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展讯发布 > 深圳︱南方不是一座孤岛

深圳︱南方不是一座孤岛

2020-09-04 23:13:35.768 来源: OCAT深圳馆 作者:OCAT深圳馆


南方不是一座孤岛

策划人:樊林、方立华

助理策划人:王静晗

特邀研究员:冯震霆

参与者:八木良太、陈丹笛子、梁铨、林奥劼、汪凌、百岛计划、黄芳翎 x 金锋 x 石青 x 田丹妮、李景湖、石米空间、握手 302、阳江组合、银坎保、郑国谷、黄静远、黄小鹏、吴文光 x 文慧、徐坦、冯火、啾小组、陈侗、周力、杜忠健、观察社、段建宇、冯峰、秦晋、史镇豪、文皆俊杰、钟嘉玲

展期:2020.09.05-2020.12.05

开幕式:2020.09.05 17:00

地点:OCAT深圳馆 展厅A


“南方不是一座孤岛”,将于2020年9月5日于OCAT深圳馆的A展厅开幕。展览由樊林和方立华共同策划,呈现了以不同形式参与到南方当代艺术语境中的艺术实践者、艺术单位的三十多件作品和部分文献。

新世纪以来南方艺术发展呈现出的自觉与行动,凸显了文化的当代属性,亦与社会结构、社会情境具有本质上的现实勾连。重新界定艺术生产的语境,观察相关联的组织语境,以及讨论艺术创作参与社会结构的广度,属于目前值得聚焦的论题。

在这个研究项目里,“南方”偏向于文化地理学概念。相对于被想象出来的统一性文化,“南方”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因时间、事件、社会结构、国际交流等不同维度产生了复杂多元的特性,显现在创作、展览、文本和传播当中。展览不单一以地域范围为艺术生态研究对象,而是重点观察南方特殊的政治地缘以及文化板块构成因素所凸显出的一些特殊意味,对艺术史在描述这一时间段的词汇所形成的双向修正补充的可能性有所讨论。

展览以问题为线索展开,呈现个体/群体/机构的实践方式和问题思考。基于南方诸多空间、事件、艺术实践及交流的史实,在此基础上生发不同角度的7个问题。这些问题形成了展览的基本结构:


在地究竟在哪里?

教育与自我教育是如何实现的?

创造性地共同生活可能吗?

多重身份的艺术工作者如何推进艺术实践?

“悬置”意味着什么?

艺术家为什么写作?

如何推动知识生产?


展览将以非介入性研究方法展开南方艺术生态的调查与讨论,希望在对艺术生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其中的主要层面、线索并进行探讨,展开一部关于南方的当代问题史。项目的目的,拥有数个面相:存留知识生产的结果,梳理已发生现象的线索,勾勒艺术生态组织的多元层次,建立现象之间的联结,对实践的反思激发新的探索。

我们以下面这件作品为引子,希望带出关于南方艺术生态发展的丰富形态以及速度的可视化。


q.jpg

▲八木良太,《海,节拍器》,2009,影像静帧

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关于策展人 

樊林

毕业于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广州美术学院。现为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致力于西方美术史教学、研究、 写作;当代艺术批评,展览策划。以“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为题入选中国美协海外研修计划,赴德国访学。受邀赴澳大利亚、匈牙利、德国策划展览、讲学,受邀出席挪威双年展担任观察员。曾担任“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学术委员、单元策展人,“深圳、香港建筑双城双年展”板块策展人,“AAC 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初评评委。

方立华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2005年以来一直持续在艺术机构中推动研究、策展和出版实践,2012年应荷兰蒙德里安基金会和SICA的邀请赴荷兰访问交流,现为 OCAT 深圳馆副馆长。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展讯发布 > [北京]资源与环境:今日文献展艺术家推介计划(二)

[北京]资源与环境:今日文献展艺术家推介计划(二)

2020-01-19 13:01:46.901 来源: 今日美术馆 作者:

展览:第四届今日文献展:“缝合”

展期:2019.12.13-2020.3.15

主办:今日美术馆

赞助:国家艺术基金

总策划:高鹏

策展人:黄笃、乔纳森·哈里斯

地点: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号馆

第四届今日文献展 ——“缝合”, 共邀37位国内外艺术家参展,链接全球最新社会文化动态,共同讨论全球复杂变化的现实。今日美术馆将持续推出总计十二期的“艺术家推介计划”。本期主题为“资源”与“环境”。


本期推荐艺术家

刘小东(Liu Xiaodong)

克里斯蒂·拉普(Christy Rupp)

马克·布洛斯(Mark Boulos)

本期的话题有关资源、 环境、去物质化和全球化。全球化进程打破了无数的壁垒和边界,使得商品、资本和人才得以更加自由地流动,但同时也带给发展中国家比资源更急迫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其中石油作为最具地缘政治和经济重要性的商品之上被重复提及,对石油的开采,争夺和利用的过程中所带来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仅是数以万计的资源被全球化状态下的一个缩影,人类以极顽强的生存渴望面对着这一切,这种故事每天都在发生。面对全球不断扩大的资源使用量,一些艺术家主张“去物质化”,即主张用越来越少量的实体物质去完成一件事情;有些艺术家,作为环保主义行动者,为了避免对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延续性破坏,用艺术的方式设法找出循坏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同时,还有还有一些艺术家,以更人文主义的方式去表达人的疾苦和生存现实。

