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未来媒体艺术 > 谭力勤︱编著《观念与技术——从'85美术批评到数字艺术》

谭力勤︱编著《观念与技术——从'85美术批评到数字艺术》

2013-01-28 18:10:19 来源: artda.cn艺术档案 作者:artda

谭力勤︱编著《观念与技术——从'85美术批评到数字艺术》封面

书 名:《观念与技术——从'85美术批评到数字艺术》
编 著:谭力勤(美国新泽西,罗格斯州立大学终身教授)
开 本:1/16,  720mm x 980mm
内 页:240页黑白(面/P)15印张  
印 刷:1000册
装 订:平装本 900册,精装本100册
字 数:250 千字
语 言:中英双语

文集内容

文集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上部分收集了从1985美术思潮到2010年间力勤发表的对中国和北美当代艺术的评论文章;下部分收集了同时段各国艺术批评家对力勤艺术的评论文章。并附有不少历史图片、注释和年表作补充。

专题评论谭力勤的文章有国内著名艺术批评家彭德、朱青生、舒群、邹跃进、段炼、周彦、刘礼滨等, 国外著名艺术批评家有Ed. McCormack, Dr. David Pariser, William Zimmer, A.M. Weaver, Robert Baxter, Martin Rosenberg, & Debra Miller 等。共大约 20余篇。

谭力勤发表的评论文章大约18余篇。
        

内容目录

A.论谭力勤的艺术(选择)

当代艺术中的数码技术与观念问题——谭力勤访谈录;《世界艺术》/艺术国际网 2008
段炼博士  加拿大康戈利亚大学教授、中国当代著名艺术批评家

谭力勤:融自然与科技,探讨道式数码生涯;纽约《画廊与创作室》杂志 2005
Ed. McCormack, 美国纽约《画廊与创作室》杂志主编

跨越两极,兼并中西——谭力勤的原始数码艺术;《新视觉》   2008
彭 德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著名艺术批评家

视觉考古——读谭力勤的数码艺术有感;《世界艺术》   2010
邹跃进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系主任 中国著名艺术批评家

数码无血——谭力勤艺术作品;《新视觉》   2009
Ellen Pearlman 爱伦·白尔蒙   纽约自由艺术批评家

两极间的游走—谭力勤的艺术历程;《世界艺术》  2008
刘礼宾博士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批评家

新媒体于艺术教育 -谭力勤个展前言                 2008
朱青生博士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当代著名艺术批评家

折射与洗脑——谭力勤借数码科技介入现实;《世界艺术》 2010
马一坤博士 纽约自由艺术批评家

虚拟世界与文化溯源--浅说旅美画家——谭力勤的数位艺术;台湾《今日艺术》  2004
段 炼博士  加拿大康戈利亚大学教授、中国当代著名艺术批评家

数码艺术的心象再现——从谭力勤的数码新作谈当代艺术观念  台湾《艺术家》  2005
段 炼博士  加拿大康戈利亚大学教授、中国当代著名艺术批评家

数码艺术和社会政治--谭力勤的“折射与洗脑”  纽约ARTslanT网  2011
黛布拉·米勒博士, 美国罗文大学美术史副教授 费城达芬奇艺术联盟总监

原始数码;费城电视广播报  2011
察普·斯盖瓦兹——费城电视广播报 艺术评论员
艺术+技术=谭力勤
黛布拉·米勒博士   美国罗文大学美术史教授 费城达芬奇艺术联盟总监

革命性的艺术家: 谭力勤创数码自然艺术;美国新州《速递邮报》 2005
Robert Baxter  美国新州《速递邮报》资深艺术批评家                                                                            
略论谭力勤的数码艺术       《数码自然艺术》  2006                                                             
大卫·派雷斯博士 加拿大康戈迪亚美术学院教授

