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未来媒体艺术 > 发展中的中国新媒介艺术

发展中的中国新媒介艺术

2008-07-27 22:08:03 来源: 网络 作者:artda

文/王建勋

[摘 要]

 本文主要论述中国新媒介艺术从20世纪80年代后的发展历程。举例目前国内有燎原之势的“三年展”、“双年展”所展示的一些作品和部分艺术家的艺术观念以及意识形态。折射中国目前所在社会环境中,社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以及高新科技对新媒介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以及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纵观数字化时代到信息时代到国内第一个新媒介专业的建立,得出其发展的特殊性与必然性。进而论述其在国内市场的形成以及令人看好的前景。最后呼吁从深厚的文化内涵出发,建设立足传统进而突破传统的、有民族特色的以及受大众所喜爱为出发点的新媒介,把新媒介艺术推向全国,接轨全球……

  导 言

   在9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科技的发展,以摄影、VIDEO、网络和计算机艺术为主的新媒介艺术由此兴起。在这个背景上,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分院新媒介设计专业应运而生。创立四年以来,在陈小清教授的带领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她终于迎来了第一届毕业生。创立者之一的设计分院院长赵健教授曾经说过:“新媒介是一个朝阳的行业”。确实如此,在这短短的几年之间,全国各大院校纷纷建立了与之相似的设计专业。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一股追“新”热。毕竟是一个新新行业,在技术上,方法上,理论上都不太成熟。“先行者”所创作的作品大部分是量大于质,多而不精。然而,毕竟是“丑媳妇还得见公婆”。新媒介艺术终究还得走出国门。

 

  中国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当然,中国新媒介的发展已被国际文化界所青睐。作为新媒介本身,应该怎样在有深层次内涵、有民族特色以及取悦受众的基础上健康蓬勃发展,能否成为新的“文化标志”这还得取决于新媒介专业自身的教学质量、文化渊源、艺术内涵……站在这个角度上,笔者以自己这几年来对新媒介艺术的理解,把“中国新媒介艺术的发展”的一些个人观点在这里“班门弄斧”。

   这里,我们将和中国新媒介艺术一起成长,一起展翅高飞,鹏程万里……

  第一章:从20世纪80年代走过来的新媒介艺术

   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迈入了另一个新的阶段,从现代艺术发展的迹象看,国、油、版、雕等艺术种类的界限已日渐模糊,追求质朴简约,追求单一的表现手法,追求单一材料,单一技术已逐渐落后;而随着录像、摄影数码技术的出现,现代光学电子技术电脑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新材料、新观点、新生力量的介入,新媒介艺术应运而生,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分院新媒介艺术设计呱呱坠地了。

   在《日本现代设计事典》中对新媒介(New Media)及媒介艺术(Media art)是这样解释的:分为三个类型:(1)有线类:情报提供与终端均有线连接的。(2)无线类:卫星播送与高解像度电视、数码电视等,是电波传送的。(3)商品类:光碟,8毫米录像带等。媒介艺术也叫媒体艺术,录像艺术,与现代技术文明相对应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例如应用新媒介手段及摄录作品创作综合造型,并与电视编程技术结合,使艺术面更新;此方法也用于MTV作品制作与大型表演艺术等。[1]笔者认为,作为新媒介艺术的“前锋”应在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领域中,以新的艺术形态,独特的构想,新的技术创作出新的艺术面貌。传达一种新的艺术时代精神。这不可不说是一种现代艺术发展的新形象、新趋势。

   可以这样说,20世纪的最大成就就是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带入数字化环境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研发与应用,人类生活进入了全面依赖数字化科技的21世纪,艺术家,设计师的身份将因数字化环境而变得身兼数职。[2]创作的流程将因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操作而分工复杂,而且有必须互相支持,配合成团队联动作业。根据美国商业部发布的统计数字,全球各地在1999年使用国际网络的人口大约在1亿5千万至1亿8千万之间,而到2005年将达到10亿人之多。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数字化科技,新媒介艺术的发展成为燎原之火。

