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艺术教育 > 美院毕业季︱冯峰:广美毕业生大二就要做艺术家

美院毕业季︱冯峰:广美毕业生大二就要做艺术家

2015-06-26 15:02:18 来源: 99艺术网 作者:孟语

【导语】又到6月,又到毕业季。每年此时,全国各大艺术类院校相继呈现各类毕业展,而随着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关于毕业展、关于毕业生也有越来越多的话题被关注。作为毕业展的参与者和见证人,老师们怎么说?99艺术网为此采访了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冯峰。

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冯峰

跨学科、跨专业的师资与教学

记者:您大概说一下今年广州美院本科生以及研究生的展览有什么亮点,评价一下实验系今年的参展情况?

冯峰:好的。实验艺术系特别是实验艺术系的本科生今年是第一届,整个亮点呈现了跨学科、跨专业的状态。这个状态也跟我们的师资结构有关。我们的教学里组成实验艺术系的老师有一半是设计专业背景,实验艺术系的七个老师专业背景都不重复:一个是数字媒体设计,三个设计专业背景的老师也不是常规的设计,也是实验性的设计,比如数字媒体设计,一个是建筑的,一个是工业设计和设计理论的,另外一个是法国留学学当代艺术,一个是当代艺术综合美术的背景;一个是原来传统的版画毕业,但是他自己有很多跨界的创作。我个人是跨两边的,读书的时候也是学绘画,毕业之后在设计学院教了很长时间的书,我自己业余做当代艺术的创作。这样的一种人员组合,为我们的相互交流、学习与合作提供了无限可能,同时这样的跨专业的状态很自然地带进了教学里面,所以给学生呈现出来一个比较多学科和多媒体、跨媒体的状态。本科的21个学生呈现出来也是这个状态。

职业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

记者:就目前所知道的这些毕业的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有哪些新的趋势?

冯峰:实验艺术本身没有一个针对形成的职业和行业的对接,更多的是偏向一种状态,形成带有个人特点的工作方法。用这个工作方法去创作,做商业设计。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没有一个明显的规律,呈现出很多元的状态。有一部学生继续深造和留学。另外一种是工作上,从工作类型上看呈现出来的是不规律的,每个人的创作与他这四年所形成的工作方法是有联系的。比如,其中有一个学生以宋画为毕业创作,去了一个玩具公司。另外有两个学生去了时尚公司,还有一个是做了电视机的作品,他毕业之后回到家乡,在那个城市的广电局做属于是负责设备技术这一块。

记者:毕业后的去向是挺多元化的。

冯峰:非常多元。你看现在有在政府部门负责技术的;有去大学教书的;有去商业公司、玩具公司和时尚公司,有去留学深造,其中留学深造也分几种类型:有去其他专业,有继续在艺术创作专业的,是很多元的。

大二就要做艺术家

记者:您怎样看待艺术毕业生与艺术家身份的转换,从校园到社会所面临的这种切换,您对学生有哪些建议?

冯峰:从我们这个班来看,没有明显的转换,像我们毕业之后有同学是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呈现出一个特点就是要做艺术家。这个同学持续一百天,每一天不间断地做一个行为,一个视频,现在他的毕业展在展,后边排的展览已经一直到8月份和10月份,几乎每个月有1-2个展览,北京、广州、深圳都有。他不是现在开始要做艺术家,等于大二、大三的时候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创作特点,认定自己要做艺术家,不存在有转换的问题。

记者:他们这种转化不存在中间的过程,在学校的时候已经给自己制定好了以后的发展方向?

冯峰:实际上我们从一开始的时候明确了这四年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形成一个具有自己个人特点的工作方法,这个始终贯穿在教学的核心,至于选择什么职业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从现在来看职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和选择。并不指向单一的职业,其实是解决一个很基本的问题,就是用艺术和形成你的一个工作方法,你其实用这个做什么都行,只要能面对世界和新的问题,面对一个新的工作,做什么行业这个方法都会起作用。

是否留学取决于个人兴趣

记者:您怎样看待现在越来越多留学的艺术家?

