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大史记 > 文献档案 > 《理解媒介》校译与辨析︱上

《理解媒介》校译与辨析︱上

2019-02-14 17:27:06 来源: 院外 作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

▲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 1911.7.21-1980.12.31)

【编者按】麦克卢汉作为一个具有“艺术家”气质的学者,在处理媒介问题的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媒介对他的影响,但他并不回避这种影响。带着这样一层深刻的反思,他的写作往往将文字间的间隙刻意扩大,造成一种“马赛克”式的效果,从而使文本变“冷”。于是,对《理解媒介》的校译练习也就不仅仅是对多个文本的校对工作,它以加注的形式将字、词、句从多重语境中爆破出来,在“冷”与“热”的感知交替中指向一种新批评的可能。本文是针对《理解媒介》前四章所做的校译练习。参考的英文版本是:Routledge Classics出版社的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 of Man,2001年版 ;简体中文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增订评注本)》(下文中称“原译”),何道宽译,2011年版;以及台湾猫头鹰出版社的繁体中文本《认识媒体:人的延伸》(下文中称“台译”),郑明萱译,2006年。

 

《理解媒介》校译与辨析︱上

第一章 媒介即讯息|校译

1-Thus, with automation, for example, the new patterns of human association tend to eliminate jobs, it is true.

原译 :比如,由于自动化这一媒介的诞生,人的组合的新型模式往往要淘汰一些就业机会,这是事实。

试译 :比如,由于自动化这一媒介的诞生,人的组合的新型模式往往要淘汰一些职业。
译者按|原译将job理解为“就业机会”,我以为不妥,根据麦克卢汉的意思,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在于由它引入人间的新的尺度,具体到“自动化”这一媒介,由于自动化的诞生,人类社会的生产模式发生的重组,从而被淘汰的不仅仅是“就业机会”而是一些“职业”。

2-Many people would be disposed to say that it was not the machine, but what one did with the machine, that was its meaning or message.

原译 :许多人会说,机器的意义不是机器本身,而是人们用机器所做的事情。

校记|原文的表达为its meaning and message, 应译为,机器的意义(或者说是信息)不是机器本身,而是人们用机器所做的事情。

3-The restructuring of human work and association was shaped by the technique of fragmentation that is the essence of machine technology.

原译 :人的工作的结构改革,是由切割肢解的技术塑造的,这种技术正是机械技术的实质。

试译 :人的工作结构以及人际组合的改革,是由切割肢解的技术塑造的,这种技术正是机械技术的实质。
译者按|原文中的association被漏译,补充后此处还应该提及一个关键词“fragmentation”,原译为“切割肢解的”,这个译法与下文中提及的那喀索斯神话中的“自我解除”相对应,将在第四章中详谈。

4- It is integral and decentralist in depth, just as the machine was fragmentary, centralist, and superficial in its patterning of human relationships.

原译 :正如机器在塑造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是分割肢解的、集中制的、肤浅的一样,自动化的实质是整体的、非集中制的、有深度的。
台译 :自动化科技则恰恰相反,它深度地整合并去中心;而机器对人际关系的形塑,却属支离化、中心化、表面化。(p36)

校记|对比两种译法,除了语序上的不同之外,在fragmentary、centralist、superficial与integral、decentralist、depth这两组词的对比上,台译本更佳,尤其是centralist和decentralist。麦克卢汉更加强调媒介给人的影响是一种“浸泡”式、感知式的效果,而这种效果恰恰是decentralist所造成的,对应到中文,“去中心化”更加符合这一语境。另外,刘雨尘在校译中提出“原译用分号将此一句分为两半翻译,给人一种并列的感觉,而原文实际上是一种递进的,进一步说明的关系,故此处而表承接,重新和为一句,希望将这种递进的语气表达出来,也显得更加连贯。”我认为有理。

5- What we are considering here, however, are the psychic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of the designs or patterns as they amplify or accelerate existing processes.

原译 :然而,我们在此考虑的是设计或模式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因为设计或模式扩大并加速了现有的运作过程。
台译 :一幅抽象画,直接表现出创作思维的过程,一如电脑设计的创作思维过程。这些设计或形态,放大、加速了现有的思维过程,对精神、社会都造成影响,我们在此所考量的正是这类后果。

校记|上文中谈到抽象画(abstract painting),以及电脑制图(computer designs),这句中的patterns被处理成模式,我认为译为“图示”更佳。但是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下文中又一次出现pattern的确是译作“模式”更佳。另外,此处的computer designs 还有待讨论。

6-But soft! what light through yonder window breaks?
It speaks, and yet says nothing.

