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人物档案 > 艺术家库 > 国内 > 石青(Shi Qing)

石青(Shi Qing)

2008-11-07 11:36:42 来源: 作者:

sq1.jpg

石青

简历

石青,1969年出生于内蒙古包头;

在北京生活和工作了近20年,现在居住上海。

个展

2006“电控制上海”,比翼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2004“过期预言”,东大名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03“黑禁忌”,25000里文化传播中心,北京,中国

群展

2006“没事”当代艺术展,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杭州,中国

2006“与刀”当代艺术展,井ART画廊,上海,中国

2006“混生”当代艺术展,方音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06“个展”当代艺术展,创意大院,上海,中国

2005 BEYOND 第二届广州三年展,广州美术馆,广州,中国

2005“锦囊妙计”当代艺术展,Hartnett画廊,罗切斯特大学,纽约,美国

2005“24小时”当代艺术展,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影棚,北京,中国

2005“逼真”摄影展,顶层画廊,北京,中国

2005 布拉格国际双年展,布拉格国家美术馆,捷克

2005“乱伦”,站台中国,北京,中国

2004 2004釜山双年展,釜山市立美术馆,釜山,韩国

2004“窗外”,东京国际基金交流中心,东京,日本 Zip艺术空间,汉城,韩国

2003“左翼”中国当代艺术展,左岸工社,北京,中国

2003“欢乐颂”(木马记升级版)国际当代艺术展,圣划艺术中心,南京,中国

2003“木马记”当代艺术展,圣划艺术中心,南京,中国

2003“后感性:内幕”,七色光儿童剧院,北京,中国

2002 “范名珍和范明珠”当代艺术展,上海,中国

2002“长征--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四川甘孜,中国

2001“报应”,芥子园,北京,中国

2001“非线性叙事”新媒体艺术节,中国美术学院,杭州,中国

2001 石青-乌尔善二人展,芥子园,北京,中国

2001“声音2”艺术展,芥子园,北京,中国

2001“煲”中国新媒体艺术展,奥斯陆艺术家协会,奥斯陆,挪威

2001“后感性:狂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中国

2001“附体”影象艺术展,印象画廊,杭州比翼艺术中心,上海 藏酷新媒体空间  北京

2001  藏酷新媒体艺术节,藏酷新媒体空间,北京,中国

2000“声音”艺术展,当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0 “家?: 当代艺术提案”,月星家居广场,上海,中国

1999“精神食粮:洞察中国当代艺术”,埃因霍温Canvas基金会,荷兰

1999“北京在伦敦”,当代艺术研究院,伦敦,英国

1999“后感性:异形与妄想”,北京,中国

艺术家作品

2.jpg

▲ 新空城计; 影像;影像道具 装置;2007

石青的这部影像作品挪用中国传统京剧《空城计》叙事方式,一个政治中心的城市,交通是城市行政体系中最为敏感的因素,城市微观群体行为与宏观政治行 为的高度配合.其实蕴含了历史与现实的微妙关系。在被规训系统中受到矫正的对象,其行为的结果则会是自我隔离自我放逐的过程。这就是社会的力量。"一种权 力类型,一种行使权力的轨道,是一种权力物理学或权力解剖学,一种技术学.”(福柯语)


▲ 北京植物园 短片 16` 2006 Beijing Arboretum

▲ 新空城计,京剧短片,35`2007,New Ruse of the Empty City

▲ 厌食症患者,短片,18`,2006 Anorexic

石青的创作处于一种跳跃性的不易归类的复杂状态之中,无论是媒介还是认知世界的方法系统,从最早的心理学行为解剖,到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域政治冲突,以及社会主义文化遗产的继承,一段时期里游牧式的工作方法使其进入真实的地理空间去创作,近期的方向更多集中于日常生活政治和艺术生产关系等领域。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艺术档案 > 个案+新青年 > 新青年 > 雷磊(Lei Lei)

雷磊(Lei Lei)

2011-08-01 11:53:58 来源: artda.cn 艺术档案 作者:artda

雷磊(Lei Lei)

