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未来媒体艺术 > 上海电子艺术节落幕

上海电子艺术节落幕

2008-04-08 20:15:45 来源: art218 作者:

007上海电子艺术节的几个重头戏---大型的户外互动装置艺术群、创意产业跨领域论坛、电子音乐演出、公共空间电子艺术演出等,于近日落幕。这些电子艺术节的艺术活动持续时间并不算长,但是它们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
在人潮涌动的徐家汇商业区,美罗城、港汇广场和东方商厦成犄角之势,它们的大型电子屏幕是商业广告争夺的焦点。但是在10月20日和21日晚上,它们让位 于电子艺术。"eArts撼动地球"在这里上演。美罗城、港汇广场和东方商厦的矩形LED上,频繁地变换着画面,活动现场的人群以及他们通过蓝牙手机发送 出的个人图片都出现在灯火辉煌的大厦之上。
这当然不是"eArts撼动地球"作品的全部内容,但它最能引起现场观众的兴趣。周末逛街的人们迅速聚拢起来,他们排着队前来体验,充满好奇地打量并掏出 手机参与其中。你似乎可以看见幽蓝色的电子信号拖曳着尾光在人群中飞舞起来,最后一起飞向半空中的显示屏。人们很快发现了这个活动和经常在徐家汇出现的商 业活动的巨大区别,它不出售任何东西,也不是品牌广告发布,它只是一次欢乐的体验。电子艺术并不是那么神奇,甚至,它看起来如此简单。
徐家汇上演的"eArts撼动地球"是设在浦东的大型装置"火球"等户外互动作品的缩影。艺术家和工程师们关注作品的人文内涵和技术实现,观众则希望从中 找到欢乐。欢乐,是让观众接受艺术的最好方式。本次电子艺术节最令人赞许的地方在于,它在户外的大型作品中付出大量精力。现在就断言上海市民已经十分熟 悉、认同电子艺术当然不够真切,但是在人流密集的商业区域组织电子艺术活动对于电子艺术的推广极具意义。本次电子艺术节并不仅是一次艺术普及的盛会,它也 有严肃的思考和对艺术本体以及创意产业的讨论。


岳敏君作品再创新高

《这一年拍卖界中似乎都是关于岳敏君的新闻,他的作品《死刑》在10月12日伦敦苏富比拍出590万美元,创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拍卖最高价,也是活 着的艺术家中获得的最高拍卖价之一。这件作品在激烈竞拍之后以远高于苏富比估价, 甚至比 Rothko 和安迪·沃霍尔 以及一些传奇艺术家的作品更高的价格拍卖。


菲利普斯伦敦拍 中国当代艺术惊爆全球

英国著名拍卖行菲利浦斯在伦敦举办的纽约收藏家霍华德·法伯(Howard Farber)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专场取得惊人成绩,45件中国当代艺术品中40件顺利成交,总成交额达2000万美元,高出预估总价近1000万美元。 曾梵志的4件早期作品全部拍出,其中1992年创作的《协和医院》三联画中的第二幅以553万美元夺得全场头魁,并创艺术家拍卖纪录新高。
菲利浦斯拍卖行当代艺术主管叶晶表示,取得这样的成绩,他们和法伯本人也感到震惊。她说:“表现社会观的医院系列作品是中国当红艺术家作品中极为少见的题 材,最初只预想这幅作品(估价为140万美元)一定会被拍走,因为在2007年6月的拍卖中曾经有另一幅医院题材的作品拍出了170万美元的纪录。然而, 结果让我们如此出乎意料,不仅刷新了这位杰出艺术家拍卖纪录,也刷新了医院题材作品的拍卖纪录。”
此外,拍卖中还有几位重要艺术家的拍卖纪录也被强势数字刷新,例如,王广义的《毛泽东AO》(1988年)以407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成为艺术家又一个拍 卖新纪录。叶晶小姐说,市场从来没有出现像这件历史题材作品一样在拍卖场上表现如此强劲,从一开始买家们就对此作品显示出了强烈的兴趣和热情。王广义的另 一件《大批判———可口可乐》(1991-1994年)也取得了180万美元好价格。
张培力和耿建翌两位艺术家的作品首现拍卖市场,就超过百万人民币大关,尤其是耿建翌的《第二状态:大红双喜》被藏家以93万美元的价格成交,首拍就创如此 纪录实属少见。另外,张培力1987年创作的以大胶皮手套为主画面的作品《X?》以21万美元的价格被一位欧洲藏家买走。叶晶说,耿建翌和张培力的成交价 都高出估价3倍,他们惊讶于市场对这些具有历史性和批判性作品的敏锐触角。另外刘炜的风景油画《无烟》,以76万美元的成交价创此题材作品新纪录。
拍卖中,“F4”中的其他三位,方力钧、岳敏君和张晓刚也都各有一幅作品参加了拍卖。其中,方力钧1988-1989年创作的光头系列油画《油画II》中 的一幅拍得60万美元;岳敏君的青铜雕塑《现代兵马俑之六》(2006年)也拍出了34万美元的好成绩;而张晓刚2005年创作的《大家庭系列》以160 万美元成交。


