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展讯发布 > 关键时刻——新媒体与装置艺术展

关键时刻——新媒体与装置艺术展

2008-07-27 15:22:39 来源: 东方视觉 作者:artda

展览Exhibition /  关键时刻——新媒体与装置艺术展
策展人Curator / 黄丽霖
艺术家Artist / 金江波、李颂华、沈少民、徐坦
城市City / 上海
开幕Opening / 2008年6月21日下午5点
时间Duration / 2008-06-21 至 2008-07-30 
地点Venue / OV画廊
机构Organizers / 
赞助Sponsor / 
地址Address / 上海市绍兴路19号丙
联系Contact / t:0086 10 84599522

“关键时刻”——前言
文/黄丽霖

“关键时刻--新媒体与装置艺术展”于六月十四日在上海OV 画廊开幕。艺术家金江波,李颂华,沈少民和徐坦将为观众展示出他们的最新作品。虽然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间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而艺术也在市场的不断加压下与其混淆纠缠。在这样一种关键时刻,参展艺术家们以坚持追求纯正艺术的执著态度,继续着对艺术以及人类意识形态的最前沿的探索。

李颂华录制了一个用筷子不断从一个盘子夹捻起刀叉,又移至另一个盘子的单纯动作。以双屏幕互助播放,解译艺术家对当前国际舆论时常提到的"位移"(即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整个亚洲力量的不断增强,世界格局的重心正在慢慢发生着转移)的感受。而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我们可以追溯到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挪用主义之精髓见解,当观众看着纤细的木筷子,有时甚至是颤抖地夹起铁制的刀叉时,不论是艺术家的所想所云,还是观众各自生发出的各种感触都将尽在这件被命题为"无题"的作品之中。

金江波的装置作品“纪念系列-天使的云”,表达了对今年突如其来,被毁灭在雪灾中的万众生物的感伤之情。而嘘唏之余,艺术家度量了人类与大自然两者的相互残虏,并对两者在制造其终极下场中的被动性与主动性提示出深刻反省。艺术家收集了数百只来自雪灾现场被冻死饿死的小鸟残骸,组合成一朵灰飞烟灭的“飘逝的云”,在展览现场重现了脆弱和无助的生命于自然面前,被动与无奈地选择了伤逝的情景。艺术家对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思想也在其作品中不言而宣。

徐坦的作品“关键词”为观众开掘了思维的新层面,徐坦理性的剖析了我们生活中时常应用的主要用词-“关键词”。艺术家认为词语既是工具也是策略,听似真实的词语往往是为了表述词语后所隐藏的立场而设计,透过某些关键词的表面,我们甚至可以体验到心理暗示乃至扩大为潜意识,而很多这样的词语也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存背景。同时,通过新媒体互动呈现出的这种通透与遮蔽的语言结构,也为我们对分析中国社会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线索。

曾经在澳洲生活过的沈少民,以往的作品,对物种异变和不同文化间的水火交融都有过独到的见解。这次他的参展作品纪录片“我是中国人”,把坐落在中俄边境的一个偏僻村庄“宏疆村”里,一群有着二百多年与异族通婚历史的混血族群的生存面貌,以纪实录影的客观手法呈现给了观众。这样一个族群由于地处封闭的边疆,顽固的混杂基因并没有被时间和更多的外来因素而消融,反而,他们所传承的各种基因因此得以在这个僻静的角落里悄悄地继续着交汇与较量。不过这并不是影片的单一走向;艺术家以其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想,把不同文化传统相互间的和平消解,牵连进了有关基因较量的并行路线上。我们不难看到,大部分这些有着不得终究的外表和曾经烫烙着东斯拉夫人强势民族文化的人,却被认作是弱势民族的汉民族文化渐渐同化。艺术家巧妙地运用了纪录影片的冷静客观和新媒体艺术的观念表达,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传统的能量。

从这次参展的作品来看,作为以观念艺术为创作基础,把人类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一起的新媒体和装置艺术,可以说是本世纪以及未来艺术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由于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思维形式的不断深化,艺术创作所选用的新的媒材都将难以回避地将艺术与科学联盟一起。艺术家们选用这些新媒材,除了更深层次地释译他们的人文微观,也将使观众从中体验到20世纪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并由此而预见到未来艺术的一个走向。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