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社会实证 > 专家称公布照片非宋代真品 故宫否认受损为赝品

专家称公布照片非宋代真品 故宫否认受损为赝品

2011-08-03 01:32:11 来源: 法制晚报 作者:丁姗姗/袁文/石爱华

受损前(故宫官网公布)

受损后(央视新闻公布)

故宫宋代哥窑受损过程示意图

本报讯(北京法制晚报/记者丁姗姗/袁文/石爱华)故宫受损文物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昨晚在央视曝光,随后有网友发现,受损文物与故宫(微博)官网的资料图片不符。

今天零时37分,中华网中华论坛有网友发帖“破碎宋瓷照片曝光,看图片是不是被掉包?”。帖子中称,从曝光图片看,花纹碎片肯定不是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原品。

今晨2时许,文物受损事件报料人“龙灿”(网名)再次更新微博:“故宫损坏的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可能是赝品?”并希望故宫方面给出合理的解释。

网友的截图来自于央视新闻频道昨晚播出的《共同关注》节目。

记者发现,截图瓷器正反面显示均为圆形,但故宫官网资料图片无论正面还是反面,盘口均能看出明显的“六瓣葵花”形状。

此外,央视的画面中,瓷盘没有哥窑瓷器特有的黑褐色“铁足”。

今天上午,央视《共同关注》栏目组制片人宋先生表示,新闻中播出的瓷器画面,是故宫方面提供的照片,记者在采访时拍摄的。

专家鉴别

央视公布的非宋代哥窑真品

今天上午,北京博玩雅集文物鉴定中心的负责人张进发老师看过故宫官网和央视公布的截图之后表示,从图片判断,官网上的图和央视公布的图并不是一件瓷器。

张老师表示,央视公布的图片破损瓷器釉面显得轻薄,并且没有光泽。而宋代哥窑釉面应该厚重,宋代哥窑瓷器特征,紫口、铁足、金丝铁线,并且釉面光泽圆润饱满。

另外,央视公布的图片瓷器圈足呈香灰色,而宋代哥窑底部圈足应该呈深褐色,并且颜色很深。

张老师说,央视公布的受损图清晰度不够、角度不好影响判断。但从电视或截图来看,大部分专家都不可能认定这是一件宋代哥窑的真品。

故宫回应

网站公布照片并非受损宋瓷

今天上午,故宫博物院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绝不存在文物掉包或赝品之说。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故宫官方网站提供的“故宫藏品信息”中,唯一一张宋代名为“哥窑青釉葵瓣口盘”的藏品图片,并非此次惨被压碎的瓷器。

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说,故宫藏品中,同一名称的瓷器不只一件,且用不同的编号表示,每一件物品尽管“大名”一样,但其形状、外观略有差别。目前,故宫通过央视向社会公布的图片,才是此次真正受损的哥窑瓷器。

记者注意到,继“国宝级文物被压碎”的事件曝光后,故宫的官方博客以及微博都没有再次更新。而故宫的官方网站也没有相应的说明。

文/记者李洁

疑点1:编号

官方图片盘底编号为一行字,视频图片中的编号为两行字

疑点2:外形

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具有明显的6瓣特征和清晰的纹路,但视频截图中的瓣状特征不明显

疑点3:底足颜色

官方图片中盘底具有哥窑瓷器的“圈足呈黑褐色”特点,但视频截图中圈足黑色不明显

上午追访

据了解,受损文物检测时使用的仪器为美国EDAX公司生产的。

今天上午,记者从位于建外大街国际大厦的该公司北京办事处了解到,他们已经与故宫就此事达成一致,因确定是人为操作失误导致,该公司不就此事接受记者采访。

相关说法

部分名瓷没有科技鉴定的基本条件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多数名瓷至今尚不具备科技鉴定的基本条件。

但对任何一件名瓷而言,其科技鉴定的研究程序是相同的,研究思路是成熟的、可靠的,即都要经过标本收集、测试分析、数据处理和演绎归纳等四个阶段。

更大的障碍在于分析软件。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SPSS软件包。

除判别分析外,其它多元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效果还比较理想。

但不能忽略的是,该软件包是具有通用性的,并非为中国古陶瓷测试数据专门编制的,还需要进一步开发中国古陶瓷多元统计分析专用软件,使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的工作更加完善。

连线

无损检测设备买得起还要用得来

今晨,本报记者连线国外相关专家以及查阅国外报道了解到,从古陶瓷无损分析的发展过程来看,在国外也只有几家大博物馆才可进行。

中国一度只有拥有大型设备的大学和研究所才可以完成古陶瓷的无损分析。

在此类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中国与国际上还有一定差距。

如美国史密森国立博物院和芝加哥精美艺术博物馆都有这样一间XRF实验室,无论待分析文物的体积有多大,只要能搬进该实验室内,都可以对待测文物的任何部位进行非破坏测试。

又如日本原子力研究所采用瞬发中子活化方法,对文物进行无损测试。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台具有“全套”无损分析功能的进口机器售价大约1000万元,因而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大型博物馆才买得起。

除了“买得起”外,还有一道门槛是“用得来”,“检测时,文物上有一道板,周围有一道环,要靠人工调节相互距离。最近时,机器距文物仅一毫米!”

据说,有家博物馆引进一台这样的机器后,因为一直担心损坏文物而不敢使用。

国外做法

欧洲:重视“无损”分析

今晨,《英国古董报》的编辑记者伊凡·麦奇斯坦称,在过去的十年中,欧洲利用高科技分析古董的技术进步很快,非常重视“无损”分析,技术本身可以减少很多损坏古董的风险,但前提是研究人员必须遵循复杂的步骤。

美国:检测时很谨慎

美国无损检测学会技术服务部高级经理詹姆斯·豪夫也称,美国同样存在不少类似事故——在使用“无损”分析方法进行检测时出现损坏,所以各大博物馆的态度很谨慎。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也曾特地高价定制特殊要求的XRF设备,但是进度一直很慢,也很低调。”詹姆斯·豪夫说。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