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评论档案 > 世界对女人变温和了?

世界对女人变温和了?

2008-03-17 17:40:10 来源: art2001 作者:

专访布露慕.卡德纳斯(Bloum Cardenas)

文│郭冠英(Anes)


相较于上个世纪,当代女性的问题不在无法去做,而在于要做的选择更多。而妮基作品带来的重要宝藏不在晚期鲜艳风格、为人们带来欢笑的娜娜和塔罗公园,而是她最痛苦的创作早期中,便早已存在的那种挣扎却勇敢挖掘、保持着对现实状态的批判意识、直指问题核心的锐利基锋。

继2006年1月赴韩国国家当代美术馆、2006年8月赴澳门艺术博物馆展出后,2007年2月9日妮基.德.桑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的作品来到了台湾,其孙女布露慕.卡德纳斯(Bloum Cardenas)代表妮基慈善艺术基金会参与历史博物馆「妮基的异想世界」展开幕。妮基早期挣扎、晚期怡人的作品风格呼应其波折跌宕的艺术生涯,令人不 禁想起20世纪女艺术家卡蜜儿(Camille Claudel)、卡罗(Frida Kahlo)的前例;而承袭丰富文化资本、也是活跃的创作者布露慕,她与祖母之间的创作对应关系也颇耐人寻味。

妮基早期:驱魔、异教仪式般的作品

在布露慕的回忆中,祖母总是显得年轻(妮基21岁便生下布露慕母亲罗拉、40岁就当了外婆),性格热情刚烈、对外却总是保持优雅。布露慕还记得,热爱生命的妮基,到了70岁至2002年过世前都还在学滑翔翼飞行。
布露慕的青少年(14至20岁)课余大部分时间几乎完全花在着手整理祖母的作品档案,祖母过世前五年就开始帮忙处理作品捐赠、展览、筹备基金会事宜,布露 慕对祖母的生平如数家珍:妮基三岁时父亲在一次股市崩盘后破产,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美、法两地度过,18岁私奔结婚,21岁生下孩子,23岁出现了严重的 神经衰弱症兆,开始用艺术抒发强烈感情,喜爱旅游的她对欧洲天主教堂、西班牙高第建筑中的装饰风格印象深刻,并运用在创作当中。
妮基生平最重要的艺术伴侣丁格利(Jean Tinguely),在20岁出头便已结识,但当时两人各有婚姻,一直到40岁才与丁格利结婚(也是布露慕诞生那年)。早期许多作品如恶梦般充满怨气、环 绕着恐怖的氛围,许多作品以「新娘」为主角,穿着庄重华丽却神情哀伤,展现她对家庭、爱情的复杂情绪。1961年的《我情人的肖像》,为了不让自己过分热 恋某人,将他的衬衫贴于木板上,在头的位置放一块飞标板,像巫术祭仪一般,在一次又一次掷飞标的过程中,像驱魔咒一样将心中的热情消灭;这种异教般的执迷 即使在晚年明亮的《塔罗花园》,仍带有强烈的女性特质。

画作变成了死亡与复活的神龛。我射击着自己,射击着不公的社会,
我射击我自身的暴力,也射击着时代的暴力。
我在背负重担一样,被迫拖曳着自身内在的暴力……
——妮基语录
1960年代妮基与丁格利创作「射击」系列,她的射击对象是以教堂圣坛形式呈现的床、爱人、家居用品等,对比于欧洲古典女性的典型:不是贤妻良母就是修 女。这也使得她成为当时射击绘画的唯一女性,呈现了她的愤怒与不屈、一股女性对抗宿命的力量。这股射击力量若不发出,有艺术才华的妮基可能如女雕塑家卡蜜 儿.克劳岱一样抑郁以终。也是因为30岁便开始发泄愤怒、大胆创作(虽然她直到64岁才出版《我的秘密》一书揭露了她12岁时曾是乱伦受害者),晚年才有 色彩缤纷迎人的「娜娜」与「塔罗花园」。

