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策展档案 > [2013-10-31]暗物质II——当代艺术的异类表述作品

[2013-10-31]暗物质II——当代艺术的异类表述作品

2013-11-12 21:34:58 来源: artda.cn 艺术档案 作者:artda

陈学刚《无题》影像,2013

陈学刚《无题》影像,2013

陈友桐《有秩序的空间》微生物艺术

 陈友桐《有秩序的空间》微生物艺术

陈友桐《有秩序的空间》微生物艺术

褚秉超《盆景》装置

褚秉超《海岸线》雕塑 2013

陈敬忠作品,纸本水墨

陈敬忠作品,纸本水墨

傅镭《B8》木板纸本铅笔,180x108cm,2011

傅镭《B12》172x85cm;2012

夏鹏《Cool lake》影像

夏鹏《Cool lake》影像

夏鹏《Cool lake》影像

祝卉《分裂与融合》影像

祝卉《分裂与融合》影像

祝卉《分裂与融合》影像

高国甫《基本粒子》图片

高国甫《基本粒子》图片

高国甫《基本粒子》图片

李战豪《一段海NO.1》纸上铅笔

朱维彬《线象系列》布面油画+影像

朱维彬《线象系列》布面油画+影像

高风《宠物二》布面丙烯,150x120cm,2013

高风《宠物三》布面丙烯,150x120cm,2013

罗梓月《众生系列一、二、三》150x50cm

罗梓月众生系列,局部

邓玉峰《永无止境》、《仙境与仙草》装置

邓玉峰《永无止境》、《仙境与仙草》装置

仙境与仙草

材料:泥土, 蚯蚓,蜘蛛,微生物,杂草,钢铁
尺寸:直径90cmx50cmx50cm(尺寸可变)
说明:制作了一块泥土,需经常给它浇水,有足够的阳光任其自然生长,内部有蚯蚓,蜘蛛,微生物等自然生命,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循环系统。

刘旭东《肌肉是可以思考的》装置 2013

许静宇《啊,妈妈!》装置

许静宇《啊,妈妈!》装置

 

吴高钟《无题.黄》装置 158x257x15cm

吴高钟作品局部

 

吴高钟《旅行0000号……靴子》80x35x80cm

陈光《穿越迷雾》装置 2013

田晓磊《风景三十六点五》影像

田晓磊《风景三十六点五》影像

于吉昊《流动意志》影像

于吉昊《流动意志》影像

崔云峰《变形记2》影像

 

崔云峰《变形记2》影像

崔云峰《变形记2》影像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2013第八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

暗物质II
——当代艺术的异类表述

艺术总监:王  强、覃琨瑛
策 展 人:张海涛
开幕时间:2013年10月31日(周四)下午3点
展览日期:2013年10月31— 2013年11月15日
展览场地:中捷当代美术馆二层
合作媒体:艺术档案网 www.artda.cn
电子邮箱:artda@126.com
展览地址:北京通州宋庄小堡艺术东区(龙德轩东)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字母排序)
陈友桐/陈敬忠/陈学刚/陈 光/崔云峰/邓玉峰/傅 镭/高 风/高国甫/刘旭东/罗梓月/李战豪/田晓磊/吴高钟/许静宇/夏 鹏/于吉昊/褚秉超/祝 卉/朱维彬
    

密集·恐惧
——“不明物质”的异类表述

关键词:四不象、暧昧、恐惧、陌生、神秘、不确定、变异、不明生物、宇宙、未知世界、自然异化、恐慌、想象、经验之外、天外来物、非典、异类

暗物质,是科学领域最新发现的一种不明物质,这类物质的陌生感,如黑洞和外星不明生物等宇宙中新新事物一样,带给我们神秘的想象和畏惧;因为我们不知道它的属性及和我们的厉害关系,而激发我们深入持久的探索发现。艺术转换中的“暗物质”既可以是创作者自我的一种异类思维方式也可以指表述的异类事物,同时暗物质多以一种“密集”的形式出现,这时更带给我们以莫名的恐慌感。我们这次展览中表述的“密集”的艺术形象:有如意识流、变异骨骼、微生物、物理分子、异化生物、发质、钉状物、经络和器官等。这些密集事物又由于它变异的特征而不明,因此不明物质具有自然原始的动力特征,也具有一种边缘的当代性,而非仅仅是一种形式和语言的自我表达。

