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未来媒体艺术 > 我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及其理论课题

我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及其理论课题

2008-07-27 23:26:18 来源: artda 作者:artda

[来 源] 文化研究网 [作 者] 许鹏 

    内容提要:
     我国新媒体艺术在经历了从模仿到原创、从局部到整体、从单媒到多媒以及从技术的跟踪到观念的升华的初创探索后,正在步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新媒体艺术理论上的重大课题包括文化本质的探讨、载体与传播的研究、审美特征的阐释以及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这些对于今后我国新媒体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兴未艾的新媒体艺术
     2003年初,在上海美术馆的一间不大的展厅里展示了一组别开生面的美术作品,其中一部作品利用视频技术,将上海美术馆的展览现场同五百多公里之外的著名民居群——安徽西递村和宏村连接起来,使两地能够即时沟通。在上海美术馆展厅的大屏幕上展示着西递和宏村的即时情景和村中人的活动,在西递和宏村也有一套相同的设施,将上海美术馆的一些场景展现出来,两边的主持人不断地邀请观众坐到镜头前和屏幕中的另一边的观众对话。(参见《美术观察》,2003年第1期,第10页)

     200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艺术与科学——国际数码艺术交流展暨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互动作品《吹皱一江春水》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互动情境:观众向输入设备吹气,悬挂在墙面上的一幅中国山水画中的水塘便会随气流的长短、强弱泛起阵阵涟漪,观众在与作品的互动中得到了巨大的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理解和创造的愉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在展厅门口打了一口“井”,这口“井”把数码艺术展览现场和上海城隍庙连接起来,两边的观众可以通过这口“井”进行面对面的实时对话。(参见《美术观察》,2004年第2期,第28页)

     2003年12月13日、14日两天,台湾著名影舞表演印象团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堂上演了一部新媒体艺术作品《非爱情故事@梦》,它以时空穿插的方式安排剧情,描述人生追梦的过程与必须面对的现实,整场演出以舞蹈和电脑动画影像为主体,并在真实的舞蹈与虚拟的影像飞驰共舞的那虚实相加的超现实背景之下,让舞台下的观众犹如身处梦境;无论是形象的塑造,还是情节的串联都充分凸显了新媒介的作用和角色。
     上述三个事例当然远远不是新媒体艺术面貌与特点的全部,甚至也不一定能算是我国当前新媒体艺术中的典型代表;但是它却真实地说明了三点事实:第一,新媒体艺术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的艺术舞台上了;第二,新媒体艺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体现出具有新质的艺术内涵、思维和存在方式,但它并没有割断我们民族的血脉;第三,新媒体艺术作为成长中的新的艺术形态,一切都在实验和探索中,因此它不完善,但却新鲜、充满生命的活力,而这正是包括新媒体艺术在内的一切艺术的神髓。

     人们把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信息传播媒介称为新媒体,而将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与传播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称为新媒体艺术。
     世界及我国的新媒体艺术的滥觞均肇始于电子音乐,分别已经有50多年和30多年的历史了。严格意义上的新媒体艺术的产生比这要晚得多,但它的发展却相当迅速。在我国,十年前很少有人知道新媒体艺术为何物;十年间,文学开始了与网络和多媒体的亲密接触,数字化电影带给人们越来越强烈的震撼与越来越深邃的韵味(笔者不认为“震撼”与“韵味”这二者有什么必然的冲突),多媒体交响乐、多媒体戏剧频频上演,已经不再是轰动性的新闻,而网络舞蹈、网络演奏会也开始步入中国;因此,今天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媒体艺术已经成了数以千万计的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十年来,这一新的艺术形态带给我们的太多太多,不仅仅是实践中出现的种种新的新媒体艺术现象,更多的是带给我们理论上的思考。
   
     二、我国新媒体艺术实践过程的特征与走向
     1、从模仿到原创

     完全符合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新媒体艺术的实践历程是一个从模仿到原创的发展过程。最初的电子音乐是用电子发生器模拟传统乐器,最初的网络文学与网络的“亲密”程度也远不及与传统文学的。起步阶段的新媒体艺术的这种模仿包括两个层面:对于传统艺术的模仿和对于国外优秀的新媒体艺术的模仿。模仿与创新并不总是对立的,有时模仿甚至是创新所不可或缺的条件与环节。但我们必须强调,事物创作发展的真正的动力并不在模仿,而在创新。尽管任何伟大作家几乎都经历了模仿前人的学习过程,但他们的伟大与不朽恰恰在于他们能够在模仿之后突破前人,立足自我,推陈出新,推动了文学的发展。我国新媒体艺术的创新也包括两个层面:表现方式(包括造型语言、物化载体,尤其是多媒体形象整合方式)的创新和表现内容(包括艺术活动的内涵和审美追求)的创新。

     2、从局部出新到整体创意

 