娜娜:无法抗拒的母性形象

35岁她开始创作的女性原型,这些女人的形象也迥异于时尚要求美女的纤瘦弱不禁风身材,反倒像女人怀孕时圆滚滚的腹部和膨胀的胸部,圆满的身躯承载着重要 的任务:怀孕生子。妮基将这原型命名为「娜娜」,也是今日妮基最具代表的作品,「不论妮基作品在亚洲、欧洲或美国展览,娜娜系列总是受到很多的欢迎。」布 露慕说。任何种族、性别的人们都很难抗拒像妈妈一样的「娜娜」的母亲意象,反映出对母亲依恋的人类本性。而将「娜娜」巨大立体化所发展的作品《hon》 ——一个圆滚滚色彩鲜艳斜躺着的女体/母体,放在花园中就像小孩的游乐设施,人们可以从她胖胖的两腿走进去,有如回到胎儿的子宫一样。 
很吊诡地,妮基早年极有个性、愤世嫉俗的艺术创作,到了晚年却逐步发展出老少咸宜的风格,既美观又兼实用。或许妮基年轻时的工作经验(时尚杂志 《Vogue》、《Life》、《Harper's Bazaar》、《Elle》模特儿)不无影响,加上幸运地有两种文化熏陶——重抽象美学意念的法国、重资本及实证主义的美国——但她穿梭两地、综合两种 文化的优势,在创作力旺盛的关键青壮年结识了帕洛克(Jackson Pollock)、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罗森伯格(Raubert Raushenberg)、琼斯(Jasper Johns)等重要艺术家,取得艺坛不能忽略的重要位置,为女性美学发声。她由艺术发展出有建筑功能的雕塑,由雕塑发展成建筑,娜娜梦想屋、娜娜喷泉;而 位于意大利托斯卡尼的「塔罗花园」全是她设计的塔罗牌角色雕塑,现已成为许多人的度假胜地,为大人小孩带来欢乐的天堂,也为当地带来许多观光客。

卡罗vs.卡蜜儿vs.妮基

妮基少女时期的性侵害经验成为早期作品恶梦来源,但终究以喜剧收场。令人联想起上世纪几位在艺术史微弱发声的女艺术家卡蜜儿与卡罗,奇妙的是这两位与妮基 的共通点是她们皆有一位出色的艺术伴侣(但不能轻易归罪于此):卡罗的里维拉(Diego Rivera)、和卡蜜儿的罗丹(Auguste Rodin)。1954年过世的卡罗是极具个人特色的画家,但直到1980年代多元主义和女性主义抬头她的作品才受艺坛重视。卡罗经常以自画像呈现人类 (不只是女性)面临的困境,而在一些与里维拉的合照及描绘两人形象的画中,总是她较小地、而相较之下里维拉几乎庞然地盘据画面,令后来研究者关注到她与里 维拉的关系。卡罗生前未受重视,但其作品却预示般地揭露很多当代文化评论关注的议题,在卡罗的官方网站上论者甚至认为,2007年才是卡罗真正诞生的年 份。然而不论卡罗或卡蜜儿,关于这两位天分极高的女性无法大展创作抱负,若只轻意断论或归罪于艺术的性别政治,反而会忽略相对弱势者主动发声的重要性。
布露慕回忆:「我想我的祖母是幸运的,她与丁格利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如妮基最钟爱的塔罗花园的第一个建筑雕塑《女教皇》(La Papesse)代表女性的创意和力量,而丁格利为这些塔罗塑像焊接着强力的铁支柱,这位男性伴侣总是支持着她完成自我。另一个例子,在妮基与丁格利合作 的部分作品如「射击」系列没有削弱她欲展现/摧毁/颠覆的对象,得以成就她欲完成的女性议题。
比较起卡蜜儿和妮基的早年成长背景,卡蜜儿其实幸运得多——她拥有天分、父母不反对她创作的家庭、以及许多名师。但她们同样地,却在创作最旺盛的阶段有极 关键的转变:妮基于23岁出现强烈精神崩溃症兆后以创作来挑战与抒发内心禁忌的阴影、她大胆面对最黑暗深层的伤口,卡蜜儿则在34岁与罗丹分手、38岁拒 绝与罗丹在布拉格展出、42岁开始发狂、79岁死于精神病院中。

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不公义,都是对所有地方公义的威胁。
——马丁.路德.金
相较于艺坛,全球其它层面女性的生活是更普世性的重要议题。世界各地、各领域都有更贴近日常生活的不平等在发生。布露慕提到:「是的,西方女性拥有投票权 也不到一百年,今日法国女人平均工资仍不到男人的1/3,女人在家庭暴力中受伤甚至受害的例子令人吃惊地时有所闻。但我相信在女人意识到主动争取发声权的 当代,状况会改善。我是个乐观主义者!」