不明物质也是一种我们未知的世界。可能是对现实或想象的神秘事物的敏感,这次展出的艺术家开始表现这样的物质,造型以奇异、不明为特征,同时又带给我们强烈的不安和恐惧感。人类对这种暧昧、不确定的事物一直存在想象,似乎不是地球上存在的生物,或是我们经验意识中没有的现象,甚至是我们人类记忆中不存在的,如来自外太空的不明飞行物、意识流、外星生物、转基因、时间隧道、百莫大、太岁、密集特性、灵异事物、神秘水怪和物理现象;中国传统想象中的动物龙、麒麟等也具有恐惧的特征,因此做为辟邪的吉祥物。还有我们现实未发现的不明生物如非典性感染、禽流感细菌、HN1流感同样让我们惊慌不已。自然中的天外生物和不明物质必然带来神秘,甚至只有靠想象表达它。不明物质带来的生存迹象在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具有突发性,这些不明物质在开始的陌生时期都带给我们恐惧感。这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艺术也是这样。新艺术出现时同样受到常规的排斥,“螃蟹见多了,吃多了”自然也便习以为常。这样的未知世界不断带给我们神秘的想象和探索。当代人群对未来越来越多的四不像事物更具有想象的愿望,也是人类科学艺术探索的动力所在,科技的发展也使我们越来越多的触及和发现不明的物理和生化变异现象,同时给我们的心理和伦理带来着强烈的冲击。

好的艺术应该是个人敏锐把握到当代性或给人类生存启示的作品,这个感受不同于常人,既有个人性又具有时代的敏锐性,这时的艺术家必然常被人称为异类或另类,这次参展的艺术家基本具备了这样的特质。我个人不想把这类具象中的不明物质归为现代主义时期的抽象艺术形象和超现实主义的范畴。这些作品不仅是以构成的风格化和潜意识表达自我的形式感,更多的是在现实具象范畴的生命感受,它是一种想象中的“实体”而非意象的感受。

张海涛
2011年4月26日

 

艺术档案 > 行为档案 > 凯伦·赛特作品《演绎·真实·戏剧》

凯伦·赛特作品《演绎·真实·戏剧》

2012-04-14 11:28:49 来源: artspy艺术眼、好戏网 作者:artda008

 

凯伦·赛特作品《演绎·真实·戏剧》
演出时间:2012年3月31日 周六 14:00
演出场馆:蓬蒿剧场 -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东棉花胡同35号

2012年3月31日,“占领舞台”艺术项目将与歌德学院在蓬蒿剧场联袂呈现凯伦·赛特表演作品《演绎·真实·戏剧》。

一年前,独立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发起了“占领舞台”艺术项目。该项目从现场艺术、表演、剧院、情境、行为和其它现场视角来表现艺术。每一位参与此次项目的艺术家都将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不同于传统剧院式运用演员和舞台的现场艺术,并将在这些活动中强调参与角色的重要性。

在表演作品《演绎·真实·戏剧》中,演员苏西和费比安需要一份作品集锦。由于两人手头都没有表演工作,他们决定写一个自己真正想演的多幕剧脚本。他们排演了两幕,在整出剧目中,两场集锦镜头为“演绎”、“真实”和“戏剧”三幕场景进行了缓冲和联接。

当他们在台后时,他们的文字围绕着两人的关系和回忆展开叙述;当他们站在台上时,文字指涉的是舞台和两人的演艺生涯;而当他们渐渐向舞台中央走去,他们重新演绎了集锦中呈现的过去的场景和对话。

组织策划:比利安娜·思瑞克
演员:苏西·梅耶、费比安·斯塔姆
导演:凯伦·赛特
视频:米亚·梅耶、凯伦·赛特
主办机构:“占领舞台”艺术项目、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演绎·真实·戏剧》凯伦·赛特
视频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4ODcxMjQ4.html

艺术对话:凯伦·赛特
视频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4ODcxNjE2.html

 

演员苏西和费比安需要一份作品集锦。由于两人手头都没有表演工作,他们决定写一个自己真正想演的多幕剧脚本。他们排演了两幕,在整出剧目中,两场集锦镜头为“演绎”、“真实”和“戏剧”三幕场景进行了缓冲和联接。
当他们在台后时,他们的文字围绕着两人的关系和回忆展开叙述;当他们站在台上时,文字指涉的是舞台和两人的演艺生涯;而当他们渐渐向舞台中央走去,他们重新演绎了集锦中呈现的过去的场景和对话。
《演绎.真实.戏剧》曾于2011年先后在挪威卑尔根美术馆和柏林“Based in Berlin”艺术展演出。