刘小东

Liu Xiaodong

“我所看到的是人类生存的力量。”

刘小东《钢板》系列作品,是2016年于孟加拉第一大港口城市吉大港实地考察后创作的。这次纪实刘小东把目光聚焦于吉大港最重要的拆船工业,特别是拆船厂工人粗糙的生活境况。通过萧索颓垣的废址,锈迹斑斑的钢板及扛钢板的工人,艺术家把一个地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驱动下,普通人生存遭遇的现实与疏离淋漓精致地表现出来。

▲ 《铁板1》,布面油画,250cm x 500cm,2016

▲ 《铁板8》,布面油画,100cm x 50cm,2016

2016.7.19

今天顺利地重演了四个扛铁板的重戏。刚来Chittagong时偶尔碰见的工人们还在那里搬铁板,有两位形象迷人的工人。今天又找到了他们,他们很愿意配合,拍了许多照片。事先与老板谈妥,每个2000达卡。

我们接着又去第一天去的拆船厂,当初在那拍了许多照片,来去自由,没人阻拦。今天门卫说老板要来,禁止拍照了。

看来事态变化无常,原打算冬天现场来画的计划恐怕难以实现。当今的世道,半年会有许多事件发生,这里曾经安宁,现在也有恐怖分子了,很多地方甚至有禁止外国人进入的倾向。

这个项目无法记录片拍摄,连现场画画也成奢望,回北京,靠自己,靠照片和想象力吧。无论如何也得因地制宜呀。

——刘小东

克里斯蒂·拉普

Christy Rupp

“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作为一名“生态艺术家”,克里斯蒂.拉普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便针对环境、生态以及社会议题尝试通过各种媒介进行艺术创作。此次展出的蒙太奇拼贴画自身即构成了“环境”与“世界”。被放大成海报规格的图像通过微观世界的缩影暗示了“宏观的世界”。钻井泄露出的石油对海底有限区域的污染反映了工业污染造成的可生存栖息地与物种多样性的系统性丧失。

克里斯蒂过去五十年的创作都保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即尝试理解现代人居环境与处于危险的、被工业活动所破坏的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对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延续性破坏, 设法找出循坏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方法。

▲ 《蟹虫》,最初创作形态作为剪纸拼贴画,尺寸可变,2012

▲ 《软泥的寿司》,最初创作形态作为剪纸拼贴画,尺寸可变,2012

6.webp2.jpg

▲ 《哭泣》,最初创作形态作为剪纸拼贴画,尺寸可变,2012

2010年,墨西哥湾发生漏油事件。当时由于油井水深约5100英尺(1600米),地下管道持续了6个月才被封堵。被称为“深水地平线”的漏油事故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环境灾难之一。

这些拼贴图像的主要表现了一系列滤食无脊椎动物,当水中的原油被它们发育中的身体吸收时,它们就会漂浮在洋流中。由于这种污染是看不见的,它可能最终会残留在从该地区捕捞的海产品中,像是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但当人们食用它时,它将会产生生物累积,并在我们的体内变得更集中。

马克·布洛斯

Mark Boulos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马克·布洛斯的双屏录像装置作品显示了资本主义工业金融体系的两个截然不同的面貌。一边是2008年信贷危机崩溃初期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石油“期货”交易员;另一边是尼日利亚的部落勇士,不仅他们的本土环境因跨国公司开采石油而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且当地人民也受到了殖民与剥削,画面呈现的便是他们与这些得到尼日利亚政府纵容的跨国公司在作战。紧张和威胁的气氛在两屏呈现的现实中显而易见。

事实上,这些人处于同一系统的不同位置,他们形成了两个主要由男性组成的“社群”,各自占据着这个地球南北两个部分的主导地位。鉴于他们在这个全球系统中的不同位置和利益关注点,他们之间存在的对抗是有着影响作用的。但是布洛斯认为他们二者实际上都在被这个系统所利用,而且也许在另一种组织结构的世界中他们是可以利益共享的。

▲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双屏影像装置,15分钟,2008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聚焦在最具地缘政治和经济重要性的商品之上:石油。但是,这部电影并没有直接揭开历史事实,而是针对两种由相互对立的派别所持有的信仰体系进行探讨,即金融投机者与原住民这两种派别间接地争夺着对石油的控制权。这部电影通过展示人们对物质条件的最直接理解告诉我们, 人民的宗教信仰并不比金融商人的狂热投机更为形而上。此外,通过记录他们的武装斗争,这部电影挑战了当代“人权”纪录片的传统,这些纪录片描绘了那些令人怜悯的、却又无能为力的受害者。


下期推荐艺术家预告

蒋志 (Jiang Zhi)

宫本隆司 (Ryuji Miyamoto)

王明安 (Sherman Ong)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