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个案+新青年 > 新青年 > 黄彦(Huang Yan)

黄彦(Huang Yan)

2014-02-26 21:12:49 来源: artda.cn艺术档案 作者:artda

黄彦(Huang Yan)

简历
黄彦,1978年生于湖南
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
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
现居北京

展览
2013
“失眠”当代艺术展,颐和悦馆,北京,中国
“延伸”2013中国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大同和阳美术馆,大同,中国
“艺盒子-游乐场”当代艺术展,大悦城,北京,中国
第55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平行展《中国独立艺术展:未呈现的声音》,威尼斯,意大利
“万有引力”第六届成都双年展,成都现代艺术馆,成都,中国

2012
艺术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市会展中心,鄂尔多斯,中国
“暗物质”当代艺术的异类表述,元典美术馆,北京,中国
“创意的喜悦”江汉繁星计划-70后艺术家研究展,武汉美术馆,武汉,中国
“文化-沙漠”库布齐当代艺术展,库布齐当代艺术馆,中国

2011
“艺往无前”当代青年艺术现状,山西晋商博物馆,太原,中国
“开悟”2011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大同,中国
颜文樑艺术奖——苏州美术馆年度邀请展,苏州美术馆,中国
青年艺术100,地坛公园,北京,中国
"A PLAY",静艺空间,北京,中国
“节外生枝”,艺术通道,北京,中国
新美苑——70’80’新青年艺术展,白空间,北京,中国
复感-动观 2011年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台湾国立美术馆,台中,中国
复感-动观 2011年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超现实波普,天津三溪堂,中国

2010
湖南当代青年艺术展,上上国际美术馆,宋庄,中国
第六届宋庄艺术节--湖南群落展,宋庄,中国
2010青年艺术市集--“我是”,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群展——新兴艺术家,第二部:中国,MK2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魔术盒子,2010艺术北京,北京,中国
“自然”当代艺术展,龙德轩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滤窗”中国年轻艺术家群展,别处空间,北京,中国
不同凡想——青年艺术家联展,印象空间画廊,北京,中国
不确定的可能性——798及周边艺术群落青年作品展,宋庄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
动漫美学双年展2009-2010“生化-虚实之间”,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领升”2009中国美术批评家提名展,北京当代艺术馆,北京,中国
第一届燕格柏国际艺术节,河北围场燕格柏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国
首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重庆,中国
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 《活的中国园林》,布鲁塞尔,比利时
85以来现象与状态系列展  两湖潮流—-湖南湖北当代艺术展1985—2009,广东美术馆,中国
华侨城独立艺术家作品系列展I:谁PK谁,成都,中国
A+A 2009— A+A第四回展,偏锋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看上去很美,表画廊,798,北京,中国
首届重庆黄桷坪国际艺术节,,重庆,中国
 
2008
动漫美学百相,林大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乐—帕克斯艺术项目空间开幕展,北京,中国
2008北京798艺术节—LOFT户外雕塑展,北京,中国
08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上海,中国
第十二届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艺博会青年艺术家推介展,上海,中国
“梦蝶”第二届上海当代艺术馆文献展,上海,中国
“漫天动海”,林大画廊,上海,中国
“黑桥一号院”2008艺术北京外围展---艺术家工作室开放展,北京,中国
“后场”,别处空间,北京,中国
《源》:第一届月亮河雕塑艺术节,北京,中国
“多棱镜”当代艺术展,千年时间画廊,北京,中国

2007
“别处现实”,别处空间,北京,中国
“浮游—中国艺术新一代”,首尔,韩国
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北青2008传媒艺术展,国际展览中心,北京,中国

2006
“歌颂我们的美好生活”,宋庄,北京,中国
“立场—十人当代艺术展”,北京九立方画廊,北京,中国

2005
“协作—中国青年艺术家展”,阿姆斯特丹,荷兰

2004
中央美术学院“学院之光”作品展,北京,中国

艺术家作品

穷奇族人物志,55-30-10cm,树脂,丙烯;2006

穷奇族人物志,0-40-40cm,树脂,丙烯;2006

穷奇族人物志,55-50-10cm,树脂,丙烯;2006

穷奇族人物志,70-10-10cm,树脂,丙烯;2006

冥岛系列;铸铜,漆,丙烯;冥岛二,45-20-45cm;2007

冥岛系列;铸铜,漆,丙烯;冥岛三,38-64-25cm;2007

冥岛系列;铸铜,漆,丙烯;冥岛四,40-65-33cm;2007

鼋嗤;漆,丙烯;2.8m-1.8m-3.5m,铸铜;2007

 

