一年中参观了博物馆。
博物馆新近的一些项目使博物馆身份至关重要,比如,在利物浦的皇家战争博物馆珍藏了“二战”期间的遗留物,大英博物馆也在国际竞争中策划了一个新项目,用其藏品为经历战火的巴格达博物馆装点门面,还有其他与苏丹和伊拉克合作的众多公共项目。大英博物馆关注国家历史,关注当前的国际关系,在“非洲2005”等大型展览中充分反映了其野心所在。调查报告显示,这些新的、广泛的国际角色意味着博物馆在许多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增长。但是报告也警告说在近5年的发展中产生了一个副产品——这些机构太过一成不变,对政府言听计从,增长势头过于夸张。缺少购买新藏品的基金以更新博物馆收藏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这是个事实存在的问题,依靠私人出借藏品,不可能永久地成为国家博物馆的出路。”
调查报告认为:“博物馆需要成为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地方,但是我们看不到新东西就无法做到,英国人口正在变化,博物馆反映了社会的一面。如果博物馆终止反映它所存在的社会面貌,那将是非常可耻的。”


“艺术家”丘吉尔画作拍出高价

原本估价25万英镑的温斯顿·丘吉尔风景画,日前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拍出了远远高于估价的61.25万英镑。这幅画作是半个多世纪前,丘吉尔送给美国前国务卿乔治·马歇尔的礼物。
这幅名为《廷何瑞之景》的风景油画描绘了穿过摩洛哥小镇廷何瑞的小河两岸景色,蜿蜒的河岸边长满了棕榈树,远处山脉起伏。这幅作品绘于1951年2月,彼时战争已结束,这是丘吉尔在去唐宁街之前的短暂休憩中所创作的。之后不久,“艺术家”丘吉尔就把这幅画送给了当时的美国将军马歇尔。丘吉尔第一次遇见马歇尔正是1943年在摩洛哥的一次会议中,丘吉尔称他为欧洲战场“真正的胜利缔造者”。
《廷何瑞之景》一直由马歇尔家人保存,无缘与世人见面。虽然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档案馆的资料中提及了这幅画的有关情况,但多年来,研究丘吉尔的专家和艺术作品专家对这幅画一无所知。《廷何瑞之景》由马歇尔的曾孙女提供。丘吉尔晚年喜爱绘画,他并不仅仅是一位喜爱艺术的战时领导者,其作品也是拍卖行中的奇迹,画作的价格足以与20世纪英国最知名画家的画作一争高下。他的另一幅作品《在圣马罗附近》前年6月在佳士得拍出了34.4万英镑。


盖蒂同意归还希腊花冠

据《纽约时报》消息,盖蒂博物馆已原则上同意将馆藏金质花冠归还希腊政府,希腊文化部称已取得“非常可喜的进展”,具体情况将通过新闻发布会宣布。
这是一顶公元前4世纪的金质花冠,“这种植物在希腊北部生长非常茂盛”,盖蒂博物馆的藏品目录上这样描述花冠上的植物。希腊政府于1990年代后期首次对花冠的所有权发表声明,前年开始盖蒂和希腊文化部之间的谈判进行了近一年,但均未果,据一位匿名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的专家透露,由于希腊政府近期向盖蒂提交了新的证据,僵局才被打破。
过去,希腊政府一直缺乏证据,甚至不知道花冠具体是在希腊哪里出土的。今年11月希腊检查人员在对意大利政府起诉前盖蒂馆长案进行了跟踪调查后,称有证据可以证明,花冠是1990年被一个农民在希腊北部的Serres挖掘出土的,然后相继转手德国和瑞士的艺术市场后,最终于1993年被盖蒂购得。目前,盖蒂的新闻发言人拒绝对此发表任何评论。
希腊政府正在加强其对帕台农石雕的追讨行动,重点对象是“顽固”的英国人——大英博物馆1811年从英国驻奥斯曼帝国大使额尔金勋爵手中购得属于帕台农石雕的一部分,希腊政府一直要求英国归还这些石雕,但是始终遭到英方的拒绝,理由是希腊没有足够好的地方保存这些石雕。
明年新卫城博物馆的落成开放在即,英国人用来搪塞希腊人的理由将不复存在,因为这座“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物博物馆之一”是特地为存放庞大的帕台农石雕而建的,希腊人希望在这座博物馆中,能够将帕台农石雕和古希腊的历史都完整地展示出来。

 

 

 


千余封莫奈信件上拍

雷诺阿曾数次写信给他的朋友克洛德·莫奈,同他分享快乐痛苦,记录这一切的私密信件,在这两位画家去世几十年后被人们公开品评。超过1000封人们写给莫奈的信将被送上巴黎的拍卖行。写信人有莫奈的朋友、崇拜者,除雷诺阿之外,还有马奈、塞尚、埃德加·德加斯等,这些信件提供了一个画家私人交际圈的惊鸿一瞥。
莫奈小心翼翼地收集和保存着这些信件,直到1926年以86岁的高龄去世。信件也成为一份家族财富流传了几代人。现在,画家的曾孙把它们交到了拍卖行,估价34万英镑。除了私人信件,被拍卖的还有一些从未露面的照片和笔记。
为莫奈写过传记的皮埃尔·阿索里恩将这些信件称为“伟大艺术家们的拼贴画”:“几十年来我们读着,分析着莫奈写给商人、艺术家、作家的信件。现在,我们对他们有了回应。”
在一封1885年的信中,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画商迪朗·吕埃尔用诙谐而兴奋的语气告知莫奈他即将去纽约的计划,他希冀着能够在美国掀起人们对于莫奈的狂热:“我们必须为这个国家(美国)的百万富翁们带来一场革命,尝试着让我们自己成为百万富翁。”1897年,雕塑家罗丹告诉莫奈:“感谢你帮助了我理解了光线、云层、海洋、教堂之间的关系。”
其中,来自雷诺阿的信件特别多。他们在20岁出头时相遇,友谊一直贯穿终身。雷诺阿在信中告诉莫奈孩子的出生,自己的病痛,艺术项目的进行,也安慰莫奈因为朋友和家人的去世带来的悲伤。雷诺阿去世前写信给老友莫奈:“我总是在想你,当我老去,我想到我们年轻的时候。那些时光总是帮助我度过现在的艰难痛苦。”
  

英国打响《蓝色里吉山》保卫战

近年来,因为英国较宽松的艺术品出口管制和英国收藏机构捉襟见肘的收藏预算,大量艺术品杰作通过拍卖等合法渠道出走他国已经成为英国收藏界心中最大的伤痛。为了阻止这个国家最伟大的画家特纳的晚期作品《蓝色里吉山》(The Blue Rigi)被他国收藏家“恶意”收购,英国泰特美术馆联合业内诸多有识之士将在近期掀起一场“里吉山”保卫战。
《蓝色里吉山》描绘了瑞士卢瑟恩湖的美景,为特纳三幅系列作品之一,另两幅作品是《红色里吉山》、《黑色里吉山》,分别描绘了卢瑟恩湖一天中的景致变化。泰特的一位负责人这样描述这个系列,“在这一刻,特纳的绘画技巧完美地体现出来——这是一幅真正的杰作。”而在此之前,这些作品长期被其私人收藏者出借给泰特展览。但《红色》和《黑色》已经公开拍卖,其中《黑色》在今年2月被卖至华盛顿。
为了《蓝色里吉山》,泰特希望能够筹到495万英镑。而在今年6月5日的拍卖中,《蓝色里吉山》曾以583万英镑被一位海外买家买入。但距离明年3月20日,泰特还有时间筹集更多款项。包括泰特总监在内的许多人士,迫切要求在原先的杰出艺术品出口延期条例中建立起检查机制。
在英国,艺术品出口系统通常如此工作:如果一幅作品在英国被卖给了一位海外买家,然后专家认为这是杰作,根据英国艺术品出口规定,它将被带到政府运作的评论委员会进行裁定。2005年——2006年期间,委员会裁定了27件案例,裁决作品对于国家文化历史是不是生死攸关,失去它,对于英国是否构成不幸。如果通过委员会的裁定,即可延迟出口,允许一位英国买家自告奋勇来竞价,以留下该幅作品。但根据评论委员会主席的说法:“60%的东西,依照价格,我们无法阻止它们的出口,钱总是无法筹集到位。”
当艺术市场人声鼎沸,作品价格之高让博物馆欲哭无泪之时,政府对于博物馆的预算却渐渐削减。英国艺术机构力量之绵薄让人担心——英国国家彩票基金,被两年前拉斐尔《粉红圣母》2200万英镑要价几乎榨干;国家遗产纪念基金,把2006年-2007年的预算从500万增加到了1000万英镑,也无法跟上狂热的艺术市场。现状就是许多艺术杰作将中止其停留在英国的命运,因为英国博物馆无法有足够雄厚的资金拥有它们。
最令人遗憾的艺术品流失事件是威廉·布莱克的19幅水彩作品,配有罗伯特·布莱尔的诗作,委员会认定其价值880万英镑,批准动用艺术品出口延期条例,允许泰特筹集资金,但是这个价格对于泰特高不可攀,然后,东西就出口了,不久之后在美国拍卖。
  

