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新闻档案 > 国内新闻 > 《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去世:塑造垮掉一代形象

《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去世:塑造垮掉一代形象

2010-02-02 12:31:47 来源: 人民网 作者:孙宇挺

 年轻时的塞林格

  传奇“遁世”作家、《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塞林格美国当地时间二十七日在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逝世,享年九十一岁。

  美国媒体二十八日的报道称,塞林格的儿子在一份声明中宣布了上述消息,并称父亲是自然死亡。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一九一九年一月一日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犹太富商家庭,一九四二年塞林格从军,一九四四年前往欧洲战场从事反间谍工作。

  一九四六年塞林格退伍,回到纽约开始专心创作。他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九五一年出版,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使其一举成名。全书以出身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十六岁中学生霍尔顿·考尔德的口吻叙述,塑造了美国当代文学中最早的反英雄形象之一。该书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主人公霍尔顿也成为美国战后“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

  据称,该书在全球以各种版本发行了六千万册。

  《麦田里的守望者》获得成功之后,塞林格变得更孤僻。他在新罕布什尔州乡间的河边小山附近买下了九十多英亩的土地,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小屋,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他虽然从未放弃写作,但他在一九五一年之后,就很少公开出版自己的作品。

  二00九年六月,塞林格的律师向纽约曼哈顿联邦法院提交了诉讼文件,要求强制回收即将于秋季在美国问世、一瑞典作家为其续写的小说《六十年之后:穿越麦田》,最后美国法官勒令该续集不准在美国出版。

 

《麦田里的守望者》原版封面

  《麦田里的守望者》内容简介:

  主人公霍尔顿是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

  霍尔顿几乎看不惯周围发生的一切,他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假装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要真正这样做,又是不可能的,结果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之中:他这一辈子最痛恨电影,但百无聊赖中又不得不在电影院里消磨时间;他厌恶没有爱情的性关系,却又糊里糊涂地叫来了妓女;他讨厌虚荣庸俗的女友萨丽,却又迷恋她的美色。

  因此,他尽管看不惯世道,却只好苦闷、彷惶,用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安慰自己,自欺欺人,最后仍不免对现实社会妥协,成不了真正的叛逆,这可以说是作者塞林格和他笔下人物霍尔顿的悲剧所在。

《时代》封面上的塞林格

  塞林格是谁

  一举成名后隐居近60年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DavidSalinger,1919年1月1日出生)父亲是做于酪和火腿进口生意的犹太商人,家境相当富裕。塞林格十五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到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军事学校里住读,据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关于寄宿学校的描写,很大部分是以那所学校为背景的。一九三六年,塞林格在军事学校毕业,取得了他毕生唯一的一张文凭。

  他1946年退伍回到纽约开始专心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年出版,他一举成名。

  这部作品对美国文学具有划时代意义,影响深远。书中主人公、反叛少年霍尔顿受到众多青少年追捧。不少人在现实生活中模仿霍尔顿的言行和装扮。

  面对全世界读者的崇拜,塞林格反而减少了与外界的联系。1953年,塞林格在新罕布什尔州买了房子,从此那座乡间河畔的屋子就成为他与世隔绝50多年的隐居地,直至他去世。

  隐居期间,塞林格只断断续续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九故事》(1953)、《法兰妮与卓依》(1961)和《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1963)。

  其中《九故事》被不少文学评论家认为比《麦田里的守望者》更出色,却未能获得同样的大众欢迎度。

  出版社

  超级长销书一年能卖10万册

  记者今早采访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国内出版方译林出版社。该社营销部负责人葛琳说,出版社于1998年再次引进该书,目前拥有该书的国内独家版权,是十足的长销书。“尤其是在青年读者群中,该书影响十分大,每年都能销售10万册。”葛琳说。

  据悉,该书目前出过两种版本。

  书店

  98版存货不多

  记者今早还从北京市新华书店了解到,《麦田里的守望者》98版目前存货不多,而2007年版存货较多。

  如王府井书店,目前98版存货只有2本,而中关村图书大厦和北京图书大厦98版存货也不到10本。

  而2007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在各家书店则存货较多,在王府井书店有60多本。“07版一直卖得比较好,所以书店方面进货比较多。”王府井书店营销部经理葛飞分析说。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