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人物档案 > 艺术家库 > 国内 > 皮三(Pi San)

皮三(Pi San)

2010-01-31 16:32:11 来源: 艺术档案网 作者:artda

皮三

简介
多媒体艺术家,中国早期著名闪客,动画人。
现居北京
1996年山西大学美术系毕业
2005年成立北京互象动画有限公司至今

动画从业经历
CCTV-1“快乐驿站”栏目策划创始人,曾任总导演
CCTV-6电影频道“爱画电影”栏目策划创始人,任栏目主编及动画导演
为贾樟柯电影《世界》设计制作电影动画
为孟京辉电影《像鸡毛一样飞》设计制作电影动画
曾为摩托罗拉,中国移动,等设计制作多个知名电视动画广告,
导演动画片《贤良》获2006中国动画学会最佳短片奖
导演《白日梦》入围美国红树枝动画节试验动画单元
策划网络动画《哐哐哐》系列火爆网络

艺术展览
1998年  一回合展 (北京)
1999年  二回合展 --- 常识立场(北京)
        <新锐的目光>展----1970年前后出生的一代 (北京/广州)
2001年  三回合展----格式化 (北京)
        <痕---中国年度影像展>  (北京)
        <中德艺术交流展> ----多媒体部分(北京)
2002年  <关于时间的三种表达方式>展  (北京) 
        <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   (广州)
2003年  距离·广东美术馆当代艺术邀请展 (广州)
        Ctrl+Z当代艺术展            (北京)
       “打开天空”当代艺术展     (上海)
2004年  2004上海双年展—— 影像生存     (上海)
2005年  柏拉图和它的七种精灵展         (北京/深圳)
       《此岸的彼岸》                    (平遥)
        2005国际数码艺术大奖IDAA首届北京巡回展   (北京)
2006年  《江湖》中国现代艺术展      (美国纽约)
        IDAA国际数码艺术大展      (澳大利亚)
2007年  四回合展                       (北京)
2008年  《我们在哪儿》                 (北京)
2009年  FAT ART 目耳计划现代艺术展    (北京)

个展
2001年   PLAY ME--王波/皮三网络多媒体作品展(北京)

出版物
《FLASH:技术还是艺术》   2005年   人民大学出版社

艺术家作品

《炸学校》截图 7分钟 2008年

《炸学校》截图 7分钟 2008年

《一毛钱》截图  18分钟 2009年

《一毛钱》截图  18分钟 2009年

《一毛钱》截图  18分钟 2009年

《三八线》截图 18分钟 2009年

《三八线》截图 18分钟 2009年

《三八线》截图 18分钟 2009年

哐哐哐系列/ 单频 / 43’19” / 2008-2009

这三部网络动画是皮三的作品《哐哐哐系列》的前三部长片,哐哐哐系列动画的角色的脑袋都是简单的对话框,是对图像时代的背景下文字与图像的关系的有趣实验,这也是哐哐哐这个名称的由来。
哐哐哐系列动画以怀旧和童年记忆为依托,以被篡改的儿歌为音乐背景的,讲述黑色幽默的不同主题。
《炸学校》讲的是简单的个人判断和体制间的对抗;《一毛钱》则展现如何能不以暴制暴,而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对抗暴力性;《三八线》是对纯真情感的回归,壁垒不是外部的铁丝网而是来自我们内心。


皮三的数字化、“搞笑”式思考

就象数码摄像机的出现满足了人们拍摄电影的愿望一样,PC个人电脑的普及以及各种平面、三维图形和数字化视音频处理软件的出现也提供了人们自由、自助编辑、制作各种多媒体作品的可能性,随着这些处理软件的兼容性不断提高,一方面是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视觉经验提供了无数的未知空间,另一方面,各种视听觉风格的混合也给基于传统的艺术学定义的美学经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状态。我们在运用概念化的传统艺术学类型分析方式来判断现时"混杂"的视觉现象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基本概念偏差的尴尬。

FLASH就是这诸多软件里的一种,它是一种数字化的动画图形处理软件。另外,由于它采用的交互性的矢量图形能将文件量压缩到适合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条件,所以人们提到FLASH的时候往往是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的。

网络的出现带来了人们之间完全不同与以往的交际方式,它的最大特征就是身份的"虚拟性"。一个人当他用一个虚拟的身份在网上的虚拟环境里生存时,他的行为方式也可能完全不同于在现实生活里的个性特征。

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交往方式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将会越来越频繁,另外一方面这种数字化交往的"真实性"也将不断的加强,这时候,就会提出一个问题,这种"数字化"的转播媒介与此前来自于光学与声学的"物理学"传播媒介,那一个更真实、更接近意义的本原?就象我在与王波(皮三)的交往中,不得不在对象的"皮三"与"王波"这两种身份之间不断转换,以期在不同的语境里求得与之沟通的结合点。王波的一个朋友叫王佩,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在网络世界大名鼎鼎的"红心杀手"。出没于互联网上的"红心杀手"的个性特征是一个有点喜欢卖弄学识又有点愤世嫉俗的家伙,动辄搬弄如簧巧舌来颠倒黑白,讽刺各色人等。但我第一次与现实中的王佩认识的时候,王佩被别人介绍到:这就是"红心杀手",旁边就有人发出了"嘿嘿"的笑声,大约是眼前这个"圆"乎乎又有点口讷家伙与"红心杀手"这个诨号放到一起的时候很有些滑稽。