1292英尺楼将刺穿圣彼得堡天空

把居民甚至是当地建筑师的抗议完全搁置一边,顶着冬宫博物馆馆长和一些其他保护组织要诉诸法庭的威胁,俄罗斯最大的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前天宣布,“天然气城”最终选择了伦敦RMJM建筑师事务所的设计方案,这座摩天大楼高1292英尺,建成后将成为圣彼得堡市制高点,比建于300年前的彼得和保罗大教堂要高出将近900 400英尺。反对者们坚信,“高楼的出现将使城市建筑历史风貌破坏殆尽”。
伦敦RMJM建筑师事务所战胜了其他5家世界顶尖建筑事务所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竞争相当残烈。RMJM的设计方案中,扭曲的玻璃塔楼高耸入云,直刺天空,这幢商住两用楼计划建于涅瓦河畔,直面巴洛克风格的斯莫尔尼教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总裁阿莱克赛·米勒赞誉该方案堪称“新圣彼得堡的典范”,可以与圣艾萨克教堂、彼得和保罗大教堂并驾齐驱。“它可以把圣彼得堡一举带入当代文明中,城市脉搏将与世界同步跳动。”而这位总裁与圣彼得堡官员会面时,抗议者团体从他们背后经过,那是涅瓦河上的一艘拖捞船,船上的人穿上小丑和精神病人的衣服,打出大横幅,上书“疯子一样的城市”。
在挑选设计方案的专家组中,也有不同声音出现。评委之一、受邀而来的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当众朗读了写满整整两页纸的“圣彼得堡观感”,希望保护圣彼得堡的建筑能维持在比较低的天际线上,他反对任何一个候选建筑方案,但最终他离开了,让圣彼得堡听天由命。黑川纪章在电话采访中说:“最敏感的话题就是文化的生存现状与老城市的保存。”圣彼得堡的法律明文规定,所有建筑高度不能超过157英尺,圣彼得堡富有历史意义的城市风貌已保持了整整两个多世纪。而这个将要拔地而起的高楼是一次对历史的入侵。“最后我们将失落圣彼得堡的身形,那是我们从老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立法者之一米克哈尔痛心地说。
伦敦RMJM建筑师事务所在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曼谷都有办公室,是世界排名前15位的建筑事务所。圣彼得堡此番选择意味深长,该公司的触角深入到了俄罗斯腹地,在莫斯科,RMJM正在建造一幢46层楼高的办公室,称为“都市宫殿”。RMJM的经营主管托尼·科特莱表示,“天然气城”设计方案深深领悟了圣彼得堡的城市精髓,唤醒了城市的巴洛克式建筑。官方称,设计方案最终由专家和网络投票共同选择,当然,他们并没有提及评委之一黑川纪章的中途离去。
圣彼得堡官方人士马特维耶克对“天然气城”建设计划能抵御住多方批评顺利进行表示高兴,她特别指出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积极建设商业中心和新石油公司的良苦用心:“没有大公司来,无法把城市转变成金融和经济中心,我们将无法拥有这些资源,那些所谓的市中心的建筑遗产也将平静地在我们眼前倒塌崩离化为灰烬。”


“这是对欧洲建筑界的挑衅”

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半个多世纪前建于法国东部的朗香教堂是一件惊世骇俗之作,更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建筑之一。当年这一建筑雏形初现时,曾引起保守教区的愤怒,但如今,拥有这一教堂的教区却公布了一个大胆计划:在这座世界著名建筑的旁边建造一所修道院。对于拥有朗香教堂的教区公布在朗香教堂附近建造修道院的消息,英国《卫报》这样评论说:“这将引起勒·柯布西耶纯化论者的愤怒,也可能成为一个对整个欧洲建筑界进行挑衅的行为。”由于朗香教堂将要申报世界遗产,这一计划是否能够实施目前尚是未知数。
几个世纪以来,教堂所在地、法国小镇朗香曾经一直是基督教徒朝圣的圣地,竣工于1955年的朗香教堂原址也是一座教堂,该教堂毁于1944年法军与德军的战斗中。
柯布西耶作为一个不可知论者,刚开始拒绝接手这个项目,后来才同意并花费了5年时间建造了这座20世纪最为重要的建筑之一。对于这座小教堂,这位法籍瑞士裔的建筑大师评论它是为“宁静、祈祷、和平和内心喜悦”而建的一个空间。
但是,柯布西耶心中的圣地已经不再宁静,每年有超过10万人次的参观者和朝圣者从各地蜂拥而至,严重威胁并破坏了它的平静祥和。教区委任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建筑师之一的伦佐·皮亚诺作为修道院工程的建筑师,“当然,挨着柯布西耶的教堂建造修道院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但是这不是个是否尊重(大师)的问题。你不应该与他的作品相竞争,而是要创造你自己的存在。为修女建造这座修道院是将灵性带来(此地),并给予此地一个永恒的人类存在。”伦佐·皮亚诺在接受采访时说。修道院预计在2008年建成,将可容纳十多个修女居住,并有10个客房给外来的宾客。伦佐·皮亚诺还将设计一个新的迎客中心,并在朗香教堂周围植树以营造他所谓的“住在森林中的感觉”。
但这个修道院是否能够建成还不太明朗,因为法国政府正在为朗香教堂申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如果成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遗产”及其周围环境的严格要求将不能允许修道院计划的实施。
 

 

 

 

诗人“插队”美术界

文人画,古已有之,多逸笔草草,见出浓浓的书卷气,而在当下,诗人画作却并不多见——号称当代诗歌界“首次诗人画展”的《插诗》诗人画展近日在北京798新锐艺术计划空间进行。参加本次画展的诗人有芒克、严力、宋琳、棉布、老车(车前子)、旺忘望、东方涂钦、孙磊、王艾、李云枫,共提供新创作的作品40件,其中,棉布创作了本次展览的唯一一件女性装置作品。
《插诗》画展源自半年前,一些诗人提出要把“诗歌插入美术界”,“插”,有“强行介入”、“异构”、“搅局”之意,暗示诗人介入视觉艺术界的突兀、不速和异质性。而诗歌在此次展览中只是一种辅助性的表达形式,就像文章中的插画,都只是辅助表达。
策展人之一朱其表示,此次展览是中国当代诗歌界的首次视觉艺术联展,作品形式涉及油画、纸本油彩、实验水墨和装置;展览着眼于诗人的跨界行为本身,及其所衍生的文字想象和视觉想象之间的张力与转换问题。
因为技巧上的欠缺,大部分的诗人画作就专业上来讲与画家无法相提并论,但所作绘画的感觉却迥然不同,带着诗人特有的诡异和灵气。其实,很多诗人多年前就具备了美术功底,诗人严力参加过1979年的星星画会,投入绘画已经10多年;车前子写过西方艺术方面的书,偶尔画些水墨画;宋琳画了很多肖像画,相比多数参展诗人的抽象画和超现实主义风格,宋琳的画显出中规中矩的学院派风格。芒克画天空和大地,笔法类似凡·高,朱其透露,美术界从来没有人买过芒克的画,只有朋友会捧他的场,但现在,他的画多了很多欣赏者。
“中国的文字和图像到底向何处去。这是本次诗人画展想讨论的东西。”朱其说。他认为,诗歌对于当代任何一个诗人来说只是一种延续——写诗,不过是多种生活方式中的一种,写了很多年,成为习惯,无法摈弃多年养成的习惯。“诗人现在都很正常了。”