未来生物系列(一)左侧面;铸铜,漆;210-100-80cm;2008

未来生物系列(一)正面;铸铜,漆;210-100-80cm;2008

 

作品-焰舞灵,高80cm,铸铜,漆;2008

活标本(局部)

活标本(局部)

活标本(局部)

活标本(局部)

《活标本》展览现场,2009

《活标本》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材质:树脂,丙烯,化学玻璃器皿,钢架;
创作年代:2008—2009年

根据买来的化学器皿,我把一些想象和意愿制作出来,放进去。
这些都是一年间不同时间段的一些体验。神奇生物的迷恋,情感状态的质疑,自身属性的探讨,零零散散的作了这样一堆。把它们都放在一起,封存在瓶子里面,基本能体现我的某种状态。对于我的这一年来说,它便是一个活的标本。

迷妄山Enchanted Paradise;铸铜,树脂,漆,丙烯;200-100-100cm;2009

迷妄山(局部)

迷妄山(局部)

《迷妄山》

作品材质:树脂,铜,丙烯,钢丝
作品尺寸:200-100-100CM
创作年代:2009年

作品用三根钢丝悬挂展示

《迷妄山》是我营造的一个幻想中的生态环境。以太湖石为载体,上面有英雄般的射手,神秘的生物(人和带有神秘文化色彩的动物如大象,蝙蝠,猫等结合的生物),还有生物的死亡。太湖石本身的洞孔,出来进去的关系,就如一个神秘的小宇宙,而我在这个神秘小宇宙上,加入我所迷恋的生物及状态。 

融-柱;树脂,丙烯;310-600-400cm;2009

融-柱(局部)

融-柱1;高310-100-90cm;2009

《融-柱》

1,材料:树脂,丙烯;
2,尺寸:310-600-400CM(可变)
3,创作年代:2008-2009年

《融-柱》创作于2008至2009年,是我对形态的自然,生命的自然关系的探索。在这组作品里,我希望找到一种自然形态和我内心世界的最近距离。

这件作品的开始源自我小时候所见的钟乳石。我的家乡永州,带有喀斯特地貌特征。溶洞里的钟乳石悄然的生长,长时间的消逝过程所形成的流状凸凹和斑驳仿佛是物质经历的证据。而这些证据好像又暗合我内心某种情绪。我能感觉到上面种种形象,而我把这些直观的形象明确化,我想这是我们之间最近的距离。

《2011年10月20日—2012年2月20日》;130cmx130cm;布面油画

《2012年4月20日—2012年7月8日》;100x100cm;布面丙烯

《2012年8月10日—2012年10月27日》;100x100cm;布面油画

《2013年1月5号—2013年5月1号》;100-100cm;布面油画

关于一个计划

一块斑驳的墙,一片云彩,花的地板,我经常能在里面看见一些形象,我觉得这是直观的感受,也是潜意识里的一种取向。我在油画布上做好各种肌理效果,冷静面对画面,把直观感受到的记录下来,不管是不是我所喜欢的,我只做一个客观的记录,这也许能反映我的本性。每个作品都以时间命名(比如《2011年10月20号——2012年2月20号》)。同时我也进行短时间的记录,比如我的调色盘,一个石头,一个破碗,我把即时即刻在具体对象上直观感觉记录下来。

这是一个持续的计划,我想检验这些直观影像是否有所变化,当我的价值观在改变的时候,他们又会是什么;或者人生碰到重大转变的时候,他们又会是什么。这个计划是认知自我,感觉自我,寻找自我的一个方式。很需要注意的,是我在制作的时候,要尽量保持冷静和客观。

