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美术馆 > 非盈利?大画廊?——从文轩美术馆开幕展说起

非盈利?大画廊?——从文轩美术馆开幕展说起

2011-03-26 15:35:12 来源: 99艺术网 作者:

3月18日,位于四川成都的文轩美术馆迎来了开馆展——“无法缺位”大型当代艺术展。展览现场人头攒动,场面热闹非凡,堪称是一场艺术圈的盛会。展会现场也是大腕云集,印尼收藏大亨余德耀;著名艺术家周春芽、方力钧;著名批评家吕澎等人都出席了开幕式。 作为文轩美术馆的“开馆展”,“无法缺席”力邀60位当代知名艺术家捧场,展出的作品包括了张晓刚、方力钧、周春芽、王广义、罗中立、岳敏君、徐冰等一线艺术家的最新力作,其中油画作品近百幅,雕塑及装置作品20余件,影像和图片作品20余套。 著名当代艺术家方力钧,此次更一口气拿出了《天罗地网》、《2008春》和《2007.8.15》三幅作品,据张达星透露,方力钧一件近9米长的《2008春》价值达2000多万元,也是展览中最贵的一件展品。 据悉早在展览开幕之前,这批价值不菲(总市值超过亿元人民币)的艺术品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文轩美术馆馆长张达星透露:到开幕这天为止,已经有近五分之一的展品被藏家提前订购“其中方力钧那幅《天罗地网》已经被藏家买下,最大的那幅《2008·春》则正在洽谈中。”

众所周知美术馆不仅是一个收藏、研究、展示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教育与推广的场所。而此次文轩美术馆开幕展聚集了众多当代艺术名家的最新力作,虽对于成都的普通艺术爱好者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欣赏机会。但是文轩美术馆馆长张达星高调宣称本次展览开幕前就已经出售五分之一的参展作品。让人不得不认为文轩美术馆有打美术馆的幌子做着画廊事的嫌疑。

关于中国私立美术馆定位的不同声音:

张子康:

既然做美术馆,得了解美术馆到底是怎么回事,得了解美术馆是什么。实际上美术馆从发展上来讲,最早的时候馆藏立馆、收藏立馆,后来产生社会化的概念。对美术馆不了解的话,就做不好一个美术馆。原来很多新成立的民营美术馆对于美术馆的基本概念也不是特别了解,联合国对于美术馆是有定位的,非营利性、文化建造的长远性、建造文化社会化的功能,这些可能大家不是特别了解。因为美术馆本身是一个社会行为,我个体行为做一个美术馆放在家里看跟社会不发生效应,这个不是概念上的美术馆。你既然做美术馆是社会行为,必须跟整个社会连接,跟社会连接做成美术馆的模式得想成做成社会化的才能发展出来。如果出于个人理想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完全是个人理想化的东西,这样做美术馆肯定是有问题的。

美术馆本身的社会行为连接社会的话不是一个个体行为,自己拿钱养美术馆的行为,而是跟社会连接的,不做成非盈利的话大家怎么来支持你,如果是个体的为了挣钱不是非盈利的,是挣钱的美术馆那就跟画廊没区别,画廊以盈利为目的。本身建美术馆以学术为目的,目的不一样,所以做法完全不一样。

吕澎:

民营美术馆和公立美术馆其实功能上是完全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定位。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营美术馆,大部分还是大一些的画廊而已。至于说资金问题,解决方式只能是没钱就不做,因为美术馆应该有长期的展览计划和定位目标,民营企业是负担不起的,因此必须依靠一系列真正的政策支持来保证民营美术馆的长久性,而不是个别企业或者个人的资金注入。这样,就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解决民营美术馆的问题,这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李磊:

民营美术馆的定位不清晰,文化部正在建议通过立法手段,将民营美术馆的功能定位,通过技术指标将何谓民营美术馆定义下来。主要的在于民营美术馆应该是从事非赢利目的的活动,负担社会和教育功能,这不排斥它可以经营以保证自身运转,但跟画廊是有本质区别的。

柳淳风: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中国民营美术馆基本还处于投资人主导的阶段,经营模式也不固定,可以说还没有找到自身最准确的定位,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一些民营美术馆的管理者使用着和国有美术馆完全一样的经营模式进行管理,加之对美术馆的学术和收藏走向没有清晰的思路,经过最初一段时间的澎湃豪情之后,开始不堪承受长期投入而无收入的局面,在没有基金会经济资助、国家资金、政策支持的环境下,一批民营美术馆纷纷关门,其中就包括了沈阳的东宇美术馆,成都的上河美术馆等等。