     3、从单一媒体到多媒融合

     而造成上述这种整体创意水平不高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还没有在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实践中完成从单一媒体到多媒融合的整合与升华。我们的多媒体交响乐基本上是用多媒体技术的环境仿真功能去强化或补充音乐的听觉表现力;而我们的多媒体小说则是为小说加上flash动画、校园歌曲和情景照片等视听脚注。我们多数的新媒体艺术家是接受传统艺术的教育和训练成长起来的,与师辈不同的是他们对媒体的敏感使他们发现了一片艺术的香格里拉。正是因为新媒体艺术是新的技术要素和新的时代生活从传统艺术中催生出来的,因此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必然在很大程度上依傍于传统的艺术门类,但是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支持的新媒体艺术创作平台特有的媒体整合功能一步步导引着新媒体艺术,不断发现、鼓励、提升和强化其中的媒体融合因素;而这种从单一媒体到多媒融合的发展水平,也正是新媒体艺术自身成熟度的标识。

     4、从技术的跟踪到观念的升华

     我国新媒体艺术的技术起点不低,技术跟踪能力较强,速度很快。但是,我们的新媒体艺术与国外的优秀作品相比,在内容表现力上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因为先进的技术不是艺术表现力的全部;而艺术表现力的第一要素是创作主体对多媒体文化特征和艺术本质的理解与把握。我们不但要跟踪国外先进的媒体技术,更要跟踪国外新媒体艺术先进的创作观念,努力发现新媒体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汇。

     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有着先天的不解之缘;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艺术史就是一部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史。新媒体艺术是当代信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的产物。就这一点来说,技术对艺术来说是重要的;媒体技术对于新媒体艺术就更加重要。但再重要的技术也是手段,而不是本体。对于包括新媒体艺术在内的一切艺术来说,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感觉,比感觉更重要的是意识。艺术借助新媒体技术首先建构了新媒体艺术的“形”,此后又借助技术找到感觉从而获得了新媒体艺术的“神”;接下来还必须将局部、零星的感觉聚合生发成为完整成熟的艺术观念(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追求),才能最终赋予新媒体艺术以独特的“韵”。我国新媒体艺术经历了工具(包括表现工具和创作工具)效果层次阶段、感觉创意层次阶段,目前已经进入建立新媒体艺术自身的艺术观念意识和价值追求的阶段了。
   
     三、理论上的重大课题

 

     1、新媒体艺术文化本质的探讨
     许多学者在论及新媒体艺术的文化本质时首先将计算机、多媒体光盘和互联网定位于大众传媒,进而将新媒体艺术的文化属性定位于后工业文明的大众文化,继而用“复制的”、“消费的”、“读图的”、“平面的”、“消弭个性的”、“话语霸权的”等等来阐释它的文化本质与特征。但只要我们对新媒体艺术不抱偏见就不难发现,这一阐释与新媒体艺术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新媒体艺术复制的不是模拟信息,而是数字信息(这一点很重要,正是它造就了新媒体艺术多媒融合和实时交互的传播机制,进而赋予了新媒体艺术前所未有的广泛参与、深度体验的审美特质);不是单纯读图的,而是图文并茂的(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它刚好告诉我们,被人们刻意描绘得那么鲜明对立的“读图”与“读文”,其实并非冰炭不容,反倒是合则双美,离则两伤);信息的结构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传播渠道不是树状的权威结构,而是网状的多元结构;接受心态不是群体的广场狂欢,而是孤独的心灵狂欢。尤其是当多媒体与互联网相结合时,它的信息传播方式便不再是复制,而是共享;不是单向的暴力灌输,而是交互的心灵沟通。那么它的文化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2、新媒体艺术载体与传播的研究

     文艺的载体经历了由实物到符号,又由实物介质符号到电子介质符号,再由电子介质模拟符号到电子介质数字符号的演变历程;与此同时又经历了由多媒到单媒,再由单媒到多媒循环往复(参见拙作《文学概论》中“文学的传播”一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217-233页)。从对历史的追溯中我们不难发现文艺的传播机制与意象的负载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而这种互动所造成的文艺社会心理效应往往会对文艺的创作、传播、欣赏和批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从诸多方面塑造文艺的审美品性与特征。

     3、新媒体艺术审美特征的阐释

     每一艺术门类的特征有本质性特征和功能性特征之分,审美特征属于艺术的本质性特征。而其中造型机制的特征、活动方式的特征和交往机制的特征又是构成艺术审美特征的基本要素。新媒体艺术的这种审美本质特征就集中表现在这三个方面:
     第一,新媒体艺术多媒融合的造型机制实现了艺术表达语汇的变化,形成了新媒体艺术审美趣味的特征。所谓多媒融合的造型机制就是将众多媒体的艺术元素有机整合,产生每一独立媒体单独所不具有的新的意义,类似依靠镜头整合产生新的意象的蒙太奇,我们不妨就将这种多媒融合的造型机制称为“媒体蒙太奇”;包括共时的叠加和历时的链接;它是最基本的多媒体编辑和艺术语汇,并由此产生新媒体艺术创作上新的艺术追求和欣赏中新的审美趣味。

