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策展档案 > 林一林在曼谷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展览

林一林在曼谷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展览

2011-01-10 19:57:35 来源: artspy艺术眼 作者:artspy

  

影像作品截桢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08年林一林的“时空隧道”展览。这个展览展示了林一林2005年到2008年的作品,包括在第12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上实现的有公众参与的行为作品“纪念碑式的游戏”(2007年) ;和挪威学生在奥斯陆和广州一起合作的行为作品系列(“问题”2005年;“座右铭”2007年);以及 在上海外滩街道和地下人行隧道拍摄的录像作品(“外滩”2008年);20世纪中国漫画人物三毛的雕塑(“三毛”2008年);还有林一林在海南海口拍摄的录像(“某一天”2006年)。

陈浩扬这样描述那次展览的作品情境:

“受启发于在上海外滩的多样化人流的人口统计,林一林进行了一次在中山东一路上的徒步旅行以及在黄浦江边的漫步。这两边的人行道被三条地下隧道所联接。并不是想在街上做一次行为艺术,林一林只是简单地拿着摄像机记录这块领域内的街头生活。 ‘外滩’是表演者从镜头前消失了的行为艺术。它邀请了观众去参加这样一次开放性的旅程。通过 ‘8’字形的路线整个地穿过了三条隧道,街上步行的人群在白天发出的嗡嗡声,与林一林进入地下隧道时背景声音中所传来的‘东方红’的钟声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屏幕立即转换进了黑夜,很多无家可归的人睡在地上, 一种城市生活的悲观景象,虽然可怜但却是真正的现实。从历史性的外滩的殖民历史,象征着中国人民联合起来抵抗外国侵略者,再从90年代开始的浦东,从一个荒芜人烟的贫瘠之地继而代表了经济发展的奇迹, 林一林通过质疑我们自身对运动的感受揭露了中国当代不同历史多层次的混杂。” 

展览现场

这次在曼谷唐人艺术中心,林一林共展出了三个影像作品。刚进门的第一个录像“凯旋”(2009年),延续了“街道行走”这个概念。影片中的林一林手脚被铐在一起,学着跛脚人的样子走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据称,这是艺术家当时在国内看到一个人这样行走而产生的灵感。那个人的后面当时跟着一名便衣警察,究竟是警察迫使他如此这般,还是因为他这样而后面跟着一个警察,我们不得而知。

展览现场

而林一林的这个“行走”就很巧妙了,一个穿着简单的亚洲面孔,手脚被难受地铐起,在巴黎象征着高贵与财富的著名观光街上行走,这一行为究竟是林一林本身所体验到的尴尬比较多,还是周围不经意看到这个情境的欧洲人的别扭比较多,还是在曼谷的画廊里看到这段视频的人难受比较多,我们也不得而知。这个作品比起其他两个和本次展览的“土地”主题息息相关的影像作品,它显得更贴近艺术家先前的作品。艺术家本人对这个作品在“土地”项目的文案上并没有过多的解读,只是认为这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作品。它其中蕴含着某种无声的紧张,仿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人从身后拿着警棍出现,驱逐这个与这条街道身份不匹配的人。无论他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只要他看起来“不正常”,别人就有权利戴着有色眼镜判断他,尤其是这样一张东方面孔,在众位欧洲人惊讶的目光下,更加凸显了身份的特殊性。

展览现场

林一林本人表示,这是早些时候完成的作品,拿到本次展览中,和土地本身有一些微小的联系。我们姑且把它看作是一个没有主题并适合被安放的过渡性作品。

 

影像作品截桢

而另外两个影像作品,则显得比较一目了然:其中一个,是北京北皋地区的艺术家工作室被强拆,艺术家带领一群同行背负木板制成的貌似的十字架上街游行。在国际歌的背景音乐下,政府官员和警察的出面干预,热心群众的大声批驳,以及行进人群不知道是该向前还是撤退的茫然,都生动地反映出了中国目前最尖锐的矛盾指向:土地,或者说是住所,的问题。另外一个录像,则是在先前作品中指着当地权威大骂“你是农民的儿子,你都没有自己的土地,你还高兴呢,你应该哭!”的热心群众。他站在那片被拆毁了只剩下黄土的土地上跑了一圈,说“土地会要命的,就不知道会要谁的命”。这句话究竟该如何解读,也发人深思。

 

现场

林一林自己在解读这两个作品时说:“画廊的装置是中国社会的现实版,具有强烈的斗争性和压迫感,一种战斗式的体验。以自我命名的正义去对抗以法律开路的狡诈行径,这是赤裸裸地为生存而战,两边的人群同样是经历了共产主义教育的成长过程。艺术成为一种斗争的工具,这不关符发明,重要是如何运用和宣传,这同样是中国近现代留下最大的精神财富。录像的内容暴露了中国当今社会问题的核心,知识分子、农民、警察和小官僚构成了鲜活的一幕。砖墙装置演化为宣传的机器,‘问句’连接了中泰两地关于土地和艺术的同质和差异的思考指向,也连接了清迈和曼谷的同一方案的两个部分。”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