2011--2012/关于一个计划/一个梦想的计划/2012年9月9号-2012年9月30号

理想中的一天

2011--2012/关于一个计划/一个梦想的计划/2012年10月1日——10月18日

理想中的一天

一个梦想

我有过一个想法,就是很健康并很有规律的安排我每一天的时间: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多少时间看新闻,多少时间看书;多少时间做创作;多少时间锻炼,多少时间休闲,等等。这个愿望的产生,是因为我认为的生活自糟糕己作息很,我希望能达到的一个良性的时间安排的状态。

由此引出了我做一个梦想的计划。我以分钟为单位(一天1440分钟),记录自己每一个独立行为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例如:0:00--0:09(品茶);0:10(步行);0:11-0:14(烧锅炉)。之后用我为每一个行为设计的图标表现。尽量严格,精准的记录,以呈现我一天之内各种行为的时间的组成,从中能看到我一天之中生命的消耗状态,也能看到我离自己理想状态的差距。

坚持记录,一直持续。 

映像日记-2012年8月

2011——2012/关于一个计划/印象日记/印象日记2012年8月

一个关于直观映像的计划

我用过的调色盘,一个石头,一个破碗等等,在这些日常所见的物件上面,我把即时即刻直观看见的内容记录下来,不管是不是我喜欢的,尽可能的客观的呈现。在这个过程中,尽量的快速,自然的记录。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我想查看自己内心世界,寻找本心所在。同时也寻找自身潜意识里的审美取向和自己今后的艺术的方式。

这是一个持续的计划,每天画一个。我想检验这些直观影像的气质是否会有所变化,当我的价值观在改变的时候,他们又会是什么;或者人生碰到重大转变的时候,他们又会是什么。

很需要注意的,是我在制作的时候,要尽量保持冷静和客观。

展览现场

黄彦作品评论

文︱杨卫

在黄彦的雕塑语言中几乎看不到丝毫社会现实的内容,看到的只有自己不断拓展的想象。正如他喜欢做一些小体量的作品,而作品中都是一些似人非人的远古生物形象一样。这种形象带给人的其实就像是拿回了童年的幻想中,但谁又能否认童年的幻想里面没有盎然的生趣呢?其实,人类的祖先就是依靠这种幻想才得以充实的,典型的例子有中国的《山海经》,那里面的怪诞形象不知给过多少人以生命的启迪。弗洛伊德说过艺术是心灵的避难所,所以除了社会批判功能外,同时还应该有一个更重要的职责,那就是以一种耐人寻味的形式来保留人类的幻想。黄彦正是从这个角度从事雕塑创作的,他的造型不仅只是带给我们一种轻松的想象,更重要的是他弥补了我们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失落。

工作照

白色的神怪秘境
——黄彦访谈

黄彦自2004 年从中央美院雕塑系毕业至今,先后创作了《穷奇国》、《冥岛》、《未来生物》、《融-柱》《迷妄山》等一系列充满奇特臆想色彩的雕塑作品。这些作品很容易让人产生某种“力怪乱神”的联想,并进入到与神秘文化、传说怪谈或生物异变有关的未知情境中。“人心的恐慌,未知力量的灵动和联系复杂、时空交错的客观存在”交织在一起难分难解,而外部物象的荒诞不经、光怪陆离则源自艺术家对当代人异化精神状态的深入剖析。

访谈时间:2009年11月16日下午
地点:黄彦在黑桥艺术区的工作室
采编:H4(以下用A代表艺术仓库,H代表黄彦)
                                                                                
A:你是湖南人?

H:对,湖南永州。

A:永州在什么地方?

H:在湖南南部,跟广东、广西交界的地方。

A:你是汉族吗?

H:(笑)是啊。好多人在问我之前,总感觉我应该是少数民族。

A:看你的作品中似乎总有一种神秘的与原生态文化有关的元素。

H:是有神秘文化的因素。我的家乡永州,原来是楚文化发达的地区,现在还能感觉到很多遗留的气息。其中的巫鬼文化,占卜文化比较吸引我。这些东西现在还体现在一些民间习俗里,从中可以感到某种埋藏在历史深处的神秘气息,我觉得这是一种神奇的生命观和宇宙观,相对于客观现实世界是另一种气场的东西。

A:你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

H:我父亲是地质队的,304大队,一个国家的流动勘探队。我妈是一个小学老师。

A:在美院雕塑系读书的阶段是什么情况?

