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未来媒体艺术 > 孙原&彭禹参与ICRA-X机器人艺术计划——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作品《亲爱的》线上实况体验

孙原&彭禹参与ICRA-X机器人艺术计划——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作品《亲爱的》线上实况体验

2020-06-10 12:52:07.372 来源: 常青画廊 CONTINUA 作者:

1.jpg

ICRA-X 机器人与艺术计划

‘Art Tease’


在线呈现

孙原 & 彭禹《亲爱的》

在线体验 https://icrax2020.org

6月1日至4日


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展览Art Tease将于6月1日(格林威治时间12am)正式激活,提供艺术家孙原和彭禹的代表性作品的远程实况体验。作品在艺术家位于北京的工作室展出,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会议——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ICRA)的ICRA-X机器人与艺术计划的一部分。2019年,孙原和彭禹的作品《亲爱的》(2015年)于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军械库展出。在此次为期四天(全天24小时)的线上展览中,观众可通过ICRA-X的专属平台(https://www.icrax2020.org)实时在线互动和体验该作品奇特并难以使人预测的行为。展览将于6月4日(格林威治时间11:59pm)结束。

▲《亲爱的》Dear,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摄影:Italo Rondinella,© courtesy of the artists and Galleria Continua (San Gimignano / Beijing / Les Moulins / Habana)


在线体验期间,观众会发现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座椅雕塑,座椅中心插有一根橡胶管。在高压空气的驱动下,华盛顿林肯纪念堂里一样的座椅猛烈地鞭打自己以及周围区域。装置作品《亲爱的》通过采用一种基于未来的机器人技术形式(软机器人)的装置来呈现一种材料和象征性力量。

▲《亲爱的》Dear,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图片来自Desighboom,© courtesy of the artists and Galleria Continua (San Gimignano / Beijing / Les Moulins / Habana)


该展览并非一个典型的“虚拟”展览,而是要让观众从物理上感受到此类艺术品的材料和表现性的本质。Art Tease提供了通过带有专属界面并基于距离的原创实时设备来展示艺术品的机会:在艺术品的展示空间打开一个窗口,并伴有空间化的声音播放。实况技术的使用有助于缩短作品具有的空间距离,从而反映甚至回应了当前的社会状况。


7.webp1.jpg

▲《亲爱的》Dear,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摄影:刘远珠,© courtesy of the artists and Galleria Continua (San Gimignano / Beijing / Les Moulins / Habana)


作为ICRA-X机器人与艺术计划的一部分,Art Tease以基于探索机器人研究与当代艺术创作相结合的独创方法为特色,旨在提供一种与当前全球健康危机相呼应的新展览形式。EnsadLab的“反射互动”研究小组(Reflective Interaction Research Group)以对新的“宣传”形式的研究为基础,与两位中国艺术家合作开发和“接合”了这个专用的展览系统,使观众无论距离有多远,都能通过感知机器人的存在来发现它。孙原和彭禹以富有挑战性、大胆和挑衅的作品而闻名世界,这些作品通常包含对特殊材料的使用,与其超现实主义风格和非凡的直觉能力相结合,使他们的作品尖锐而独特。他们此次作品的特点在于通过同样有效地设计允许观众的“凝视”和窥视者姿态的场景而与他们互动。“反射互动”是一个艺术与设计的研究小组,他们的工作主要关注作为一种实施和评估手段的互动——为什么以及如何探索表达美学的、符号的和操作维度的艺术互动的“意向”,从而产生与社会和环境问题相关的敏感的和反思的经验?


关于艺术家

ABOUT THE ARTIST

8.webp1.jpg

孙原于1972年出生于中国北京;彭禹于1974年出生于中国黑龙江。他们现在北京生活并工作。孙原&彭禹两位杰出的艺术家在中国90年代复杂的文化形势中开始合作至今,他们并不追随当时壮观的主流艺术形式表达着他们的特立独行。他们在众多公共和私人机构做过展览,其中包括:第五届里昂双年展(2000年);横滨三年展(2001年);第一届广州三年展(2002年); 北京今日美术馆(2003年); 里昂MAC当代美术馆(2004年);光州双年展(2004年); 安特卫普MuHKA当代美术馆(2004年); 伯尔尼美术馆(2005);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2005年);利物浦双年展(2006年);第二届莫斯科双年展(2007年); 格拉茨美术馆(2007); 常青画廊(2008年,2009年,2011年);伦敦萨奇画廊(2008年);东京国立新美术馆(2008年);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09年);第二届莫斯科双年展(2009年);名古屋爱知三年展(2010年);悉尼双年展(2010年); 香港Para Site艺术空间(2011年);北京佩斯画廊(2011年); 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2012);台北当代艺术中心(2012年);伦敦海沃画廊(2012年); 基辅平丘克艺术中心(2013);柏林Uferhallen艺术空间(2014年); 多哈卡塔尔博物馆(QMA)(2016年);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2016年);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2016年); 韩国DMA大田美术馆(2017年);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2018年);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2019年)。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