科学和宇宙学探索之路;《数码自然艺术》  2006
A·M· Weaver  美国新州Noyes美术馆策展人

新州Noytes美术馆双人合作展前言 (摘 要);《数码自然艺术》  2006                                       
威廉·泽马(William Zimmer) 纽约市著名艺术批评家
    
谭力勤专访:东西方动漫教育现状分析文字实录;雅昌艺术网   2007
雅昌艺术网记者     

数字艺术中国专访谭力勤先生;数字艺术中国网  2009 
王泊乔   数字艺术中国网主编、策展人

科技之脑 艺术之心;罗格斯大学校报《焦点》         2002                                             
卡蕾玲·云特 Caroline Yount 美国南新泽西州艺术批评家
         
数码凿质地 键盘琢色体--观谭力勤教授数码动画立体作品展 美国《世界日报》
曹宽 费城自由艺术批评家       

首届ICIAD国际交互设计会议嘉宾——美国新泽西罗格斯州立大学电脑动画终身教授谭力勤专访
曹金花  视觉同盟网记者    视觉同盟网   2009 

现代艺术与竹文化—观谭力勤先生画展有感    加拿大《华侨时报》  1990     
廖禾 加拿大《华侨时报》艺术批评论家

多向、多维地超越—简述谭力勤      加拿大《星岛日报》  1990        
张炅  加拿大《星岛日报》艺术评论家         

圆融一体 测探幽微—观谭力勤先生中国画之感  加拿大《华侨时报》  1989 
马拓德 (Todd Ma) 加拿大蒙特利尔艺术批评家

谭力勤的世界       《年轻人》杂志  1987
谢勇 《年轻人》杂志编辑

不彻底的波普热——从谭力勤作品《万物化生》所想到的 《美术》杂志   1986
舒群 中国当代著名艺术批评家、艺术家

B.谭力勤论艺术(选择)

错开的五官-我的批评观之凿透  湖南美术出版社《现代美术理论文集》 1987

中国艺术观念的未来特征 (获《美术思潮》佳作奖) 《美术思潮》   1985

2007年北美动画艺术特色浅探    《中国动画年鉴》  2008

简介北美动画片艺术特色     《数字娱乐技术》  2008

现代动画艺术归类法浅析     《数码设计》   2008

数码原始艺术研究——动画渗透世纪传统兽皮
英国伦敦第八届国际图视与信息大会论文集    2004

美术史与动画——建架不同领域的桥梁与塔波博士合写)     2003
      美国国际电脑图形/动画大会(SIGGRAPH)论文选择光碟.

美术史教学动画(与塔波博士合写), 美国SIGGRAPH会议论文集.     2001

飘逸融雅微 意明唤笔透———论何康德女士的国画艺术  《时代周报》文化艺术版 1988

不平衡于落差式的层次上     《画家》   1986

性的互补  阴阳的契合     《美术思潮》   1986

裹脚女人的奔跑-关于石虎艺术的思考   《画家》   1986

世代隔阂与世代并集        《现代摄影》    1985

音乐移情教学法浅析——《美术教学法初探》摘选  《教育科学研究》  1982

艺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问题      《教育科学研究》  1982

                               

致读者

技术·观念与价值判断

文︱张海涛(艺术批评家、原宋庄美术馆执行馆长、策展人 )

作为中国八五美术思潮和当代数码艺术代表人物之一,谭力勤先生近年常回国主办个展和学术讲座,兼任北京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特聘教授,主讲观念动画和动画装置。他把当今国际最当代的数码艺术理念、技术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在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所实验动画工作室,对促进中国当代数码艺术与动画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继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和798缘分新媒体空间个展后,由栗先庭老师担任总监和我本人策展的谭力勤个展“折射与洗脑” 於2010年在宋庄美术馆成功举办。其哲理般的构思、深奥新颖的数码技术和独特粗旷的三维材料应用,得到了中国美术界和动画界的认同和推荐。