附:

私立美术馆的他山之石

强调学术也要考虑生存

张子康最强调的就是学术委员会,“一个美术馆如果学术性不强,偏差太大,将会影响其发展。学术性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这个严格的学术委员会对进来的展览以及馆藏都要进行一个评估,以保证质量。”“但强调学术的同时也要考虑生存。”张子康表示,虽然今日美术馆一贯坚持高标准的学术品格,以组建国际顶级学术队伍及一流的学术研究组织作为成就其他各项工作的先决条件,借此建立美术馆高标准的学术地位,但如何运营,如何把资金有效地动用起来,跟学术相匹配,互相支撑,这样才能互相平衡发展。“商业的概念和学术的概念一直在打架,其实学术和商业这两个概念是永远分不开的。比如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展览,都是新的艺术家,那该如何让社会认定这个展览的学术性呢?这个画家画得很好,但是没有人知道,他做展览就很难拉到赞助。一个好的美术馆比较容易有赞助,就是因为他每一次的展览都达到了一定水准,都有一定的品质保证。比如说,今日美术馆每次展览都有一定的学术标准,所以我们做知名度不高的展览时也能有赞助,就是因为对方是用信任度来给你投资的。学术和商业是有矛盾的,但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

造血机制亟待建立

几乎所有民营美术馆在创办初期都有过成为一流美术馆的抱负。但是不难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失去耐心,美术馆陷入长久的平庸。客观地说,在我国近十几年来创建的数十家民营美术馆中,运营良好、符合美术馆标准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有人对目前民营美术馆的投资方做了统计,95%的民营美术馆背后有地产商的影子。因为兴建美术馆,可以让社区文化档次提高,楼盘价值也随之上升,几乎是立竿见影的事情,这被称为“变相回报”。更极端的个案是“跑马圈地”。收藏家郭庆祥透露,有的人打着民营美术馆的旗号征地,实际上只拿其中的十分之一建美术馆,剩下的用于商业开发。另一种最常见情况是卖画,打着办美术馆的幌子干画廊的活计———卖画赚钱。目前,许多民营美术馆并没有完全杜绝卖画,只是不把卖画作为主业而已。“没有稳固的内部造血机制,在资本的制约下,民营美术馆想要保持学术性、独立性,那是空想。”有位艺术评论家的观点一针见血。在这方面,借鉴国外的经验是很务实的选择。比如,个人和企业向艺术机构、艺术项目进行捐赠或赞助可以享受免税待遇,是许多国家为博物馆、美术馆所提供的造血机制。在这些国家,企业家如果将财产留给后代,必须支付超过50%的税,而支持公共艺术事业是可以免税或减税的,所以会有大量资金流入艺术品领域。

海外艺术生态中的基金会制度也是民营美术馆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只要注册为非盈利的社会文化机构包括私人美术馆、艺术家组织、博物馆和另类艺术空间,便有资格申请各类政府和非政府基金。这既为美术馆争取到多种资金来源,也避免了资本对艺术和文化项目的直接干预。

需要社会、政府的支持

张子康认为,想做一个最好的美术馆不是一个个人就能够实现的,需要很多社会力量,包括政府对你的支持、社会的关注、社会的支持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需要时间,但是在中国什么奇迹都能发生,中国几十年完成了几百年的过程。中国美术馆的发展速度也不会逊色,很快跟上去。但是这个需要政策的完善,需要有这个土壤,才能长出这个苗来。我们可能是在夹缝当中长出来的,我们希望以后未来的生长是在很好的土壤里面而不是在夹缝当中生长出来,而是有能够长强大的土壤,这个土壤包括国家的政策、社会的支持、人们的素质、人们对美术馆的理解、对美术馆事业推动的人来共同完成。如果本身这个土壤不具备这样发展的空间的话,确确实实在发展当中是有问题的。中国美术馆跟国外美术馆从资金上差异很大,但是这种差异到底怎么完成,差异很大。

美国MOMA美术馆礼品收入去年是1.7亿美金,利润肯定有几个亿,中国几个美术馆才有几个亿的资金?从国家的免税政策上,这个免税政策并没有形成,美国的免税政策很好可以抵税的,在中国不可能的,抵税很少。要使美术馆发展起来,要培养的话,必须要给它土壤,没有土壤也能长出来,但是是非常艰难的生长。虽然说我们能生存,但是与大家理想当中大家期望的美术馆差距还很大,不是一点半点。另外国家还有国家美术馆,我们只是国家美术馆的补充,我们不是国家的大美术馆,民营美术馆只是给国家美术馆做一个补充,对社会起到它所起到的作用。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应该全社会包括政府都应该看到,可能才能发展得特别好。