李渔“芥子园”有望重建

“芥子虽小,能纳须弥”———清代戏曲家李渔及其《芥子园画传》让金陵芥子园蜚声海内外,而这座在南京曾有“园中之王”美誉的名园,如今已难觅踪影。日前,一份来自政协委员的提案已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该提案建议复建芥子园,并建议选址紧邻南京的中华门城堡。
戏曲家李渔也是一位建筑师,曾在老家开沟筑坝,引水环绕村庄,现在遗址还在,村人至今受益,后人称其为“李渔坝”。李渔后来在南京营建的芥子园因为地仅3亩,形状微小,如同“芥子”,所以取名芥子园。
“南京有很多文化资源,但有很多资源都有名而无实,李渔的‘芥子园’也是如此。”据介绍,2005年政协就曾提案复建“芥子园”,但要重建芥子园,必须首先找到芥子园遗址。经过考证,南京方志专家推测芥子园应该靠近老虎头附近。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代名园,自李渔移家杭州后,几易其主,终于湮没,至民国初期已是一片菜园。现在,作为芥子园遗址所在地———中华门内老虎头一带,已是高楼林立。
据悉,去年南京市“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在提交的提案中称,国画大师傅抱石生前就提出,芥子园在南京,南京艺术界更有必要重视它。芥子园不是普通的古代宅院,在复建芥子园的问题上,应该尊重历史。这样,复建的芥子园,才有望与也将复建的金陵大报恩寺暨遗址公园和周处读书台等一批景点形成历史文化景观带。南京市秦淮区文化局前不久决定将芥子园作为南京市秦淮文化的名片,在该区域内复建,“拟将复建工程选址位置紧邻中华门城堡、内秦淮河及沈万三纪念馆,复建后的芥子园将与它们共同形成独具秦淮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带”。


北京画院珍藏大师画作展

吴昌硕、潘天寿、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陈半丁、李苦禅……包括这些大师名家作品的《花言鸟语——北京画院珍藏写意花鸟画作品展》近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展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亲密接触20世纪大师名家写意花鸟画真迹的难得机会。此次展出的56幅写意花鸟画,全部属于北京画院多年的珍藏品,绝大部分都是首次公开亮相。这是北京画院美术馆开馆以来策划的又一个专题藏品陈列展。


香港开埠老监狱将变身美术馆

香港艺术公社邀请20多位香港艺术家,于日前尝试把中环域多利监狱D仓,化身为“监狱美术馆”。香港开埠老监狱域多利于1860年建成,去年3月关闭。多位香港本地艺术家将各占用一个监仓,因应现场环境进行创作,这是香港有史以来首个此类艺术活动。
艺术公社策展人梁兆基表示,现代城市发展与文化古迹保护,其实可以并行不悖。在域多利监狱设立“监狱美术馆”的意义,包括善用古迹,增添文化艺术成分,丰富古迹群内容;推动艺术,利用古迹群特色,发展一个另类展览及创作空间,有助吸引市民参与艺术活动;保护古迹,用作文化艺术用途,比全面商业用途更有利保护历史建筑。
域多利监狱在香港开埠初期用作囚禁海盗及土匪等重犯。二次大战期间,监狱大部分建筑物被战火摧毁;战后经修葺,重新用作监狱,最多可以羁押430多个犯人。域多利羁押的最后一批犯人,2005年12月23日出狱或转监。2006年3月12日,域多利结束了160多年的“惩教”岁月,变身为香港另类古迹旅游景点。


蒙娜丽莎长眠佛罗伦萨修道院?

日前意大利一名艺术史专家吉塞普·帕兰蒂称,在对数百份古代手稿进行研究后,他终于找到了达·芬奇画笔之下的蒙娜丽莎的埋葬地——意大利佛罗伦萨中部已成废墟的前圣奥苏拉女修道院。帕兰蒂称,蒙娜丽莎原型是意大利丝绸商人的妻子丽莎·杰拉尔迪尼,她于1542年7月15日去世。专家们希望这一发现能够取得更大的进展:通过对其遗骨进行DNA检测,解开她“神秘微笑”的原因。
帕兰蒂在佛罗伦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他的重大发现,不久前他在佛罗伦萨伊索教堂的档案中发现一张特殊的死亡通知单,上面写着“弗朗切斯科·吉奥卡多之妻,死于1542年7月15日,埋葬在圣奥苏拉修道院”。历史学家们相信丽莎·杰拉尔迪尼就是达·芬奇的模特儿,有记录显示她在1495年16岁时嫁给了弗朗西斯科·吉奥卡多,当时吉奥卡多35岁。1502年12月,丽莎·杰拉尔迪尼也许是怀有身孕,也许是刚生下她的第二个孩子。专家表示“既然蒙娜丽莎长眠之地已经确定,找到她的遗骨获取她的DNA非常有价值。利用今天的医学技术,我们能够重建她的体态,还原那个著名的姿势。”
帕兰蒂说,他找到了一份早已发黄的文件,上面用墨水记录着丽莎·杰拉尔迪尼的死亡时间和埋葬地。文件显示,丽莎·杰拉尔迪尼60岁时身染重病,进入圣奥苏拉女修道院,由在这里当修女的女儿卢多维卡照顾。3年后,丽莎·杰拉尔迪尼病逝,整个教区的人参加了她的葬礼,这说明她当时仍是当地的名人。圣奥苏拉女修道院后来被用作商店、仓库和卷烟厂,最终成为一片废墟。


“莎士比亚在华盛顿”ShowTime

美国首都华盛顿进入了规模空前的“莎士比亚在华盛顿”节狂欢,该节日将持续6个月之久。在此期间,大大小小的各类艺术团体蜂拥至华盛顿,16部莎翁剧目将被500多个表演团体全新诠释。
“莎士比亚在华盛顿”节构思于两年前,由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和华盛顿莎士比亚剧团发起,最初的节目仅仅是朗诵《第十二夜》。而在今年的“莎士比亚在华盛顿”节中,系列演出将有500余场,华盛顿各类演出展馆每周都将被“莎士比亚”占领——画作、音乐、舞蹈、电影、歌剧等等,各类艺术家似乎都能从莎翁那里获得灵感,从最严肃的制作到最离奇的莎士比亚诠释,应有尽有。其中,纽约“微型武士”剧团带来的《哈姆雷特》颇 为不可思议,他们用从街头售货机中买来的一英寸高的木偶,在传统剧院舞台上演出。
与此同时,华盛顿已经为大批到来的莎翁爱好者准备了充足的廉价旅店。由于“莎士比亚在华盛顿”节还将与情人节重合,为增添节日的浪漫色彩,组委会甚至接到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的参演请求,最高法院希望能够“帮助讲述哈姆雷特的故事”。“最高法院法官告诉我,他希望能来参与演出,演哈姆雷特受审的那一段。”麦克·凯塞透露,这个戏名为《最高法院聆审哈姆雷特》。
另一些莎士比亚主要剧目则被用来展示美国少数民族的多元文化。美国国家印第安博物馆将组织表演阿拉斯加剧院团体的《麦克白》,剧中的许多对白用特里吉特语言表述。“他们总是觉得莎士比亚不属于他们,”剧团的人士表示,“但是我觉得莎士比亚了解的是人性。”
节日期间,一些场馆将免费向公众开放,各演出团体则需自己承担各项费用。