原译 :轻声!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它欲言又止。

试译 :轻声!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它言而无物。
译者按|刘雨尘在校译中谈到:“结合上文,我认为此处的‘光’指的是电光。前文提到电光是单纯的信息,没有‘内容’,正如此处所引的这句话‘它说话,但有什么都没说出来’,即仅仅空有说话的形式,但没有说话的内容,但正是这样,才让我们注意到了媒介本身传达出来的“讯息”。如果按照原译理解,似乎容易理解成要将说而没说(about to speak, but saying nothing),原文and连接speak和say nothing,表示两者并列,故应当是表达的是“说了,但我们不能读取它说的内容”,此处并没有找到较好的翻译能够表达这样的意思,还可以再讨论。”我认为有理。

7-In modern thought, (if not in fact)
Nothing is that doesn't act,
So that is reckoned wisdom which
Describes the scratch but not the itch.

原译 : 在现代思潮里,(即使事实并非如此);不起作用的东西,确确实实存在;只写隔靴捎痒的东西,也被看做睿智有才。

试译 :在现代思想里,(也许并非存在事实里);没有什么不处在运动之中;只讲抓挠的动作,而非发痒的疥疮,就被认为是智慧警言。
译者按|刘雨尘在校译中谈到“麦克卢汉认为此无名诗想表达的是看到媒介的‘内容’之外媒介本身的作用,所以此处强调‘Describes the scratch but not the itch’中‘抓挠’与‘疥疮’的关系, 抓挠就意指媒介本身,而由疥疮引起的痒可以看做是内容。原译中用隔靴搔痒来翻译最后一句,显得比较工整,但由于‘隔靴搔痒’作为成语的含义根深蒂固,虽然表达出了“不强调媒介的内容”,但没能表达”重视媒介本身”,且‘Nothing is that doesn't act’一句,保持原译亦未尝不可,但与何道宽先生理解似有不同。”我认为有理。

8-It has never occurred to General Sarnoff that any technology could do anything but add itself on to what we already are.

原译 :萨尔诺夫将军从未想到,任何技术都不能给我们自身的价值增加什么是和非的东西。

校记|此处将what we already are处理为“我们自身的价值”以及“是与非”,我认为过度诠释了原文,不妥。应当直译为:也许技术可以做到任何事,但就是不能给人类自身增加什么东西。

9-So the greatest of all reversals occurred with electricity, that ended sequence by making things instant.

原译 :电能打破了事物的序列,它使事物倏忽而来,转瞬即去。

试译 :电能使事物倏忽而来,转瞬即去,以此打破了事物的序列。
译者按|此处翻译并没有太大的漏洞,我只做了语序上的调整,试使其更加符合原文逻辑。上文中讲到“任何媒介或技术的‘讯息’,是由它引入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我把此处视为麦克卢汉借电光的例子来说明媒介是如何将速度变化引入人间事物,从而改变人的感知模式,就像“媒介即按摩”这一例子。

10-The message, it seemed, was the "content." as people used to ask what a painting was about.

原译 :那时的讯息似乎是其“内容”,因为人们总是爱问,一段话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试译 :那时的讯息似乎是其“内容”,因为人们总是爱问,一幅画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译者按|原文为used to ask what a painting was about,此处应该视为翻译失误。我在这里想谈及的是这一段中所谈到的关于立体派的问题,我以为麦克卢汉在此选取了一处佳例,立体派绘画打破了传统的透视幻象,使观者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机械化的切分性,序列性的,理性主导的观画方式,而去重新调动迅疾而又整体的,感性的知觉,从整体上把握立体派绘画。在习惯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后,立体派绘画给人的冲击似乎更像是麦克卢汉在第四章中反复提到的Shock。立体派强制把所谓的“内容”排除后,把作为“媒介”的“绘画”直接暴露在观者面前,又一次回应了上文中的“任何媒介或技术的‘讯息’,是由它引入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

另外,关于这句误译本身,刘雨尘在校译中做出了这样的深发:如果将此处的一幅画理解为中国画,会不会出现什么不同呢?在面对中国文人画时,也许我们也会问画面的内容是什么,但这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因为中国文人画的画面粗看起来都差不多,内容也并不多样,而我们在观看时,也被教导不要被画的“皮相”所迷惑,而从画家的笔触总体会画家作画的心境与感觉,非常不同于西方传统绘画一直倡导的“历史画”。中国文人画也许一直倡导的就是一种对画面的整体的感知呢?