H:在美院学习的时候很枯燥,还不如在附中对艺术有理想。

A:为什么?

H:附中上学很单纯,对艺术还带有崇高的理想。上美院后基本都是基础作业,也有创作课,但还是基础课的延续,跟附中时的教学变化不大,觉得没什么意思了。而且感觉生在一种惯性中,读完附中读本科,读完本科读研究生……最初学习艺术的情怀麻木了。

A:在美院除了学习都做些什么?后来怎么又回到创作之路的?

H:玩,踢球、谈恋爱,就是对学习没有感觉。我一般是没感觉的事情就做不下去。我不是那种实用主义者,比如练好基本功以后可以接活儿挣钱,我属于很感性的,因为这样所以有时还会跟老师发生争执,我觉得本科阶段老师可能对我比较失望。在做毕业创作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以后肯定不会做艺术了。但是做毕业创作让我又重新找回了那种热情,当时还是挺激动的,发现自己在艺术上还有所追求,能在这里面寄寓情感,在里面寻找很多表达情感和观念的可能性。所以又回来了,但是创作已经是另外一个意义。

A:你毕业创作的作品是哪一件?

H:《穷奇国》。

A:《穷奇国》是怎样构思出来的?

H:其实这个想法跟《山海经》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有个朋友给了我一本《山海经》,我看了之后很激动,《山海经》所体现出来的神秘性和怪诞性完全吸引了我。于是我就借用了《山海经》的神秘色彩来做创作。开始是想做一个有山,有水的怪异小生态,上面再放一些自己创造的怪物形象。但是后来没有实现,因为当时时间已经很紧张了。要很完整的完成估计没有七八个月是不行的。后来我在网上看到有卖太湖石的,我发现太湖石的那种嶙峋,镂空的状态是可以直接借用的,因为太湖石本身具有神秘的文化属性,像它的那些镂空和各种奇特的形态,其实已经形成一种自成体系的小宇宙的感觉了。所以只要在这个系统里布置我所需要的形象就可以了,于是我就找了一个太湖石,把它翻制成树脂的材料,根据它的空间和形态做了三十多个小怪物。

A:这些小怪物和你现在创作的形象相似吗?

H:不一样,变化比较大。因为毕业创作那个时期的形象主要还是根据《山海经》里面的形象来的。那时候的创作出发点很单纯,就是想表现一个自己臆想中的神秘的生态世界。而现在的创作有更多的指向性,现在的创作已经跟《山海经》没有了什么直接的关系。

A:后来好像还从《穷奇国》里衍生出其他一些作品。

H:是的,比如《穷奇国人物志》和《穷奇石》系列等。我04年毕业,05和06年做的东西基本都是那时创作的一个延续,这基本是属于一个阶段的,我06年参加的第一个展览展出的就是这些作品。后来开始做《冥岛》系列,逐渐开始有了变化,考虑的问题也多了一些,当时参加了一个比较大的展览——“浮游”中韩艺术交流展。我在这个展览上展出了《鸿》﹑《鼋嗤》﹑《灵》三件比较大的作品。

A:当时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H:情绪上会细微一些,对于作品所针对的状态更明确,对于对象的塑造有更主动地把握能力。作品《鸿》,做的是一个神鸟,独处孤行,像带着神秘使命,形象和形体的塑造表现她不一般的色彩。《鼋嗤》,做的连体的一个怪,一大一小,形象都很张狂,凶恶,有压抑的情绪,也有荒诞离奇的预示。鼋嗤这个名字是我找了两个我觉得带有神秘色彩的不相关的两个字随意组合在一起的,我其实不想追求名字本身太多的意义,而是这两个字凑合在一起产生的效果。

A:你经常给你创造的形象编名字吗?

H:不经常,《穷奇国人物志》里的每个形象我都给它们编了一个名字,字是我自己编的,根据怪物的形状或状态的特点来编字。就这一组。

A:到现在为止,你认为自己作品中所表达的一种共性的东西是什么?

H:生命的神秘性,人的精神状态变化的神秘性,是我比较感兴趣的。这体现在古老文明里,也体现在客观社会现实中。

A:能介绍一下《融-柱》吗?

