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媒体+空间 > 艺术网站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组成部分

艺术网站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组成部分

2010-01-31 15:34:30 来源: 艺术档案网 作者:王小箭

创意产业,各地“有关部门”都在抓,甚至进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近几年参加“有关部门”资助的艺术研讨会,基本上都离不开这个主题,实际上是一种献策会。重庆是个耿直的地方,川美所在的九龙坡区创意办主任谢维亚就直说她不懂,但最重要的一条她是懂的,就是尽量不管。可惜,艺术网站划到了网站范围,而不是创意产业范围,所以不是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而是严打。

之所以称为“创意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据说原因之一是为了“有关部门”能明白、好规划。但“世界工厂”的语境很容易让人把“创意产业”理解为“创意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规划与支持“创意产业园区”或“创意产业带”,就是为“创意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提供物质条件。然而,没有批评、策划、媒体这三大配套工程,当代艺术就根本不会发生,更不要说生产和销售了。正因如此,经营当代艺术作品的艺术机构通常都设有媒体推广工作岗位,一些国际知名品牌选择在今日美术馆召开新产品发布会,除了体现产品的档次,还因为今日美术馆的媒体推广能力。今天的展览海报通常都有一串媒体支持logo,甚至还细分为合作媒体与媒体支持,这中间绝对少不了网媒,因为这是网络时代,网媒的高速度、高容量、低成本是纸媒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是无法替代的。

我曾经在《批评家》杂志发表过一篇讨论艺术媒体现状的文章,《文化报》转载时把文中的“没有学术支持的当代作品就是材料的组合”一句改成了标题,后来又流传到网上。把这句话改成“没有媒体支持的当代作品就是材料的组合”也不错,而且意思基本不变,这是因为学术支持都要通过媒体来实现。前面讲的“没有批评、策划、媒体这三大配套工程,当代艺术就根本不会发生”是一样的意思。这一点,很多人不明白也想不通,包括艺术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在市场好的那段时间,因为那时买家直接到艺术家工作完成交易。但现在有人后悔了,对我说,当时太盲目了,连到网上搜一下艺术家的名字都没有。他无意中说出了网媒对当代艺术品交易的重要性,同时也肯定了批评的价值,因为他是在我这个批评家面前检讨自己曾经的盲目。

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主要是因为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后,手工造型能力也别机械造型能力所替代,照相机是平面造型机械,各种铸造设备和加工机床是立体造型机械,所谓“现成品”基本上机械成形品,行为艺术则是把人体当做现成品。而在农业手工业时代,手工造型是一种能力,其中又以再现自然特别是人为上。我曾经在北京雕漆厂当过7年工人,听老师傅说,他们学徒是从“光漆”(在胎上涂漆)开始,然后才有资格学雕刻,雕刻又根据造型难度分为N多阶梯,山水花卉低于人物,做人物衣纹低于做人脸,所以人脸都是留给造型能力最强的师傅做。这种阶梯和顾恺之说的“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基本一致。西方情况也差不多,绷画布、打底子相当于雕漆工序中的制胎、光漆,画画相当于雕漆工序中雕刻。艺术家的助手根据其水平与艺术家的要求,完成作品的不同“工序”,人物的脸和手,通常都要艺术家本人把关,就像雕漆中的人脸由造型能力最强的师傅来做。英文里的master,被翻译成“大师”,其实就是“师傅”,studio被翻译成“工作室”,其实就是“作坊”。手工造型的难度足以成为价值,在手工艺时代,难度系数最高的再现自然能力,也就成为最受尊重的劳动。与中国不同的是,西方文化始终尊重劳动,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之后,这大概也是他们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大大晚于中国的原因。机器代替手工无非是改变了劳动工具,如果没有对劳动的尊重,绝对不会有这么多知识分子研究劳动工具的改进,也不会用劳动工具的改变来作为时代变化的标志,更不会有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马克思主义以及用创造和使用工具来区别人和动物的本质。“知识就是力量”也指的是与劳动和生产有关的知识。

19世纪是工业革命在西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世纪,照相机的问世极大地挑战了手工造型技术,而发明照相机的恰恰是手工劳动的艺术家。于是从德拉克罗瓦开始,艺术开始要靠理论和批评来确认自身的价值了,其中当然少不了媒体,因为没有媒体,艺术理论和批评就无法广泛传播并最终获得承认。之后出现的现代派基本上可以成为“宣言艺术”,也就是一宣言的方式提出一种新艺术的合理性与价值。中国艺术应当说有三次转型,第一次是从工匠美术向文人画的转型,以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主张为标志,其结果必然是画论和评论的大发展,以及诗成为画的旁白,起到类似“宣言”的作用。第二次转型是西方写实艺术的引进,开始是对文人画传统的宣战,后来成为了新传统。第三次从改革开放开始,是以西方现代艺术的挑战新传统。这三次转型都有理论、批评、媒体的介入,只是第一次转型时还没有“媒体”这种概念,也没有这么发达的媒体,但应当说画面中的旁白诗是有一定的媒体作用的。第三次转型媒体力量最为强大,80年代是批评家办媒体,出现了《中国美术报》和《美术思潮》,结果是都被迫停刊。90年代沉寂了十年,新千年后又开始活跃,一家接一家的艺术媒体创刊,并成为创意产业的必要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网媒的出现。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