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2" target="_blank">访谈:马修·伯利塞维兹(Mathieu Borysevicz)
  • “ 由……策划”项目:仍然,我们需要信任艺术家
  • 约瑟夫·波依斯访谈录
  • 站在玻璃的角度去思考——专访“玻璃应力”策划者阿德里亚诺·贝伦戈
  • 意大利艺术家朱塞佩·兰达佐作品
  • 英国当代雕塑大师安东尼·葛姆雷
  • 遗落和被搁置的……——2012拍摄手记
  • 达明安·赫斯特NFT项目
  • 装置的空间政治
  • 蔡国强:我最兴奋的角色就是用艺术来讲故事
  • 杰夫-沃尔作品
  • 辛迪-谢尔曼作品
  • 一片碎玻璃之海
  • 刘港顺 ︱我们都过着口是心非的生活
  • Not Vital:我的工作室是整个地球(节选)
  • Max Gerthel谈Institute For Provocation(IFP)
  • 张巍︱《人偶档案》
  • 王庆松︱作品能做社会插图,比进美术馆更重要
  • 卢杰︱价值失焦,生态失血,当代艺术能绝地再生吗?
  • 陈宇飞︱从美术馆到剧场
  • 塔皮埃斯的禅意
  • 除了标志性的熊猫,还有什么进入了“赵半狄的中国Party”
  • 个人追求和公共问题︱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对话约瑟夫·科苏斯
  • 威廉·肯特里奇之美学脉络
  • 中国艺术家李洪波纸雕艺术亮相美国引关注
  • 小汉斯&布尔乔亚访谈︱伟大的艺术家需要什么样的技巧?
  • 罗斯科:好艺术是纯粹的
  • Christiane Haase
  • 李占洋作品研讨会
  • 王兴伟:坏而美的画
  • 问题之问题——金锋作品读疑
  • 差异的重复——评周洋明的绘画
  • 舒勇——《中国·力量的形态 》
  • Attila Csorgo 个展:阿基米德定点
  • 奥罗拉(Allora)与卡扎蒂勒(Calzadilla)“Compass”作品展
  • 亚特·祖米卓斯基(Artur Zmijewski)
  • 卡捷琳娜·赛达(Katerina Seda)“Mirror Hill_No Light”
  • 西蒙·戴博·摩勒(Simon Dybbroe Moller)
  • Charles LeDray:装置作品workworkworkworkwork
  • 破执:汪建伟的历史和政治叙事
  • 向维基解密(Wikileaks)和Wojnarowicz学习:为了透明和公正
  • 作为观看控制的一种修改机制
  • 一分钟雕塑:欧文·沃姆(Erwin Wurm)
  • 仍然是无边的现实主义——以里希特为例谈中国当代艺术
  • 莫娜·哈透姆(Mona Hatoum):令人不安的电流
  • 评论档案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未来媒体艺术 > 杭州再掀数字艺术热

    杭州再掀数字艺术热

    2010-05-28 14:40:12 来源: 东方视觉 作者:

    “挑战你想象力的极限”——这将是观众们在领略了“未来链接—数字艺术中国”大展后的深刻体会。本次展览,是本次杭州艺术博览会的重头戏之一,也是本次博览会中最贴近 世博会的展览之一。其中刚刚为上海世博会未来馆巨型互动屏幕创作关于未来城市动画电影的卜桦带来跟未来有关的动画作品《未来荒》,此外央美教授、著名数字艺术家缪晓春经过2年潜心创作的14分钟3D数字艺术也在杭州首次亮相,这件作品即将代表中国数字艺术的最高水准的作品在欧州展出。
     
    本次展览总策划、中国数字艺术协会秘书长、国家博物馆顾问王泊乔告诉记者,本次展览是“数字艺术中国”系列大展第二次在杭州举办,展出了国内外12位著名数字艺术家的20余件动态和静态数字艺术作品。继去年的展览取得轰动之后,本次大展,再次给杭州人民奉献了一道数字艺术饕餮盛宴。

    汇聚顶尖华人数字艺术家
    王泊乔介绍,本次展览特邀国内外著名数字艺术家参展,除卜桦外,还有曾入选戛纳影展并获法国短片大奖的艺术家林哲乐;倍受国际艺术界瞩目的中央美院教授缪晓春和著名当代艺术家张小涛;中国美术学院吴俊勇;著名多媒体艺术家丰江舟;著名动画艺术家皮三;唐茂宏和旅居美国的华裔艺术家黑峰;屡获国际大奖的香港新媒体艺术家林欣杰(Keith Lam);数码像素画高手代化;跨界艺术家蒋非默等,都将会在本次“未来链接—数字艺术中国”展览中展出他们的代表作品和2010年的最新作品。展览将一直持续至5月31日。
     
    数字动画超越上海世博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位于南市发电厂旧厂房的城市未来馆,将是一个充满狂想的未来世界:500平方米的巨大屏幕播放动画片,带领参观者体验在空中生活的快感,甚至飞去太空游玩。而动画的创作者,被美国奥斯卡奖评委布里斯托女士誉为“中国年轻艺术家的天才之一”的卜桦为杭州观众带来了魔幻写实风的《未来荒》,作品中她用一贯简洁有力粗线条和浓烈色彩勾勒出一幅超现实的场景,搭配未来感十足的电子音乐,呈现出宇宙人生中的孤独感、心有可能产生的距离和相遇的偶然性。作品中的小女孩和裸体女郎分别代表着人生不同时期的状态,尽管心理状态不同但或多或少都会觉得孤独。小女孩的世界比较富饶,她在自得其乐地感受一切,但有时仍会感到孤独,还是需要自备太阳。而女郎则一直在寻找,犹如她手中红线牵着的那只仙鹤:向往得到自由,但又一直受到束缚,直到一瞬间线挣断鸟飞走,女郎也似乎觉醒一样地从地上站起来而后走开……而未来究竟是美好还是荒芜一片,值得人们深思。有关专家认为,无论从作品的艺术深度、想象力的丰富等方面来看,《未来荒》更能诠释未来城市。
     