八五时期的谭力勤从事装置艺术和现代工笔画,但更多地是发表理论文章抨击当代美术界,并以他和朋友创刊的《画家》杂志推荐了好几位当时年轻无名,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而他与这些国际著名艺术家的交流和故事,也成为我们研究八五美术运动的重要史料。同时,他本人艺术的发展和多变的创作手法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艺术家个案。从传统工笔写意到概念装置;从艺术评论到多媒体设计;从传统动画到数码艺术,一路走来,技术跨度坎坷巨大,观念思维迂回锐变,文化内涵融合交错,得到中美美术理论家的推荐和好评。特别是他对数码艺术观念和技术的讨论、阐述,具有非常独特和新颖之意,对中国当代数码艺术界的创作无疑具有启发作用。

谭力勤先生的书中围绕技术与观念展开,这正是当代艺术价值判断的两个要素,即媒介技术与感受的问题。书中其实引出了两个话题,一个是技术和感受是不是分开的?我们在艺术技术创新的时候,是不是会与传统和现实情感产生脱节的问题?我觉得两者可以是结合统一的关系,因为技术也可以改变或产生新的情感,比如我们的虚拟情感(或者网络情感、人造情感)。还有,技术革命也会改变现实中很多困惑的东西;我们介入现实时大的变革,并不是与技术完全分离的,比如农业社会工具技术创造,改变了当时的日常生活;工业革命的蒸汽机技术出现,改变了整个社会消费结构;电气时代,电灯、电话的出现带来了快捷感受的变化;数字时代、生物技术时代的虚拟现实、转基因克隆技术也带来了新的伦理和空间困惑。以前我们伦理关系是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或者人和自然世界的关系,现在又产生了人和虚拟人、人和机器人的关系,这些新伦理或者新道德的出现是与技术分不开的。

我们不能为了反对技术而反对技术。我们用了新的技术,并不会把我们传统和经典的感受完全取代掉,举例白南准运用电视媒介做了一个些跟传统东方禅宗精神结合的作品,把传统永恒的话题进行了技术媒介的转换;禅宗的东西,运用了一个新的技术语言进行转换或者结合,这时反而更好的传承、拓展和激活了传统精神,这个也引出了新媒体的艺术史怎么写和相应的价值判断问题。新的媒介技术出现了,艺术将会有新的价值判断,技术媒介必然会带来艺术语言结构的变化。有人说现当代艺术可以忽略技术语言,这是一种误读;其实艺术史中从来都未忽视技术,只不过每个历史阶段,艺术表达中技术的语言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行为艺术有行为艺术的技术语言,绘画有绘画的技术语言,录像有录像艺术的技术语言,艺术语言变化实际上跟技术都是有关系的,每个时代必须有每个时代出现的新媒介、技术与观念,我们的艺术才不会消失掉。艺术家用新的媒介技术感受新的情感、用新的媒介技术感受传统、永恒的思想都可以,都会使艺术发展变化,谭力勤先生一直在思考新媒体技术在新艺术价值判断中的作用。

为此,我们精选了一些重要文章汇集到此书里,其中包括谭力勤发表过的理论文章和批评家评论谭力勤艺术的文章,内容覆盖从八五美术运动到当今数码艺术时代。选择的文章代表当时艺术观念、创作手法和技术要求,很难用今天的角度去分析和推理,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为尖锐和赋有挑战性。此种双向文选编集方法在国内目前采用不多,我们的目的是力求让大家能立体地,全面地、多向地来了解一位当代艺术家。
          
2011年12月18日于宋庄美术馆


文集出版意义

这是一本全方位评论艺术家的文集,作者试图在此文集中,从一个艺术家和评论家的视野阐述艺术和批评的双重作用和关联。艺术家兼评论家在世界艺术史上大有人在,但把艺术家本身文章和他人评论同一艺术家的文章收集于一册,则不多见。为此,此文集的出版能推展对艺术家文集的收集方式。

