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展讯发布 > [香港]“夜间的友谊”群展

[香港]“夜间的友谊”群展

2015-07-07 15:18:40 来源: artda.cn 艺术档案 作者:artda

唐永祥,《好多深蓝色的腿和一些色块》,2015,布面油画,150 x 180 厘米
图片由艺术家及魔金石空间提供

“夜间的友谊”群展

策 展 人:刘韡、李博文
开幕预展:2015年7月9日(星期四)晚上6时至8时 
展览时间:2015年7月9日—8月22日
展览地点:香港中环毕打街12号毕打行407室

Unit 1001-2, 10F
Asia Orient Tower
33 Lockhart Road
Wan Chai, Hong Kong
T: 852 2528 0792
F: 852 2528 0793
contact@suttonprasia.com

香港,2015年6月29日──香港立木画廊(Lehmann Maupin Hong Kong)由知名艺术家刘韡及李博文策展的群展《夜间的友谊》,探讨友谊的不同模式,以及友谊跟思考与欲望、情色及死亡的关系。本展将展出多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包括:胡向前、彭剑、唐永祥、钟云舒& #12289;于吉、张如怡及朱田。 

是次展览的主题以Pontormo的作品《Portrait of Two Friends》为灵感,Pontormo的作品来自公元前44年罗马哲学家Cicero 的拉丁文文本《友论》(Treatise on Friendship)。正如Pontormo在作品中所描绘的, Cicero的《友论》探索了作者本人在友谊方面的亲身体验,勾勒了益友与损友,阐明了美善对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好友离世对人带来的影响。& #31574;展人以展题中的一个「夜」字,暗示了友谊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展题撷取自德国哲学家Friedrich Nietzsche,他指出,真正的朋友对你作出良好祝愿的时候,其实正在祝愿最糟糕的事情──包括纷争、挣扎与阻碍。相较之下,「夜间的友谊」往往被视为次要,或缺乏内涵与基础的关系。展览 013;的多件作品均采用了各自的艺术语言触碰到「夜间的友谊」的概念,就荒诞性、自然生成物与人为物之间的互动,以及人性在机械化社会中的体现等共同议题,进行对话交流。

作为本展览的策展人,刘韡和李博文选择了展示七位生于中国大陆的年轻艺术家作品,形式涵盖表演艺术及抽象雕塑等: 

胡向前当下社会事件以及艺术家周遭环境为基础进行表演行为并以录像或摄影记下其演出的片段。其作品往往有着强烈的历程性,围绕转变展开叙事,并将注意力集中于了社会中的荒诞或冲突之上。在其中一件最广为人识的作品中,胡氏更记录了自己参选家乡市长的经历。而其ô 05;像作品《两个男人》(2008年)则记录了他与另一男性欢然起舞的片段,藉此探讨友谊与兄弟之情的关系。 

彭剑刻意糅合了中西绘画传统,将当代美学标准与宋朝的建筑绘画风格互相结合。他将其更多地运用于书本而非建筑物上,如静物画《山内山》(2014年),他笔下的线装本古书、魔方及其他象征东西文化关系的对象,恰如其分地营造出抽象而轻柔的质感。

唐永祥精心地以多层次的绘画表达藏匿的概念。通过将不同对象若隐若现地结合展示,把不同的片段重新排列、释放,使得作品中含糊不清的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相映成趣。其作品《好多深蓝色的腿和一些色块》(2015年)中,多对女性双腿布满画布,然而身体的其他部分却始终被& #36974;蔽隐藏,使得作品脱离了与情色或个人意味的联系。 

钟云舒拒绝以特定形式将自己的作品归类,却也在作品形式上向概念性艺术致敬,并生动地向艺术创作的真正含意提出质问。钟氏以其摄影作品表达她在世上所经历的片段,关注那些鲜被提及或常被忽略的社会元素。作品系列《按两次快门》(2014年)并置了关于同一景象的却有着& #24494;弱差别的两张照片,凸显彼此之间的绝对独立性与相连性。 

于吉的作品《瓣儿》(2014年)与《石肉 #4》(2014年)以不同的程度创造了一种别样的身体型态。而纯自然的蜜蜡或工业化的水泥、钢铁物料正与雕塑本身的有机型态构成了由不同的距离所控制的关系,存在于自然与人为之间的过渡状态中。 