 第二章:社会环境的影响

   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态,新媒介艺术跟社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科学技术等产物一样,有其发展的必然性,在高中的哲学课我们就学过“政治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政治”艺术也一样,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国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新媒介艺术发展,它本身就是一种试验。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标志着文化革命后实验艺术公开展览的开始的“星星美展”到标志着实验艺术展历史的结束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到九十年代初营造一种社会基础,以减少行政机构的干涉,一直到九十年代末后创造常规的展出渠道,使这种新的艺术“合法化”。我们不难发现,新的艺术形态从“八五学潮”的亦步亦趋已经阔步挺胸的走过来。

   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www.dolcn.com

   在九十年代末期,随着年轻的官员开始步入重要的政府部门以及更高的职位,实验艺术的环境开始优化。而从二十一世纪开始,实验艺术开始被纳入到政府间的文化交流项目中去。不过,这些松动往往是取决于具体制度的执行者,而不是取决于制度的本身,因此其起伏性和随意性比较大[3](中国目前文化体制本身不健全)。而作为艺术本身,其体制结构已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变化,势必会带动整个艺术气氛。在去年,继上海,成都,西安之后,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有两个艺术“三年展”同时在广州举办,不难看出,的的确确,制度本身的松动,已经使这种国际间流行的艺术展览在国内渐成为燎原之势,这对于艺术界来说,岂不是快事一件。

   二:与经济基础的联系

   经济反作用于政治,一向以来,经济基础都在反映着社会上层建筑,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科技的普及,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介艺术本身科技的含量比较高,这就要求一定要有高科技的支持。广州三年展策展人李小山在《从“三年展”热看当代艺术》中曾经说过:“国内这些三年展,双年展在展览的模式上开始与国际接轨了,但硬件和软件上还不行,现在展览的艺术家有的来自国外、港澳,但硬件设备往往跟不上。[4]新媒介艺术,作为一个综合艺术,它对电影、录像、数字摄影、声光装置、网络艺术、计算机游戏等均有较高的要求。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虽然受到这些年来全球经济景气疲软的拖累。但作为一种新的行业,新媒介与网络一样,仍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和形式继续生长。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整个行业圈,也带动了录像、舞蹈、戏剧、音乐、艺术等文化行业的发展。整个文化艺术界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对于综合艺术新媒介来说真是一个好的前提条件。在中国土地上工作的艺术家们,已经逐渐被卷入了和技术的发展保持对话,探讨发展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的道路,以及怎样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艺术”溶入到全球的思考之中。

   不难看出,政治环境,科技的发展,经济基础与新媒介艺术紧密的关系。目前,我国正处发展阶段,对新媒介艺术这个新的行业还没有达成一定的体制。但随着二十一世纪全球一体化,信息化的发展,新媒介艺术将以多元化形式,持续发展的观念耸立于世界的东方。

  第三章: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十一世纪对中国来说,喜事接踵而来,申奥成功,加入WTO,APEC会议成功召开,都无可置疑地表明了中国国力日益强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且不说其它,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外经济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升华到利用国外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由改革开放的前三十二位上升到目前的第七位,国家外汇储备总额突破2000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800多亿美元,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从接触交叉一步步走向融合,这些都已经为艺术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开阔的平台,使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必将遇到新的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全球一体化所面临的机遇

   从国内环境来说,政府在制度上的相对松动为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平台。无论从创意上、形式上、还是从观念上都能得到发挥。这点很重要,许许多多旅居国外的艺术家们都回到中国发展,而国内艺术家们也“闻鸡起舞”。这几年来众多地方举办“三年展”“双年展”足可证明这点。另一方面,作为一个高新的行业,在我国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同时,与之相适应的数码、IT行业、电子商务将取得明显的发展,这些都无疑对新媒介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再一方面,随着消费水平的相对提高,人民的消费不再停留在单一的物质基础上,更多的注重精神享受。

   在整个艺术体系来说,进入九十年代后,中国日益介入到全球的流通体系之中。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也越来越为标准的结构性关系所左右。在艺术领域,所谓的结构性关系是指艺术作品的流通系统和与之相对应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的再生和创造。实验艺术家皮力说过:正常的艺术流通系统里是由艺术家、批评家、画家、收藏家、博物馆和研究者组成。它是一个创作(生产)接受(消费)研究(再生产)的过程。[5]进入九十年代后,中国艺术界已具备了这样一个基本的流通体系。这无疑成为新媒介艺术发展的一座“靠山”。