但丁其实长得很温柔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但丁,传统上被描绘成表情严厉,嘴角下垂,拥有突兀的鹰钩鼻的形象,现在看起来事实并非如此。意大利科学家对但丁进行头像复原之后,这位诗人其实比原先看起来要温柔许多。
此番复原的但丁“新脸”在画作的基础上呈现出来,1920年代,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已故教授法比奥·弗莱塞多曾藏有但丁头盖骨。尽管法比奥·弗莱塞多反对直接在但丁头盖骨上灌铸头骨复制品,但他也通过精确测量头盖骨的数据,复制出了一个但丁的塑料塑像。这次的复制还原根据弗莱塞多的测量数据、石膏像以及电脑技术的合成,展示了但丁长相柔和的特点:大眼睛、圆形的下巴和一个温和的表情,虽然鼻子还是很突兀。
“他看上去像一个生活在世界上的普通人,有他自己的不走运和难过。”参与复原工作的有关专家说。“他的脸看上去有些苍老,有些不知所措,但并不尖锐。他是个普通人。”
作为当时的佛罗伦萨议员,但丁反对罗马教皇的统治,1302年,他被逐出佛罗伦萨遭到流放。1321年,但丁在意大利东部港口城市拉文纳去世,并葬于该地。他一生困苦,心上人比阿特丽斯的去世,成为他的创作灵感。后世的人们对于这位诗人的形象了解多来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肖像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的作品,但那也只是但丁的侧面像,更何况是在诗人去世后170年才绘出的,侧面像经过“后世艺术处理”,但丁看起来却是那么憔悴而严厉。


日本窝藏百件被盗古罗马文物

意大利去年宣布美国盖蒂博物馆部分藏品为被掠夺的文物后,欲把“寻回走私艺术品”行动之火蔓延到全世界,现在,他们把搜索的矛头从西转到东,指向日本。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意大利专家怀疑日本境内起码藏有超过100件的古罗马艺术品“来路不正”,多由偷盗走私出境而来,意大利政府正准备要求日本政府“帮助”它们回家。
报道称,意大利当局首先发现了一个日本人参与国际盗品市场买卖的事实。随后确定,这个日本人已经把从意大利偷来的古代美术品销赃到日本国内一家美术馆。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意大利检举人称,其中50件失踪艺术品,包括一座雕塑和一些壁画,保存在日本著名的私人博物馆美秀博物馆内,该馆位于日本京都自然保护区中琵琶湖西侧,以庞大的亚洲和西方艺术品收藏闻名世界。
日本方面的官员称他们至今尚未与意大利专家正面接触,也不知道哪些艺术品是属于“走私范畴”。对于意大利政府的指控,这家美术馆予以全面否认。该馆学艺部部长表示,美秀博物馆所藏作品全是通过正当途径购买,博物馆内并没有像媒体所报道的那样收藏了那么多的罗马古董。而意大利政府的反应也非常坚定。它们已经决定将可疑盗品做成目录,并要求日本文化厅给予协助,以让这些盗品早日返乡。


卢浮宫出借宝贝文化人怒了

卢浮宫出借艺术品给美国亚特兰大、阿联酋阿布扎比两市,是为了换取投资?这些交易点燃了法国知识分子的怒火,他们指出,卢浮宫早就把反对国际间出借艺术品的惯例置之脑后了。反对者们在网络上的请愿书中宣称:“博物馆不是用来出售的。”愤怒人士指出,卢浮宫正在以出借博物馆藏品的方式出售自己的灵魂,法国政府正在将富有的艺术遗产转变为可出售的商标。
据《纽约时报》报道,阿联酋阿布扎比卢浮宫分部“价值”7.62亿美元,与亚特兰大的合作项目中美方的投资也达1.7亿美元。
“我们为保存和展示我们丰富的艺术遗产而担心,难道我们非得用艺术品来作流通交换吗?”三位法国顶尖艺术史学家在法国当地报纸《LeMonde》上联合撰文抱怨,像拉斐尔这样的珍贵艺术品都被送到了“可口可乐之城(可口可乐总部位于亚特兰大),只是为了1.7亿美元”。作者们同时抱怨法国政府与阿布扎比的合作项目是一件“送给石油之国的外交礼物”。而在法国的奢侈品市场中,来自海湾国家的消费不可小觑,财大气粗的海湾国家也是空中巴士的最大潜在买家。
卢浮宫总监告诉当地媒体,如果项目合作顺利,阿布扎比将从卢浮宫借得各个历史文明时期的展品,并有权暂时借用卢浮宫的名称。法国当地报纸《解放》在社论中毫不客气地批评道,“石油很昂贵,所以空中巴士也可以卖得更快些。”
在阿布扎比的计划中,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计划耗资270亿美元在无人居住的小岛上建立起联合文化区域,希望能吸引5个世界顶级艺术博物馆进驻,以把该处转变为旅游胜地。法国一家著名的艺术网站收集了1400个反对签名,“政府正在以抢劫的方式利用艺术品推动法国的对外贸易和外交热度。”
但法国国家博物馆服务中心辩称,法国有义务分配它的各种艺术财富,“我们的艺术作品应该在全世界流通。”许多法国人对知识分子的大惊小怪表示不可理解,出借这些东西决不可能使卢浮宫陷入展品缺少的危机,而更可能为卢浮宫带来众多的私人资助,“莫奈的《睡莲》也曾经为了钱出借过整整三年,在这样的合作形式中,钱的作用举足轻重,我们不能掩盖。”


薄雾般的芭蕾 莫奈画中浮起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艺术博物馆进行的《莫奈在诺曼底》画展结束后,由此引发的莫奈热潮却远远没有冷落下来,著名现代舞蹈编导林内·泰勒-科勃特(Lynne Taylor-Corbett)运用一张莫奈绘画《草地上的午餐》为创作灵感的舞蹈新作也创作完毕——卡罗来那州芭蕾舞团的《莫奈印象》在当地上演。
这幅进入芭蕾舞创作视野的《草地上的午餐》并非马奈绘于1863年的那幅广为人知的《草地上的午餐》,虽然主题相通,但后者描绘了一个慵懒的四人午餐会,其中有一位裸体女子。而前者创作于1865年到1866年,在这幅作品中,莫奈显得更彬彬有礼,那是个有许多衣着优雅的女士和绅士出席的午餐会。
“无论何时,凡是运用印象画派的图像语汇,绝大多数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莫奈,”泰勒-科勃特说,“他对于人物的观察也是客观和分离的,我怀疑,《草地上的午餐》那些人到底是谁?为什么坐在一起进行一次野餐,他们之前又干了什么,他们有什么感觉?”舞蹈就是来自于她对于《草地上的午餐》的冥想。
也许因为艺术作品表现得太过清晰,而在他们转换为舞蹈语汇时非常困难,很少有编舞者直接从画作的内容主题中取材,获取灵感进入芭蕾。“当你决定把一幅著名艺术作品作为自己编舞的基础,这将意味着一次对自己的挑战,”泰勒-科勃特说,“你以一幅著名画作为基础,你就是在与观众共同分享知识,他们的期望值可能更高。”莫奈的生活为泰勒-科勃特提供了遐想的空间,以回答她的各种疑问,她用芭蕾探询了画家和她生病的妻子卡米尔之间的关系,和孩子们以及朋友的关系,泰勒-科勃特还选用了普朗克的小交响曲中的三个音乐片断作为配乐。
  