H:《融-柱》创作于2008至2009年,是我对形态的自然,生命的自然关系的探索。我希望通过这件作品展示一种时间流逝的痕迹,同时也表现一种精神消融过程中的生命痕迹。这件作品的灵感源自我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我的家乡永州,带有喀斯特地貌特征,有很多溶洞。溶洞里的钟乳石悄然的生长,它所具有的神秘感一直吸引着我。另外一个经验,就是当我凝视某个地方一段时间,被注视的地方的斑驳色块会自然形成一些奇怪的形象。像是一种潜意识的牵引,冥冥中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生命感知浮现在眼前。而钟乳石,恰是在漫长流泻和生长过程中显现出繁杂的交融关系,形成各种相象的生命形态。这便是我做融-柱的动机。

我根据工人上完雕塑泥后的自然感觉,提炼我所感受到的的形像;在错乱的形体关系里面,体验涌动生命状态。各种奇怪的形象幻化为离奇、怪诞、神秘、恐惧。这种偶然的形象,又像是必然的结果。它既是童年的记忆,也是我经历和感知的生命迷局

A:看这个系列的五件作品,从低到高,似乎有一种渐变的过程在里面。

H:这个会有一定的设想,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会考虑。之前并没考虑到底会做几件,每做一个都是根据已经做好的设计出来。它们的高低和粗细变化节奏变化是受个人审美因素的影响的。

A:《未来生物》系列的构思是怎样的?

H:这个系列关注的是人的精神异变的情况。和《活标本》系列有相近的主题。因为人这种生物,其实也不过是地球上无数生物中的一种,会经历起源,繁荣,和灭亡。因为各种因素如环境的变化,气候的变化逼迫人自身为适应生存而变化。然而涉及到宿命论,他就是一个悲情的结局。我最近看了灾难大片《2012》,感觉人类虽然好像很强大,但在对抗自然力的时候就变得很渺小,很被动,虽然结局是乐观的,而且过程中表现的人的精神状态很健康。但我听说这个片子引起了恐慌和对政府的质疑。其实我听说这些体现了人的真正状态,我相信我听说的那部分。人很有可能跟恐龙一样只是地球上的一个匆匆过客。我在作品中表现的是在生命的进程中体现的一种状态。而人的异化有物理的,也有精神的,我觉得精神上的异化比较可怕,也比较刺激。

A:就是说你是把一种精神上的异化用物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H:这只是一个表现的问题,关注的内容和表现的形式。

A:单纯从你的作品内容上看,感觉你应该是那种很喜欢看中国古典的志怪小说或今天流行的各种科幻读物的人。

H:没有太多的看过这方面的书,因为我看书很慢,很麻烦。所以相对于看书我更喜欢跟别人聊天,分享别人看过这方面书的感触。我喜欢看科学探索这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尤其是那些与宇宙、地球、外星生物、未解之谜﹑生命之谜等有关的,比如我看过很多关于恐龙灭绝的片子,所分析的原因也都不太相同,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和线索,但是可能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只是根据现在的一些自认为是的证据来分析,不过很有意思。

A:这种兴趣是你很小就开始有了还是从某个阶段开始的?

H:我也说不清楚,可能是人的一种共有的意识吧。我觉得每一个人感兴趣的事物可能都不太一样,但是只要是人,基本上都会害怕死亡。从古至今,都会有不少人去祭拜一些神秘力量,想驱赶病痛和灾难,以前还有求长生不死之术的,屡试不爽只能求神赐福。我觉得这里面体现了人的一个悲剧色彩。

A:前段时间看网上报道说在墨西哥地区发现了外星婴儿的尸体,你相信这类新闻吗?