最新艺术家排名

《ArtReview》杂志把张晓刚和艾未未被列入艺术世界中100位重量级的人物名单。《华尔街日报》公布了名单。同样在名单内的有大收藏家,馆 长和艺术馆总监以及其他艺术家,如排列第六的Damien Hirst,是活着的艺术家中排名最高的一位。艾未未排名第68位,张晓刚排名第86位。香格纳画廊总监Lorenz Helbling排名第91位。


戏谑、夸张之下的荒诞内核

“舞台中央是一个巨大的圆形装置,既像一个空旷的大屋子,又好似宇宙的空间,白得肃穆;巨大的电子计时钟横亘圆中,嘀嗒作响……近日近年来在香港剧 坛最“当红”的剧团“剧场组合”首次来到内地演出,在话剧中心上演了他们的成名作《两条老柴玩游戏》。因为《万世歌王》为人熟知的剧团艺术总监詹瑞文和爱 人甄咏蓓,联袂上演了这出香港化的荒诞派名剧。荒诞派大师尤奈斯库的《椅子》在这对艺术情侣的演绎下,少了几分沉闷,更多了几分戏谑、夸张和热闹。
《椅子》是一出荒诞派名剧,原作者尤奈斯库称这是一个悲闹剧:两个耄耋老人,用游戏打发无聊的人生,他们邀请了很多客人,等待一位全知演说家的来临……和 中国观众熟悉的很多荒诞派戏剧一样,《椅子》同样揭示了人类的困顿、虚无,人与人之间的无法沟通。而詹瑞文和甄咏蓓的“老柴”,对《椅子》进行了大刀阔斧 的删减,把原剧本中一些“无意义”的语言,变成了舞台上各种“无意义”的动作。为了让更多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这部剧作的精神内涵,他们让“老柴”从剧名到内 容都进行了本土化,剧中甚至加入了很多具有“香港特征”的台词和细节。
因为粤语演出和文化的隔阂,加之荒诞派戏剧普遍的晦涩感,要完全看懂《两条老柴玩游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一个半小时的演出之后,大部分观众都 能体会和理解到剧中那种对于生命意义的深究,那种人生巨大的虚无感和荒谬感。尽管比之原作《椅子》,“老柴”的结尾要更为“光明”,但剧终的时候,人生的 孤寂、残忍依然可以触痛观众的内心。
从形式上讲,《两条老柴玩游戏》是个极端精致的戏。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有精心的设计。除了舞美和音效,剧中的服装和化妆也颇费匠心,两位演员身着20多斤重的厚重服装,把自己严严实实地裹成了一个小丑,或许隐喻着人类的扭曲境遇。


宝马世界慕尼黑又一独特天际线

由世界顶级建筑师沃夫·普瑞克思和赫尔穆特创建的蓝天公司(COOPHIMMELB(L)AU)设计的一个多功能建筑BMWWelt(宝马世界)日 前在慕尼黑开门迎客,宝马称其为新一代智能型建筑的典范,它就好像一朵金属的云与其周边的宝马3系工厂、宝马博物馆以及对街的奥林匹克体育馆勾勒出了慕尼 黑独特的天际线。
曾设计欧洲中央银行总部大厦的建筑师沃夫·普瑞克思和许多当代建筑师一样,急切地希望建筑能够超越自身的极限,所以难免对建筑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许。眼前的这一建筑是否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呢?
宝马的拥趸将如步入教堂一般在此膜拜,企业期望借此能将每年新买家数增至45,000。宝马世界的落成,也是公司对制造销售网络已遍布全球的一次庆贺。消 费者把这里认定为品牌的智慧库。宝马也感觉仅把品牌定位成"终极驾驶器"已不能满足狂热的消费者。于是一个鞭策管理者、抚慰消费者的空间诞生了。
建筑外观呈现大涡轮的形态,像直接从地面旋转而出又瞬间凝固,稳稳支撑起重达3000吨的浪形钢质屋顶,整个建筑可以视为一个巨大的雕塑。屋顶下方的最大 区域是展示广场,围绕着顾客互动体验内容。而重头戏是当用户来将他们的爱车从这里带回家时,一切过程都将交给大厅内的旋转展台完成。这对现代人来说可谓是 21世纪的神圣仪式。建筑展现出的戏剧性与技术性高度让人联想到了巴洛克和洛可可在当时的辉煌。
当然,如果你对品牌没好感,这幢大楼也一样不会让你喜欢。建筑外在的巧妙设计和内部的光鲜之处都是为营销而服务,涡轮外形除了诠释动力的概念外没有实质性 功能。它可以是一个博物馆、音乐厅或大学校园。虽然预计在未来一年内,将有85万人光临宝马世界。但可以肯定,有至少84.9万人是冲着这建筑而去的。


