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媒体+空间 > [空间]专访夏季风:从“伊比利亚”到“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转变

[空间]专访夏季风:从“伊比利亚”到“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转变

2013-03-07 22:15:41 来源: 99艺术网 作者:成小卫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LOGO

在新春过后开始忙碌的第二周,原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的官方微博更新了一则内容,“更名公告:2013日2月25日起,原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更名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与此同时,馆长夏季风的微博的头衔也作了相应的更改,并附微博讲述了新名称的含义: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意喻人类聚集性生存方式及其思想繁杂性的存在状况,与当下中国社会结构和当代艺术现状尤为契合。

更名后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整体方向不变

在很多人看来,伊比利亚这个名称早已深入人心,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的艺术声誉已是有目共睹,但为何不沿用这一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品牌而改用一个全新的名称,对于这一疑惑,夏季风解释称:“之所以要更名最主要原因还是商标使用的权限问题。原伊比利亚注册商标所有权并没有归我们所有,继续使用老的商标名称,对于我们来说存在潜在一定的风险性,而且投资主体也改变了,空间面貌也作了全新的改造。既然百分之九十九的地方都更改了,也就决定把名称一并改了。”随着知识产权等权益在国内被日益看重,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商标等的使用权也越来越重视,由此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更名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则显的更理所当然。

对于更名后,中心的经营方向和学术方向是否会有所改变,夏季风坦言空间只是改个名字而已,学术方向和展览模式以及之前合作的机构、策展人和艺术家等在整体上基本不变。大结构不变,但小的调整还是会有一些,“原来机构的理念是以非赢利的学术方向为主,而现在在的方向是在保持原有学术水准的前提下,把其中潜在的商业线索舒展开来。以前像作品销售、博览会等项目我们基本不做,但现在我们会把这一块扎扎实实地接上去。机构商业化天经地义,并非坏事,有时候商业的介入能更大地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

一年35场展览 经费超千万

其实对于将非营利机构转化为商业机构的说法早在去年就已经在业内公开,但因为伊比利亚空间在2012年12月份便已经开始着手对整个展示空间和展场设施的修缮工作,所以人们并没有看到他们真正商业化的具体举动。而现在,空间的改造工作将于3月20日前竣工,所以在发出更名公告的同时,官方微博还公布了将于4月6日同步开幕的三场展览,分别是“轻逸:一条线索与六张面孔”、“长物志:申亮个展”、“贺勋个展”。其中,朱朱策展的“轻逸”群展,邀请了不同媒介的六位重要艺术家参加:白双全、洪磊、梁绍基、刘野、徐累、杨福东。展览规模三个展厅。

夏季风表示:“轻逸”一词源自于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1985年的诺顿讲座。在他看来,“轻逸”是一种表达的语言与结构,是一种运用不同的角度与逻辑认知沉重的现实世界的方法。它与精确和坚定为伍,同时包含并回应了“重”,成其为一种积极超越的美德。卡尔维诺界定它是未来千年美学首要品质。这次由朱朱策划的“轻逸——一条线索与六张面孔”,邀请了创作媒介各不相同的艺术家参加,比如油画邀请刘野,水墨邀请徐累,影像邀请杨福东,观念艺术邀请白双全,摄影邀请洪磊,装置则邀请了梁绍基。这六位艺术家在各自的创作领域里成就非常突出,极具代表性,他们将针对当前艺术所面临的问题和美学问题,以各自的方式和创作手法作出精彩的回应;“长物志”系列项目的策展理念则来源于明朝文震亨的著作《长物志》一书,策展人戴卓群邀请一批中坚力量,如申亮、卢征远、王思顺、梁硕、闫冰、胡晓媛、赵赵、杨心广等八位艺术家参加,一年到底等于八个个展,每一回邀请一位艺术家实施项目;而“贺勋个展”是以往针对推广年轻艺术家的项目“工作坊”的一个延续,所邀请参展的艺术家大多是85后出生,而且基本上是第一次做个展,一年八回个展,相当于推出八位年轻艺术家,扶持和培养后续的艺术新生力量;第一轮的展览呈现,基本可以看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经营、学术方向的定位。而国际艺术的交流和推广,也是一如既往。