张如怡的特定场域雕塑作品广为人知,而她的纸上混合媒介作品可被视作是该系列理念的延伸。张氏的作品结构严谨,大量采用网格线与矩阵,并将抽象的有机型态糅合其中,令创作更添人性化色彩。其混凝土雕塑作品往往安排在阻挡门窗的位置,改变了其所处空间的建筑面貌ʌ 92;透过切断或重新引导人类赖以连结外界的途径, 她的装置作品向社交互动的必要性提出了诘问。 

朱田的雕塑及表演作品将幽默与耸动性相结合,游走在荒诞的边缘。她所运用的创作材料亦徘徊在诱人与让人不安的两极之间。她的作品关注关系中的权力划分,亦触及自由和个人主义的理想与现实议题。在作品系列《Scan》(2014年)中,艺术家在一台扫描仪上方,摆出各种扭曲的æ 39;势扫描自己的裸身。尽管荒诞,这是艺术家旨在让其作品成为观众日常思考过程中的阻隔与扰乱。

策展人简介

刘韡(1972 年生于中国北京)的长期艺术实践探讨了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政治概念,如当代社会矛盾、发展中城市的转型及城市景观灯。在其雕塑及装置作品中,刘氏擅长为所寻得的对象重新设置语境,依据对象的既有材质赋予其全新意义。此外,他亦常以作品中的几何与建筑形态反映其周遭环境。刘韡的作品曾于世界各地展出,近期包括: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5 及 2010年)、迈阿密 Rubell Collection(2014年)、上海龙美术馆(2014 年)、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2011 年)、巴黎庞比度中心(2010 年)、北京国家美术馆(2010 年)、北京长征空间(2010 年)、伦敦 Saatchi Gallery(2008 年)、斯德哥尔摩Bonniers Konsthall(2008 年),以及法国 Mudam Luxembourg(2008 年)等。此外,他亦曾参展多个国
际双年展,包括第十一届Sharjah双年展(2013年)、上海双年展(2010年)、釜山双年展(2008年)、广州叁年展(2008 年),及第五十一届威尼斯双年展(2005 年)。艺术家现于中国北京居住及工作。  
 
李博文(1988 年生于中国)于 2014 年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匠学院美术学士学位。李博文现于中国北京居住及工作。 

 
立木画廊简介

立木画廊(Lehmann Maupin)由乐睿昕(Rachel Lehmann)和慕德伟(David Maupin)于 1996 年携手创办,一直致力提携风格迥异的国际知名艺术家,其合作伙伴包括崭露头角的艺坛新贵,也有声明显赫的重量级艺术家,作品类型变化多端,创作媒体更不拘一格。立木画廊在全球共设有三间艺廊:两间在纽约,一间在香港,展出来自美国、欧洲、亚洲、南美洲、非洲及中东地区的艺术家作品。艺廊对支持突破性的艺术创作不遗余力,特别是那些挑战视觉感官的艺术作品,展出大量概念性的个人探索、自我表述作品,涉及议题包括:性别、阶级、宗教、历史、政治及全球化等作品。
 
正在及即将展出:

Patrick Van Caeckenbergh 个人展览,即日起至 8 月 7 日,纽约克里斯蒂街
Robin Rhode 个人展览,即日起至 8 月 7 日,纽约西 22 街
Matthias Weischer 个人展览,2015 年 9 月 3 日至 10 月 3 日,香港毕打行
Nari Ward 个人展览,2015 年 9 月 9 日至 11 月 1 日,纽约克里斯蒂街
Billy Childish 个人展览,2015 年 9 月 10 日至 10 月 31 日,纽约西 22 街
Adriana Varejão 个人展览,2015 年 10 月 8 日至 11 月 14 日,香港毕打行
Teresita Fernández 个人展览,2015 年 11 月 5 日至 12 月 12 日,纽约西 22 街
Roberto Cuoghi 个人展览,2015 年 11 月 8 日至 12 月 13 日,纽约克里斯蒂街
Shirazeh Houshiary 个人展览,2015 年 11 月 19 日至 2016 年 1 月 9 日,香港毕打行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