   而从艺术发展的历程来说,新媒介艺术随着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艺术思潮的广泛影响和主导地位的确立,现代新媒介艺术体现出更加宽广,更加宏观,更加综合的包容特性:艺术语言的多元模式与艺术形式的多维建构。这里,我们知道,后现代艺术不是具有统一风格,形式统一流派的艺术,后现代艺术是现代艺术的物极必反,后现代艺术是一种寻根的艺术,寻找和重新发现民族文化之根,民族艺术之根。这是一种泛指,指一种兼容并蓄,多元多样的艺术形态。在这种艺术思潮的推动下,新媒介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无所不有的多元模式与多维建构兼容并蓄状态,既有平面性的图案题材,绘画形式,又有立体的多维空间;既有静止的造型雕塑,又有光动效果的动态造型;既有网络为主的二维、三维、四维动画,又有录像、DV技术为主的影视、先锋电影。总之是层出不穷。近段时间的“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就是最具体的表现。

   从国际大环境来说,中国艺术界这几年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艺术界的活跃引起了国际艺坛的瞩目。在1993年FlashArt和《纽约时代周刊》的封面文章已将刚兴起的中国实验艺术介绍给西方观众。[6]中国媒介艺术家的作品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世界各地重要的媒体艺术节上,与此同时,国际来访也越来越频繁。90年代中期,欧洲刮起了集中反映当代中国前卫艺术的“群展风”。以一九九三年在柏林世界艺术展之家举办的“中国前卫艺术和文化的反潮流”开篇。由张颂仁,粟宪庭联会策划的“中国新艺术后89”以及高铭潞和亚洲协会及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联合策划的“由里及外,中国新艺术”最具影响。而2000年巫鸿在芝加哥大学斯马特美术馆策划的“取消,展示中国实验艺术”和2001年阿瑟·M·萨克勒美术馆举办的徐冰的“当代艺术”是两个创作性地运用展览形式的展览。总而言之,在这里,策展人充当了重要的角色。由于能够入选国际间的展览是被看作非同小可的事情,所以,艺术界的有关人士加强了策展。把这个目标向国际间推进,在策展人当中,除了本国策展人以外,一些在中国开办商业画廊的外国总监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简而言之,无论从国际上,还是国内环境上,这几年,特别是去年,当代艺术家在各地风起云涌,显然已成为燎原之势。

   二:走出国门所遇到的挑战

   机遇就在眼前,挑战接踵而至,如果说,过去20多年后现代艺术家所面对的是有限范围的中国人,那么从此后,在中国本土将掀起国际间竞争的新浪潮,在无穷无尽的机遇后面的是层层的挑战。

   假如把新媒介艺术拆分为新媒介与艺术的话,那么,笔者认为,新媒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将成正比,没有技术的支持,它就成不了一个新媒介作品,这是它的特殊性,在硬件上,新媒介艺术要求有声光效果,有时还要求要有封闭遮光的空间,但是国内的大多数博物馆,美术馆都缺乏那么一些条件,这样的话,导致了一部分艺术家们“心有余力而力不足”。有些花了大笔资金,千辛万苦做成一个作品后,由于这些或那些原因,“大作”就只能闲置在屋里一角“乘凉”了。

   再一个就是艺术家本身了,著名的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粟宪庭先生在《处境,中国当代艺术谈话录》中说过:早期的艺术家们,在他们年青时还关心一些社会问题,到了晚年就画些小金鱼、画骆驼、画熊猫。艺术家一遇到困难,马上退居幽室。[7]他觉得中国文化和本身有一种内圣外干分裂的东西,这就是儒家文化自身的毛病。这一点真致命,虽然说传统艺术具有恒久常新的生命力,但是,中国整个社会受儒家思想几千年的濡化,又是总会有那么一部分人摆脱不了“传统”和“桎梏”,不错,“传统文化是重要”但我们要冲破它,当然前提条件应该是立足于传统之上。再者艺术崇尚自由,这种自由应该是建立在融汇时代风云,描摹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包孕历史精神,塑造英雄群像,表达人类情态,讲述命运沉浮和反映人民生活的基础为出发点之上,做为一种新的艺术思潮,新媒介艺术是否应在立足传统的土壤上吸取这些阳光空气而生根发芽呢?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媒介艺术家们,逐渐把这些问题溶入到其作品当中去。而艺术本身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再是小鸟金鱼,更多的是社会问题。但能否都做到这一点,然后又能够和世界接轨。笔者认为,这和艺术家本身的修养,环境,以及平时对生活的热爱有极大的联系。

