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大史记 > 艺术思潮 > 天美11月18召开《当代艺术史书写——国际研讨会》

天美11月18召开《当代艺术史书写——国际研讨会》

2011-11-20 15:51:12 来源: 99艺术网 作者:

2010年成立的天津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确定于2011年11月18-19日在天津美术学院召开《当代艺术史的书写——国际学术研讨会》。本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的现当代艺术史、艺术理论学者与会,共同探讨当代艺术史书写的问题。

会议将在主题“当代艺术史书写”之下设两个专题小组进行讨论:

第一组:六十年代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转向

本专题主要讨论六十年代以来当代艺术史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的艺术现象所进行的调整和转向。六十年代以来,中国和西方的当代艺术都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西方艺术批评和艺术理论对传统理论进行了反思,并建树了新的理论体系。中国的艺术史理论和艺术批评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和冲击,并且在面对自己的艺术实践的同时,努力探索自己的艺术史和批评的书写,但是,还远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本专题将邀请西方著名艺术史学者唐纳德-普雷齐奥西(Donald Preziosi)、詹姆斯-梅尔(James Meyer)、Pamala Lee等出席会议,发表演讲,讨论介绍西方的艺术史和批评理论。中方受邀学者在讨论西方或者中国的当代艺术理论和历史叙事现状的同时,可以与西方学者在中西艺术史理论问题上展开对话。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术交流机会。

小组发言人:

唐纳德-普雷齐奥西(Donald Preziosi,,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荣誉教授)

帕梅拉-李(Pamela Lee,斯坦福大学教授)

保罗-葛思谛(Paul Gladston,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教授)

沈语冰(浙江大学教授)

郭雅希(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王明贤(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王小箭(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

高名潞(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教授)

鲁明军(博士,四川大学教师)

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夏可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牛宏宝(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常宁生(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邹建林(博士,四川美术学院教师)

第二组:全球化时代的艺术机制与艺术理论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艺术机制的建设和变化对当代艺术景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政治和艺术的关系之外,市场机制也成为主导当代艺术走向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复杂的体制纠结中,艺术史家和理论家如何确立自己的立场和分析方法?近年来,各大城市的双年展机制纷纷出现,民营和政府美术馆不断涌现,规模可观。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如何发挥体制的学术作用?或者从相反的角度,如何反省和抵制各种机制对当代艺术的学术性的抑制?不但是中国本土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九十年代全球化的继续。今天,文化身份性和艺术的先锋性已经日趋复杂、隐蔽和吊诡。在这种情境中,当代艺术理论和叙事如何可以透视这个复杂的文化生态系统,寻找当代艺术的新方向?以上都是本专题需要讨论的问题。

小组发言人

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

詹姆斯-梅尔(James Meyer,美国国家美术馆现当代艺术部高级策划)

海因茨-诺贝尔特 约克斯(Heinz-Norbert Jocks,批评家、策展人)

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杰夫-卡普兰(Geoff Kaplan,旧金山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教)

周彦(美国俄亥俄肯扬文理学院兼职教授)

高鹏(今日美术馆副馆长,伦敦艺术大学博士)

冰逸(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喜玛拉雅置业董事长)

余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郝青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

朱其(批评家、策展人)

王志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生)

邵亮(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

天津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  当代艺术史书写——国际学术研讨会  组织委员会

2011年11月07日 

附  西方学者简介

唐纳德-安东尼-普雷齐奥西(Donald Anthony Preziosi)

唐纳德-普雷齐奥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美术史论荣誉教授,曾任牛津大学斯莱德美术学院教授。他出生于纽约,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并获得美术史博士学位。曾在包括耶鲁、麻省理工在内的几所美国大学执教,在那里开设了美术与建筑的史论与批评博士课程。唐纳德曾在多处讲学,足迹遍布英国、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土耳其以及埃及。2010年秋天,他任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大学客座教授,开创了由盖蒂基金会资助的新的美术史博士课程。他曾先后出版过12本关于美术与建筑史、批评理论以及文化体制历史编纂学的著作,包括《反思美术史:对于一门缄默的学科的沉思》(耶鲁大学,1989年)、《在艺术之后:伦理学、美学、政治学》(1999年)、《地球之躯的大脑:美术、博物馆以及现代性的幻想》(2001牛津大学斯莱德讲座)。与克莱尔-法拉格合著《把握世界:博物馆的观念》(2004年)。他的《艺术史的艺术》(牛津 ,1998与2009年)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艺术史编纂学的英文入门书,中文版将于2012年面世。他的最新著作是与克莱尔-法拉格合著的《艺术并非如你所想》(2011年)以及《信仰的迷狂:艺术、宗教及失忆》(2012)。

詹姆斯-梅尔(James Meyer)