2006全球高价艺术品榜单出炉

ARTNET网站近期盘点2006年全球20家最重要艺术拍卖行竞拍价排在前300位的艺术大师作品,名列冠、亚军的超级艺术品分别是已多有报道的9520万美元的毕加索《多拉与小猫》,8790万美元的克里姆特名作《阿黛尔二》。据传,成交价已超过上亿美元的《阿黛尔一》(1.3亿美元)和一幅波洛克的名画(1.4亿美元)因属私人委托交易,未参加场内公开竞买而没有计算在内。
其余298件作品最低的也拍出260万美元以上,其中500万美元以下的有183件,接近三分之二,另外分别有70件不足千万美元,在1000万至4034万美元之间的有45件。价位最高的大师毕加索同时也拥有数量最多的25件,总成交额2.92亿美元。超过10件的还有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18件/1.18亿美元)和1994年去世的荷裔美籍抽象表现主义大师德·库宁(12件/1.05亿美元)。
而纽约佳士得去年11月8日一场拍出的维也纳分离派画家克里姆特当年上榜的全部4件作品,就分别占据了排行第2、3、10和11位,以总价1.92亿美元抢尽风头。作品归属权尘埃落定和迅速易手,2006年无疑可以冠以“克里姆特年”。
中国画家中,徐悲鸿的《奴隶与狮》以逾690万美元的价格排在81位,次之的台湾画家陈澄波居140位。早年旅法的常玉则以三件作品入围占数量之冠。不过,由于这一榜单缺少中国内地的拍卖数据,参照雅昌网公布的总排名,2006年12月16日瀚海拍出吴冠中的《长江万里图》以458万美元可列136位,徐悲鸿稍早成交达399万美元的另一幅重要作品《愚公移山》排165名,当代画家刘小东的大幅油画《三峡新移民》也可进入300名榜中。国画作品的拍卖冠军、傅抱石的《雨花台颂》如按成交价则可排在108名的位置上。
  

泰特展览指责“双布”

因激烈“反战”而被警察从英国议会大厦广场赶出来的当代艺术品,在距议会大厦半英里之外的泰特博物馆再度开张展览——著名艺术家马克·沃林格利用和平激进分子、艺术家布赖恩·豪旧作中的元素重新创作的反战艺术展《声明,英国》,在泰特美术馆Duveen画廊开幕,展览中的许多元素仍然与警察有关。但这个展览与豪去年的原作相比却是合法的,因为“移入了室内”。
《声明,英国》耗资9万英镑,首先映入参观者眼帘的是600余面破烂不堪的旗帜、布告和海报,攻击英国政府压制言论自由,公开指责托尼·布莱尔和乔治·布什在伊拉克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作品表达了艺术家对伊拉克战争以及政府谎言的怒火。在另一件作品中,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和前任外交部长杰克·斯多在一个满是鲜血的脸盆中洗手。除了忠实地还原豪的原始作品之外,沃林格还在其中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一根黑色的录音磁带蜿蜒穿过画廊地板,清晰地把展区与其他地方分隔开来。泰特英国总监斯蒂芬·德切尔称,该展览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具公开政治倾向的展览,“沃林格用和平宣言创作了艺术作品”。“当这个展览身处议会大厦广场,它被描述成为一个眼中钉,”沃林格说:“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与巴格达有关。”他补充,“我感到当下尤其需要这个展览。”
去年5月,和平激进分子布赖恩·豪在议会广场上开始张贴反战海报、照片和布告,之后张贴的东西越来越多,几乎布满了整个广场,当时的法律拿豪和他的作品毫无办法,直到英国议会紧急通过了一项新的法律:未经批准,广场内禁止举办任何展览。条例一经公布,5月23日夜间,78位警察在几个小时内赶到展览地点,强行移走了所有的东西。
始作俑者豪也来到展览现场,为自己的旧作和新观众而兴奋:“《声明,英国》表现出了羞耻也表现出了伟大,我希望观众能够想想,这样的作品到底会不会对社会产生破坏?”

 

 

 


《纽约时报》关注“中国艺术资本家”

急速飙升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行情引起《纽约时报》专文关注。据《纽约时报》统计,全球最大的两大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士得,2006年共拍出1.9亿美元亚洲当代艺术品。在纽约、伦敦、香港,一系列打破拍卖纪录的当代艺术品大多来自中国。
文章提到去年年底一位中国企业家以27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刘小东新作《三峡新移民》,创下1979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最高价。《纽约时报》说这个价格让刘小东顺利晋身当代艺术家的“高价俱乐部”。同时,《纽约时报》注意到,与拍卖价格一起飙升的,还有数以百计的新艺术媒体、画廊、私人艺术博物馆在北京和上海遍地开花。中国的拍卖行也逐渐从对传统水墨画的关注转入当代实验艺术。西方画廊也正在以最快的速度签约一些不知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一些刚毕业的学生影像作品甚至都能开出每幅1万美元以上的高价,知名画家的背后更是排满了着急等待的商人。而古根海姆和蓬皮杜也打算在中国开设分支。
“正在中国发生的,20世纪的欧洲也曾经历过,”借收藏家和商人迈克尔·哥德休斯之口,《纽约时报》认为“那里将有一场艺术革新。”文章还对谁是真正的收藏者颇感兴趣,并引用沪申画廊总监翁菱话说拍卖行“卖艺术品就像卖卷心菜”。对于价格的飙升,《纽约时报》没有作出判断,只是分析说市场上有很多投机者,但在中国,10个20个或者30个买家,他们身家上亿,“只需要有10个进入了艺术市场,就托起了价格”。显然,在文章认为上升势头还将继续。另外,文章也披露说,古根海姆、泰特现代、MoMA等西方博物馆还在观望之中。
《纽约时报》的文章也表达了对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忧虑。文中说,人们的注意力被高昂的价格所吸引势必带来艺术家们创造力的下降,他们会一直遵循着自己那些带来高价作品的路数一路前行,而忽略开创新领域。一些艺术家甚至雇佣团队,生产线般流水作画。纽约摄影国际艺术中心馆长克里斯托福·菲利普的中国之行让他大为吃惊:“我去参观了北京一位著名画家的画室,艺术家不在那里,但我看到了一堆半成品的画作,一群看上去来自乡下的年轻女人正在往上面抹颜色。我感到了一丝不安。”

艺术将阵亡将士带回了家

200多名艺术家创作的阵亡将士雕像和画作日前在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展出。阵亡将士艺术展主办方表示,艺术家们试图利用多种创作形式,尽力展示出作品中人物生前的性格,以及他们的生活经历。
展览给人留下的印象完全不同于一般艺术展事。许多参观者会当场在作品前留下自己的感言。一个阵亡士兵的妹妹看到她阵亡的哥哥的肖像后留下一张字条,她非常难过,在哥哥在世时的好几年中,她没有花时间同哥哥聊天。还有人在肖像作品旁边仅仅留下了一把家里的门钥匙,来表达他们的愿望:即便他们知道现实中阵亡的士兵已经无法回家,但他们还是盼望亲人能平安回家。
当许多参观者发现,他们阵亡亲属的肖像作品就在展览之列时,他们说自己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描述。每一位参观这一艺术展的观众都是带着思念的情绪离开展馆的。


博物馆还是展示厅?

英国最大的现当代艺术展——伦敦现当代艺术展销会日前正式拉开序幕。今年是该展销会举办的第20个年头,英国100多家著名画廊参展,并在为期5天的展销会上为艺术爱好者及收藏者提供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
展销会负责人表示,展销会的宗旨不仅是吸引收藏界精英,也将对新入行的收藏爱好者进行艺术教育,帮助参观者与艺术家及画廊之间建立联系。据悉,大英博物馆也闻风而动,首次加盟展销会。此次展销会上的作品单价在50英镑至50万英镑不等。

博物馆还是展示厅?