‘85美术思潮已成为中国美术史上重要一部分, 力勤为85美术思潮活跃分子之一。他活跃的思维,激进的观点,前卫的眼光,挑衅着当时的美术界。他曾和几人一起创办了国内的先锋艺术杂志《画家》,眼光独具地推出了当时在国内默默无闻,后来成为当代艺术中著名的艺术家,如古文达、黄永砯、王广义等。当年,他除作品参加展览外,同时发表不少深具影响之理论文章。此文集中,力勤将对那一段历史加注文字注释、展现珍贵的图片,并对当时的一些重要事件作出独到而详细阐述。从一个85美术思潮的参入者的角度释放这段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力勤在国外从事此数码艺术研究数十年,影响甚广。 文集中收集了许多有关他的数码艺术的评论和研究,对中国当代数字艺术家和理论家会有所启示。

中英双语是此文集另一特点,它将有利国际接轨,让更多人接触此书。对当前数码艺术和动画大学生而言,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艺术理论双语读物。

中国数码艺术近年来蓬勃发展,展览层出不穷,各大院校都开设数码艺术专业, 为此文集出版也可用于高等院校此专业教材。力勤近数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数码艺术/动画专业, 并在全国几十所高校讲学。 鉴于他在国内的影响和他的学生数量,发行量预计可观。
 
中外评价和定位

力勤教授的数码艺术系列被美国纽约和新洲艺术媒体评价为“革命性的艺术家——融合自然与数码”(通信邮报2005年);“象当代影像艺术前辈白南准一样,力勤教授的作品将对下一代在数码动画影像方面具有深刻的影响 ”(纽约市《画廊与画室》杂志2月刊);“第一位把数码虚拟环境作为新自然的艺术家”(美国新泽西罗格斯州立大学校报2005年);”作品是震撼的,观念是闪烁的,技巧是精炼的”(新州火海报2005年)。“是对视觉艺术一种庄严的挑战,也是对疲惫心灵一种完美的震疗”(费城电视广播报/斯盖瓦兹, 2011年)。

其数码原始艺术作品仅在2004年便获美国佛罗雷达国际数码与媒体艺术大会数码艺术展头奖,美国费城达芬奇艺术联盟会员年展金奖,美国林肯市时代画廊国际数码艺术展优秀作品奖, 美国落山矶国际数码艺术大赛二等奖,美国百达摩市国际画廊国际多媒体赛优秀动画奖,美国新泽西州洲立罗格斯大学 “数码原始艺术” 研究基金奖。

此系列已引起多国美术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重视,并邀请力勤教授演讲和作品展出,其中包括世界最著名的SIGGRAPH 2005艺术画廊,英国伦敦的数码信息和图形大会等。在2005年, 该系列已展开世界各国巡回展览。首站为美国费城,然后加拿大多伦多,澳大利亚悉尼,英国伦敦和土耳其。作品巡展于世界各国美术馆和画廊,国内中华世纪坛,上海多伦美术馆和宋庄美术馆都分别举办他大型个人数码艺术展。

国内有著名艺术批评家彭德、朱青生、邹跃进、段炼、刘礼滨等专题评论文章发布于《世界艺术》、《新视觉》、《当代美术家》、《数码设计》,《CGMagazine》《艺术当代》、国际艺术、中国美术家等杂志和网刊上。“他把‘未来性’作为中国艺术观念变革的首要目标,强调‘未来’引导现在。这既体现出他的敏锐和先见之明。”(彭德2008年)。“谭力勤艺术方式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表现在他通过采用最先进的现代数码科技提供的可能性,在虚拟的形象世界中,去揭示和呈现早已被遗忘或封存的历史。”(邹跃进2010年)。“由创作数码动画作品到创作数码装置作品的转化,谭力勤在“虚拟”和“现实”之间进行了双冲穿刺:由现实杀入到虚拟,再由虚拟杀出回现实。在这“杀入、杀出”的过程中,谭力勤真正想表现得是现实人群的生存境遇,物欲横流时代的放纵困顿;时新科技的局限性,原始文化的启示性;西方文明的优缺点,东方文化的新世纪意义。”(刘礼滨2008年)。

