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行为档案 > 纪念录像行为艺术之父维托·阿肯锡

纪念录像行为艺术之父维托·阿肯锡

2017-06-15 15:34:56 来源: 凤凰艺术 作者:译/刘楠杰

传奇艺术家维托·阿肯锡(Vito Acconci)于4月28日去世,享年77岁。

▲ 维托·阿肯锡Vito Acconci(1940-2017)

录像行为艺术之父维托·阿肯锡 (Vito Acconci)于纽约曼哈顿当地时间周四逝世,享年77岁。他的妻子玛丽亚·阿肯锡已确认其逝世,据艺术品经销商肯尼·沙克特透露,他死于中风。

这位美国先锋艺术家一生的艺术创作,致力于对人的身份、性别、行为、自恋情结等主题和境况进行激烈且颠覆性的探索。维托·阿肯锡生前曾为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VA艺术实践系客座教授。

 

关于维托·阿肯锡(Vito Acconci)

 

维托·汉尼拔·阿肯锡生于1940年1月4日,他成长于纽约布朗克斯区一个关系紧密的意大利天主教家庭。他的父亲哈米尔卡(Hamilcar)是一个生意做得非常好的浴袍制造商(哈米尔卡·巴尔卡是迦太基将军汉尼拔的父亲,也是阿肯锡不太常见的中名的意义)。他的母亲(奇亚拉Chiara)担任过学校食堂服务员以此帮助家庭收支平衡。阿肯锡自小学就读于罗马天主教学校,1962年毕业于圣十字学院获文学士学位,此后获爱荷华大学诗歌美学硕士学位。

阿肯锡经常说起父亲给他起的名字是多么的不寻常,以及自己对文学和歌剧的热爱,“我宁愿选择汉尼拔而不是维托,”他在采访时说道,“但是,我要再一次强调,在《沉默的羔羊》出现前就是这样。”20岁出头时,他父亲去世了,他说这彻底改变了他,一直被母亲保护到成年,而他也努力让他惊世骇俗的作品与母亲保持着距离。

▲ 传奇艺术家、前卫运动代表人物维托·阿肯锡(Vito Acconci)

1962年,他参加了爱荷华大学研究生写作计划,受限于后现代主义作家如阿兰·罗布·格里耶和约翰·霍克斯。之后与艺术家罗斯玛丽·梅尔结婚(婚后不久在60年代便离婚),此后又和梅尔的姐姐伯纳黛特·梅尔结婚。贾斯培·琼斯的数字绘画出现后,他又出版过一本杂志《0—9》。

上世纪60年代末,维托·阿肯锡正热衷于文学事业,但渐渐他发现自己内心的躁动本性并不适合做一名传统的诗人。“尽管我热爱文字,但我想将文字化为行动。”此后阿肯锡开始为一小批观众在大街创作记录性质的行为艺术,艺术雷达转向趋于存在主义的不安,并辐射至整个美国社会。到1969年,用他的话说“有点头脑发热”,以有时一周几次的频率表演行为艺术,档案都被保存在布鲁克林社区的工作室中,现在是建筑设计工作室。

赫兰德·卡特在2016年出版的《时代周刊》里描述阿肯锡具有独特个人印记的行为艺术时写道:“像个30岁的旺盛松弛的人,他看上去、做起来,也像是脱口秀、分裂、偷窥、自虐的贤者。”

▲ 早期作品“跟随片段(Following Piece)”,1969年

在他早期著名的作品“跟随片段(Following Piece)”(1969年)中,几乎一个月,阿肯锡每天随机选择一个人跟随,有时带着朋友让其拍照这一过程,当被跟随者进入私密空间,阿肯锡便停止跟随。阿肯锡不认为他是跟踪狂,而是作为抛锚的灵魂在寻求方向。

“这让我从作家的书桌前解脱出来,步入城市。”他曾对音乐家瑟斯顿·摩尔(Thurston Moore)说道,“这就像是我祈求别人带我去某地,而我自己却不知道怎样去。”