冯峰:从今年的毕业生情况来看,去国外留学的比例大概在10%左右,以后也许会更多。其实我觉得一方面是说现在留学是更便利、更开放了,他们去寻找自己喜欢的学校和职业去深造,其实都是蛮好的事情,这个都是个人选择,很难说有好和坏。在国内有国内的条件和便利的地方,当然去国外有国外好的条件,接触到一些不同的东西,最终要看个人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二十年前到国外的艺术家有很多,真正能在国外做出来成就的也就那么几个人,也有一些人没有出去留在国内并且能够做出成就的也有。两种方式都是取决于个人的兴趣和选择。

记者:今年优秀毕业生作品的评奖,奖励比例大概是多少?

冯峰:我们优秀毕业生的评奖,在广美是这样,有几个评奖的账目,等于是奖学金的项目,现在还没有开始评。我们系里会选几个优秀作品留校,还有他们参加一些其他有关毕业生的展览,也有评奖,深圳也有,现在都在陆陆续续进行,结果还没有完全出来,广美的毕业展还没有完全结束,真正要有一个结果统计出来,也许要到下半年或者是下个学期才能够看到。

记者:您怎么看学生与画廊职业对接的现象?怎样看待这种更偏商业的现象。

冯峰: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艺术市场在这部分的需求和商业画廊有这个需求,这个很正常。

记者:这种现象多吗?

冯峰:不是特别多,相比北京、上海不是那么多,毕竟北京的商业画廊和艺术市场比广州要多,氛围比北京会弱一些,在我们这儿没有特别突出。

10%到15%的毕业生投身到艺术行业

记者:您所知近三年有多少毕业生愿意继续做艺术家投身艺术行业?这个比例大概是多少?

冯峰:据我观察,比例上大致每一届两个或三个比较确切。他们一毕业肯定要投身到艺术行业,而且也已经有开始跟画廊接触或者参加展览的学生,这样来观察大概应该是10%-15%之间。反正我觉得这个比例是比较健康的。

记者:您怎样看待艺术院校的扩招?这种学院的精英教育与当代艺术的现状有没有什么冲突?毕业生的现状和你们那个时代有什么差别?
  
冯峰:扩招实际上已经停止了,真正的中国大学扩招是从04年前后,在这两三年扩招已经停止了。我一直觉真正一直专门从事艺术创作的比例没有太多的改变,扩招之后带来一个好处是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了艺术。真正一直从事艺术创作的人,这个比例并没有扩大。我觉得无论怎么样,如果他走向社会的时候还是能够把学校里有关艺术方面带到各个行业里边去,这种现象还是好的。

另外本科教育现在的定位其实就是基础教育,是比较解决普及的这么一个状态,本科教育已经不再是一个精英教育,这是目前的一个状态,就国际的范围来说也是这样。读大学是一个普遍性的情况,跟我们那个时候读书不一样,我们那个时候读大学的是很少的一部分人。

关注自身经历和地区性弥足珍贵

记者:您怎样看待现在的这些青年艺术家,因为现在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国外的那些最新的艺术作品其实他们都可以有机会第一时间了解,现在这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是否还需要这种本土化的在地性?

冯峰:我觉得是这样,我们之前也探讨了什么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就是全球化的一种艺术。在这样一个全球化背景下,这个时代的青年的创作,反而一个趋同性,大家做的都差不多,而不是差异性。这个时候大家才意识到自身特点和整个成长经历或者是说地区的文化和气候条件,各种各样的地区性反而变成了构成差异化很可贵的条件,大家又开始觉得这个才是重要的。大家不再一味地奔国际和全球化了,反而是在这样的一个大的趋同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关注自身的经历和地区性的历史和条件,变得弥足珍贵。所以我们一直针对的强调四年的本科时间就是去探寻和形成一种带有个人特点的工作方法,所谓的个人特点也就是说就是你的成长经历、个人兴趣。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每一片树叶都是不一样的。

记者:其实是一种差异化的培养,给他们自己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冯峰:找寻自己就是一个差异化的方向,找到了自己一定是跟别人不一样的。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