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6-14]意大利Spazioa画廊Adriano Nasuti-Wood个展
  • 博扬·沙尔切维奇(Bojan Sarcevic)个展“At Present”柏林开幕
  • [2010-5-4 ]蔡国强:农民达芬奇
  • [2010-8-21]《方力钧》个案研究展再次开幕 欲建当代艺术展览新模式
  • 现场︱重新聚焦媒介:东亚录像艺术的兴起
  • [北京]09陈文骥作品展
  • 2022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城市生息”北京推广会
  • [意大利]刘建华、Moataz Nash和Hansopde Beeck常青画廊展览
  • 本年度他们最喜爱的展览
  • 现场︱皮灵:杨志超行为艺术文献展
  • 现场︱阿那亚大地艺术节
  • [2011-12-17]泰康空间年末特展“展览”现场
  • 论坛︱策展在中国: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展览与展览史
  • 卡塞尔往期经典作品回顾
  • 2016(第四届)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 现场︱缓存在/Being Theoria 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 [北京]第二历史——张大力个展
  • 现场︱“守望原乡”2018广安田野双年展
  • 2011第六届台北数位艺术节国际邀请作品
  • [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5青年策展人计划”
  • 宋冬1990-2015年创作回顾德国个展
  • [2016-12-2]第三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 特别放映
  • 现场︱缠绕:生物/媒介
  • [2014-11-28]德国:艺术之域
  • 现场︱2023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
  • “余震” 英国当代视觉艺术展
  • 2008-A+A第三回京沪巡展
  • [北京]墙: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的历史重构
  • [2011-11-26]展望-《我的宇宙》现场
  • 景观与象征之间:路易·威登的土耳其艺术展
  • 西普里安恩·盖拉德(Cyprien Gaillard)个展
  • 欧金尼奥·迪特沃恩(Eugenio Dittborn)个展开幕
  • [2014-11-21]政纯办:全民健身
  • [现场]维也纳艺术馆(Kunsthalle Wien)群展《蓝色时代》
  • 首届安仁双年展:何为今天的艺术?
  • [2011-11-26]明日今夜——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个展
  • 现场︱“都市游牧”2017杭州大屋顶国际动态影像展
  • [2010-12-4]陈界仁个展 — 帝国边界Ⅰ&Ⅱ
  • [北京]《碰撞——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实验的案例》中央美院美术馆开幕现场
  • [2011-11-19]北京之声:现实主义之后
  • “禹步”第12届上海双年展
  • 保罗·拉弗莱个展于汉堡火车站美术馆开幕
  • 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
  • 现场︱近未来 — 完美搭档
  • 评论档案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媒体+空间 > 安迪·沃霍尔的“聊天记录”

    安迪·沃霍尔的“聊天记录”

    2008-08-30 12:59:12 来源: 外滩画报 作者:胡不适

    摘要:本书部分内容是安迪·沃霍尔和B—任何帮他杀时间的人—之间的电话录音或面谈,剩余部分是他对着录音机的自言自语,然后让助手帮他打出来。沃霍尔几乎从不“写作”,但被称作是“不是作家而超越了所有作家” 的作家。

    本书部分内容是安迪·沃霍尔和B—任何帮他杀时间的人—之间的电话录音或面谈,剩余部分是他对着录音机的自言自语,然后让助手帮他打出来。沃霍尔几乎从不“写作”,但被称作是“不是作家而超越了所有作家” 的作家。

     

      如果还活着,安迪·沃霍尔也许会再写一本书—其内容是他和朋友在Msn 上的聊天记录。我绝非是在胡说八道;当某天沃霍尔认识的一个人告诉他所有朋友都在写书时,沃霍尔立刻决定也写一本书,以便赶上大家。于是他买了一个录音机,去拜访一个他当时认为最酷的人。安迪·沃霍尔让这个叫昂丁的人整整谈了24 个小时,然后让人在打字机上将录音内容打出来,包括背景的声音。沃霍尔的第一本书《A,一本小说》(A,a novel)就这样问世了,出版于1968 年。

