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未来媒体艺术 > 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

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

2009-10-18 23:34:25 来源: 新京报   作者:

    中国艺术家8月回访希腊

  记者 周文翰

  这是中华世纪坛所有展览中最与众不同的开幕式———21日上午十时,主席台上的八位嘉宾眼前没有大红的绸缎,没有任何实际物体,在他们眼前是8个投射在屏幕上的虚拟“按纽”,当他们的手接触到那一圈黄色的时候,投影立即变换成中国的城市生活剪影,由此拉开长达20天的题为“飞越之线”第二届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

  互动让观众与作品成为玩伴

  展览馆外面的爬行机器人、里面混合电子音乐的互动图像都让初次体验的观众惊讶不以。来自澳大利亚的女艺术家薇罗尼卡(Mari Velonaki)的作品《个人身份号码软垫》引起女性观众的特别注意。艺术家利用投影和传感器把一个数字的女性形象投射在一个橡胶软垫上,观众脱掉自己的鞋子,站到下面有交互设施的垫版上,用手触摸“她”脸上的针灸针头就可以改变角色的脸型。类似这样让观众感到“好玩”的作品还有不少。

  来中华世纪坛参观的人觉得每一件展品都相当有趣,但是在繁复的影像轰炸中人们反倒不知道展览主题“飞越之线”到底要表现什么。展览艺术策划人、清华大学教授鲁晓波解释说,“中国的城市化在快速发展,移动通讯、影视广播、互联网、DV等媒介的应用和影响也越来越大,艺术家、设计师也在利用这些新表现形式探讨当代城市生活状态”。   

  新媒体艺术已深入现实生活

  鲁晓波介绍说,这次展览囊括虚拟现实艺术、网络艺术、机器人艺术、交互影视、软件艺术等借助媒体技术的新艺术形式,参与展览的有德国艺术与媒体中心ZKM、荷兰V2、奥地利电子艺术中心、日本互动传播中心等海内外著名学院和艺术机构的最新作品,是截至目前我国最高等级的新媒体艺术展示活动。“我们展览一方面是表现艺术家怎样利用新媒体的特质来创作,怎样用全新的艺术策略思考当今现实,另一方面也是展示新媒体技术丰富的表现能力及应用范围”。

  支持麦密克斯·德·耐斯创作的荷兰著名的V2多媒体机构的艺术总监艾里克斯(AlexAdviannsens)认为,新媒体技术不仅是艺术家、设计师和专家所应用,实际上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比如很多年轻人喜欢的网络虚拟游戏就是一例。而在艺术上,艺术家利用新媒体艺术已经成为探索人类感知的新可能。   

  ■作品解析

《跑啊跑》   

  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来自荷兰的麦密克斯·德·耐斯,他在现场表演跑步———他在自己设计的宽大的传动带上跑得越来越快,前面三米的地方是一个巨大的屏幕,他奔跑的节奏带动图像的运动,一个人孤独地穿越鹿特丹的黑夜。这个互动作品名叫《跑啊跑》,创作者麦密克斯是荷兰互动媒体艺术家,他说这个作品就像旅行一样,“你奔跑的方向决定你面前的景物,而如果你的速度慢下来,屏幕也会逐渐暗下来,以至没有图像”。   

《个人身份号码软垫》

  远看作品就像是一个发光的脸在墙上闪烁,同时有八根中国针灸疗法所用的针插在上面,观众转动针头,墙上的脸会相应变形。

  ■展览观察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副院长张骏:

  国外重视艺术概念,国内倾向实用

  现在整个世界都进入数字平台,每个人几乎都会接触到新媒体技术。这次展览地下展厅是国外机构的作品,一楼是国内院校和公司的作品,能看得出两个展厅的作品整体上有不同:国外艺术家是用视频、声音等媒介来表达纯艺术概念,他们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用光电技术进行艺术创作,这方面我们国家起步确实比较晚,最近几年才开始发展。相比之下,国外重在展示创作者的概念、创意;国内机构推出的作品比较强调应用,比如网页制作、动画效果等。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