H:这类新闻我一般都不太相信,我觉得大多都是空穴来风,子虚乌有的。外星生物应该还是存在的,只是我们现在没有能力发现他。假如外星生物有能力来到地球,也有能力不给我们留下证据。但是相对于宇宙来说任何生物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宇宙中的很多现象,比如黑洞啊、星球之间的关系啊,它完全是受宇宙间那种平衡力的关系作用的结果,比如什么事物要毁灭,什么事物要新生,是因为宇宙间的一种气场,一种平衡的力量在控制。有时我想,中国古代那种帝王权衡之术,还有天人合一的思想等等文明精华,有可能都是根据宇宙的规律变化来的,是对自然关系的内在变化的一个理解和提炼。

A:看来你对中国古典的东西还是有很多研究的。

H:那倒不是,我只是瞎想,断断续续的,把一些散点式东西瞎联系起来,哈哈!我还对某些东西特别感兴趣,比如对古代的酷刑就很吸引我,看过很多这方面的资料。我觉得人对人能作出那种残酷的行为真的很不可思议。不光是中国古代,包括西方古代的,都很让人惊讶。还有我看过美国现在的关塔那摩监狱,里面对俘虏实行的水刑,想想也很恐怖,我在网上看过一小段视频,感觉到人折磨人的方式能这么离奇,别说对人那样做,就算对动物做都是很不人道的。我前段时间还看了电影《风声》,里面也涉及到一些酷刑的情节,我就在想那些总审讯犯人和实施酷刑的特工或审讯官,他们的内心会有多么扭曲,或许他们对这个事已经很有瘾,这就是所谓的虐待狂人。可能有的人良心过不去,精神受到刺激会崩溃掉,有的则可能越做越有快感,包括很多家庭暴力也是类似的情况,还有自虐狂,你听起来都不可思议。我觉得这种畸形的心理是有它的社会来源的。

A:你所关注的事物和视角还是很奇特的。

H:我的创作关注的角度大都是与人的异化有关的,就是那种非常态的精神状态。包括同性恋现在也是一种现象,我想这种现象自古就是存在的,但是到现在,它逐渐成为一种可以被公开讨论的社会事件和精神现象,并且要求社会的认可。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性观念的异化,你想想,当这种异化的力量吃掉了正常的性观念的时候,人的生命力,人的延续会成为一个问题。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A:你平时关注国外的艺术动态吗?

H:还是很关注的。

A:你怎样阐释自己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H:对我来说,这个东西不需要太在意,她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我创作需要的一个因素,我就自然地运用了这个因素。其实我并不是刻意用中国元素来做作品的,我的关注点是在这个东西的里面体现出的某个气质正好和我要找的气质有某种共性。就像我的毕业创作《穷奇国》,我需要的是《山海经》体现出来的神秘性,其实也体现了精神的异化,还有里面想象的独立氛围。我会考虑,他的出现是基于人的什么情节,而也许这里面有一种情结,是贯穿整个人类历史共有的一个情节。也许这个书它的功能和直接的目的并不是我所想的那样,但我会有我的理解和运用。再比如《未来生物》这组作品其实是来自我对非典时期那种新型病毒的一种恐惧,我觉得这种变异后的病菌跟人的异化有很大的相似性。你可以看到我的《未来生物》中,他的躯体是非常瘦削的,肢体上还有一些瘤,包括筋脉的突张,头发上扬等等,这里面体现了对生命发展的神秘性,对物种生存的英雄情结和悲剧色彩,都源于现实的一个微小的刺激。

A:你目前正在创作的是哪件作品?

H:活标本系列。

A:今后一段时间有什么计划?

H:今年主要是把标本的系列完成,明年会尝试做些新东西,主要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我觉得人的关系很奇怪,人身上还是有很多动物性的,但是很多时候比动物体现出来的更残酷。我还要考虑制作的方式,手法,我要关注的具体的核心部分。等做完这个作品再考虑。

A:除了雕塑,你也会尝试其他创作形式吗?

H:会,比如我有一次参加在阿姆斯特丹举办的中国文化节,因为要求参展作品是版画形式,所以我就做了几张丝网版画送了过去。我有段时间还很想画油画,虽然现在还一直没真正动手,我开始的意图只是想体验一下油画平面的表现方式跟雕塑这种立体表现方式之间的区别。但是像影像和多媒体的形式我目前还没想过,这可能跟我从附中到美院这一路下来的教育背景有关,我对手头技术的东西还是很留恋。不过其他的一些方式也会尝试,等明年吧。

A:发现你的作品基本都是白色的,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H:我比较喜欢白色。因为白色其实是一种很混沌的颜色,很神秘,白色预示生命的起源,又预示着无和消亡。这里面体现生命的某种归宿,正好也体现我作品的某种含义。从这里面看来,我觉得白色是很高级的,它又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我通常都会使用亚光白,不用亮光白。

A:你进行艺术创作的基本动力是什么?