      本书差不多也是这样。部分内容是安迪·沃霍尔和B—任何帮他杀时间的人—之间的电话录音或面谈;剩余部分是他对着录音机的自言自语,然后让助手帮他打出来。沃霍尔几乎从不“写作”;他说,别人打。在他看来,打字应该是后来更名为“安迪·沃霍尔企业”的“工厂”中前仆后继的助手们干的分内活。这丝毫无损于本书的魅力。《安迪·沃霍尔的哲学》获得了两位当红中国艺术家陈丹青和徐冰的大力推崇。徐冰认为本书“差不多是一本禅的公案集”,并称沃霍尔授人以渔,提供了一种“想事情的方法”,而学会方法永远比弄清具体概念重要。陈丹青称,沃霍尔是一位“不是作家而超越了所有作家” 的作家。陈此语也许欠妥,世界上杰出而无可“超越”的作家多得是,不过安迪·沃霍尔于写作中呈现给读者的诚实和深刻,的确能让极多作家汗颜。思想彻底解放的人如安迪·沃霍尔一旦说话,往往极为坦率。

      在生活和艺术实践中,沃霍尔被视为兼吸血鬼和灰姑娘于一体。有人形容他如同勤奋温顺的灰姑娘,有人批评他对待身边的人是“suck themdry,then spit them out”( 吸干后吐掉渣)。当然沃霍尔对后一种指责并不认同。他曾任经纪人的地下丝绒乐队献给他一首歌,很好地表明沃霍尔对此类指责的态度:“让你沉沦的人不是我/ 你自作自受/ 伤害你的人不是我,我提供许多可能性/ 你的问题在遇见我之前早就在那里。”不管沃霍尔的人格特质如何,有一点却是公认的,即他是个从早上十点干到晚上十点的工作狂,永远把工作作为第一要务;即便周围所有人都沉浸在嗑药和乱性狂欢中,沃霍尔仍努力工作不懈。当然,沃霍尔也把“工作”定义得极为宽泛。在他眼里,画油画是工作,花钱请风尘女郎讲笑话也是工作。

      沃霍尔不怕说真话。他认真地抒发着对钱的痴迷:“钱有一种豁免权。当我手里拿着钱时,我觉得,那些纸钞不会比我的手有更多细菌。对我来说,我的手拿起钱时,它变得百分之百干净。”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妻子“是有很多钱,把钱全都带回家里来”;爱和性是一门生意;不“做”比“做”更刺激;暴力绝不性感;记者比政客更教人摸不着头脑;而出于某种想逃避自己的愿望,人们对明星的需要超过一切:“当今之世,如果你是骗子,你依旧被视为高高在上。你可以出书、上电视、接受访问—你可以当个大名人,甚至没有人会因为你是个骗子而瞧不起你。你依然高高在上。因为人们想要明星胜过一切。”

      因长期过度迷恋甜食,沃霍尔最终在59 岁上死于胆囊炎手术引发的并发症。终其一生,他犹如被惯坏的天才美国小孩,得天独厚,最爱工作,犀利地看透时代本质和世人,并彻底地贯彻了思想家安·兰德所谓的“ 利己主义”, 再加上一点点必不可少的运气,于是他成功了。有趣的是他从不曾以艺术家的身份自豪。艺术家在他眼中是“生产人们不需要的东西。但他自己却由于某种原因,认为给别人这些东西是个好主意”的那类人。

      顺理成章,他坦白自己作为艺术家也生产了许多“垃圾”。而他留给世人最重要的艺术作品,恰恰就是600 箱后人称为“时空胶囊”的个人垃圾。痛恨怀旧的他,每月将所有认为不再需要的东西投入瓦楞纸箱中送去仓储。通过这种方式,他清空了身体和心灵。用他自己的话说,永远为将来而活。

      2008-08-28 总第 29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