经过近30年的筹建,2亿美元的巨额投资,日本最大的艺术博物馆——国家艺术中心日前在东京开张。但是,这个日本最大的艺术博物馆却没有一件自己的永久收藏。
但是,这个日本最大的艺术博物馆却没有一件自己的永久收藏,考虑到天文数字般的当代艺术价格,这也可能是个明智的选择。可无论如何,这个消息对于日本艺术家来说,都免不了失望。艺术中心12个展览场馆中,只有两个可以能够容纳许多人,用来展出那些前卫的巨型展览,大部分空间将被出租给国家认可的艺术组织展示他们的会员作品。对于东京240个这样的组织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喜事,展览场馆的租约已经排到了5年之后。从4月到2008年3月,将有69个艺术组织在此办展。
艺术中心希望今年能吸引150万参观者,与伦敦国家肖像画廊旗鼓相当,作为日本最大的美术馆,这个数字看起来很现实。六本木森美术馆开张第三年就有了120万参观者,新近开幕的达利百年纪念展为东京的上野之森美术馆100天内带来了50万参观者。
日本美术馆在新近的全球艺术博物馆客流量调查中占据前三位已经是第二年。3500万人口的东京,蕴藏着巨大的艺术爱好人口。


美国艺术全景搬来美术馆

迄今来华规模最大的美国艺术展——《美国艺术300年:适应与革新》在中国美术馆开幕,130余件在美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作品从今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展出约两个月。“波洛克、劳申伯格、安迪·沃霍尔来了,但是美国的艺术不仅仅是这些人,你会发现美国艺术有多丰富”,策展人之一苏珊·戴维德森强调。
为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展览,中国美术馆方面破例把正厅封闭住,“强迫”观众要从东侧的展厅依顺序来欣赏作品:首先是18世纪初北美殖民地时代风格恬静的人物肖像,然后就是各个时期美国最富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勾画出美国艺术300年的发展轨迹。从华盛顿的肖像画到最近几年的作品都有展示,甚至还有一件2006年创作的作品。
前来参观展览的美术史家王明贤认为,二战以后,从抽象表现主义开始美国的艺术才有国际性的影响。在这个部分有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逊。波洛克的两件作品、波普艺术最重要代表安迪·沃霍尔的三件作品,罗伊·利奇滕斯坦、詹姆斯·罗森奎斯特、克勒斯·欧登柏格等也有作品展出。而在当代艺术方面,杰夫·昆斯、马修·巴尼这样的当红艺术家也有作品出场。引人注目的是,罗伯特·劳申伯格的重要作品《驳船》第一次来到中国展出,这件长近10米的作品几乎占据了整整一面展墙,是这次展览中尺幅最大的平面作品。劳申伯格曾于1985年在北京和拉萨举办个展,对当时的中国年轻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古根海姆基金会总裁托马斯·克伦斯回顾说,1998年,美国古根海姆基金会曾经在中国文化机构支持下举办“中国上下五千年”大展,这次的“美国艺术300年”可以说是“礼尚往来”。

 千态万想

千态万想—韩国现代美术现况和展望》展览是在当今多元化发展的文化中,集中表现80年代以后摆脱理念、尊重个性、众目共存的韩国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当今韩国现代艺术的多元性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能源,不但包括着韩国60~70年代的传统(保守)与创新(前卫)的对立发展,还包括80年代从现实认识的角度与深化批判意识的主题来关怀民众视角,重新思考个人的理念。
参加本次展览的有近100名艺术家。我们可以看到20、30岁新锐青年画家与50岁以上的重量级画家们同台竞技。但在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些年轻画家与上一代画家们相辅相成的关系。
大部分的作品以平面绘画方式展示着日常生活,不以言表的超现实的色彩与空间以及视觉幻象与梦幻般的形象。这些绘画以不同的角度和视觉感受来解释着当今艺术在多元化社会中与大众沟通的多种方式。
2007年3月7日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开展的“千态万想”,展现了韩国艺术领域中更加自由、更加有创意的多元化作品。不仅包容前一代的传统,也体现了急速变革的现代社会构造体系中通过人文精神来摆脱对物质的疯狂追求,寻找感性的本质。

妄想的一代

“妄想国”展反映了年轻一代艺术家们的兴趣所在。 他们不再像为西方人所认知的上世纪80和90年代的艺术家那样,总以政治为主题。如今的政治艺术都是对其自身的讽刺,而没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具有的巨大影响。收藏家们的眼光日益敏锐,不再轻易被熊猫,毛泽东或红色等符号所左右;拍卖会的常客也对1997年之后的政治艺术严加甄选。现在参加展览的艺术家们很多都太年轻,对他们更强烈的影响来自于经济和文化的开放,迅速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变迁,来势凶猛的消费文化以及多媒体。此次展览即以上述观点为出发点,并分为汽车,卡通以及日常生活三个主题,每个主题中,艺术家们都会给出他们对现今生活不同的视角。此次展览旨在告诉观众,尽管如今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收藏者大多都是西方人,但是艺术家们却不会唯西方的马首是瞻。相当多的艺术家们在探索他们的文化身份,投身大众文化,在作品中反射当下的生活,关心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

和陌生人约会

“BLIND DATE”的中文意思为“相亲”与“陌生人约会”,展开来说,即是人们为从未谋面的男女所安排的约会。当然,策展人确立这个主题,并不是为了安排一场简单的“玫瑰之约”,而是希望通过这种刻意、独特的语境安排,让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六位中国艺术家与六位(组)德国艺术家展开对话。在展出方式上,则期望中德艺术家在朱屺瞻艺术馆每个特定空间里进行一对一“捉对”交流,通过作品构成零距离互动的实验语境。
中德艺术家互相完全处于陌生的状态,对彼此的艺术水准、作品形式全都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策展人主观挑选异国艺术家“捉对”交流、共同展出,肯定有武断之嫌。所以在德中艺术家“配对”问题上,采用的是颇有游戏、赛事色彩的抽签方式。这次展览推出的作品大多采用装置、录像、图片与多媒体互动等具有当代艺术特性的媒介。展览的视觉效果很可能是中德艺术家的一次“BLIND DATE”式的非同寻常的文化对话,而不是文化竞技。由于是初次谋面,两国艺术家可能暂时搁置文化对抗和文化冲突的诉求,积极寻求相互沟通、理解和彼此包容。因此,不同的艺术属性与社会形态下产生的艺术差异性将在此次展览中得到较充分的呈现。
参展的艺术家构成了整个展览的二元结构,这样的结构恰恰是文化差异的具体表征。“BLIND DATE”展览的二元结构既突显了全球交流语境的真实情形,又昭示了国际社会艺术系统中不同文化影响力的微妙关系。3月2日展览开幕,势必生动地上演两国艺术家相遇后有趣而又有意义的平等对话。然而,每个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是否都能够找到真正的听众?听众是同一展出空间中的异国艺术家?还是普通观众?交流是否能从互相观看,递进到互相沟通和深度对话?这正是这个展览所期待的。

 

 

 

