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老栗书房 > 2007年文字选 > 艺术集市2007――自创、自选、低门槛

艺术集市2007――自创、自选、低门槛

2008-09-04 23:00:57 来源: 中国艺术档案网 作者:artda

艺术集市2007――自创、自选、低门槛

栗宪庭

2005年的宋庄艺术节,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由艺术家马越等人策划,艺术展览开在小堡村的商业大街上,象个农贸集市,所以那年我以“艺术集市”的题目写了序言。2006年宋庄艺术节变得正规起来,请了很多专业策展人策划展览。今年的艺术节期间,由栗春等人组织,洪峰和李学来提供后援,又重新组织了一个集市式展览。展览由艺术家自愿报名,每人收200元用于画册的费用,目前报名人数已经达到450多人。

“艺术集市”可以做成一个品牌,未必不能探索出一个低端市场的模式。如今中国的艺术市场,颇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一幅作品上拍,动辄几十万,甚至上千万。实质上,这个市场已经变成了一个由世界上一小撮人操纵的游戏,它不但把大多数喜欢艺术的人拒斥在门外,就连大多数收藏家都难于问津,而且,这个市场也与绝大多数艺术家无关。探索低端艺术市场,或者说从建立低端市场开始,目标在于:逐渐建立和调整出一个既与绝大多数艺术家有关联,又与中国老百姓有关联的自主艺术市场。一方面,在中国这样一个没有健全资助艺术体制的国家,在越来越多的艺术院校毕业生变成自由艺术家的社会状态下,艺术家的生存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低端市场的逐渐形成,企图寻找一条途径,来解决年轻和没有更多机会艺术家的生存和继续创作的问题。同时也为喜欢艺术的老百姓建立一个直接接触艺术家作品的途径,让那些无论是想装饰家庭还是开始收藏生涯的“小康阶层”,有实现自己理想的可能性。

我觉得低端“艺术集市”的游戏规则应该是:其一,自创。作品是艺术家自己的创作,不是象潘家园或者大丰村那种临摹品。临摹品只是加工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既无独立意识,亦无个性化语言,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独立创作的艺术品。而艺术市场的前提是“艺术”,只有自创的艺术,才有可能在未来时间里有升值的可能性,才有可能形成市场。“艺术集市”里出个梵高也说不定,当年梵高的作品就买得很便宜呢。其二,自选。艺术集市不设审查标准,自愿参加,文责自负,并由艺术家自己选择自己的参展作品。价格也由艺术家自定。同时,自选也是观众自选,无论购买还是欣赏,无论收藏还是装饰自己家庭,观众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其三,低门槛。除了参展的低门槛,在自定价格上,我主张无视高端市场创下的价格准则,国际市场的中国当代艺术的价格,不但隐含着西方人的话语霸权,连当事人的艺术家都始料不及和无能为力。其实,连创造了拍卖记录的张晓刚的作品,在1990年代初,一幅也只有几千元人民币,不象如今有些艺术家,不管有没有行情,一开口就是几十万。低门槛,就是建议艺术家以切实可行的价位定价,所谓切实可行,就是买卖双方相互磨合的结果,因为,有意购买作品的观众、藏家,也是决定价格的一方。我以为,中国的艺术市场,需要切切实实地通过自下而上的途径重新建立。也许,若干年下来,靠着经济自身的调节,会逐渐有一个合适的价格规律。以上的意见,都是我臆想出来的,在艺术集市组织的过程中,应该逐渐有一批新市场模式的行家涌现出来。

艺术集市努力建造的不仅是一个低端市场,而且也是一条打破艺术小圈子化的途径。现代艺术有两个非常著名的口号,“生活就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它的原本意图是重新寻找一条艺术和大众之间的联结途径,但事实上是,艺术的体制――美术馆、艺术机构、画廊、批评家、经纪人等所有艺术体制的各个环节,又把现代、当代艺术建成了一个新的象牙塔,尤其在消费社会,艺术市场成了商人尤其大商人一个高端游戏。当代艺术家能不能冲破这个体制,从我做起,为当代艺术走进平民的视野,走进平民家庭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呢?
2007-10-29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