11-In other words, we have confused reason with literacy, and rationalism with a single technology.

原译 :换言之,我们把理性和文墨、理性主义和某种特定的技术联系起来了。

试译 :换言之,我们把理性和文墨、理性主义和某种特定的技术相混淆了。
译者按|此处原译将原文中的be confused with 处理为“把……和……联系”起来了,从语义上说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我认为,在此处直译为“把……和……相混淆”比较合适。麦克卢汉在他的论文一部著作《媒介即按摩》中也谈到了类似的问题:For many people rationality has the connotation of uniformity and connectiveness, “I don’t follow you” means “I don’t think what you’re saying is rational.”。

12-The serious artist is the only person able to encounter technology with impunity, just because he is an expert aware of the changes in sense perception.

原译 :只有能泰然自若地对待技术的人,才是严肃的艺术家,因为他的觉察感知的变化方面够得上专家。
台译 :遇上科技,唯有严肃的艺术家能以身免,因为他正好是感应专家,最能查鉴感官知觉上发生的变化。(p49)

校记|周诗岩在《重读:理解媒介,麦克卢汉的延伸》一文中将这句译为: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家,惟指那些能够迎向技术而又处之泰然的人。因为艺术家就是察觉感知变化方面的专家。同时周老师还对此处翻译做出了如下解释:

在这次重要的对“艺术家”的重新定义中,麦克卢汉强调了两个点:一是要“迎向技术”,encounter一词表明要使自己与之遭遇,逃避新技术的人不是艺术家;第二点是“处之泰然”,impunity一词表明要避免受其伤害。

这里是全书中第一次出现“artist”这个词,当然,麦克卢汉对于这个词进行了重新定义,麦克卢汉意义上的“艺术家”是具有特殊技巧的人,这种技巧是让他们在迎向技术的同时又免受“麻痹截除”之害,他将这种技巧称为“悬置审判”,周诗岩老师讲其比喻成“预防针”。也就是说,这里说的“艺术家”可以在技术来临之前就“嗅到未来之风”并提早加以防范的人。从翻译的角度上来说,原译的确没有将encounter的这一层意思翻译出来。

13-Money has reorganized the sense life of peoples just because it is an extension of our sense lives.

原译 :货币重新组织了各国人民的感性生活,正是因为它使我们的感性生活产生了延伸。

试译 :货币重新组织了各国人民的感性生活,因为它正是我们的感性生活的延伸。
译者按|原文中 just because it is an extension指的是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延伸,而此处原译将其处理为“它使我们的感性生活产生了延伸”,单独从翻译的角度上来说,这与原文并不相符。从理解的层面上来说,麦克卢汉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媒介是人的延伸”,此处他是将货币作为一种媒介来讨论的,因此货币本身就是人的延伸。

14-It is not an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the future of modern society and the stability of its inner life depend in large part on the maintenance of an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strength of the techniques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capacity of the individual's own reaction.

原译 :传播技术和个人的回应能力之间是否能维持平衡。

试译 :传播技术的强度和个人的回应能力之间能否维持平衡 
校记|刘雨尘在校译中谈到“此处重译的原因是原译在此省略了strength一词”,但我认为用“传播技术的强度”来对应“个人的回应能力”,能更好的表达两者间的紧张关系,原译直接对应“技术”与“能力”感觉稍显不好理解,故此重译。”我以为有理。同时,我认为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在本书的第四章中,麦克卢汉在讲述纳喀索斯的故事时透露了这样一层意思,回音女神给纳喀索斯的回应被他当成是水中人给自己的回应,继而纳喀索斯再给出自己的回应,如此反复数次。这里有一个关键的点在于回应强度,纳喀索斯的回应强度取决于他收到的回应的强度,而他接受到的回应的强度同时又取决于他给出的回应的强度。这层意思与此处谈到的传播技术和个人的回应能力之间的平衡从结构上来说十分一致。但是原译并没有将这层意思译出来。

与“冷热媒介”相关段落|校译

1-There is a basic principle that distinguishes a hot medium like radio from a cool one like the telephone, or a hot medium like the movie from a cool one like TV.(p.24)

原译 :如何区分收音机之类的热媒介和电话之类的冷媒介,电影之类的热媒介和电视之类的冷媒介?这里有一条基本原理。(36页)

