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艺术”和“实验艺术”的废除---我的理想用词是“艺术”
  • 邱志杰:区分描述性概念和分期概念――中西语境中“当代艺术”的概念考察
  • 传统、全球化,以及影响东西方当代艺术的几个问题
  • 黄笃︱艺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但可以综合现实
  • 重要的不是“什么是当代”:我们应该关注在历史中形成的当代性
  • “一路走来”——“中国前卫艺术教父”栗宪庭的艺术之旅
  • 艺术中的政治——汪晖与朱金石的对话
  • 欧游反思录 ——欧洲三大艺术活动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 当代形式与传统文化(关于观念艺术)
  • 朱青生:中国未真正诞生艺术史专业
  • 专家认为:中国策展人应具备两种目光
  • 何桂彦:重要的仍然是艺术
  • 原志阳:当代艺术如何介入城市文化权力空间
  • 鲁明军:功能自觉与价值阙如
  • 冀少峰:为什么是“中转”
  • 朱其︱疯狂消费是我们觉得真实或者踏实的存在
  • 何谓“事件”——如何创造一个展览
  • 本届卡塞尔文献展以失败告终?策展团队Ruangrupa访谈
  • 陈晓峰:2011年艺术危机G点
  • 盛葳︱论“体制”与“当代艺术”之关系
  • 孙振华:史学传统和当代艺术史写作
  • 刘淳:策展人的价值与意义
  • 展览制度与中国当代雕塑
  • W.T.J. 米切尔︱视觉媒介不存在
  • 朱青生:对博伊斯的一些评价
  • 张海涛:对宋庄“强拆事件”的见解
  • 被误读的“行为” ——二十年多年行为艺术现象和背景
  • 彭德︱中国美术发展战略
  • 欧宁:报纸是隐形的公民建筑
  • 栗宪庭:“被消费”的影响力
  • 冯博一︱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劫难逃
  • 安塞姆-基弗:艺术是艰难的,可不是娱乐
  • 奥利瓦中国行的意义与中国抽象艺术
  • [访谈]张海涛:转换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
  • 与传统碰撞?PSA“青年策展人计划”展现新生代策展人的爆发力
  • 自动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上):中国当代艺术在变乖还是进化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之路在何方?
  • 从高岩松装置作品看今日“新垃圾艺术”
  • 朱朱:“狂欢”与“灰色”
  • 后现代艺术的商业运作
  • 两个视角回眸艺术“85新潮”
  • 尹吉男:当代艺术家仍需寻找文化坐标
  • 欧文·沃姆 选择幽默,就是选择批判
  • 中国当代艺术的审查制度
  • 评论档案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艺术财经 > 菲利普斯:影像市场有待激发

    菲利普斯:影像市场有待激发

    2010-06-27 10:03:56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者:邱家和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2010上海国际摄影周暨上海第十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摄影艺术家、策展人与画廊老板汇聚上海,本报借此机会与北京华辰拍卖公司影像业务负责人李欣联手,假座位于M50的上海爱普生影艺坊举行“影像收藏与拍卖”座谈会。来自美国的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总策展人克里斯多夫·菲利普斯在会上对当前中国影像拍卖市场发表了看法。

    美术馆收藏刺激拍卖

    菲利普斯回顾了西方影像艺术拍卖的发展历程。他指出,西方摄影作品的拍卖始于1968年,当时在瑞士拍卖了一个法国私人藏家收藏的照片。拍卖结果,其成交价格之高出人意料。到1972年,纽约苏富比开始设立摄影作品的常规拍卖。其后,在10到20年里,摄影作品的价格迅速走高。

    对此,菲利普斯指出了其中的根本原因,那就是西方一些顶级的大博物馆、美术馆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始收藏摄影作品。而这就发生在摄影作品走上拍卖台之后。在这之前,摄影师只能把照片卖给杂志社。他又表示,相比之下,中国博物馆、美术馆收藏照片的不多。这不仅不利于影像作品价格的提升,还造成对影像艺术的学术研究的缺席。这也使那些对影像艺术有兴趣的收藏家,缺乏专家的意见与参考,不知道决定摄影师作品好坏的价值标准。

    当代艺术带来市场分化

    菲利普斯还指出了国际影像艺术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发生了一个重要演变,人们开始区分照片中的艺术家的作品与摄影师的作品,两者的价格有5到10倍的落差。

    菲利普斯指出的这个变化,是由当代艺术的蓬勃兴起引发的。许多当代艺术家利用摄影、录像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新媒介,对摄影师主导的影像艺术带来了全面的冲击。这个过程稍后也在中国发生了,出现了当代艺术家创作的观念摄影。菲利普斯就曾与游学美国的华裔学者巫鸿,于2004年在纽约策划了《在现实和未来之间——中国新摄影与录像》展。而这个展览成为触发中国影像艺术热的引爆点,还带动了随后在中国国内出现的影像拍卖热。菲利普斯在座谈会上,就特地谈到了这些当代艺术家如王庆松、王劲松、邱志杰等人的作品在拍卖场上的出现。

    要有自己的发展道路

    当前,中国影像市场形成了老照片、纪实摄影与观念摄影三大板块三足鼎立的局面。华辰拍卖的影像业务负责人李欣指出,拍卖市场上老照片与纪实摄影走得较好,观念摄影却裹足不前。对此,菲利普斯也谈了他的看法。他认为,不是老照片就价值高。

    他指出,老照片与观念摄影,都涉及到作品的原版、版数与限量的问题。欧美画廊对此都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来决定照片的市场价格。而收藏家方面对此也了解得很清楚。即便是在亚洲,日本的画廊也是如此。如荒木经惟的照片,照片冲洗日期最早的最贵。但是亚洲有的市场对照片的数量、版本却没有限制,因此,造成了不同国家的市场发生了不同的演变。中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情况的发展道路。

    曾经身为国际著名的瑞银的收藏顾问菲利普斯还谈到了中国企业与私人机构如民生银行对影像艺术收藏的兴趣。他表示,瑞银收藏了4万件艺术品,还赞助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被认为在全球金融界参与艺术市场的翘楚,但在经济危机中被质疑为“不务正业”,最后解散了其属下的艺术机构,解聘了那些机构的员工与高管。这说明银行等企业介入艺术还是要有界限。

    他还强调,影像艺术市场需要推动和创造,需要一些激发因素。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