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未来媒体艺术 > 新媒体艺术的担当

新媒体艺术的担当

2010-09-15 09:21:00 来源: 东方视觉 作者:

转译媒体艺术节

    转译媒体艺术节(Transmediale)是一个融合艺术与电子文化的国际盛会,主旨在于关注那些介入社会的技术、科技文化现象。今年转译媒体艺术节第一次移师北京。

    转译媒体艺术节发端于柏林电影节,它的最初阶段主要关注和放映来自录像艺术和实验电影线索下的影像,以播映为基本内容。不过,到了2000年,转译媒体艺术节就开始了其多元化和艺术化的复杂“变身”——在影像艺术和实验电影的“节点”上不断演化、融合,进行着来自这两个领域的艺术探索。

  本次展览大量选用了柏林艺术家们的艺术作品,探讨了城市结构设计所蕴含的意义、价值和文脉。展览以柏林为比喻、背景和平台,将城市中最典型、最明显的元素边缘化,做辅助理解用。这点可以在展览标题“Stadt am Rande”中有所体现(“Stadt”是德文中的“城市”,“am Rande”是一个词组,有“边界”、“辅助”之意)。城市元素中的微妙、隐晦、神秘和虚无成为了此次展览的重点,城市结构的概念也由此被重新定义和扩充了。

  转译媒体艺术节的比赛是其最大的热点,每年有来自50个国家,超过1000份的比赛申请,今年,探讨城市范围内社会和媒体网络互动的艺术家Michelle Teran,凭借其西班牙穆西亚城内的双频录像装置作品,赢得了大奖。其作品对城市的极端可能性和多层维度的探讨,深刻又有趣,其通过在穆西亚小城乘坐公共汽车,借住google地球以及youtube网站的虚拟旅行,和观众做了一次近距离互动,并从物质和虚拟两部分讲述了这个世界的过去和未来。

  作为一位资深新媒体艺术从业人士,本次艺术节艺术总监Stephen Kovats就说过“new”和“media”其实都很难界定,但是这个艺术类别却内涵丰富,足以承担下一个文化命题的担当。

  Q&A

  艺术总监Stephen Kovats

  TO:怎样看待“新媒体”这个艺术表现形式?

  我认为新媒体艺术不是一个艺术形式,而是一种常被定义不准确的艺术门类,内涵丰富。我热衷于探寻和感受的,是艺术与蕴含在数字及网络文化的科技间的关系。这对今天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TO:从这5-10年当代艺术市场的角度来看,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走向是怎样的?

  艺术可以搭建新的沟通平台,让人们有更多的方式去理解、批判和审视当下这个以移动通讯、无线通讯为主导的社会。

  艺术所追求的,是让艺术实践跨越文化的界限,让人、团体一起表现出富有创造力的、不可预见的同时也是即兴的融洽的形态。艺术流露出的是开放的、无障碍的文化表达。

  TO:你参与的这几届新媒体艺术展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作为活动总监,我看它的角度和那些“参加”艺术节的人们不尽相同。艺术节是艺术和文化概念的风向标,是很多领域间的连接机制,从社会科学,到抽象的批判的理论。从这个角度讲,它不断变化、发展,从形式到内容。我们的兴趣在于提升艺术和文化的地位,吸引各行各业对科技和实验感兴趣的人们,吸引更多的艺术形式,发现新的方法来表现全球网络社会是如何进化的。

  TO:作为拥有超过10年新媒体艺术从事经验的专业人士,你怎样评价它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它是否在将来,会成为艺术中的主流?

  大约20年前在我职业生涯刚开始的阶段,我在数字和广播媒体领域做设计师,我对此很感兴趣。不论现在还是将来,我相信艺术表现对我们自身和社会将一直是一种重要的反映。它回避了艺术市场的概念和对当代主流艺术的期待。一旦艺术表现进入这些领域,它那些必要的锋利的批判性的外沿将被钝化。任何艺术在将来都必须能够用一种全新的光芒为我们照亮世界。

  TO:对移师北京举办的本次新媒体展有着怎样的期望?这种预期和你们挑选的艺术家和作品有着怎样的联系?

  此次展览由Melanie Zagrean 和 Pierre Wolters协办。这两位是我们在柏林“艺术-诉求-冲动”画廊的合作伙伴。这次展览旨在用特定艺术表现形式让观众对城市生活的物质性和动态,有蜻蜓点水的了解。为此,我们对北京和柏林两个城市的共性做了展示。我们做了很多概念性的电视节目,从两个城市各自独特的历史背景、功能和城市复杂多样性将它们连接在一起。这样一来,我们非常感兴趣北京人从柏林的视角看自己的城市会是什么感受。或许这个视角很奇怪。

  TO:怎样看待新媒体艺术中的哲学意义?

  为了避免曲解新媒体艺术,在众多基于科技与数字艺术语言运作的,以“转”或“跨”为名的媒体艺术的重要哲学思想中,有一种对新媒体艺术这样描述:它所渴望创造的,是开放的、合作的、自由互动的表现体系。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