詹姆斯-梅尔曾就读于耶鲁大学、纽约大学美术学院,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埃默里大学艺术史温希普杰出研究副教授,现任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现当代艺术策展人。他拥有布里斯班昆士兰大学达夫妮-梅奥教授职位和威廉斯学院克拉克教授职位。他的工作得到克拉克艺术学院和史密森学会的研究员基金的资助。

梅尔博士的研究领域是20世纪60和70年代的艺术和艺术批评与现当代艺术。他是《极简主义:60年代的艺术与辩论》(耶鲁大学出版社,2001年)和《霍华德-霍奇金》(英国泰特美术馆,2006年)的作者,《极简主义》(费顿出版社,2000年)、格雷格-波多维兹撰写的《艾滋病危机是荒谬的及其他作品1986-2003》(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04年)和卡尔-安德烈的《削减:文本1959-2004》(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05年)的编者。作为《艺术论坛》特约编辑,他曾在《十月》、《艺术公报》、《美术杂志》、《艺术文本》及《灰色房间》等杂志发表论文及评论。

帕梅拉-李(Pamela Lee)

帕梅拉-李毕业于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艺术学院,分获美术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她也曾就读于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和和惠特尼博物馆的独立研究项目。她的研究领域是晚期现代主义的艺术、理论与批评,历史时期集中于20世纪60和70年代。除其他杂志外,她的文章刊载于《十月》、《艺术论坛》、《集合》、《人类学与美学》,《法国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手册》、《灰色房间》、《Parkett》和《艺术文本》。

作为华盛顿视觉艺术高级研究中心的博士前研究生和盖蒂研究所博士后奖学金获得者,帕梅拉-李除了发表杂志文章、评论和展览目录中的文章外还出版了两本书:《即将毁坏的物品:戈登-玛塔-克拉克》(剑桥: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00年)和《时间恐惧症:论20世纪60年代艺术中的时间》(剑桥: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04年)。法文版《即将毁坏的物品》将由巴黎马库拉出版社出版。西班牙文版《时间恐惧症》将由西班牙穆尔西亚的当代艺术高级研究文献中心(CENDEAC)出版。

保罗-葛思谛(Paul Gladston)

保罗-葛思谛(Paul Gladston)是英国诺丁汉大学文化、电影与传媒系批评理论与视觉文化副教授。2005到2010年间,他被派往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担任国际传播系首任主任、比较文化研究所主任。他为包括《当代中国研究》、《艺术》、《清华艺术》、《Eyeline》、《艺术评论》、《艺术世界》、《当代艺术与投资》和《Wink and Broadsheet》等的学术期刊和艺术杂志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理论的文章。他最近出版的长篇出版物包括专著《解构之后的艺术史》(马格诺利亚, 2005年)、编辑的文集《中国和其他空间》(China and Other Spaces)(CCCP,2009)和谈话集《上海当代艺术——与七位中国艺术家的谈话》(翠鸟/时区出版社 8,2011年)。目前正在筹备一部专著《20世纪70和80年代的中国艺术团体与协会》,将由智力出版社出版,以及以“中国当代艺术与临界状态”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实践杂志》的特约编辑版。

海因茨-诺贝尔特-约克斯(Heinz-Norbert Jocks)

海因茨-诺贝尔特-约克斯,1955年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1976年—1987年在杜塞尔多夫的海因里希-海涅大学学习哲学、历史学和德国文学。学习期间开始为报纸和杂志撰写关于文学、戏剧、哲学和艺术的文章。自1979年起任艺术杂志《国际艺术论坛》记者,自1998年起为《国际艺术论坛》任关于摄影的用途与目的、文学与艺术的关系和艺术与时尚的关系、“时间、艺术与存在”间的界线的一些特刊,关于北京艺术界的两期以及最后关于“私人收藏家的”新“力量”的两期的编辑。他曾写过几本关于艺术的书籍,例如关于德国艺术家京特-于克尔和他的旅行对其艺术作品的影响的书籍。他对艺术家、策展人、博物馆馆长、莫斯科和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和哲学家做过几百次长篇访谈。关于中国的发展问题,他曾对年老的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进行过采访。他曾在一些大学,在基尔的穆特修斯艺术学院和杜塞尔多夫的学院任教。6年前他为他关于当代艺术和西方与东方的差异的研究到访中国。最后中国艺术杂志《艺术时代》刊登了他对收藏家乌利-西格的长篇访谈。现生活和工作在巴黎和杜塞尔多夫。

杰夫-卡普兰(Geoff Kaplan)

总体工作组的杰夫-卡普兰为一系列学术与文化机构完成了一些项目。他的作品被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他曾在克兰布鲁克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加州艺术学院研究生设计课程和布鲁塞尔的跨媒体课程。卡普兰最近在撰写、编辑和设计《人民的力量:激进媒体的图形设计与反文化的兴起,1964-1974》,此书将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