     第二,新媒体艺术实时交互的参与式艺术交往机制实现了艺术活动方式的变化,形成了新媒体艺术美感激发模式的特征。新媒体艺术将不同媒体及其造型及传播机制的应用功能有机整合,产生更为强大的综合艺术功能,例如,将多媒体的虚拟现实功能与互联网的远程传播、实时互动功能有机整合,打造成优质艺术资源共享的远程审美平台——BBS的网络文学“复调文本”的群体写作、远程现场演奏会、互动式展览会、全球化的网络舞蹈等等;这将引发艺术创作与欣赏活动方式一系列重要变化,其中之一就是随着创作门槛的降低和欣赏者参与性的提高,使得创作与欣赏的界线不再泾渭分明。
     第三,新媒体艺术瞬时远程的传播机制不仅造就了新型的艺术交往方式,而且改变了艺术存在的环境模式,并将导致人们审美意识的深刻变革。新媒体艺术将成为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相互接触和交流的渠道和机制,它有可能带来文化间的相互融会与整合(整合并不意味着同化、同一甚至兼并,它应该而且完全可以合而不同),也有可能造成文化间的相互碰撞与冲突,从而对不同民族的文化结构以及世界的文化格局带来深刻的影响;这些作为环境因素必将波及人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理想。

     4、新媒体艺术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

     艺术需要批评,批评需要标准,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求我们必须考虑批评的对象。如上所述,新媒体艺术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新质的艺术类型,一成不变地沿用传统艺术的批评标准无异于削足适履;所以,在尽可能充分地了解新媒体艺术自身规律的前提下,提出并不断完善适合于新媒体艺术的评价标准体系就成为维护新媒体艺术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批评形态的多样性造成了批评标准的层次性。一般说来,艺术评价标准的三种层次:个人自发批评行为中的自然形态的评价标准、针对某一特殊艺术类型的具体形态的评价标准、文艺美学针对全部艺术门类的抽象形态的评价标准。新媒体艺术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尽管不排除第一、第三层次评价标准的影响,但它应定位于第二层次,它应该是科学的、具体的和可操作的。
     建立新媒体艺术评价标准体系应遵重新媒体艺术的自身规律,符合新媒体艺术健康发展的要求,体现有别于传统艺术的特殊原则;比如前文所论及的多媒融合原则、情境交互原则和平等参与原则,这样才有利于鼓励和强化新媒体艺术的优势与特征。

     新媒体艺术评价标准体系应该具备合理的结构与功能。一般说来,在要求级别上它应该包括基本标准和优化标准:基本标准用以判断是不是新媒体艺术(包含有多种媒体要素的作品不一定就是新媒体艺术);而优化标准则用以判断新媒体艺术的品类(新媒体艺术中也有高下文野之分)。而在评价对象上它应该包括三组评价要素:
     第一,针对新媒体艺术表现手段的评价要素,主要包括新媒体作品的艺术编导水平、新媒体艺术表现手法的合理借鉴与原创、新媒体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与艺术风格的统一性、多媒体语言的组织与应用以及媒体艺术要素的控制力和交互性等;
     第二,针对新媒体艺术个别创意的评价要素,它要求该创意充分利用数字媒体特性,发掘、展示并凸现作品的审美特征,主要考察:第一,展示的完整性;第二,凸现的针对性(如,利用数字音频技术,强化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等);第三,发掘的拓展性(包括提供有助于深化原作的资源整合等);
     第三,针对新媒体艺术整体理念的评价要素,它要求以数字媒体为载体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媒体的优势与特性,赋予并展示作品为传统艺术的不可替代的审美特征,它主要考察:第一,深度参与的过程体验性;第二,多媒融合的全息体验性;第三,多维交互的拓展体验性。
 
     返观我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有成就,也有缺憾;有进展,也有困惑。实践中的成就与进展需要理论进行总结,而实践中的缺憾与困惑更需要理论深入探究,发现规律,指导实践。笔者认为,对于今后我国新媒体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来说,下列课题的理论研究及其成果将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上述从模仿到原创的过程,表现在一部部的作品中,就体现为从局部出新到整体创意发展变化。例如数字电影的发展,最初只是在个别艺术环节上有所出新:电脑动画制作的个别细节,或者利用光盘作为发行载体等等。这些局部的出新是重要的,它一点一滴地改变着艺术;但仅有这些局部的出新又是不够的,它还没有使艺术发生某种程度的质变:刻在光盘上的《冰海沉船》毕竟还是不同于《泰坦尼克号》,这其中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二者的艺术观念是不同的,由此造成了整体创意的不同。实事求是地讲,目前我国新媒体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较为成功的整体创意的作品尚属个别。  1

【内容摘要】我国新媒体艺术在经历了从模仿到原创、从局部到整体、从单媒到多媒以及从技术的跟踪到观念的升华的初创探索后,正在步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关 键 字】新媒体艺术 视频 交互

【本文网址】http://static.chinavisual.com/storage/contents/2006/10/10/9878T20061010174810_1.shtml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