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人文历史 > 再发现:探测历史照片背后的历史现场

再发现:探测历史照片背后的历史现场

2015-05-09 00:37:09 来源: 和讯网 作者:官渡游侠

 张大力《第二历史》 摄影图片 2006

张大力《第二历史》 摄影图片 2006

再发现:探测历史照片背后的历史现场
——观《张大力:第二历史》图片展

昨天的政治是今天的历史,昨天的新闻也必然成为今天的历史。

新闻照片往往被人们视作最真实的现实的反映,然而,在广东美术馆《张大力:第二历史》图片展中,看到昔日发表的新闻照片多被不同程度地修改过。对新闻照片进行加工应该是业内规矩,那个火红时代的图像资料,都被深深地打上了特殊的时代胎记,今天回头看难免让人啼笑皆非。同时又不得不惊叹当年资料编辑的特异功力和良苦用心。本次所展出的几百张历史照片中,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修改情况,让我们透过这些历史照片,一窥照片背后的历史隐情。

为突出重要人物的形象删减人物 ,这背后或有个人崇拜的影子

毛泽东1944年检阅八路军359旅,原照三个检阅者:毛的两边是朱德和359旅旅长王震。当这张照片在文化大革命高潮发展的时候,朱德和王震都被删掉了:朱德所在的画面部分被裁掉,王震的位置被毛泽东巧妙地取代(下图),朱德不属于被打倒的对象,对他删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毛泽东的形象。

把被批判和打倒的“反面形象”移走,以免“辱没”了重要人物的光辉形象

1927年1月2日南普陀,鲁迅(左图左三)向厦门大学辞职后,与“泱泱社”青年合影,左边躺地者为林语堂(《A pictorial biography of Lu Xun》,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国际书店发行。)图片是完整的。

1977年出版的《鲁迅1881-1936》(北京鲁迅博物馆编辑,文物出版社出版,1977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林语堂被删掉(左图)。

探测幕后: 在极左思潮影响的上世纪50、60年代,在“破四旧”、“文革”等事件林语堂等文人被列为“反动旧文人”长期遭批挨骂,1977年思潮尚未完全转正,因此反映在出版物中,也必然是与“反动文人”划清界限,将其抹去。

1959年4月,刘少奇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左图是刘少奇和毛泽东、朱德在中南海怀仁堂后院接见人大代表。197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出版《中国摄影》编辑部编的《毛泽东主席照片选集》(右图)中,刘少奇和朱德已经被抹去。

探测幕后:刘少奇被抹去,或因当时刘未被平反(1980年2月才被平反),朱德被抹去应该是由于图片的审美所需。

1978年出版的《纪念周恩来总理》(中国历史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1978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中,秦邦宪被删除(右图);左图所示,1989年再版的《纪念周恩来总理》(1989年3月第一版二次印刷),恢复了历史照片的原貌。
 
探测幕后:1978年文革刚结束、拨乱反正刚开始,思想较左,对秦邦宪(博古)的认识不够客观,到1989年,改革开放已经11年了人们的思想逐渐走向客观,所以在出版的照片中恢复了秦邦宪同志。

(注:秦邦宪(1907~1946),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又名博古。1931-1933年任中共临时中央局成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责人期间曾犯过“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错误。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被解除中共最高领导职务。)

1958年5月,毛泽东、彭真在北京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左图右二为彭真。1978年的《毛泽东主席照片选集》(右图)(《中国摄影》编辑部编 人民美术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出版)则抹去了彭真。
 
探测幕后:1979年中共中央为彭真同志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1978年编选图片时,一来彭真同志尚未平反,二来为了突显主席的地位,主席身边的人都被抹去,包括如前的刘少奇和朱德。

原图(左图)是文革前期,人们拿着红宝书宣传强化阶级斗争。1969年2月《人民画报》(斯瓦希里文版 P25“程庄劳动学校”)发表的图片(右图)加上了醒目的标语:打倒大叛徒刘少奇!

探测幕后:文革开始后不久,刘少奇同志被打倒,图片发表的1969年2月正值疯狂批判刘少奇同志的时期。

上图,1976年9月12日,《解放军报》毛泽东同志追悼会,参加人员名单中“江、张、王、姚”四人名字,照片中亦有他们。《解放军报》上文字:“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王洪文、叶剑英、张春桥、宋庆龄、江青、姚文元、李先念、陈锡联……怀着对毛主席无限憧憬和爱戴的心情,在毛主席遗体前肃立,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下图,1976年11月号《民族画报》(民族画报社编辑出版)再次发表此张照片(四人帮已于10月被打倒后)说明文字变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叶剑英、×××、宋庆龄、××、×××、李先念、陈锡联……怀着对毛主席无限憧憬和爱戴的心情,在毛主席遗体前肃立,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为了对外宣传美好形象而修改原图

原版照片(左图)是室外的场景,明显可见农院的粗陋的墙壁,且没有毛主席像和标语;1969年面向国外发表的图片(右图),背景被修改为室内,墙上填上了毛主席像和对联: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

探测幕后:修改首先反映了文革期间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非常普遍且正常,第二面向国外发表,将背景改变,一来可以掩饰中国农村的贫穷(破旧墙壁被代以光洁的墙壁),二来向外国表明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深入人心。

为了审美的需要 对图片元素进行删减

如下右图是2004年出版的《鲁迅画传》中引用的照片,身边的和服女子尚在。而上海鲁迅纪念馆编印的《鲁迅在日本纪念鲁迅留日百年》中的鲁迅1909年的和服照(如上左图):删除了鲁迅身边穿和服的女子。

这是鲁迅和服照的原版,1909年鲁迅、许寿裳等人在日本东京蒋抑卮(浙江杭州人,银行家,资助鲁迅出版《城外小说集》)病室中。前排右一为鲁迅,左一为许寿裳,中躺者为蒋抑卮。现藏北京鲁迅博物馆。此图见于《鲁迅文献图传》(鲁迅博物馆编大象出版社 1998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探测幕后:上海鲁迅纪念馆编选鲁迅图片集时,或许考虑到穿和服的女子离鲁迅太近,一来不利于审美,二来容易引起误解,在不影响史实的基础上,对图片进行修改是图片编辑常用的方法。不涉政治立场。

参观完《张大力:第二历史》图片展,惊叹于张先生敏锐的洞察和对图像的独特的呈现方式。同时也加深了一层思考:有可以变无,无可以生有,我们看到的历史有多少是历史本身?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有多少是真实的?“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适先生数十年前一语道破玄机。假如没有张大力等人的发现,那么有谁知道历史真相被深深地掩埋?感谢张大力,为我们打开一扇求真的窗户,让远离历史现场的人们,有机会走近更真实的历史,有机会认识被隐藏的历史真相。

2010年4月7日-8日于羊城仪竹轩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