皮三这个名字最早是以"闪客"的形象出现的(FLASH在英文里就是"闪光"的意思,所以,用这种软件来做作品的人就被称为"闪客"了)。他的早期作品(《D版"赤裸裸"》等)基本上与同时期的其它几个网上比较出名的同类型作品一样,采用了流式播放的样式,以一首流行的(一般以流行摇滚居多)歌曲为基础,模仿电视MTV的一些画面镜头感觉,这些实际上是后来网民比较熟悉的所谓"网络MV"的滥觞。但是,即使是这样的作品也与后来的充塞于网络之间的那些"男孩女孩"情调的MV不同的是,作者往往通过画面形象的处理把作品演绎成了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思考,而后者的末流则如"翠花"系列。皮三的这一时期作品多是通过大量的社会信息碎片的叠加,然后在一个点上加以放大,通过这种局部放大后的荒诞感,来形成一种可以归纳为荒诞基调的社会性讽喻。有意思的是,在这个作品中他对于"色情"因素的直觉性把握竟在他后来的多个作品有所体现。

在他与晓鹏合作的另一个作品《现代艺术大攻略》中,他们借用了游戏的形式,嫁接了中国当代艺术圈里的一些视觉符号,产生了一种无厘头式的"搞笑"的效果。在作品中每一个部分的界面设计以及游戏规则的编程上,都煞有其事的搞成了数字化游戏的效果,而其中的视觉符号则来自于岳敏君、张大力、方力钧、宋永红、宋冬等人的作品。这基本上是一个只在"圈子"的范围里才能产生意义的作品,只有当你比较熟悉中国当代艺术的语境,才能体会到其中"搞笑"的乐趣,这可能也影响到这个作品在网络上传播的知名度。

这种"搞笑"的特征也体现在其他闪客的作品之中,这可能与网上的某种具颠覆性的"不正经"的"雅皮"习俗有关。在这个作品中还预示了皮三作品的另一个发展方向,这就是来自于对"玩"与"被玩"之间"交互性"的偏爱。在当代艺术强调观众的"参与性"的时候,其实就是"激活"了做艺术的是人与看艺术的人的心底里"玩"的成分。这个作品的"玩"的方式基本上是按照一般电玩的逻辑,游戏者在游戏设计者事先设计好的几种结果中来回选择,从而实现某种程度上的"交互性",这也是某些"新媒体"艺术强调互动性的大概方式。这种形式基本上还是属于单向式的交互方式。

而在皮三的《连环梦》中我发现了所谓"交互性"的另外一种可能性。在这个连环式的游戏作品中,作者设置了一连串的"关节点",又用这些"关节点"串起了一个个互相联系的情节设置。游戏者在操纵游戏中虚拟的角色的同时,自己也变成了一个被游戏的设计者所操纵的角色。而反过来,被设计者所操纵的游戏者也会通过变化对不同节点是控制,来颠覆游戏者与游戏设计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新的角色互换关系。这种"交互性"可能是更多的来自于一种"心理交互"的关系。

另外作品中的宿命式的心理环境,是作品区别于一般游戏的地方,它能够带来某种身份的漂移感与命运的不确定因素。这在皮三的两个实验性的多媒体作品《玩我(1、2)》中有集中的体现。作者直接将自己设置成游戏中的人物,再通过设计好的程序经过游戏者来不断改变原先的角色设定。这样,游戏者在操作的过程中将面对两个"皮三",一个是被动的、看到形象的"游戏角色皮三",另一个是通过设定的程序将一切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的"规则制定者皮三",而游戏者的身份也随着面对不同的设定好的"皮三",会发生不同的互换。"玩我"还是"玩你",也随之产生种种不同的变数。

多媒体作品《现代艺术教程》则综合了以上所述的因素。在这个作品中,作者还通过软件将视频文件嵌入在FLASH作品里,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表现方式。但是,这个作品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则是皮三用一种荒诞的方式来做了一面透视所谓艺术界的哈哈镜,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某种现实主义的力量。我就曾在一本某艺术家的作品集中看到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是用来刊登了某某部队首长给这位艺术家的亲笔信以及艺术家与某领导、某大师、某名人、某"美术首长"的合影。作者所预置的"东方"和"西方"的两个视角,实际上是影射了现时所谓"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两个圈子。体制里面有体制里面的"登龙术",体制外面也有体制外面的"附凤法"。作品所截自于色情录像的无聊、荒诞的片段如果放在某些环境中被"圈子"认可,说不定也能"自圣"为"艺术品"。在这场游戏中,有谁还能有勇气象那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样高声喊到:看!他其实并没有穿衣服。


不说了,不说了!圈子里的事,说多了,谁以后还会与你"玩"呢?

最后还想说一句,皮三,哦--不!该是王波了。王波是专业美术院校科班出身,仍然还是一个画家,他的油画也越来越有某种"数字化"的特征了,不过还是比较表面,其中的"搞笑"倒是比较符合他的另一个身份"皮三"的个性。顺便说一句,"王波"还是属于比较老实的那种人。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