试译 :如何将相较之下的热媒介收音机和冷媒介电话,以及热媒介电影和冷媒介电视相区分。这里有一条基本原理。
译者按|原文中,作者分别使用了两组短语,a hot medium like radio from a cool one like the telephone 以及 a hot medium like the movie from a cool one like TV 来表述这个句子,我认为在这里,麦克卢汉在强调这样一层意思,hot medium 和 cool medium 是在比较之下产生的,收音机相对于电话来说是热的,电影相较于电视来说是热的,而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收音机和电影都是热媒介,电话和电视都是冷媒介。原译的处理并没有表达出这样一层意思。

2-A hot medium is one that extends one single sense in “high definition.”(p.24)

原译 :热媒介只延伸一种感觉,具有“高清晰度”。(36页)
台译 :热媒体系以“高解析度”延伸某一单一感官。(54页)

校记|从句式上来说台译版更贴合原文in“high definition”的表达,但是我认为,原译的处理更加贴合麦克卢汉要表达的意思。这个对热媒介的定义有两个要点,一是只延伸一种感觉,另外一个是具有高清晰度,原译的处理更加清晰地把这两个点提炼了出来。另外,我以为definition一词指一种已被肢解开,不需要太多的参与就可以被接受的状态,译为“解析度”更加便于理解。

3-Any hot medium allows of less participation than a cool one, as a lecture makes for less participation than a seminar, and a book for less than dialogue.(p.25)

原译 :任何热媒介容许的参与度,比冷媒介容许的参与度都要少,正如讲课比课堂讨论要求较低的参与程度一样。(37页)

试译 :任何热媒介容许的参与度,比冷媒介容许的参与度都要少,正如讲座比研讨要求更低的参与度,书本比对谈要求更少的参与度一样。
译者按|此处漏译了and a book for less than dialogue。另外对于lecture和seminar的处理,我认为将其翻译成“讲座”和“研讨”更佳。此处值得一提的是,麦克卢汉又一次用比较的方法提出了冷热媒介。

4-A tribal and feudal hierarchy of traditional kind collapses quickly when it meets any hot medium of the mechanical, uniform, and repetitive kind. (p.26)

原译 :传统的部落和封建的等级制度和机械的、整齐划一的、重复使用的任何一种冷媒介遭遇时,都会迅速分崩离析。(38页)

试译 :传统的部落和封建的等级制度和机械的、整齐划一的、重复使用的任何一种热媒介遭遇时,都会迅速分崩离析。
译者按|此处将hot medium翻译成冷媒介,属于翻译失误。回到原文中来理解,麦克卢汉举的这个例子中,钢斧和石斧相比起来,明显钢斧头更直接,需要使用者更少的参与度,在这里钢斧是热的。另外,借由这个例子,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另外层意思,传统部落与机械生产下的现代文明相比,无疑是一种“冷文化”,那么当一种热媒介介入到一个冷文化当中时,这种冷文化就会遭到破坏。无论从以上哪一层意思上来谈,这里就是一处翻译失误。

5-All this is to say that a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iss inclined to regard hot jazz as consistent with its developing programs. The cool and involved form of the Twist, on the other hand, would strike such a culture at once as retrograde and incompatible with its new mechanical stress.(p.29)

原译 :这一切说明,一个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往往把快节奏的爵士舞看成与国家的发展规划相一致的东西。相反,扭摆舞冷清和要求卷入的形式给这种文化的印象,不仅是腐败的,而且还与该社会偏重机械的倾向水火不容。(41页)

试译 :这一切说明,一个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往往把热的爵士舞看成与国家的发展规划相一致的东西。相反,冷的扭摆舞和要求卷入的形式给这种文化的带来的影响不仅是腐败的,而且还与该社会偏重机械的倾向水火不容。
译者按|这一段中的问题在于,对hot和cold进行了修饰,我认为这里直接用“热的爵士舞”、“冷的扭摆舞”来处理比较妥当。另外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下文中提到了查尔斯顿舞是热的,是“先锋”的是和时代相融合的,但是在“我们”的语境下,“先锋”却是冷的。这里其实道出了一个要点,关于冷热媒介的要点: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媒介也可以呈现不同的冷热形态。

6-The "hard" sell and the "hot" line become mere comedy in the TV age, and the death of all the salesmen at one stroke of the TV axe has turned the hot American culture into a cool one that is quite unacquainted with itself.(p.30)

原译 :“硬性”推销和“热门”商品在电视时代成了纯粹的喜剧。所有的推销员在电视的巨斧下不堪一击、死于非命。美国的热文化因而成为冷文化,这个冷文化对自己的脾气还十分陌生。(41页)

