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媒体+空间 > [媒体]艺术与网络简史

[媒体]艺术与网络简史

2013-01-13 13:10:13 来源: 证券日报 作者:姜天娇

文︱姜天娇

网络科技一经出现,便迅速被创作至上的艺术家和嗅觉敏锐的商人获猎,开始相辅共生的发展。关于之间关系的讨论也早早展开。

Google将用于搜索的词语标价出售,为所谓语义学资本主义(SemanticCapitalism)提供了例证。只要广告主出钱买下这些词语,那么,一旦有用户在网络上用这些词语进行查询,其计算机窗口就会跳出相应的广告。很多艺术商人利用这一服务来推销自己的商品,但也有人拿它来进行艺术实验。

2002年4月,巴黎艺术家布鲁诺(ChristopheBruno)针对Google的广告词服务(AdWords)设计了一种将在线广告变成诗的方式。他花了5美元开了个账户,买下若干关键词,不是写一小块与关键词对应的文本去宣传什么商品,而是写短短的、搞笑的诗。所用的关键词是“征兆”(symptom)、“梦”(dream)、“玛丽”(mary)与“钱”(money)。仅仅在一天中,就有12000人读了这些诗(准确地说,是它们出现于12000台计算机的屏幕)。这几首诗本身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有趣的是与之有关的传播现象:其一,读者点击这些诗歌时,作者要替他们掏钱(因为诗被当成了网络广告)。读者点击的次数越多,作者在经济上亏得越多。好在看这些诗歌的人虽多,点击它们的人却不多(因为明眼人一望便知它们并不代表什么商品),否则的话,布鲁诺可就要大放血了。其二,Google原来是非常精明地从商业角度对广告词服务进行监视的。它发现布鲁诺的行为异乎寻常之后,不断给他发电子邮件。直到最后取消了对布鲁诺的服务。

这个小小的事件可以算是布鲁诺作为艺术家的一次在线行为艺术,而它也似乎为我们揭示了网络,艺术与商业之间复杂的既有和未知的关系趋势。

线上的印象派

由于图片和新奇功能的辅助,网络可以提供比书本更直观的观赏体验;随着网络的发展已有年头,它本身已成为信息存储的工具和场所,更好的是,以往的信息仍旧可以随时得到再次的呈现:在艺术领域,视觉寿命的延长和扩展使得线上展览的发展得到契机。也不再需要劳烦运输、布撤展的胆战心惊。

饱受赞誉的线上展览案例中,创作于2010年末的Monetexhibition算是很成功的一个。浏览网站你就能发现,展览设计师面临的是双重的困难。怎样呈现印象派中最为大众所知的艺术家的作品使其仍旧对观众充满吸引力,怎样在完美的作品中加入视觉信息来完成视觉引导的功能。而这一切似乎都在网站最终呈现中得到了不错的解答。读者不妨亲自体验,你甚至可以试着向电脑的麦克风里吹口气,看看莫奈的风车转起来没有。

这之后的2011年初,Google发布了专为文艺青年设计的GoogleArtProject,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博物馆珍藏的名画,每张照片都几乎可以达到70亿像素,几乎是你手里的数码相机的1000倍。项目起初与17个博物馆合作,包括:纽约的艺术与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圣彼得堡的国家埃尔米塔日博物馆,泰特英国美术馆和国家美术馆,马德里的雷纳索非亚博物馆,佛罗伦萨的乌菲齐画廊,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馆等,在今年的四月,这项合作已扩展到了40个国家的151个美术馆。此刻你去登上这家网站,已经可以看到32,000多件可以放大很多倍的精彩艺术作品。Google的街景设计也会带给你不错的感觉,就假象你便是屏幕中的小黄人而吧。

在线交易的历史

既然印象派等类型的经典艺术的网上展示已得到如此认可,必然也有相应的媒介可以将当代艺术纳入网络,也许是数字空间或是新媒体,总之不再仅仅是画廊。应运而生的有个有趣的网站ArtMicro-Patronage.ArtMicro-Patronage展示的是每月更新推出的数字新媒体作品,而观众在浏览作品和策展词的同时,可以自愿为喜欢的作品赞助些小钱(50美分到20美元),当然如果极其喜欢也可以多出。网站上的艺术品可以自由浏览,十分方便,有些作品非常互动有趣,有些影像则是通过Youtube和Vimeo展示。众筹集资的方式在艺术界并不陌生,然而ArtMicro-Patronage的创新之处在于取消了中间商,集资也不仅仅针对处于概念阶段的作品,更多的是已完成的艺术成品。也许某日,众筹集资可以为艺术领域带来更宏观的变化,这是值得期待和持久关注的。所以不妨经常点击它瞧瞧进程。

无论是莫奈,Googleartproject或是ArtMicro-Patronage,他们所采取的线上形式无疑都加强了与观者间的互动。莫奈更多的是利用视觉元素吸引观众,便利展览参与过程,是艺术展览的万维博物馆概念,而ArtMicro-Patronage则是作品的直接展示,却似乎开拓了一种新式的画廊功能,通过观众打开网页,搜索和浏览的行为而进行礼貌的筹款。

不妨将线上艺术商业行为的话题继续下去,那必须提到的就是极具创新和革命色彩的Art.sy.成立于2009年,Art.Sy是一家艺术品在线交易网站。它的开发初衷是帮助用户更方便地浏览和发现绘画和一些其它艺术品,在潜在的艺术收藏家和画廊之间搭建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最特别的在于它开发了独特的“艺术基因”(artgenes)搜索法。想象你现在使用Google的搜索引擎,键入关键词,Google便帮你找出最相关的搜索结果,Art.sy所做的事其实也是如此。

根据Art.sy官方的说法,这些艺术基因囊括了美学——创作素材、颜料、颜色、主题,以及作品历史——作者、流派、创作时间、作品名称等超过550项的判断特征。输入关键词“电视机”,Art.sy可能会列出名称符合的创作,再搭配列出该作者的其他作品;若是输入完整的作品名称,Art.sy除了会列出该作者的其他作品,还会列出与搜索作品艺术风格相近,或者内容主题类似的创作。或是仅仅输入,“红色”、“云”,挑选一副搭配房间的作品。Art.sy甚至还能比对不同题材艺术品,也能专注在颜色等特征上,最后加上用户最关心的价格,以及拥有作品的画廊位置,顺利成交的话,Art.sy便能从中抽取佣金。

Art.sy的推荐引擎同样开发买家感兴趣的潜力作品,并有意识地推出明日之星。然而,Art.sy也并非只有一面倒的好处。最大的限制在于,所有的艺术品数据库,在可见的未来,都必须且只能通过画廊提供。但这恰巧也是Art.sy之所以能够获得画廊支持,而不像之前泛泛的艺术拍卖网站惨败而归的主因。Art.sy引导交易成功收取佣金的模式,则是取代了艺术品中介的角色。

2011年11月,公司在新一轮的融资中获得600万美元的投资,融资总额累计将近800万美元。其投资人颇有来头,包括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和传媒大亨默多克的妻子邓文迪。公司也通过对以往经验的总结,更多的把精力放在跟高端画廊和艺术经纪人的合作,想必是希望走高精专的顶级市场路线。Art.sy目前还处在私人试用阶段。感兴趣的话可以在网页上填入个人相关信息,申请获得邀请。如要求通过,申请人会收到Art.sy的电子邮件。目前还是很人性化的一对一服务。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