据了解,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官方微博公布2013年将有30多场展览予以呈现,这一说法在夏季风那得到了更为准确的数字:35场。当然这35场展览包括中心举办以及一些外围的展览,但大部分展览都是空间自己在做,而外围展览则包括今年将在今日美术馆以及上海、香港等一些机构的合作等,但主体实施工作还是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为主。

当然,除了展览的数目引人注目外,其所引发的关于展览经费的数目也在众多人的好奇之列,网上有媒体报道,三十多场展览经费高达千万,使得众多人在猜测,其背后的投资方究竟是何方人士?对于这一点,夏季风首先阐释展览经费全是由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出资,但对于投资股东的组成和身份等问题,夏季风则表示自己不便透露太细,但是明确表示任何机构都会有投资方,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也不例外。

打造国际专业艺术空间 扶持优秀青年艺术家

据夏季风介绍,艺术中心的整改和装修工作按设定的日期在进行,内部的改造修缮工程巨大,涉及展厅地面、暖气、空调、监控、照明、展墙等等,包括几个展厅之间的展线连接,都是按照国际美术馆展厅标准施工,意图打造一个专业、成熟的展览空间。据了解,展览空间内部变化非常大,改造后的展厅数量由原来的三个拓展为五个。其中两个展厅面积较小,用于固定项目的实施:一个是95平米,将专门用于年轻艺术家的挖掘与推广;另外一个120多平米,今年将是“长物志”系列项目的展厅。而其他三个大展厅则有分有合,既可以举办大型展览项目,也可以同时实施不同的展览,以期达到展览项目多样化呈现的目的。

在扶持年轻艺术家方面,考虑到年轻艺术家所面临的生存方面的问题,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除了提供场地供艺术家展出外,还选择了一些有潜力的艺术家与他们进行合作、签约,以确保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创作。当然如何发现挖掘这些优秀的年轻的艺术家也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夏季风透露,中心一直以来对年轻艺术家都给予较多关注,几年之前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庞大的完善的档案材料库。这其中有艺术家自荐的作品和展览方案,也有策展人、评论家推荐的人选,还有我们自己通过不同途径搜集的艺术家资料。我们会从中选择一些符合我们标准和学术方向的年轻艺术家进行合作,希望能更多的协助年轻艺术力量的成长。

虽然中心一直致力于年轻艺术家的扶持发展工作,但我们还是发现年轻艺术家与中心合作的所有艺术家中所占的比重也不过四分之一,甚至更少。对于这样的情况,夏季风认为,一个成熟的艺术机构,必定也需要一个相对成熟的运营模式与结构。显然,机构的营运开支是无法依靠年轻艺术家的项目来支撑的,恰恰相反,年轻艺术家项目的扶持,主要是付出与投入。一家艺术机构存在的成熟特征,除了自身获利的模式之外,对于艺术市场环境的培养,也同样是一种社会担当和责任,成长中的年轻艺术家始终代表艺术发展的将来。

2013年,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展览结构,依然是以中青年艺术家为主要力量,同时也试图对“当代新水墨”现象做一个相对系统性的梳理,所以,在展览安排上,当代水墨艺术家如梁铨、徐累、雷子人、郝量、肖旭、刘琦等,也受邀安排部分水墨个展。

画廊业不景气 留下来的才是赢家

受到国际国内经济低迷的大坏境影响,画廊业的前景也是人们竞相讨论的热点。针对这一话题,夏季风认为不管是两年前红红火火的拍卖业还是画廊业,都受到不同的影响,的确不太景气,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画廊机构关门歇业了。这当然不是好事。但他认为既然有这个行业的存在,那意味着市场刚性需求的存在。比如拍卖行业,原先大大小小的拍卖行很多,看上去很繁荣,但同时也意味着资源被分散了。而现在经济低迷,好多抗风险能力很弱的小拍卖行关闭了,则意味着有一些资源会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的大公司手里,比如嘉德、匡时、保利等这样的拍卖机构会在这个行业里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坏境不好的时候或许是资源整合的好时候,你会更容易获得原先需要付出很大代价才能得到的资源。
在夏季风看来,画廊业与其他行业一样,永远会有一个自我淘洗的过程,艺术市场的资源也会更集中在少数的更重要的机构手里。总体而言,喜忧参半,大环境确实不太好,但在经历经济危机的过程中能坚持下来的总会是赢家。

 

扩展阅读

艺术档案 > 媒体+空间 > [空间]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view.php?tid=802&cid=19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