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美术馆 > 为何美术馆人才“一将难求”

为何美术馆人才“一将难求”

2013-09-17 17:03:19 来源: 99艺术网上海站 作者:张长收

美术馆馆长学位及年龄比例图

美术馆人才方面所遇到的问题

近几年,中国的民营美术馆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尤其在上海地区表现明显。比如去年年底开馆的龙美术馆,刚开馆不久的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以及将要开馆的昊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龙美术馆浦西馆等。但伴随着民营美术馆阵营的建立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如何保持学术独立、如何引进美术馆管理人才、如何解决非营利与以资金来源为重点的行销模式和管理模式建构等等。相对其他方面来说,人才是重中之重,是维系美术馆运营的软实力。美术馆硬件建设日趋先进和完善,而美术馆内部人才结构及其学术研究能力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美术馆人才的缺乏是各大美术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内美术馆普遍缺乏专业的策展人才、美术馆管理人才和公共教育推广人才,这直接影响了美术馆的专业化程度。目前国内美术馆人才方面存在着几大问题:第一,美术馆学、艺术行政管理,以及艺术展览策划等专门学科,在中国大陆的研究水平和教育水平还相当滞后,基于国内大多数美术院校并无相关专业设置的国情,对于美术馆人才的培养没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和环境;第二,大多数美术馆工作人员并没有视觉艺术方面的学习背景和专业训练,他们大多是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逐步锻炼成长起来的,工作中存在着经验主义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支撑;第三,美术馆内部人才结构的失衡,学术人员与行政人员的比例不合理,人员的年龄结构与专业素质不理想等等隐患。

目前国内美术馆招聘人才的普遍要求

美术馆招聘人才的四个重要因素:第一,学历;第二,专业;第三,经验;第四,能力。学历被放在了第一位,其实不言自明,学位证书就像一张门票,有了这张门票,才有机会进去“谈判”。在专业方面要求定位不能过于明确,众所周知,国内的美术院校缺乏美术馆管理专业,因此难以招聘到与美术馆岗位绝对匹配的人才,只能“退而求其次”招聘艺术类相关专业人才。虽然经验和能力不是首要招聘的条件,但却是重点。国内大多数美术馆馆长都是从艺术家或策展人开始做起,通过对艺术博物馆学的自学研究一步一步从实践中脱颖而出的。

像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毕业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曾在中央美院读研并留校任教。而后任中央美院院长助理一职,紧接着又荣任中央美院副院长,这才有机会从事管理工作。同时范迪安是著名策展人,美术评论家,从事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当代艺术批评与展览策划以及艺术博物馆学研究。这些经验足以让他胜任美术馆馆长一职。另如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执行馆长王纯杰,艺术工作者,从事绘画、装置艺术创作和舞台美术设计。王纯杰曾任教香港艺术中心艺术学院,曾任香港艺术馆推广香港艺术顾问,香港艺术发展局视觉艺术委员会主席,03年任北师大珠海分校国际传媒设计学院院长。这些经历也使得王纯杰有了相对比较充足的条件去从事美术馆管理工作。

美术馆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首先,执行馆长是最为紧要的职位,然而这个职位要求相当高。统筹全馆业务,完成美术馆的发展规划、学术定位、展览运营、藏品规划、日常管理等工作。如果没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的知识背景,那么此人是很难胜任此项工作的。

其次,副馆长的职位不容忽视。副馆长作为馆长的左膀右臂,需要协助馆长完成美术馆的运营管理工作。另外,馆长办公室、展览部、艺术商店经营部、业务发展部、学术研究与策展部、典藏部、宣传推广部、公共教育部等等部门需要两到三位的副馆长分管。副馆长的职务要求涉猎广泛,能够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得美术馆可持续性地运营。
第三,美术馆展览策划与研究主管。负责研究与策展工作,全力支持美术馆的各项展览活动。安排馆内藏品的管理、研究和维护;制定藏品收藏计划并安排实施,制定藏品管理制度并安排执行;藏品陈列展示策划工作。着重于展览执行统筹工作。这项职务主要针对于学术策展与藏品管理两个方面,既要求有学术方面的研究,又必须对藏品本身的特性非常了解。

第四,缺乏艺术品修复专业人员。藏品对于美术馆来说至关重要,没有藏品的美术馆就像一个空壳,也就谈不上美术馆的各项功能建设。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冲刷,藏品也相应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对于藏品的定时维护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就急需修复师对其维护。
总体而言,美术馆的管理需要一个稳定的团队。比如,上海美术馆被分解之后,原班人马大部分转移到中华艺术宫,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管理团队却没有确定。尽管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硬件设施目前已相对完善,但副馆长李旭认为“硬件容易软件难”,修建一个美术馆的场所容易,而招募一个管理团队很难,要稳定这个团队就更难。

美术馆如何面对人才匮乏的挑战

既然美术馆学、艺术行政管理,以及艺术展览策划等专门学科,在中国大陆的研究水平和教育水平还相当滞后,那么美术馆该如何面对人才匮乏的挑战?福建省美术馆馆长游光霖认为首先要加大美术馆现有人员的在岗培训,另外建议艺术类院校要设立与美术馆相关学科的专业教育,形成配套的专业人才。

在所采访的几位美术馆馆长几乎都谈到了对员工的培养计划。龙美术馆执行馆长黄剑谈到:定期邀请国内外的一些美术馆方面的专家顾问来做一些讲座,传授他们对美术馆管理的理念或方法。另外,去到国内外著名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参观学习,看别人是怎么管理的。即使有美术馆管理专业毕业的人才也不一定能够完全胜任,关键是能够学习,能够在实践中成长起来。喜玛拉雅美术馆执行馆长王纯杰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邀请国外专家来馆内演讲授课,同时派员工到国内外重要美术馆学习。他特别强调了员工的自我学习,因为时代发展飞快,国外的先进理念在国内不一定适用,但有前瞻性。所以员工要加强学习与交流,快速吸收并探索适合自身美术馆管理的方法。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对于美术馆人才的“情商”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虽然有一部分人才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但在实践中怎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别人交流并将原定计划有效地执行,较高的“情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毕竟是一个人与人交流的社会。OCT当代艺术中心馆长栾倩女士在接受采访中谈到:学的东西在美术馆不一定都能用得上,这跟中国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美术馆自身要加强学习,鼓励员工自学,到别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学习管理经验,像广州或香港的一些大型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有一个重要的工作项目“OCAT国际艺术工作室交流计划”,每年会邀请一些艺术家、策展人或批评家驻地三个月,在此期间会让员工跟这些优秀的人才交流,或者邀请他们做一些培训。今年OCT当代艺术中心邀请了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长Robbert Dijkgraaf教授以及英国泰特美术馆的策展人Marko Daniel到OCT进行交流。

国内十座重要美术馆抽样调查 学位=学术?

我们对国内十座重要美术馆(包含公立与私立)的馆长或执行馆长进行了分析对比,50年代出生的馆长占五分之三,而五分之二是70后、80后出生的,留过学的有三分之一,硕士学位以上(包括硕士)的比例则高达五分之四。这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在日趋精英化的今天,美术馆馆长一职对学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可否认的是学位的高低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术与策展方面的深度。常熟美术馆馆长吴文雄认为:“学术研究是美术馆为大众服务的基础,我们很多时候只有依靠外部的力量才能把展览做得完善。目前国内许多美术馆的策展人都是由画家和美术馆领导担任,由于策展能力有限,这直接影响了展览的学术深度和广度。”如此看来,尽管学位≠学术,但这个基础是无法忽略的。但另一方面,美术馆馆长这个精英化的队伍正在趋于年轻化,这给美术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