《艳遇》剧组在京亮相

“一个发生在办公室里、复印机、咖啡机、洗衣机、各种卷帘窗后的都市爱情故事,舞台上会出现会飞的驴、半空中爆炸的小提琴、游吟诗人、摇滚乐等平时在电视剧中看不到的东西”——这是话剧导演孟京辉对自己最新作品《艳遇》的大致描述。上周,该剧在北京召开了发布会,对于有些扎眼的剧名,对于继刘烨、袁泉之后又一对明星主演夏雨和高圆圆,孟京辉不可避免地被问及是否开始向商业化妥协,面对质疑,孟京辉的回答异常坚定:“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妥协了,我也不会妥协。”
发布会时,《艳遇》的剧本尚在修改中,编剧还是和孟京辉合作了两部儿童剧的老搭档史航。《艳遇》的灵感来源于爱伦·坡的小说《猫》和比利·怀尔德的剧本,讲述的是两个普通上班族在繁华喧闹的都市生活中相识发生的故事,夏雨、高圆圆将扮演两个在大企业上班的小人物,剧情中不乏带着“冷幽默和小反抗”。“这个戏更多的不是一个具体故事,而是一种意境。一对男女,通过在空间里的各种不同表现,最后会有两个不同的结局。”孟京辉说,“这部话剧很像夏加尔的画,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对于剧名,孟京辉并不认同这是“夺人眼球”:“《艳遇》是我和廖一梅、史航在聊天中聊到的一个意念,是将城市孤独的情感、冲动放大,描述的是城市男女在冰冷异样的水泥丛林中的感觉。这里的‘艳遇’是一种美好的、未知的发生,改个名字叫《论孤独之不可能》的话,可能买票的人更多呢。我觉得这不在于名字,而是在于气质。”
选择夏雨和高圆圆两位从未演过话剧的明星演员,孟京辉表示完全是从剧本出发。

苏州园林“出使”联合国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说,以苏州古典园林为蓝本的中国园林“易园”将“出使”联合国。
2005年,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的章新胜建议,要在该组织巴黎总部院内建一座能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园林。据悉,易园占地约700平方米,不仅是100多个国家常驻人员每日进出必经之地,而且街上行人也可观赏。“易园”分四个部分,共设计了八组景观,分别为瀛壶胜览、松风水朋、沧浪云岚、夹镜香渡、清波鱼跃、画影流音、蕉窗听雨和晴雪春韵。

 

女性主义艺术家华盛顿办展

本月如果身处华盛顿,将获得难得的机会亲历两位现代女性艺术家——Maria Friberg和Melissa Ichiuji所展开的艺术争艳。她们带着女性特征的艺术思考和她们的作品一起直接客观地投射出了21世纪女权主义存在的所长所短。
在Conner现代艺术馆,瑞典的Maria Friberg展示了她在性别观念上和社会构成观念上的实验。她对作品的处理方式提供给人们一种跨越性别界限的视点,客观宽广的视角多少也淡化了男女平等的主张。与此相反,Melissa Ichiuji展出用织物和尼龙布做成的艺术品,以微妙的姿态来直指禁忌的主题。
Friberg的男人均以蝴蝶脱出蛹壳的新生姿态,或蠕动的小老鼠作为模仿的样式。她的影像作品通常以压抑缓慢的气氛来模仿我们通常在有关生物的纪录片中所看到的自然学家的镜头所捕捉的动物生态。看起来有点折磨人。摄像机没有任何移动,仿佛只有机器并没有一个拍摄者,超慢的动作变化让眼前的一切看起来都是自然发生。“植入”形象地展现了这些男性的脆弱,这些男性生来便穿着职业套装,作品通过人所受的限制,来展现作者对男性的同情。Ichiuji的作品所倡议的东西看上去经过了精心的设计。Ichiuji之前曾进行舞蹈和戏剧的创作,所以她的布娃娃都仿佛有些许神秘和不确定性。如果说Friberg从一个纪录片导演式的旁观者出发,那么Ichiuji则是将女性特有的气息渗入到她那些棉质的娃娃中。这些偶人的性别特征和性焦虑感给予她的作品一种特殊的力量,但是同样,在这两方面又给人以过分渲染的感觉。Ichiuji的偶人不是对人的形体的模仿,而是观念的具现。在这里,艺术家并没有使用过多的面部表情,而是用身体的姿态、手势和随意缝上的发辫或偶人的眼睛来体现情绪。
在这些作品里并没有值得纪念的女权观点。在许多方面,它们是受害者的艺术:女性以及女性的身体作为社会的牺牲品。Ichiuji将女性深层次的焦虑具现出来。当女性艺术家的作品试图表现女性性别中毁灭性的一面时,这的确并不容易。

涂鸦艺术家走进苏富比

近日,在英国苏富比拍卖行,涂鸦艺术家班克斯的艺术作品《跳芭蕾舞的男人》吸引了观众的注意。此次苏富比拍卖行将拍卖班克斯的7件艺术作品,其中《跳芭蕾舞的男人》估价1.5万-2万英镑。
班克斯出生于英国布里斯托,从未受过正规艺术训练。他的作品多以反战为题材,对政治极尽嘲讽之能事。他用喷漆涂鸦,在英国各地均可見,而且通常是“非法作品”,画板不拘一格,可以是街角的墙壁,也可以是汽车车身,甚至是动物的身体。他的黑色幽默的画风亦令人忍俊不禁。

阿拉伯世界文化“桃花源”

阿联酋的首脑们第一次见到了阿布扎比这一巨大文化区域的初步模型:该区域位于海边,包括由弗兰克·盖里设计的古根海姆现当代艺术馆分馆,由让·努维尔设计的与卢浮宫合作的古典博物馆,安藤忠雄设计的集中体现海湾阿拉伯历史的海运博物馆,而表演艺术中心,将由扎哈·哈迪德负责设计。毫无疑问,每一个博物馆的运营费用都将达到数亿美元。
对于阿布扎比的古根海姆分馆,盖里设计了一个32万平方英尺的建筑以及13万平方英尺的展览空间,周围围绕着画廊,远远大于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该项目耗资近1亿美元,采用砖混结构与玻璃天篷的形式,混合着现代工业主义的空间、灯光与机械系统。
与卢浮宫合作的古典博物馆有一个向水面伸出去的散步空间,日光可以过透厚重的半透明的圆形屋顶。安藤忠雄的海运博物馆内部结构仿佛一艘船,甲板飘浮在半空。扎哈·哈迪德的表演艺术中心仿佛是一艘太空船,又仿佛是生物有机体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一个音乐厅、礼堂、歌剧院和两个剧院。透明的艺术中心盘旋于蔚蓝色的波斯湾海面上。“灵感来自自然和人类的躯体,流动的设计,让这个空间宛如音符。”哈迪德说。
“文化参观者更富有、年长,拥有更高的教育,他们具备更强大的消费力。”阿布扎比文化资源主席巴里·罗德称。罗德还说,这一大型艺术项目的建立也是对中东地区持续骚乱的抗争。“借文化发展可以为宗教气氛带来某些松动。”
阿联酋的领导者们在设计师和建筑风格的选择上显然违背了阿布扎比原先1970年代的混凝土建筑大楼风格,代之以更现代的玻璃钢高楼、大胆的设计、丰富的活力和色彩。建筑师们所面临的挑战更是前所未有,因为无论从美学还是从文脉的继承上来讲,这个地方的建筑都乏善可陈。
在1970年代到80年代,靠石油暴富的海湾国家,新的领导阶层成长起来,他们眼光远大地选择一些文化项目去帮助他们的国家以崭新的形象站立在世界舞台上。“这不仅仅是旅游业,这是全球文化目标,”阿布扎比旅游局总裁阿穆哈利说,“我们相信最好的穿越边界的交通工具就是艺术。”

蓬皮杜30岁了

1977年1月31日,当乔治·蓬皮杜艺术中心在巴黎开幕时,这个欧洲最大的当代艺术馆就以其未来派的外观向旧传统发出了挑战宣言。昨天,蓬皮杜开馆整整30周年,法国总统希拉克致辞称,蓬皮杜与艾菲尔铁塔、卢浮宫齐名成为巴黎的代表性景观。因为其全玻璃和钢铁结构,蓬皮杜30年前开门迎客时,被巴黎人视作眼中钉,轻蔑地称其为“煤气厂”或者“炼钢厂”。受到众多非议的同时,蓬皮杜却逐渐跻身法国最著名博物馆之列,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共1.8亿人次参观。
蓬皮杜负责人表示,他们希望跨越国界,把蓬皮杜所体现的现代艺术理念传播到不同的国家,其中包括遥远的中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正在计划把触角伸到上海。目前,蓬皮杜中心已经着手在法国东北部城市梅斯兴建一座分馆,这里毗邻比利时、德国和卢森堡边界,分馆将于2008年向公众开放。在有卢浮宫、古根海姆等重量级艺术机构参与的阿布扎比的项目中,蓬皮杜当然也不甘落后。蓬皮杜已从5000名艺术家处获得了超过5.9万件艺术品,其中只有2000件在巴黎展出,每年有3000件外借到其他博物馆,只有纽约现代艺术馆的当代艺术品收藏比蓬皮杜更多。
蓬皮杜一直在获得新作品,除此之外,每年预算的五分之一——1300万英镑,用来维护大楼,包括清洁10.5万平方英尺的玻璃。“大楼因为磨损而痛苦,因为它必须是流行符号”。博物馆物业和保安方面的负责人说。