试译 :“硬”销和“热”线在电视时代成为了纯粹的喜剧。所有的推销员在电视的巨斧下死去。美国的热文化因此变成它自己也不太了解的冷文化
译者按|首先,这里的“hot”line是指“热线”而不是“热门”商品。另外,我认为在这里“hard”和“hot”有谐音的效果,这一点在翻译中似乎很难体现。

7-Throughout The City in History, Lewis Mumford favors die cool or casually structured towns over the hot and intensely filled-in cities.(p.31)

原译 :刘易斯·芒福德在《历史名城》中,始终偏爱低清晰度的、结构松散的城市,不喜欢高清晰度的、塞得满满的城市。(43页)

试译 :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始终偏爱冷的、结构松散的城市,不喜欢热的高饱和度的城市。
译者按|原文中的cool和hot应该直译为冷的、热的。

8-It is instructive that the press applied the word "cool" to Cal.(p.32)

原译 :新闻界用低清晰度的字“卡尔”来称呼柯立芝总统,这给人以启示。(43页)

试译 :报业用“冷”来称呼来称呼柯立芝总统,这给人以启示。
译者按|这句译文读起来让人费解,原因就在于cool的处理上。这里新闻给总统起外号的原因不外乎有两个,一是cool和cal谐音,二是总统对外界的形象中的“不完整”使得这个形象给人比较冷冰冰的感觉。而这恰好也说明了麦克卢汉的观点,冷的,即松散的,有空隙的,需要填补的。另外,这里的press应该指的是报业,而非笼统的新闻界。

9-In the very sense of a cool medium, Calvin Coolidge was so lacking in any articulation of data in his public image that there was only one word for him.(p.32)

原译 :从冷媒介的意义上来说,柯立芝在公众中的形象是:他难得把事情说清楚。所以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他:他确实非常之“冷”。(43页)
台译 :就冷媒体的“冷”字而言,柯立芝其人的公共形象,确乎欠缺任何清楚表露的资料,所以真的只有一个“冷”字可以形容他。(61页)

校记|这一句的翻译与原文相去甚远,接上一条,柯立芝的“冷”是因为数据的缺乏,信息的不完整,这一句正是表达了这个意思。相较之下我认为台译版更佳。

10-By contrast, F.D.R. was a hot press agent, himself a rival of the newspaper medium and one who delighted in scoring off the press on the rival hot medium of radio. (p.32)

原译 :与此迥然不同的是,罗斯福总统积极使用热媒介,他成为报业的竞争对手,并且喜欢在与热的无线电媒介的竞争中打败新闻业。(44页)
台译 :相比之下,小罗斯福则是个热玩意,他本身就是报纸这热媒体的敌手,专在另一个热媒体收音机上取笑报业为乐。(63页)

试译 :相比之下,罗斯福总统则是个热媒介,他本身就是报纸的敌对方,他乐于在另一个热媒介广播中取笑报业。
译者按|这又是一处与原文相去甚远的翻译,原文中说罗斯福总统“was a hot press agent”,而不是他“积极使用热媒介”,相比之下,台译版虽然在一些词语的处理上也不是十分如意,但是在意思表达上我认为比原译要好的多。这里有一个要点,罗斯福、报纸、广播这三个媒介,再加上之前提到的柯立芝,与柯立芝相比,报纸是热的,但与罗斯福、广播相比、报纸又是冷的了。于是又回到之前谈及的 问题,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一定是在对比之中产生的概念。

11-The principle that distinguishes hot and cold media is perfectly embodied in the folk wisdom: "Men seldom make passes at girls who wear glasses." Glasses intensify the outward-going vision, and fill in the feminine image exceedingly, Marion the Librarian notwithstanding. Dark glasses, on the other hand, eras; ate the inscrutable and inaccessible image that invites a great deal of participation and completion.(p.43)

原译 :区别冷热媒介的原则,完美地表现在俗语的智慧中:“女子戴墨镜,男子少调情。”眼镜使开朗的外观更加突出,完全填补了女性的形象。另一方面,墨镜使人的形象神秘莫测、难以接近。这种形象需要人去参与了解,去补充完成。(46页)
台译 :热、冷媒体的分辨准则,也在这句熟言中充分展现:“男人鲜少向戴眼镜的女孩献殷勤。”镜片强化外视的目光,把女性形象填补得不剩半点余地,即使是图书馆员玛丽安也不例外(电影《欢乐音乐秒无穷》里的典型小镇图书馆管理员,美丽端庄正经的单身女郎。)反之,深色眼镜却营造出难以窥透、渺不可及的形象,邀请着大量的参与、补全。(64页)

