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评论档案 > 盛葳:“手工性”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与价值

盛葳:“手工性”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与价值

2009-11-27 15:32:21 来源: 张羽的个人空间 作者:artda001

在当代艺术的疆域内,我们又重新发现了很多建基于手工性的艺术作品。徐冰在《天书》中不厌其烦地雕刻成千上万的“活字”;张羽不断地将手指印在画面上,极力消除作品的视觉形式因素;廖邦铭在纸上机械地重复描线,以至于每完成一件作品便犹如进行体力劳动般地身心俱疲 ……在这些艺术实践中,手工劳作自身重新成为定义作品意义的核心要素。甚至,在很多作品中,一旦忽视其中的手工性要素,作品的价值就会完全消失。

继《灵光》系列之后,艺术家张羽近年来开始重新创作《指印》系列。在整个创作过程,张羽不断用手指沾墨,然后随意地点在画面上,经过这样不断地重复劳动,最后的画面几乎全部被密密麻麻的墨点占满。尽管《指印》的雏形出现在1990年代初期,但那时的作品与完全被墨点挤满的《指印》却有着本质上的价值差异。最早的《指印》上所点的墨点比较少,因此,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必然会从整体上对画面进行结构、节奏、形式、浓淡上的认真考虑,最终确立一个以形式结构为中心的,以“绘画”概念为主导的艺术作品,但这样一件作品仍然主要是一个视觉审美的静态对象,依然无法脱离西方现代主义抽象艺术的窠臼;然而,如果预设的结果是用墨点将画面占满,那么,对视觉形式的一切考虑将变得不再有必要。因此,张羽一直反对用“抽象水墨”来定位自己的作品,而是“把行为本身看作一种追求” ,那么,《指印》的价值便转化为艺术家一次又一次用手指重复“点”画的“劳作”本身。如果仅仅是对画面在形式审美的层次上进行审视,将会完全扭曲作者的原意和作品的价值。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上述分析 “手工性”和艺术家的个人经验之间建立某种联系。这些“手工性”大多是直接指向艺术家自我、个人的体验,无论是张羽“点”的过程,廖邦铭“描”的过程都即是艺术创造过程和艺术作品之根本。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