布露慕:艺术贵族的宿命和反抗

生在艺术世家、承继艺术资本和人脉,布露慕要在仍是西方主流强势的视觉艺术领域崭露头角,可以比全球大多数艺术家少奋斗很多年。和祖母一样有着美、法两国 的成长渊源,而且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的布露慕回忆着:「多元文化对我自己的生活、创作、价值观有相当大的影响」,童年在巴黎长大,1990年搬到纽约,之后 再搬到旧金山。「我童年对印度尼西亚装饰性丰富的图案印象深刻,之后在美国也特别偏爱原住民粗犷的色彩表现。在自己的创作中,在创作中也不自觉地选择类似 色彩的拼贴表现。」
不过她自承压力也不同一般,她小时候最不希望的就是当一个艺术家,反而希望像吉普赛人流浪各地。1997年后发展至今、像垃圾资源回收般的「塑料袋画」创 作出来的作品有着浓厚街头艺术风味,或许就是一种对艺术贵族家庭的反抗,也或许是在「最边缘」当中寻找「最前卫」:而这两个文字符码(反义冲突)却有时吊 诡地被不同位置的人指涉同样的艺术对象。
可能是成长背景相较幸福许多,「我承认我的作品意识不若祖母来得深刻。」她的塑料袋拼贴画像是梦一般朦胧反应着善与恶、野心或简洁。她经常展览、参与团体 创作,3至4月将在旧金山DA Arts画廊个展,作品会运用这次台湾之旅热情的史博馆人员帮忙收集到的塑料袋所作的绘画。前几年她也是较偏设计的「旧金山旅馆创作计划」39位艺术家之 一,在该计划中她用一贯的塑料袋添加装饰,试图为制式的旅馆房间添加颜色、活力甚至带点耍笨元素,这位艺术贵族的风格反而有浪迹街头的味道。
不可避免地布露慕的作品往往会被拿来与祖母作比较。「我宁可他们看到的是我全方位的艺术身分,并不只是一位专职创作者。」的确与妮基挑战家庭「天职」、坚 持一己热情地追求艺术,布露慕承担的更多是妮基慈善艺术基金会的「家务」。「而且这不但是我从青少年就开始习惯、可能退休后都要处理的家事吧!」布露慕 说。
而近年妮基作品频繁地在亚洲展出,是否为基金会的推广策略?「是的,推广妮基作品到亚洲来不但是这几年的重要计划,同时在情感上我也得到很大的回馈。」在 峇里岛出生的布露慕说。「因妮基展而到亚洲的经验都能让我加强自己和这一半球至亲般的情感,这一趟也让我爱上了史博馆经典的历史作品,我一定会再来!」

母亲.孕生.能量

除了艺术家、行政者,布露慕另一个重要的身分是「母亲」:「你知道,人要同时做很多事情是很困难的,但当了母亲却让我佩服自己的本事!尽管照顾孩子的时间 占去生活极大部分,使我学会运用不完整的时间穿梭在工作、创作、家庭上,九岁的小女儿很爱和我去工作室,在里头我们创造着各自的作品。小孩让我体验一个生 命的形成、诞生、亲爱的情感回馈,相信很多当母亲的人都会同意,孩子真是上帝恩赐给女人的珍宝!」生了一对儿女身材饱满的布露慕谈笑风生,看起来就像是活 生生的「娜娜」。「就我和祖母身处的时代来看,世界对女人变温和了。我们可以做的、可以关心的事情变得更多。」布露慕对家庭的观点相对于妮基在创作呈现女 性面对家庭的挣扎与批判,看到祖孙二代异曲却同工的韧性。
在上一代(妮基)的勇敢批判后,有了下一代(布露慕)的达观。相较于上个世纪,当代女性的问题不在无法去做,而在于要做的选择更多。今日,「世界对女人变 温和了」是事实?还是幻想?女性会否在此幻想中模糊了面对问题的敏锐度?或许妮基作品带来的重要宝藏不在晚期鲜艳风格、为人们带来欢笑的娜娜和塔罗公园, 而是她最痛苦的创作早期中,便早已存在的那种挣扎却勇敢挖掘、保持着对现实状态的批判意识、直指问题核心的锐利基锋。

BOX
妮基的异想世界(The World and Fantasy of Niki de Saint Phalle)
展地◎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
展期◎2007.02.09-2007.04.29
网址◎http://www.nmh.gov.tw/

塔罗花园中制作了对应塔罗牌大秘仪22张牌大型雕塑,此为之中的《月亮》。(摄影/Dave Thau) ...

出身艺术世家的布露慕.卡德纳斯(Bloum Cardenas)本身的创作有些反精致艺术,多年来以随手可得可丢的塑料袋发展出 ...

布露慕.卡德纳斯(Bloum Cardenas)「旧金山旅馆创作计划」作品。(Bloum Cardenas提供) ...

1998年正式对外开放的塔罗花园,曾经是妮基.德.桑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个人几年的居所与工作室,如今是当地的 ...

塔罗花园中的「妮基屋」内部一景。(摄影/Dave Thau)

妮基.德.桑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倒立的黑娜娜》.1965-1966,Donation of the artist,Collection M AMAC。© ...

妮基.德.桑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大头》.1971,Collection NCAF,In deposit at MAMAC。 © 2007 NCAF, all r ...

妮基.德.桑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恶魔》.1985,Donation of the artist,Collection MAMAC。© 2007 NCAF, al ...


妮基.德.桑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我心里的尚(尚.丁格利与黄色的天使)》.1992, Donation of the artist,Collect ...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