校记|相比之下,原译本漏译、错译严重失误。而台译本在这段的翻译上表现出色。我以为麦克卢汉所举的这个例子甚妙,以女子戴眼镜或戴墨镜的形象来解释冷热媒介的概念,再一次说明冷媒介是低分辨率,要求参与的,像戴墨镜的女子,而热媒介是高分辨率,拒绝参与的,像戴着眼镜的女子。

12-The decision to use the hot printed medium in place of the cool, participational, telephone medium is unfortunate in the extreme.(p.36)

原译 :用印刷这一热媒介,而不是用要求人参与的电话这一冷媒介,这一决定是极为遗憾的。(49页)

试译 :用印刷这一热媒介,替代具有参与性的电话这一冷媒介,这一决定是极为让人遗憾的。
校记|原文中的in place of直译为取代替代。回到上文的例子,上文提到的那条电缆的用途是用于使用电传打字机,而不是电话,因此原文中用in place of来表达两者间的意思是准确的。

第二章 热媒介与冷媒介|校译

1-High definition is the state of being well filled with data.

原译 :高清晰度是充满数据的状态。
台译 :高解析度则系指被数据全然充满的状态。

校记|这两个译法在翻译本身上都不存在问题,但是一个使用了中文更加习惯的主动语态,另外一个则使用了贴合原文的被动语态,这在表意上就产生了微妙的不同。我以为台译版给出的是一种更加贴合原文的意象。

2-The "censor" protects our centra] system of values, as it does our physical nervous system by simply cooling off the onset of experience a great deal. For many people, this cooling system brings on a lifelong state of psychic rigor mortis, or of somnambulism, particularly observable in periods of new technology.

原译 :无意识抑制保护我们的核心价值系统,正如它借助一种简单的机制,大大缓解经验的冲击,从而保护我们的神经系统一样。对于许多人来说,这种冷处理系统导致终生的心理僵化或梦游症。新技术问世的时期,这种情况尤为显著。
台译 :“禁抑作用”保护我们的中央价值系统,一如它保护我们生理上的神经系统,做法就是把经验的汹汹来世冷却下来。但是对许多人而言,这个冷却机制却使人一生都陷于精神僵死或催眠梦游状态,在新科技时期尤其可见。

校记|两个版本各有裨益,原译没有将原文中by simply cooling off the onset of experience翻译出来,读来容易让人费解这种“简单的机制”到底是什么。而台译版在最后一小句particularly observable in periods of new technology的处理上又没有原译的处理好。这一小句如果仅仅是直译其实多少难以理解,毕竟技术总是层出不穷的,那么这里的“新技术时期”指的到底什么时期呢,原译将其处理为“新技术问世的时期”,我认为不错,也符合作者在所说的,“人在遭遇新技术时容易产生麻木状态”这一观点。

3-Specialist technologies detribalize. The nonspecia ist electric technology retribalizes.

原译 :专门化的技术产生非部落化的影响,非专门的技术又产生重新部落化的后果。
台译 :专工化科技造成去部落化。非专工化的电科技则重新部落化。

校记|把两种译法并置,是要比较detribalize和retribalize 这两个词的译法。我认为台译版更加明确。另外,接上条,这里继续在谈热文化和冷文化、热媒介和冷媒介的问题,部落和非部落相比,前者冷后者热;专门化的技术和非专门化的技术相比,前者热后者冷。专门化的技术进入部落性的文化使得部落文化去部落化,也就是说热技术使冷文化升温;反之,非专门化的技术进入非部落性的文化使得非部落性的文化重新部落化,也就是冷技术使热文化降温。这里的“重新部落化”retribalize就变得很有意思了,作者没有使用“部落化”而是用来“重新部落化”,说明这里存在一个循环,也就是冷热文化的交替,关于这一点,在本书的第三章中有更多案例和分析。

4-Eighteenth-century man got an extension of himself in the form of the spinning machine that Yeats endows with its full sexual significance. Woman, herself, is thus seen as a technological extension of man's being.