演员:苏西·梅耶,费比安·斯塔姆
导演:凯伦·赛特
视频:米亚·梅耶/凯伦·赛特
凯伦·赛特(Keren Cytter),1977年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市,现生活工作于柏林。2009年,凯伦荣获绝对伏特加公司颁发的首届“Absolute艺术奖”,并入围柏林国家美术馆青年艺术大奖提名。2008年,凯伦荣获年度Ars Viva奖及德国联邦经济部文化委员会颁发的视觉艺术奖。她还于2006年获颁瑞士巴塞尔巴罗塞艺术奖(Baloise Art Prize)。
艺术家近期个展包括:“凯伦·赛特:雪崩”,阿姆斯特丹市立美术馆,阿姆斯特丹,荷兰,2011;“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慕尼黑艺术协会,慕尼黑,德国,2011;“凯伦·赛特:雪崩”,Pilar Corrias画廊,伦敦,英国,2011;“凯伦·赛特:雪崩”,大卫·罗伯茨艺术基金会,伦敦,英国,2011/现代艺术博物馆,斯德哥尔摩,瑞典,2010。
她的作品还曾在2010光州双年展、2009年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2009年纽约新美术馆首届三年展“比耶稣还年轻的一代”、2008年横滨三年展、2008年“欧洲宣言(七)”等大型国际艺术展中呈现。
此外,凯伦·赛特还于2008年创立舞蹈戏剧社D.I.E NOW。她与D.I.E NOW合作的戏剧作品《创造中的历史》(又名《琳达·舒尔茨的秘密日记》)曾在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柏林赫伯剧院(HAU)和埃因霍温Van Abbe博物馆演出。
凯伦·赛特的文字作品包括:《莫瑟·克林伯格了不起的真实故事》(限量版,巴黎,2009)、《特里尔先生二十四章节生命中最精彩的7小时》(鹿特丹,2008)、新作《白色日记》也已由日本北九州当代艺术中心出版。

费比安·斯塔姆(Fabian Stumm),1981年出生,现生活工作于柏林。费比安曾在著名的纽约李·斯特拉斯伯格电影戏剧学院学习表演,并出演了多部舞台剧和电影作品。他的最新电影作品包括卢西恩·弗斯特纳(Lucien Foerstner)执导的惊悚片《贝拉·肯斯》(BELA KISS)、澳大利亚著名导演凯特·休特兰德(Cate Shortland)的二战题材影片《萝芮》(Lore)。这两部影片都即将于2012年上映。自2003年起,费比安便参与了柏林赫伯剧院和Sophiensaele剧场的舞台剧演出。2009年,他加入了以色列艺术家凯伦·赛特创立的舞蹈/戏剧/表演社D.I.E NOW,并参与了剧社在伦敦、纽约、格拉斯哥的国际巡演。他也出演了数部赛特执导的影片,包括入围2009年柏林国家美术馆青年艺术大奖的短片三部曲《十字·鲜花·劳力士》。

苏珊娜·梅耶(Susanne Meyer),1977年出生于德国伯恩,现居柏林。苏珊娜毕业于奥地利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与表演大学,拥有丰富的剧场行为艺术和电影表演经验。她曾与在慕尼黑巴伐利亚国立剧院、柏林赫伯剧院与萨宾安·安德列亚斯(Sabine Andreas,)、杰伊·薛伯(Jay Scheib)、亚历山大·马什(Alexander Marusch)等演员同台合作。此外,她还在都柏林“阿尔斯特银行戏剧节”上与盖文·奎(Gavin Quinn)有过合作,并出演了葡萄牙艺术家钮诺·瑟拉(Nuno Cera)的影片。苏珊娜随凯伦·赛特创立的D.I.E NOW舞蹈表演剧社参加了2009/2010巡演,先后在纽约前卫剧场The Kitchen、伦敦泰特和柏林赫伯剧院演出。《噩梦》是苏珊娜首次参演凯伦·赛特的电影。此后,她又出演了凯伦执导的《恶魔山的伟大传说以及对自由的无尽求索》(2008)、《恶魔河》(2008)、《花》(2009)、《好友难求》(2010)等影片。