    数字艺术再次轰动杭州
    记者了解到,这是中国数字艺术协会组织的“数字艺术中国”系列展览第二次来到杭州。2009年举办的第二届杭州艺术博览会期间,“数字艺术中国”携卜桦、缪晓春等人的作品第一次来到杭州,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展览上,《坐天观井》等数字艺术巨作令观众感到无比震撼,5天的展期内,“数字艺术中国”的展区内总是人潮涌动,浙江及杭州当地媒体对这一盛况进行了反复报道,对数字艺术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也进行了普及和解析,整个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参展作品获得了杭州市民的广泛好评。

    王泊乔介绍,近年来,杭州的文化创意展业一直走在国内前沿,在动漫、视频艺术创作及美术院校的数字艺术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水准,可以说,杭州具备了数字艺术跨越式发展的各种条件,所以2009年“数字艺术中国”系列展览把杭州作为重点展示基地。而且实践证明,杭州人民对数字艺术的热爱和理解力,令中国数字艺术协会的专家们和艺术家们感到十分激动和欣喜。所以,2010年协会决定继续在杭州举办系列展览。而在今年的“未来链接”大展中,有不少艺术家都参与了去年的展览,他们没有重复过去的作品,都为此次展览带来了全新作品,这不但是对杭州观众的尊重,更是希望借杭州这片艺术土壤,让中国的数字艺术能够更长足的发展。

    王泊乔说,“未来链接”大展的展区,位于本次杭州艺术博览会主展场的中心位置,也体现了博览会组委会对这个展览的重视,“未来链接”的展览面积近500平方米,而展示数字艺术的巨幕,更是本次艺术博览会上最吸引观众眼球的亮点之一,在5月26日至31日的展期中,十几万名观众欣赏了卜桦、缪晓春、林哲乐、张小涛等人的数字艺术佳作,初步统计,观展人数是去年“国际数字艺术展”的两倍。这些多媒体艺术令很多年轻人如醉如痴,也丰富了杭州市民的城市生活。可以说,这次展览是这些勤奋的数字艺术家们,在“世博年”奉献给杭州市民的一道“城市艺术大餐”。我们真心希望,这些数字艺术品能让杭州人民的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数字艺术渐行渐火
    这次杭州大展的成功,并非偶然,在此之前,2009年9月的北京宋庄艺术节上、2009年11月的第13届香港新媒体艺术节上、马来西亚国际艺术博览会上,“数字艺术中国”系列展览都无一例外地引起轰动。

    其中,宋庄的展览,被业界誉为“本届宋庄艺术节上最好看的展览”,其丰富的艺术手段,艺术家们超凡的想象力,让中国艺术批评界的耳目一新,很多专家都表示,这次数字艺术展,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未来新的成长点,是举办本次宋庄艺术节最大的收获之一。而香港的展览,则更是带有中国元素的数字艺术展,在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第一次让欧美同行佩服得五体投地。参展作品的制作技术之精、想象力之丰富、中国特色之鲜明,让香港大学们大开眼界,为中国数字艺术的国际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年6-9月又受邀为香港策划“中国智慧”数字艺术展。

    香港展览之后,“数字艺术中国”转战马来西亚,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参与的国际艺术博览会上,“数字艺术中国”令日本、西班牙、韩国等国的大型数字艺术展黯然失色——“数字艺术中国”的巨型投影屏幕前,时常有数千人排起长队等待观看。马来西亚工贸部、旅游部、国家美术馆等一些重要官员对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个展览会给马来西亚当地的艺术家和美术从业者带来很多灵感,并给当地的科技公司也带来新的技术发展想象空间。

    王泊乔介绍,虽然自2008年以来,“数字艺术中国”系列展览频繁在世界各地举办,但每一次展览的主题和参展作品都不尽相同,中国数字艺术协会每一次都根据不同的情况,组织不同的作品参展,而艺术家们,也总是尽可能地把自己最新的作品及时展现给观众。比如卜桦,每一次展览之前,她都会倾尽全力创作新的作品,而在每一个城市,她的作品总是无一例外地受到赞誉和好评。2010年以来,协会计划加大展览的密度和规模,期望能在更多的城市普及数字艺术。协会与杭州市2年来合作的成功经验值得未来借鉴和推广,中国数字艺术协会期待能与更多的城市展开合作,针对承办城市的历史、文化、建筑、特点、成就、民俗、百姓生活量身打造的“城市数字艺术体验馆”更以超越视觉和听觉的全感官体验带给城市和人们难以想象的创意和启示,同时也成为城市面貌和城市形象有力的宣传装置。

    更重要的是,“数字艺术中国”所带来的跨界合作模式和理念,能促进国际、城市之间合作与投资,不同领域的产业和文化创意结合,形成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两方面相互推动发展的大格局,成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引擎”。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