原译 :18世纪的人获得了一种延伸,其形式是珍妮纺纱机。叶芝给珍妮纺织机赋予完全的女性意义。于是,女性也被当成了男子存在的延伸。
台译 :十八世纪的人,以纺纱机的形式延伸了自己,叶慈赋予这个机械以充分的性意义。女人本身,遂被视为男性存在的一种科技延伸。

试译:十八世纪的人(男人),以纺纱机的形式延伸了自己,叶芝赋予了它以充分的性别意义。女性本身,遂被视为男性存在的一种技术性延伸。
译者按|这里想商榷三个点,一是man got an extension of himself in the form of the spinning machine的翻译,我认为台译版的处理更加准确,但同时我想提出一点,结合全句意思,是否存在一种可能,这里的man指的是“男人”而非“人”。这一点存疑。二是sexual significance的处理,台译版采取了直译“性意义”,原译则处理为“女性意义”,虽然翻译成“女性意义”从意思和理解上并没有问题,但是我认为还是处理成“性意义”或者“性别意义”比较妥当,理由待补充。三是最后一小句,Woman, herself, is thus seen as a technological extension of man's being,其中的technological是否要翻译,应该翻译成什么。原译没有将这个词译出,台译将它一次“科技”,我认为这里应该将这个词翻译出来,但是贴合大陆的语言习惯和原译全书中的翻译习惯,我认为翻译成“技术”比较合适。

5-For myth is the instant vision of a complex process that ordinarily extends over a long period. Myth is contraction or implosion of any process, and the instant speed of electricity confers the mythic dimension on ordinary industrial and social action today. We live mythically but continue to think frag-mentarily and on single planes.

原译 :神话的确是一个复杂过程的瞬间视觉展开。一般情况下,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延续很长一段时间。神话是一种过程的收缩和内爆。电力瞬息万里的速度给今天普通的工业和社会行动赋予神话的特点。我们生活在神话之中,但我们的思维依然支离破碎,仅仅在一个平面上展开。
台译 :因为神话是以瞬间眼光,观看一个往往覆盖了长时间的复杂过程。神话乃是任何一种过程的收缩或内爆;而电的立即速度,却把神话性的面向加诸今日人间平常的工业与社会行动。我们神话性地活着,却继续在单一平面上支离破碎地思考。

校记|相比之下我认为台译版更优。首先,句子开头的For说明,这一段话是对上文布莱克例子的进一步解释,原译并没有处理出这一层意思;第二,instant vision of a complex process中并没有“展开”这层意思,反而强调的是“瞬间看”这样一个短暂的过程,而“展开”往往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第三,We live mythically是说“我们用神话的方式活着”而非“我们生活在神话里”。这里谈到了神话,谈到了内爆,可以深入再讨论。

过热媒介的逆转|校译

1-The decision to use the hot printed medium in place of the cool, participational, telephone medium is unfortunate in the extreme.

原译 :用印刷这一热媒介,而不是用要求人参与的电话这一冷媒介,这一决定是极为遗憾的。

试译 :用印刷这一热媒介,替代具有参与性的电话这一冷媒介,这一决定是极为让人遗憾的。
译者按|原文中的in place of 直译为取代替代。回到上文的例子,上文提到的那条电缆的用途是用于使用电传打字机,而不是电话,因此原文中用in place of来表达两者间的意思是准确的。

2-No doubt the decision was prompted by the literary bias of the West for the printed form, on the ground that it is more impersonal than the telephone.

原译 :毫无疑问,促成这一决定的,是西方对于形式的偏好,理由是它比电话的个人色彩少。

试译 :毫无疑问,促成这一决定的,是西方对于读写的偏向,理由是它比电话的个人色彩少。
译者按|见 【关键词注释】

3-The printed form has quite different implications in Moscow from what it has in Washington.

原译 :印刷形式在莫斯科的含义和在华盛顿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试译 :印刷形式在莫斯科和在华盛顿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译者按|Implication指影响,不是含义。

4-A caterpillar gazing at the butterfly is supposed to have remarked. "Waal, you'll never catch me in one of those drum things."

原译 :据说,一只蝴蝶的幼虫目不转睛地看着一只蝴蝶说:“哇,你那该死的翅膀休想抓住我。”
台译 :毛毛虫凝视蝴蝶,应该会这么说:“喝,你穿上那种古怪的玩意儿,永远都抓不到我。”

校记|作者使用这个例子想要说明的逆转发生后,两种形态的媒介有着巨大的差别。相比之下,台译版更佳。

5-The stars are so big,
The earth is so small,
Stay as you are.

