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老栗书房 > 自有未泯灭的人文感觉

自有未泯灭的人文感觉

2010-01-31 15:05:14 来源: 艺术档案网 作者:栗宪庭

“对伤害的迷恋”是我们在讨论展览主题时,孙原偶然开玩笑的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很好,而且达到共识,因此就用这句话作我们展览的题目。如果把萧昱参与的另外一个展览“疼”,放在一起看,就更能说明问题。

    那就是艺术家实际上给这个社会提供了一个所有敏感的人都可以感觉得到的东西,即一种狠劲,一种恨的情绪,一种心疼的感觉,狠、恨与心疼,源于一些敏感的中国人实际上正处于一种心理崩溃的感觉中——这个世界真的要发生什么,这个社会存在的一种很恐惧的东西,一种让人受不了的气氛,造成我们必须表达的内心积郁、恐慌、无奈、愤懑、无聊……它撞击我们的心灵而使我们疼痛难耐,只有通过这种很极端的材料表达出来。

浪漫诗意背后隐藏着恐惧

    萧昱的作品有一种浪漫和诗意的感觉,但作品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恐惧感,或者说他把内心的疼以一种浪漫和诗意的形式来表达。他的作品让我想起寓悲凉于美丽的古典悲剧。萧昱作品的话语是用若干种动物拼接成一种新奇的“动物”,《luan》使用了兔子、鸟和婴儿的人体标本,《jiu》使用了科学试验的白鼠,《wu》使用了兔和鸭。萧昱3个作品成为一个系列,让人联想到 的是,诸如克隆(复制)、高科技的发达以及愈加人为化的生存环境等等。在“疼”那个展览中,萧昱在沙子上装置了枯树根,枯树是他的怪异新奇的wu,作品使人在新奇中有一种心疼的感觉。

    科学的高速发展,人类愈加生活在一种人为化的环境中,而这一切都是建筑在对自然的掠夺、破坏以及远离之中,尤其在中国,这种破坏完全是疯狂和肆无忌惮的,而且所有这些疯狂的破坏,又都是以美丽诱人的名义,为了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进行的,正因为这种未来的“美丽”,就愈加使我们恐惧,萧昱的作品把握的正是这样一种生存感觉。{jiu}中有几句话:体积很小,繁殖力强,适应性大,未来主人。iiu使用的动物来自实验室,而实验室孕育着未来世界,这是艺术家表达的一种对未来的恐惧——人类不断地制造着方便自身同时也是控制自身的新的物体。

    孙原和彭禹的作品在语言方式上最狠。孙原做的第一件使用动物的作品是《水族墙》,是用鲜活、生猛的海鲜动物砌在两道墙上,并形成一个通道,人们观赏这个作品,就必须通过这个嵌满水族的墙。水族怪异的造型和斑斓的色彩,水族被嵌入的方式的残忍,以及观众在观赏时小心翼翼害怕被刺伤的感觉,形成一种富有感官刺激的、类似“色彩斑斓的毒蛇”那种邪恶的美感。在现实生活中,水族形象的刺激同时作为美食,喜欢吃海鲜的人们同样具有相似的心理,无怪乎餐馆常常用“生猛海鲜”来招待顾客。~haney))是孙原使用人体标本作的第一个作品,同样以对立、冲突和相反的因素来构置作品:一个巨大的冰床上,用亲昵的方式放置着一个孩子和一张“父亲”般的脸,然而巨大的冰床散发刺骨的寒气,孩子和“父亲”人体标本这个材料本身,带给观众的是死亡气息的感官刺激。《追杀灵魂》是孙原和彭禹第一次合作的作品。

    一个大热量灯的灯光通过凸透镜,聚焦在一条狗尸体的脑袋上,狗脑袋在强光中燃烧,作品的题目上写着:“如果一条狗的肉身死了,你必须将它的灵魂杀死,让死亡成为永远的死。”这种狠劲,源于灵魂的不死,无论是狗,是人,还是像狗的人,像驴的人,像老虎的人……当他、它们的肉身死了之后,他、它们的灵魂依然肆虐着我们活着的人,事实上,活着的人常常生活在死人灵魂的控制之中。《人油》是用人的油喂一个未成年孩子的人体标本。

    波伊斯的油脂充满了生命的温情,而孙原和彭禹把废弃的人的脂肪炼成人油,把温情换成绝望的狠,然后,静穆得像古典宗教绘画的情调那样用人油喂一个死孩子。《连体婴JI.D>是彭禹和孙原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一个连体婴儿的人体标本,虽然庄严和正襟危坐,但把自己生命的血输给了死亡,让人去感觉一种“无法挽救的死亡”,那是一种极端无奈的感觉。

 一种狠劲与一种欲望

    朱昱的(植皮)语言十分简洁到位,朱昱说他躺在床上等待医生割自己身体上的皮时,他有一种极端无聊的感觉。他最后把自己身上的那块鲜活的皮肤缝到猪肉上,等于让人真实地感到,这个世界上实际上充斥着一种类似把有生命的皮植在猪肉上的那种无聊,以及对这种无法逃避的无聊的恐慌和疼痛。人体胳膊标本握着极长的绳索是朱昱使用人体标本的第一件作品,题目《袖珍神学》。而《全部知识学的基础》是用人的脑搅成肉馅做成的罐头。

    朱昱认为,新技术无休止的膨胀发展,种族主义、动物保护主义、环境保护主义……这些人类观念的原动力,是源于人类对死亡的忧虑,而“一具尸体,肉体与精神的分离,一个死亡的人脑,思想的终结”,一只近乎腐烂的胳膊,拿着无尽的绳索,仿佛死亡永远缠绕人们。人脑作为人产生思想的物质,搅碎它仿佛就铲除了思想。当然这只是一种狠劲,它源自艺术家对人类思想的某种恨,因为人类永远无法逃脱思想的控制。

    琴嗄的作品多与性有关,《通道》是张着嘴伸长脖子的马头,那是一种强烈欲望的感觉,而且作品是用这种马头做成的长廊,观众走过长廊,就仿佛陷入一个欲望的海洋。包括《醒世?喷泉》、《接触》、《通道》、《鸳鸯浴》,都提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事实上成为一个物欲横流和淫乱充斥的糜烂世界。尤其《接触》、《鸳鸯浴》,作品中大量使用了一种漂亮的粉红色、玫瑰花和腐烂的语言因素,给人一种强烈的“溃烂之处,艳若桃李”的感觉。

   《冰冻》是琴嗄第一次使用人体标本做作品,与长满烂疮的粉红人体雕塑比较,他在人体标本上作出爱滋病或者病毒的感觉,加强了作品的真实和感官刺激的强度。人太容易健忘人类自身的丑恶,或者说人类极善于粉饰自己的丑恶,人类需要强刺激。因为各种媒体的宣传,我们好像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我们生活的环境,充斥着虚假的花里胡哨的、漂亮的、艳俗的东西,而实际上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已经腐烂得无法挽救,正是琴嗄作品提示的“溃烂之处,艳若桃李”。
    狠劲体现在张涵子的《命比纸薄》中,是他用压路机把猪头压扁,然后做成地板,任人踏踩。猪头在中国的话语环境系指愚蠢,而愚蠢与强权一体,肆意践踏着智/api/v1/comment/getVerifyCode.json" onclick="changeCode()" width="100" height="30" style="cursor:pointer" align="absmid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