   就说一下作者本身的多媒体装置作品的创作过程。也不是说作者本身就有多大的修养,多好的环境……其实就是以一个认真的态度去做这个作品。从去年的10月份就开始筹备。从定形式、定创意、定手法入手。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投影空间装置,在考虑到战争与和平以及专业自身的特点时,前面的观点一一否定。最后定下的是一个能够让观众既能感受战争的残酷性,又能感受美的生活的平和性的一个录像空间装置。形式一定下之后,作者翻阅了大量当前艺术、装置艺术的书籍。最后,在结合本身专业的“新”字下手,利用以前平面镜,静态影像的原理,把作品“静”与录像的“动”结合起来。说到这里,这又想到一点,就是作者本身在孩提时代,经常玩“万花筒”。对这个“镜面原理”有深刻的体验,再者把大学四年所学的构成专业和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元素串连起来……一个大的构想已经逐渐清晰了。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每天在家独自一个人从书本,网络,光碟感受“战争”的残酷。有段时间,整个人都麻木了,不过这也是种体验。在这里,作者遇到了上面所述的众多挑战。直到搁笔为止,还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只能是折中了。这里笔者想说的就是,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这个事情不能说对世界吧,对目前这种社会现状能起到一定的启迪或者是影射作用,并能够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作者觉得再大的困难也不难。

   当然,在“新”的领域里,新的探索也带来了诸多的争议,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选择,这种选择的差异导致了今天艺术的“五花八门”。例如:行为艺术在今天受到了诸多的批评,虽然其间有大量的东西,或许有的会“名留‘美’史”。但是,如果说现代艺术在它的早期还有某些反传统的革命性和创造性的话,那么在它否定传统艺术而成为西方艺术的主流之后,也就逐步由它的进步走向衰落、陈腐和蛮横,一代才华横溢,天赋创造精神的大师消逝了,下一代不孝子孙们依仗前辈的荫庇,江郎才尽,不得不进一步牺牲美为代价,层出不穷地玩弄着无病呻吟的把戏,并争先恐后地以此标榜为“创新”,”现代”或“前卫”。他们一部分忽略了审美,以新奇诱人,忽略生命的体验,纯粹个人感性化的“创作”忽略社会深层的形态,作出了一些违背伦理道德,即兴随意的“大作”。显然,所有这些和观众是有一定距离的。2000年的“上海双年展”外围展“不合作方式”一些食人、放血、烙印、玩尸体等画面,无不引起争论。

   总之,新媒介艺术要在“五花八门”的艺术界立住脚跟而独树一帜,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第四章:国内市场的形成

   新世纪的中国艺术,在多样化的表现中,旧的发展,新的层出不穷,显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新”景象。而艺术观念的变化在人们猝及不防的空中悄然的进行,作为科学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新媒介艺术,经过这几年的“生根发芽”其在国内的市场已逐渐形成。www.dolcn.com

   首先,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把一切都纳入了等价交换的运动中;新媒介艺术设计的市场很快从市场经济的普通交换原则和它培养的消费主义意识获得前所未有的生机,随着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分院新媒介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立,各大院校也相继成立了与之相类似的专业,可以看出,其市场的潜力是多么庞大。

   再者,在市场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双重挤压下,新媒介艺术以价值中立为前提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无条件(无限制)的技术再生产。作为一个新的行业,它在中国有13亿人口的超大市场,而作为一种新的职业,它与五千年前完全不同的是,它现以被市场所触动,与市场比,我们已落后于市场要求。用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分院院长赵健的话说:“它(新媒介艺术)是一个朝阳的行业”。

   不可否认,作为一个新的行业,新的职业,新的艺术形态,新的社会发展要求,因为它的特殊性,它在国内的市场已然形成。

  第五章:前景和呐喊

   新的要超越老的,这是自然的法则,新媒介艺术可以说是“前程似锦”了,国内已然如此。然而在艺术观念素养、语言以及形式创造上具有突出成就并以此产生世界性影响的新媒介艺术作品并不多见。笔者认为,新媒介艺术不但在国内,在国际上展示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但要做到人们对之透彻理解,还需进一步努力去发挥更深层次的内涵。怎样扎根于本土,有。。。。

 

来源: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分院新媒介设计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