■背景
不少民营艺术展馆难以为继

本土民营资本在四处游荡,海外艺术基金在汹涌建仓,艺术市场在泡沫的警告声中持续走高,一批早年间的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开始抢占自己的阵地和展览平台。有人这样高度概括近年来中国民营美术馆大量涌现的基本背景。来自上海市文广局的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共有33家美术馆,其中民营美术馆14家,占40%。

“建美术馆容易,养美术馆难。”对此,不少业内人士深有体会。美术馆是个“烧钱”的地方,收藏、办展、研究、教育四大功能,资金得不到保障寸步难行。与公立美术馆有固定的官方拨款不同,民营美术馆从一出生就注定它的发展壮大与其母公司的经营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母公司经营状况好,美术馆的功能就发挥正常;母公司经营失误,它极有可能面临“断奶”。因母公司资金断裂而导致民营美术馆难以为继甚至“打烊”的事例屡屡发生。

■分析
民营美术馆的种种烦恼

“中国美术教育、欣赏体系缺乏‘物证’。”这是美术界始终存在的一种声音。据统计,700万人口的瑞士有600座美术馆;而中国的美术馆数量却只有200来家,仅为瑞士的三分之一。民营美术馆的兴起,无疑是对公立美术馆的有益补充,但民营美术馆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烦恼,也越来越为业内人士所关注。

北京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指出,在美国,美术馆大都是私立的,如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惠特尼美术馆、纽约现代美术馆等等,“美国有免税制度,所以大家都愿意捐赠。而且他们有这样的一个意识,捐赠到了一定数量就有可能进入这个美术馆的董事会,就能接触到更多上层的人物,对于自己的生意是一种潜在的帮助。”

在中国,类似的国家政策基本还出于一个起步的阶段。政府曾经有明文规定,所得税的12%可以用来赞助非营利事业,但是执行起来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国家从态度上是非常支持民营美术馆的,但是落实到资金、政策上,还是不完善的,”张子康认为这还需要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有的手续十分复杂,比如说是财政部、文化部发文的,税收部门就有可能不认可;有的企业还得平衡各地关系,比如河北的企业,把钱赞助到北京了,河北当地就有可能不愿意……”

民营美术馆的地域性

在张子康的理想状态中,今日美术馆应该做成国际性、学术性都很强的美术馆,“但是同样的美术馆我拿到南京就做不成,就必须改模式,一个是学术模式,一个是经营模式。”在张子康看来,美术馆还带那么一点地域性,“在北京,我只有选择做当代美术馆才能显示出我的优势来。如果要做国画,因为全国各地的美术馆都在做国画,就显示不出我的优势了。”

同理,国外民营美术馆的模式国内也根本无法全部复制照搬。因为国外的执行馆长负责制是建立在艺术品免税和基金会制度上的,在西方国家,企业家如果将财产留给后代,必须支付超过50%的税率,而支持公共艺术事业是可以免税或减税的,所以大量的资金流入艺术品领域。而国内这一块还有待发展。

但是,今日美术馆的运营模式还是参照了国外民营美术馆中的一部分。除了理事会之外,还有一个发展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发展委员会都是业内知名人士组成的,他们付出自己宣传和推广的影响力。他们比较清楚文化机构怎么在社会上起到效应和造成较大影响力,他们也更加了解整个国家战略。我们做出发展战略后,都要请发展委员会来审定。他们通过以后,我们才能按照这个执行。发展委员会对发展战略的执行有干预权,可以监督。”

此外,企业的意识也需要逐渐转变,“很多企业不了解国家的税收政策,不知道可以通过对艺术事业的捐赠减免一部分税收,还有许多企业不理解资助艺术活动能够放大自己品牌的文化效应,也不太关心非营利事业或者艺术。这也是一个需要逐渐培养的过程。”

民营美术馆擅长专项展览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从事美术创作事业多年的许钦松一直倡导发展民营美术馆,“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个小城市里的民营美术馆和社区美术馆多达上百个,可在国内,在广东、广州还寥寥无几。”许钦松认为民营美术馆擅长专项展览,“民间有许多好玩、有意思的艺术品,综合性美术馆做的很少,民营美术馆在这方面大有可为。”而在社区开办免费向公众开放的美术馆是“文化进社区”的重要举措,对普及文化,提高居民文化修养和品位大有裨益。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