虚构,探索摄影的各种可能性

由常河、朱浩、曾翰、马良等活跃于影像创造第一线的15位年轻摄影家组成的“庆”摄影展在莫干山路50号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内的爱普生影艺坊新址内开 幕。摄影作为一种通过记录将要消失的或现存的事物,来保存与反思历史的功能再次受到确认的同时,更多的作品证明,摄影本身就属于当代艺术的范畴。
曾获得荷赛大奖的常河此番展出的4幅作品都出自《动物园》系列,近年来,常河始终坚持用LOMO相机创作,LOMO成像时特有的明确的暗角所带来的压迫感 是其他相机无法体会的,“镜头下的人和持有镜头的人永远都不会平等,我拍动物园系列目的就是要表现人、关注人,我把那些动物当作人来对待”。每一组照片都 高度拟人化,动物在常河的镜头中拥有了人一般的神态:无奈而压抑。它们原本属于自由,但在动物园里,动物们有人看管,有人饲养,定时吃,定时睡,过着笼子 强加于它们身上的循规蹈矩的集体主义生活。天鹅的翅膀原本为了飞翔而生,但在动物园里,却再也不能向往天空,天鹅优雅的身影边,一个强硬的三角符号限制了 它的飞翔。LOMO相机富于表现力的色彩,也让这些有关人类当下困境的视觉隐喻充满了某种荒诞感。
曾翰的一组《酷山水之滇池蓝藻图》的彩色照片,拍摄自为世人称道的美丽云南的湖泊———滇池,50×200的悬殊比例令人联想到唐朝的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表 现,但那些奇怪的青绿色泽却是因为严重的污染,“通过镜头,我看世界的方式在发生着改变,远观与近看,局部与整体,现实与想象,心中的山水可以如唐代文人 画般美丽,而现实中表现出来的山水,却可以击碎心中的美丽”,曾翰说。自然诗意的美丽与人为制造的丑陋的落差让观者对于环境的治理问题无法回避。
年轻的摄影家尝试以虚构的手法创造自己的世界。策展人顾铮说:“这些作品更多的是实验性与独创性。有的是对于现实问题通过虚构加以更集中的提炼,有的更倾 向于营造一个完全虚构的幻想世界。摄影本身就是当代艺术,这些年轻摄影家们正在尝试摄影记录功能之外的东西,探索摄影潜在的各种可能性。”


大师之旅建筑讲演会之坎波·巴埃萨

文筑国际主办的大师之旅建筑系列讲演会第四回《西班牙建筑大师坎波·巴埃萨:光与重力》分别在上海、北京完美落下帷幕。本次活动自策划起,便获得多 方关注与支持,成为上海市建筑学会全年最主要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因西班牙政府的大力支持,列入全年“西班牙文化年”的重点推介项目之一。
本次讲演会,配合实地的“大师之旅——西班牙建筑光与影之旅”,是国内第一次全面深入介绍西班牙建筑文化与理念的大型活动,在文化年的气氛下,以西班牙当 代建筑师的实践为原点,选择极有代表性的坎波·巴埃萨先生,来引发国内对西班牙建筑的关注,在讲述、对话、考察之中,激发思索、寻求理解,并从而对建筑师 的个人实践产生影响。讲演会当天,均人头涌动,座无虚席,两地及临近城市的建筑师们,纷纷到场。如此热烈的场面,一方面说明了建筑师对这种活动的认同、国 内建筑界对知识的渴望,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展示了仍有相当多的建筑师在坚持其多年的理想。

(文/尹宁)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