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策展档案 > [展评]第十二届里昂双年展

[展评]第十二届里昂双年展

2013-10-15 20:14:36 来源: artforum 作者:黄含康

黄汉明,《Me in Me》,2013,多屏录像装置,尺寸可变

里昂双年展| BIENNALE DE LYON
3 rue du Président Edouard Herriot
2013.09.15–2014.01.05

文︱黄含康

“其间...突然,然后”(Entre-temps…brusquement,et ensuite)展名构造出第十二届里昂双年展的非既定具体概念。借此,艺术总监特里•拉斯拜尔(Thierry Raspail)和冰岛策展人冈纳尔•科瓦兰(Gunnar B. Kvaran)把聚光灯照向近年活跃于当代艺术舞台的主题"新叙事"(new narratives)。

从原始社会岩洞壁画对生产劳作的最初记述,到意大利文艺复兴锤炼的精致故事,不用多说,“叙事”早已纳入学院正统。时间过的太快,如云覆盖的后媒体时代将此地彼处,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同时立体交叉。当代叙事观随着巨变的传播方式产生几何形裂变。

本届双年展宛如多媒介艺术表现形式拼贴成的“视觉剪报”,随意翻看各版面中夹杂地域文化口音的故事新说就不难体会,展览除了试图用新叙事观念的密码来破译解读共有世界的另一层面,更意欲借此现象来测量地缘政治体温,对话文化生态变异。若进一步照亮“无时差传播”中共存的各国文化现状,其摩擦的火花,将衍生出棘手的“文化共生”话题。

于是,纽约新星丹•克朗(Dan Colen)拿出新作≪Livin and Dyin》(2013),离间于无界的大众文化、可疑的精英意识、朝主流回溯的地下文化。投射出"窗外"影像的陈保罗(Paul Chan),从虚拟空间中转化政治抗争到现实的幻景。而敏感于日常心理压力、隐性生理暴力的英国新生代艺术家艾德•阿特金斯(ED Atkins),其作品巧妙揉合三维动画、游戏、广告和电影电视等多层视觉体验。十八世纪名家安东尼奥·卡诺瓦(Antonio Canova)的代表作《因邱比特的吻而复活的普塞克》(Psyche Revived by Cupid's Kiss)则被艺术团体“The Bruce High Quality Foundation”重新幽默泡制,昔日经典传说与今日母子录音隔空对话,将叙事的时间空间无限延伸。没顶公司的《运动场》(2013)出现在游行成为文化传统的欧洲国家,有意或无意,置换错位在“游行”还是“游乐”、“允许”还是“禁止”之间的关系,亦同时凸显中西两种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场。生活在德国的新加坡艺术家黄汉明(Ming Wong)的三联影像≪Me in Me》(2013),挪用并重演了古典、现代、虚拟的三则日本故事,略带滑稽的日语台词中道出复杂的亚太文化现状,以及对个人身份疑问。

同样,双年展也不乏老牌明星支撑的历史架构。从罗伯特·高博(Robert Gober)初期以生存为目的制作的玩偶房子系列,已能闻到艺术成熟期所有传奇作品的线索。单这份自我完成史,就已构成颇具玩味的叙述形态。 ≪Cut Piece》作为小野洋子的经典自不必多说,当年她所奔赴的唯一当代文化中心纽约,今日已变化出多国当代艺术中心互相为政,如作品中剪碎的衣料散开。当代艺术河流本身体系的转变过程,从远处呼应“叙事”概念。而里昂也是依山傍水,蜿蜒的老城曾经历罗马殖民地、法国大革命以及二战德国占领地,这份历史临水映照本届主题,自有默契在。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