简介
雷磊,独立动画导演,创作同时涉及平面设计,短篇漫画和音乐;他的动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得重要奖项。
2005年在校期间组建设计团队RAYDESIGN;
2007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动画专业;
2009年获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动画硕士学位。

展览、电影节
2007年 动画《面THE FACE》获得北京国际动画大赛最佳美术设计奖,
2007年 与欧宁合作动画《边界计划》参展2007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2009年 上海TED演讲《一个人的美术电影制片厂》
2009年 两部动画入选香港INDPADAN国际短片节
2009年 三部动画入选了加拿大渥太华国际动画节竞赛单元
2009年 两部动画入选第六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
2009年 《宇宙棉花糖》入选加拿大World Wide 国际短片节
2009年 三部动画入选美国圣地安娜国际电影节
2010年 《彩色魔方与乒乓球》入选德国斯图加特国际动画节竞赛单元
2010年 四部动画参展伦敦华人短片电影节
2010年 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演讲《动画很简单》
2010年 《彩色魔方与乒乓球》入选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动画节
2010年 《彩色魔方与乒乓球》入选荷兰klik国际动画节
2010年 《城村城》上海世博会深圳案例馆展出
2010年 《呼噜噜》入选英国伦敦国际动画节
2010年 三部动画入选加拿大蒙特利尔FanTasia国际电影节
2010年 三部动画中国香港InDPanda短片节
2010年 《这个念头是爱》入选 加拿大渥太华国际动画节竞赛单元,并获得最佳短片奖
2010年 《城村城》入选英国onedotzore国际数码艺术节
2011年 《这个念头是爱》《鸭梨还是外星人》入选捷克国际动画节
2011年 三部动画入选加拿大蒙特利尔Fantasia 国际电影节
2011年 《这个念头是爱》入选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动画节
2011年 《这个念头是爱》入选英国伦敦国际动画节
2011年 《呼噜噜》入选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Sprockets 儿童放映单元
2011年 《呼噜噜》《彩色魔方与乒乓球》入选新加坡艺术博物馆Children’s Season放映单元
2011年 三部动画入选斯洛伐克国际动画节
2011年 《我的我的》入选渥太华国际动画节展映单元
2011年 《这个念头是爱》入选德国莱比锡国际记录片和动画电影节
2011年 北京TED*BLCU工作坊《 一个人的美术电影制片厂》
2011年 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演讲《 一个人的美术电影制片厂》
2011年 《宇宙棉花糖》入选纽约第14届BAMKids国际电影节
2011年 《恶鸟》在浙江美术馆《鲁迅的面孔》展出
2011年 《呼噜噜,轰隆隆,哗啦啦》入选了爱沙尼亚共和国Animated Dreams国际动画节,儿童动画竞赛单元
2011年 两部动画入选斯洛文尼亚Animateka国际动画节"Best of the World" 放映单元
2011年 《宇宙棉花糖》入选纽约第14届Annual BAMKids儿童电影节
2011年 《我的我的》入选法国Fotokino艺术节"Les Petites Formes"放映单元
2011年 《城村城》被法国DSL collections 博物馆收藏

艺术家作品

鸭梨还是外星人,单频,4’05” ,2008

故事是一次荒诞的保卫地球战,主角居住的城市遭到外星人的袭击,并且主角的爷爷奶奶也变成了外星人。经过一系列的战斗,主角终于将一切恢复正常,把爱带给大家。动画用红蓝圆珠笔绘制,背景是中国小学生练习书写汉字的田字格,而且音乐中混合了很多早期任天堂游戏音乐的元素,这一切带给了我们很多回忆。

雷磊:中国动画缺少独立思考精神

文︱陈杰/《北京商报》

近十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动画片在海外各大动画节上获奖的作品屈指可数。然而,作为非主流的中国独立动画却成为国外各大动画节上获奖的常客。2010年,中国年轻独立动画电影人陈曦的作品《冬至》荣获2010广岛动画节国际评委会特别奖;另一位独立动画电影人王海洋的作品《弗洛伊德,鱼和蝴蝶》获得了荷兰国际动画电影节金奖;而中国动画导演刘健的作品《刺痛我》在法国入围第五十届昂西动画节最佳动画长片奖竞赛单元。