原译 :星星这么大,地球这么小,待在地球上,别跟它飞走。
台译 :星星好大,地球好小,就这样别变哦。

校记|乍看之下,两个翻译似乎都可以接受,但也同样让人难以理解。我们不妨回到原文,这是一个小学生就卫星发射而写的,诗的前两句也许说明,小学生把自己放在了星星上,或者是把自己当成了卫星,因而地球小,星星大。翻译的分歧出现在最后有一句,到底是对地球和星星说的,还是对卫星说的。下文中作者提到,“这个小学生生活在一个浩瀚的世界里”,根据这里,我猜测,麦克卢汉应该更认同后者的翻译。待议。

6-As W B. Yeats wrote of this reversal, "The visible world is no longer a reality and the unseen world is no longer a dream.

原译 :正如叶芝所形容的,20世纪发生了这样的逆转:“看得见的世界不再是真实,看不见的世界不再是梦想。

试译 :叶芝如此形容这样的逆转:“看得见的世界不再是真实,看不见的世界不再是梦幻。”
译者按|首先,原文中并未提及20世纪,其次,这里的dream不应作“梦想”,而是指一直不真实的状态,我倾向于“梦幻”。台处理为“梦”,我认为也可以接受。

7-The West shall shake the East awake
While ye have the night for morn.

原译 :幸福将使东方惊醒,但你也会把晚间当作早晨。
台译 :西方将撼醒东方,而你则以夜为晨。

校记|The West,西方,我倾向于这是校对错误。

8-Electricity does not centralize, but decentralizes.

原译 :电的作用不是集中化,而是非集中化。

试译 :电的作用不是中心化,而是去中心化。
译者按|在第一章中,我提到关于centralize和 decentralize的译法,同样的,我认为,这里译成集中化和非集中化不合适,应该译成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例如下文中举的铁路和电路系统的例子,铁路网络是要以大都市为中心的,而电路网络则不需要。

9-It was Julien Benda's Great Betrayal that helped to clarify the new situation in which the intellectual suddenly holds the whip hand in society.

原译 :班达所著《知识分子的背叛》有助于澄清新的形式:知识分子突然承担了执牛耳的角色。
台译 :突然之间,社会竟改由知识阶层发号施令,这种新状况赖有法国哲学家班达的《大背叛》来帮我们厘清。

校记|Hold the whip hand指掌权,原译用了“执牛耳”并不通俗,台版更佳。

10-Today the road beyond its break boundary turns cities into highways, and the highway proper takes on a continuous urban character.

原译 :今天,道路越过断裂界限,把城市变成道路,而马路本身也带上了都市的性质。

校记|Highway应直译为高速公路。

关键词注释

1- No doubt the decision was prompted by the literary bias of the West for the printed form, on the ground that it is more impersonal than the telephone.
Literary bias :作为全书中多次提到的关键词,在这里的翻译不尽如人意,麦克卢汉意义上的literary主要是指读写能力,和拼音字母表相关,在作者的分类中,是一种标准化的,格式化的,与理想、工业化相关的状态。在全文各处有不同的处理,一般处理为读写能力、文化素养。台译版处理为:“印刷偏好”,我认为也不是十分妥当。此处我将它处理为读写偏向。

2 - Interest in the power of things to reverse themselves by evolution is evident in a great diversity of observations, sage and jocular.
Reversal :逆转,在麦克卢汉语境下指技术被推向极端的形式并获得相反的特征时产生的典型效应。

3 - The stepping-up of speed from the mechanical to the instant electric form reverses explosion into implosion.
Implosion :内爆。指电能的主要效应,使最有力的技术延伸也就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成为可能,有效地消除了时空差异,与机械技术相关的媒介效应因内爆而逆转。

文︱麦克卢汉   
校译︱邹雪尔
责编︱星丛

未完待续 

—————————————————— 

导读《理解媒介》

阅读此书的难题除了要从马赛克状的文字中破解麦克卢汉的思想,同时还要处理已有评述中对这思想的神秘化、简化和刻板化。本文选择麦克卢汉思想中最容易被简化和误解的三个要点切入,作为重新读解的引线:其一是媒介与内容的关系,以此深入媒介隐蔽的作用机制;其二是媒介与人的关系,以此深入媒介在社会世界中带来的危机;其三是面对危机的解救之道,以此深入他对“艺术家”的界定与期许。这三方面同时也构成我们在该书面世五十年后的今日,在关于“媒介”的论争被反复刷新之后仍需要重新阅读它的理由。

 

中文名称: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外文名称: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
创作年代:1964年
页数:318(第一版)
作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
注释点评:特伦斯·戈登(Terrence Gordon)
译者:何道宽
出版年:2011-7
页数:532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