台湾的《艺术家》和《今艺术》也都作了专题介绍,其中包括段炼的力作“数码艺术的心象再现——从谭力勤的数码新作谈当代艺术观念”和“虚拟世界与文化朔源——浅说旅美画家谭力勤的数码艺术”。

艺术家理念与创新  

我们身处视觉文化数字空间争夺时代。在数码的时空里本无温暖,只是一个0和1的二元编码、芯片、记忆体和电子渲染的非感情的境地。然而,人类本能地把自己原始冲动和创作激情融入电子技术之中。 这种清晰地和持续地矛盾状态将始终伴随著数码艺术创作历程。

“锈脸”系列旨在探讨人类精神、肉体的腐蚀与自身行为的关联,也就是说人类勤劳与懒惰、进取和畏缩都与精神的闪烁和腐锈紧密相连。在每一“锈脸”之中,观众都可看到其胞胚从出生到锈落的微型三维动画和由四部电脑组合展示一组大脑生锈的观念动画。

数码-农业互动动画装置系列作品使用古老的中国农业劳动器具结合现代三维互动动画来体现艺术家本身对中国几千年农业的现代注诠。作品包括古老大秤, 稻谷风车、岩石磨盘。 而每一作品则有不同的探索主题和技术难题。
 
“折射”是一种自然物理状态,也是一种社会行为现象,折射既易产生错觉,亦能析出真实。折射是名词,又作动词。它准确地描绘物体的自然现象,也与社会人类思维、行为紧密相联。艺术家应用的水疗洗脑术便是对这状态和现象的一种艺术解读。

谭力勤简介

加拿大康戈迪亚大学美术硕士。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终身教授和美术部主任. 北京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特聘教授。美国SIGGRAPH数码艺术协会常务理事。

早年的他系‘85美术新思潮活跃分子之一, 作品选入第六次全国美展和获《美术思潮》论文佳作奖;84年创办中国先锋美术杂志《画家》,推出多位著名艺术家。

其艺术研究融当代美术观念、先端数字技术和前沿动画理论为一体,独创“数码原始/自然”观念动画与动画装置艺术形式和各种硬质材料的数码印制,赢得美国及他国艺术界好评。曾荣获多类国际数码艺术头奖和金奖。被邀请演讲於世界各国大学和国际数码艺术研讨会。美国主体媒介称他为数码艺术界具有“革命性的艺术家”,数码硬质材料印制的先锋探索者。作品巡展于世界各国美术馆和画廊,国内中华世纪坛,上海多伦美术馆和宋庄美术馆都分别举办他大型个人数码艺术展。

近年研究观念动画和动画装置新理论,并紧密地与交互、虚拟技术结合。其次,理论研究还涉及现代动画分类法,北美动画艺术批评,中国动画教育现状,当代中国艺术评论等领域。其学术论文数十篇曾发表於北美和中国报刊杂志。近出版专著为《数码自然艺术》,《三维角色动画和绑定》, 撰写中为《观念动画与动画装置》。

2008年,谭力勤在中国北京大学开创第一所前卫动画工作室, 学生作品多次获SIGGRAPH头奖和其他国际大奖;他巡回演讲和授教於国内各大学和主办各种形式的前卫动画展。旨在把当今国际互动动画、观念动画和动画装置的概念和技术融入中国现代艺术创作之中。

 

扩展阅读

艺术档案 > 美术馆 > 2010年展 > 折射洗脑——谭力勤数码精印与装置个展
view.php?tid=3954&cid=49

艺术档案 > 人物档案 > 艺术家库 > 国内 > 谭力勤(Tan Liqin)
view.php?tid=2400&cid=28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