出生于1985年的雷磊是这群优秀的独立动画电影人之一,在去年渥太华动画节上,他凭借《这个念头是爱》拿下最佳叙事类短片奖。然而在这位年轻的动画导演眼里,独立动画电影人是“孤独”的,中国独立动画也是“孤独”的。如果一小群孤独的独立动画人无法改变大的国内动画创作环境,那他们惟有坚守自己的理念。

记者:独立动画短片在国外频获大奖,为什么少有国产动画电影和动画片在国外获奖?

雷磊:国内动画太注重产业化,很多人只知道这是个朝阳产业,认为投资就有回报,把动画当做房地产一样去做。结果,动画企业只关注能不能在央视播出、版权能卖多少钱、如何创造收益等等。这样的逻辑关系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动画艺术本身。动画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其本身到底是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到底需不需要多元化发展?反而没人考虑。独立动画人跳出了产业链、跳出了公司的限制,单纯地关注动画艺术本身的美,所以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记者:你参加过很多国外的动画电影节,也看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在你看来国产动画还缺少什么?

雷磊:我们落后的绝不仅仅是技术,而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概念的问题。我去国外的动画节,国外的动画人就给我看他们收到的邮件:中国某某动画加工公司,可以承接各种动画加工业务,三维、二维、Flash什么都能做。所以在国外动画人眼里,中国动画还是粗糙、代工的代名词。

在国内,动画专业的老师会教你写故事脚本、分镜,其实就是教学生如何尽快就业,让学生毕业以后立刻就能进入这个动画产业链,让这些年轻人像产业链中的一道工序一样,生产各种产业化的动画产品。提高就业率本身没问题,但是单一的教育和产业链,让年轻人失去了独立思考“动画”的机会。而我们最缺的,恰恰就是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

记者:国产动画是否是产业化、商品化过头了?

雷磊:我认为是这样的。但由于我自身不在动漫产业内,并不是特别清楚,国内的教授和领导们会把握方向。我曾经说过,《喜羊羊》肯定是在中国最好的动漫作品,但不是好动画。很多人骂我,你怎么能说《喜羊羊》不是好动画片呢?其实把它放在国际的舞台上比比就知道。所以说,国产动画产业化、商品化已经覆盖了艺术本身。

记者:你以独立动画人自称,你是怎样理解独立动画的?

雷磊:独立动画在国内外都没有准确的定义,但我对独立动画的定义有两点:一个是经费上独立,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第二个是有独立的思考和价值观、审美标准。

很多人一定要给独立动画加上一个准确的概念,这本身就是对动画多元发展、艺术想象拓展的限制。社会对动画的定义过于单一,实际上,中国动画片的形式在早年间是很多元化的,最早的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折纸动画都是中国造的,只是经过近30年的发展,商业化导致大家认为中国动画很单一。

记者:为什么独立动画人热衷于到国外评奖?国内也有很多动画节,也设有动画短片奖。

雷磊:国内动画节不注重版权保护是问题之一,国外动画节会对每部作品都有版权保护协议。

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动画节。国外的动画节有动画放映环节、有参赛者交流环节、有各种专业沙龙、针对动画的技术研讨,还有给粉丝们准备的一系列活动。而国内的动画节更像是博览会,和国外的动画节是两个概念。

记者:国内各个动画节评出了一批新人,也有很多优秀作品,这些人难道不能成为改变中国动画的力量?

雷磊:我2007年获得北京电影学院主办的动画学院奖。当初和我一起获奖的年轻人有很多,他们很有创意,也很有理想。但不久前,我给其中一位打电话,他说他已经很久不做动画了,这个养不活他。这就是中国动画的现状。目前,中国还仅仅是一个动画制造大国,不需要那么多有创意的大学生,只需按部就班的产业工人就可以。所以,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更不要说如何坚持自己的动画理想,太少有人能够坚持了。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