H:能表达自我,能表现自己的价值观和生命观。

A:你怎么看待作品的艺术市场?

H:我对市场不太懂,我觉得这不应该是艺术家要关心的问题。

A:会考虑个展的计划吗?

H:会,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我想展示前几年的成果,做一个总结。

A:你认为自己的作品应该算雕塑还是装置?

H:这方面我还没有仔细想过,其实这个并不很重要,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A:你在黑桥这边住多久了?

H:三年。

A:平时除了在工作室创作之外,业余生活是怎样的?

H:踢球,跟朋友聊天,各种形色的朋友。有时打麻将,水平很丑,但总撞大运。

A:看你的这套茶具满专业的,平时很喜欢喝功夫茶吧?

H:喜欢,感觉这里面的学问挺深的,有一次看一个泡茶师摆弄手法,他的动作很讲究,这里面体现了一个文化上的独特性,我觉得应该算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部分。中国古人的很多习俗是非常讲究的,比如他们在一起欣赏诗歌或书画的时候是要焚香、净手的,这实际上是表达对文化的崇敬,更准确的说是一种洁癖。他们营造的这种气场,我就很喜欢。还有我听说古代的战争,射开一箭之地,双方的将领出来先打几个回合,然后再群仗,这又体现一种仪式化的因素。谁知道真正的战争怎么打的,但这样的描述会让你着迷。

A:你平时看电影还挺多的吧?

H:还可以。大一的时候很关注电影,当时好像还没有DVD,都是VCD,我收藏了很多碟,根据电影史挑片子,还有一些实验电影,很多片子很晦涩。后来我不看那些电影了,太累。就商业大片,简单粗暴,很过瘾,消遣一下就够了。

A:你工作室里养的这条金毛不错,多大了?

H:一岁多了,它叫“大福”,很听话。狗是一种比较有意思的动物,我很喜欢。大福是朋友送给我的,在养大福之前我收养过流浪狗。那次是一场大雨之后,我看到一条很丑的小狗躲在我的屋檐下避雨,我刚好有半盒剩饭就给它吃了,然后它就再也不走了,一直在我工作室门外徘徊。后来我就把它收养了,给它洗了个澡,修了修毛,喷了些杀虫剂,等收拾完一看,发现它的造型很像爱因斯坦(笑),于是就给它取名叫“爱因斯坦”了。后来又收养了两只,包括朋友暑假回家寄养在我这儿的,也是一条土狗,胖胖的,叫“敦敦”,特别可爱,还有一个别人不要的小狗,性格特别强悍,我给它取名叫“李逵”。还有一个朋友装修工作室,也把狗寄养在我这儿,叫“旺财”。所以最多的时候我这儿一共4条狗。但后来这些狗慢慢都消失了,敦敦被朋友领回去之后被居委会的打狗队抓走了;“李逵”和旺财都被人偷走了;只有“爱因斯坦”的生命力特别顽强,包括犬细小流行的时候,很多狗都死掉了,“爱因斯坦”却平安无事。中间它还生过两胎,每次生的还特多,都是六七只,后来都被我送出去了,算都有了比较好的归宿。还有一次我出国前,“爱因斯坦”和一条大狗打架,腿被咬伤了,我抱它去兽医诊所治疗,打针的时候它特别坚强,一动不动,连医生都很惊讶,没见过这样的。但是后来因为有段时间事情很多,“爱因斯坦”又生了一窝小狗,要照顾它们,还要安排人领养,我就有点被折腾的不行了,刚好有个朋友说可以要“爱因斯坦”,我就把它送人了,后来就只养这条金毛,它非常聪明,也很乖。

A:看你的鱼缸里还养着龟,样子挺怪的,是什么品种?

H:是蛇颈龟,据说是非洲的。很怪,脖子跟身子一般长,跟龟变异了一样。其实在它的家乡它是常态。

A:你怎样看待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H:西方理性,逻辑性强。东方更多的感性。比如说到东方,就会想到“悟”,而一说西方,就会想到解剖。

A:你觉得自己是一个神秘主义者或不可知论者吗?

H:我不知道。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