凯伦?赛特近年来创作了大量跨领域作品,包括电影、舞台剧及三部小说的出版,她还创立了D.I.E NOW舞蹈剧团(今天的欧洲国际舞蹈)。
出生于以色列现生活工作于纽约的艺术家凯伦?赛特的剧场作品《演绎?真实?戏剧》将作为《占领舞台》项目的一部分,分别在北京和上海首次与中国的观众见面。
《演绎?真实?戏剧》 将于2012年3月31日在北京蓬蒿剧场上演。
同时,艺术家凯伦?赛特在中国的首次个展也将于3月30日在魔金石空间开幕。

本次艺术家讲座将针对凯伦复杂的多元创作进行介绍与现场交流。

嘉宾介绍
凯伦?赛特(Keren Cytter),1977年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市,现生活工作于柏林。2009年,凯伦荣获绝对伏特加公司颁发的首届“Absolute艺术奖”,并入 围柏林国家美术馆青年艺术大奖提名。2008年,凯伦荣获年度Ars Viva奖及德国联邦经济部文化委员会颁发的视觉艺术奖。她还于2006年获颁瑞士巴塞尔巴罗塞艺术奖(Baloise Art Prize)。

艺术家近期个展包括:
“凯伦?赛特:雪崩”,阿姆斯特丹市立美术馆,阿姆斯特丹,荷兰,2011;
“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慕尼黑艺术协会,慕尼黑,德国,2011;
“凯伦?赛特:雪崩”,Pilar Corrias画廊,伦敦,英国,2011;
“凯伦?赛特:雪崩”,大卫?罗伯茨艺术基金会,伦敦,英国,2011/现代艺术博物馆,斯德哥尔摩,瑞典,2010。

她的作品还曾在2010广州双年展、2009年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2009年新博物馆首届三年展“比耶稣还年轻的一代”、2008年横滨三年展、2008年“欧洲宣言大展7”等大型国际艺术展中呈现。
此外,凯伦?赛特还于2008年创立舞蹈戏剧社D.I.E。她与D.I.E合作的戏剧作品《创造中的历史》(又名《琳达?舒尔茨的秘密日记》)曾在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柏林赫伯剧院(HAU)和埃因霍温Van Abbe博物馆演出。
凯伦?赛特的著作包括:《莫瑟?克林伯格了不起的真实故事》(限量版,巴黎,2009)、《特里尔先生二十四章节生命中最精彩的7小时》(鹿特丹,2008)、新作《白色日记》也已由日本北九州当代艺术中心出版。

关于《占领舞台》
时间:自2011年3月始

项目概念:
《占领舞台》艺术项目将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通过一系列活动,情境和事件来重新激活在过去十年当代艺术领域中一些重要的篇章。参与此次为期一年的项目的艺术家将在上海不同空间完成各自关于现场的艺术项目以进一步探索和呈现现场艺术的新的可能。

介绍:
在一年的时间里,《占领舞台》将会呈现一系列艺术家的项目,从现场艺术、表演、剧院、情境、行为和其它现场视角来表现艺术。每一位参与此次项目的艺术家都将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不同于传统剧院式运用演员和舞台的现场艺术,他们将在这些活动中强调参与角色的重要性。

此次计划中的系列项目和最终展览旨在从一个全球视角尝试并表现当代艺术的新趋势,包括艺术世界的核心人物挑战传统现场艺术的概念,并且挑战艺术被感知的常规方式。每一位艺术家的项目都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能力,即创造出“体验式”作品的条件,这是传统的“白立方“概念中很少能够被发现的。

行为艺术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被许多艺术机构刻意地“边缘化”。几乎很少有相关的平台愿意对这一领域进行展示和展开讨论。《占领舞台》项目将就此在中国对这一“特殊现象”展开讨论,对国际环境下的行为艺术现状加以展示和研究并试图探索其未来的发展可能。此外,本次项目也将首次把亚洲及大洋洲的相关领域的艺术家共同纳入讨论。每一位艺术家或艺术团体的作品都将以长期的实地调查作为基础。

《占领舞台》项目细节:
在过去的十年间,各种艺术团体已经发展了在各种方向上的艺术实践,这些为传统现场艺术的定义带来了大量新的可能性。这些不同的探索浪潮将会在《占领舞台》中由10个独立的项目来展示。每一个项目将会在不同的场所展现从而给予艺术家一个舞台设置用以探索各种创新的可能性。根据项目各自的特性,它们将会在不同的场所展示,包括剧院,美术馆以及公共空间。从三月开始每个月将有一位艺术家的作品会在每月最后一个周末被安排展示。此外,在活动之后会有一个艺术家的演讲,包括放映活动从而给予观众深入理解艺术家时间的机会。
本次项目是由独立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Biljana Ciric)发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