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大史记 > 文献档案 > 展览案例中的策展简史

展览案例中的策展简史

2014-05-22 12:43:10 来源: 李祥祥博客 作者:李祥祥

关于策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展览部分是“策展人谱系考”,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策展的发展变迁。而此部分展览对策展的考察将起点放在历史前卫主义艺术萌生的20世纪早期,综合策展历史、策展实践、策展理论、策展方式、策展教育等多条线索,将发展历程分为20世纪以前、20世纪早期、1960年代到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至今几个阶段。从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展览中,观众从中或许可以重新认识策展或者说展览的历史,在当下语境中,对策展人这一身份或群体形成新的思考。
 
20世纪以前——展览主要以“沙龙”的方式出现
 
1667年路易十四执政期间,法国政府主办的官方艺术展览会。沙龙美展开创了面向公众的展览方式,是现代美术展览的发声。
1855年“现实主义:库尔贝40件作品展”。沙龙外围展。沙龙美展的延伸与发展。艺术家自筹展览的开端,影响了20世纪现代主义运动。对官方沙龙评选制度的抨击。
1863年落选者沙龙。落选者沙龙催生了对被官方拒绝作品进行评判的公共话语,标致着一种重视独立和创新的展览体系的形成。
1895年首届威尼斯双年展。展览史上第一个双年展,由此开创了“双年展”这一新型展览模式。
 
20世纪早期(1900——1950年代)——艺术运动发生
 
1924年维也纳新剧院技术国际展览。展览开创“L&T”展览系统(自由组合展架),是展览史上的一项显著进步。
1942年首届超现实主义展。组织者杜尚。展览探究作品与观众行为、大众心理的综合反应,在展览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956年“此即明日”展览。展览对波普艺术的率先展示,体现了艺术展览一个新的发展趋势——由美术史陈列场逐渐转变为时代艺术的试验空间。
 
1960年代——1970年代
 
策展人地位日渐突出,以哈罗德·史泽曼为代表的第一批独立策展人崭露头角。
1969年哈罗德·史泽曼策划“当态度变为形式:作品—观念—过程—情境—信息”展览。讲艺术家创作过程和创作行为作为展品进行展览,开创了一种新的观念模式,是当代展览史上的重要转折。哈罗德·史泽曼成为第一个独立的展览策展人。
1972年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质疑现实,今日图像世界。展览创建了主题展的模式,是卡塞尔文献展史上的转折点。
 
1980年代

策展人地位进一步凸显。策展人成为导演,艺术作品则充当策展人手中的材料和道具。策展人代表:简·霍特、鲁迪·福克斯等。
1986年第二届哈瓦那双年展。第一个旨在呈现第三世界艺术家作品的双年展。
1989年大地魔术师展览。首次接纳非西方当代艺术的大型国际群展,第一次有中国艺术家和策展人参与世界性展览。
 
1990年代至今

国际双年展成为最重要的展览模式,策展人时代到来。
1993年惠特尼双年展。开始采用个人策展方式,探讨白人以外非主流文化的困境和突破。
1993年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当代艺术家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1995年首届广州双年展。亚洲第一个当代艺术双年展,也使得广州成为亚洲艺术中心之一。
1996年首届欧洲宣言展。
1997年移动的城市展。主要关注的是亚洲后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
2000年第三届上海双年展——“海上·上海”。首次由中外策展人组成策划小组,国内策展人制度开始规范化。
2002年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
2003年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设立,但因非典展览未能成行。
2007年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艾未未的参展项目《童话》招募千名中国人赴卡塞尔,引起轰动。
2011年首届CAFAM泛主题展:超有机——一个独特研究视角和实验。
2012年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颠覆以“物”为中心的策展,讨论什么是“思考”,什么是人类,什么是我们自身之外的事物的感受。
2013年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变位——中国艺术方式的威尼斯呈现。

(注:资料整理)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