数十个表演艺术片段持续到上世纪70年代早期,多数并不为人所知,包含身体的不适状态、裸露性质、性别演绎等表演要素,通常借鉴于同一时期的女性艺术家,当然也包括他狡黠聪颖和斯文加利(Svengali)式的个人印记(英国小说家乔治·杜·莫利耶小说《爵士帽》中通过催眠术控制女主人公的音乐家,后用来形容具有极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人物)。“我的早期创作灵感来源于女权主义文本,70年代早期行为艺术大多由女权主义艺术把握,我一个男人做此,有一种探索新大陆的感觉。”

▲ 作品“商标(Trademarks),1970年

在创作于1970年的作品“商标(Trademarks)”中,阿肯锡用力咬向自己,咬破肌肤,留下牙印作为一种半永久文身。如他自己所说:“咬——是我身体所能做到的最大程度。”

▲ 作品“温床(Seedbed),1972年

在1972年最著名的作品“温床(Seedbed)”中,他在纽约苏荷地区索纳班画廊(Sonnabend Gallery)地板制作了一个伪装角度,使其可以带着麦克风藏身于此,当人们坐在他上边,他对他们说话,同时自慰。似乎暗指性再一次笼罩了一切。自此,该作品成为了行为艺术的试金石,因其纯粹、古怪的无畏。

“我想让人们以某种方法穿越空间,而不是站在地上,看着某物,向其弯腰致意。”2016年谈及行为艺术时,他对《纽约时报》的记者说道,适逢其回顾展在MOMA当代艺术馆展出。“我想让空间与人都包容其中。”

以不同于辛蒂·舍曼(Cindy Sherman)照相的方式,维托·阿肯锡创作了多种不同的角色,而产生于同一个身躯——他自己——他像探索、逃离、并在压力下瓦解。

上世纪80年代,芝加哥当代博物馆举办了阿肯锡回顾展《维托·阿肯锡:我们在哪,我们究竟是谁?》,彼时,其录像、摄像文档和其他创作已经进入为数众多的公共收藏中,如现代艺术馆和惠特尼美术馆。

 

▲ 展出现场

为了使自己永不成为艺术的野心家,他还在纽约各大艺术院校授课,他的课堂如今已成为传奇,本身就是一种表演艺术——任性的长发,全黑的一身行头,砾石层的嗓音伴随着口吃大步走动,在他停下之前,抽不完的雪茄将被点燃,踩熄,再一支,再点燃。

▲ 传奇艺术家、前卫运动代表人物、建筑师维托·阿肯锡(Vito Acconci)

这种雄心在70年代中期得到了完全的发展,彼时在其激进生涯的转折点上,他放弃了艺术创作,转而投身于建筑领域,开始作为一个极为先锋的建筑师和设计者进行创作,包括公园,机场休息区,甚至是奥地利河上的人工岛。

▲ 1992年与史蒂文·霍尔联合设计建筑艺术事务所外观

▲ 布鲁克林纽镇湾污水处理厂

90年代他为纽镇污水处理厂设计的水流结构和通道,从内而外延伸至整个玻璃建筑。“从外面看你好像坐在里面,而从里面看你好像又坐在外面——在里面你就坐在外面的一个人旁边,反之亦然。”阿肯锡描述道。

▲ 穆尔岛——未来人工岛

与之相近的是2003年,他为奥地利格拉兹市所建钢桥宽大至贝壳型,承载圆形剧场、运动场和咖啡馆。

“我希望我们能使建筑持续爆发性增长然后以不同的方式回归。”阿肯锡在一次访谈中说道,“改变环境这个想法暗示了,如果你的环境一直在改变,那么你的想法也将一直改变。我想建筑学应该有未知的结局。这可能是有关现代主义的另一个问题——它本身太完整了。”

▲ 维托·阿肯锡(Vito Acconci)

即使谈到死亡,维托·阿肯锡似乎也将其视为一种创作的辅助,一次表演。在1971年一封未署名收件人的信中,他提到对于死于一场飞往加拿大航班的恐惧,然后宣称将在起飞之前,寄存一封信在视觉艺术学院登记处的办公桌上,信封中有他公寓的钥匙。

“在这次死亡事件中”,阿肯锡在信中以一种略带决心的口吻总结道:“信封将被第一个需要他的人拿走;他将免费使用公寓和其中所有的一切,以他愿意的任何方式。”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