  

 

 

大英博物馆不会轻言“割爱”

台北“故宫博物院”日前与大英博物馆联手推出“世界文明瑰宝:大英博物馆250年收藏展”,共将展出271件珍品。这次台北故宫推出的世界文明瑰宝,涵盖大英博物馆馆内各个不同的部门,可说是大英博物馆收藏品的菁华。台北故宫方面表示,参观完这一大展后,等于上了一堂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世界文化史课。
大英博物馆700万件以上收藏文物不仅跨越的年代久远,涵盖的地区也十分完整,大英博物馆副馆长柏奈特(Andrew Bernett)日前说,虽然外传有部分外国政府曾要求索回文物,但从未正式来函,大英博物馆的馆藏文物都是以合法方式取得,不会轻言“割爱”,文物并正持续增购中。
柏奈特1月30日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表示,外传希腊及其他外国政府曾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它所收藏的该国文物,不过这仅只属于传言,这些国家并没有正式向大英博物馆提出索回要求。在大英博物馆服务长达33年的柏奈特表示,博物馆内所有的收藏品如果连同体积较小的古钱币在内,数量估计近1000万件,它们都是馆方经由合法的渠道取得,目前大英博物馆的所有藏品及运作由25个信托单位严格管理,不可能擅自将文物移往国外。柏奈特说,大英博物馆以世界级博物馆自许,仍持续不断增购新的文物,但重要前提是他们必须是合法的文物,不论是私人收藏、公开拍卖或贩卖,只要是值得收藏的文物,都会争取买进。民众在博物馆内时所看到的公开展品约只有5万件,如果想看仓库内的珍品,可以通过预约服务,安排时间专门欣赏,而且全部免费。
走过两个半世纪,属“元老级”的大英博物馆面临何种挑战?柏奈特表示,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大英博物馆必须思考如何创造与社会的关联性,掌握潮流与趋势,让古文物不是生硬的展品,而能与时俱进有新生命。柏奈特坦承,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博物馆面临挣扎,他担心参观者亲自见到文物的那种独特感觉可能因“数码革命”的兴起而不复存在。

纽约1000个文化团体有福了

每年艺术项目的投资数额总是令人格外伤神,昨天,以心系艺术团体出名的纽约市市长迈克·布隆博格(Michael R.Bloomberg)和纽约市议会宣布将从下一个财政年度起每年追加对艺术团体的“资助”,以鼓励优秀团体的不断涌现,拓宽创作范畴。
从2008财政年度开始,非纽约市属1000个艺术团体将有机会共享从预算中拨出的3000万美元。而今年,这些艺术团体挤作一堆,为了区区380万美元市府拨款打破头。
过去,非纽约市府直属的艺术组织因为从市府预算中获得的拨款非常之少,不得不为一些重要项目游说市议会成员。市议会发言人称,增加投资的决定其重要性在于终于结束了文化团体成为政治笑话的历史。“不必再看到那些艺术团体成员簇拥在市政厅台阶上,我感到很高兴。”
游弋于官方机构之外的艺术团体在3月到6月间提交全年计划,市议会全体成员将从教育项目、管理、财政稳定性上对他们的计划进行评估。“那等于说,要么进步,或者我们转投那些正在前进的团体。”市政文化事务处主席表示,“你必须做点什么。”
2008财政年开始于7月1日,布隆博格昨天说,纽约的文化为城市经济每年贡献50亿美元的收入。

波洛克画作有假?

波洛克的作品有假?一份哈佛大学的研究对抽象派画家波洛克的三幅画作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这在艺术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的调查报告周二公布,“泼洒大师”波洛克的三幅作品可能不是他所作,因为其中的颜料是在他死后才生产出来的。这个信息来自亚历山大·马特(Alex Matter),其父母是波洛克的朋友,马特从其父母手中继承了波洛克的32幅作品,经由一名波洛克艺术史学家公证,从2005年开始展出。
研究人员从这32幅画中任意取出3幅进行样品分析,结果发现其中一种红色颜料只在市场上销售了几十年,而另一种棕色的颜料则是在1980年之后才生产的,而波洛克早在1956年就死于车祸了。此外,三幅画中的两幅使用的颜料结合剂在1962或1963年之后才出现,而另一幅作品的颜料结合剂在70年代之后才出现在市面上。“一些颜料的研究给这三幅画的创作时间提出了质疑,”研究人员称,但他们还没能确认这些画是赝品。
波洛克作品《1948年,第五号》去年年底卖出了史上最高成交额1.4亿美元,成为当代艺术家中最受瞩目的一位。波洛克身后一共留下350幅画,其中包括一部分抽象画和泼墨画。但对他作品的真实程度的争论一直存在。去年,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物理系的研究人员用电脑对这32幅作品进行分析,认为从几何模式分析来看,这些作品很有可能是假的。

 

 

 


设计一种观念

来自新加坡的艺术家张奕满(Heman Chong)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设计与艺术交流专业。他此次在广州维他命艺术空间的个展题目为《私营者及其他轶事》,这个看似具有叙事性题目的展览,其实会让我们体验一个由抽象设计所建构的空间。在Heman Chong的个展里,他的艺术创作就在于我们对空间的体验。对于从设计专业毕业的Heman,他的一部分兴趣在于观察设计与我们现实日常生活的关系,他采用大量图片的方式让我们重新关注我们所生存的现代空间。在这些照片里,不断重复出现与我们生活有关的各种各样的被设计的生存情景。
  但在这次维他命的展览中,Heman把我们带入这样的情景:理性设计思考方式的视觉化。他不是关注这个世界的具体的视觉形象,而是转向设计的原驱动力——大脑的理性思维。他把人的理性思维设计成为上下波动的线条,制作成为维他命艺术空间的墙纸。他对于一些我们所通常认知书籍的封面进行重新设计,而他更加关注的也是设计产生时的思维运动。
  Heman的创作在于他不断地在不同的领域之间进行探索,寻找一种新的可能性。在这次的展览里,他的作品很难被界定是设计或者艺术,但是有意思的一点是,他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跨越这两个领域的一条中间地带。他让我们重新看到了一种设计的可能性——为人的观念设计而设计;而另一方面,他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观念艺术的可能性——不是去描述一个观念,而是去设计一种观念。


伪石膏铜铸《子曰》

雕塑家王燮达在五角场800号的一个水畔空间——元典画廊,举办了《子曰》雕塑作品个展。《子曰》系列是王燮达多年创作的结晶,是他自1986年开始学习书法,1996年毕业于中国美院雕塑专业,经过多年的酝酿,从2002年开始至今创作的一批作品。本次参展作品30余件,多为铸铜涂色作品。王燮达将石膏模作品铸铜,却仍喜欢喷成如石膏的白色,如他的原稿,时间的洁净感、精神的纯粹感在其间表露无遗。作者认为:“不为主义所惑,绝非迷法而喜。”他的雕塑作品不可简单归纳为抽象,宁静线条构造出的空间,指向崇高,成就了书法“神品”般的气场和宇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