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策展档案 > 第五届光州双年展见闻录

第五届光州双年展见闻录

2008-03-17 17:02:29 来源: tom 作者:

更多图片请点击查看,共8图

9月10日,正是第五届光州双年展的开幕日,是次主题为“一尘一滴”,以自然生态的尘与水, 象征艺术创作循环不息的过程,极具「禅」味。在双年展举行期间,各个不同的展览区同时开放:光州双年展主题馆(内设5个展厅)、主题馆旁的仲外公园、市内 地铁车站与车厢,以及在世界杯足球场旁的518自由公园。展期为两个月,由即日起至11月13日。喜欢欣赏艺术的朋友确能大饱眼福。「一尘一滴」之特色, 是试图突破以往观众作为被动的观赏者的角色之规限,让60名来自40个不同国家之各阶层专业人士,去参与协助和配合艺术家的创作。

  总观是次展览、作品内容与概念,可尝试从横(广阔度)及纵(深度)两个层面分类之。

  从横面看

  展品创作的参与性得到进一步扩阔,作品已非单单完成于艺术家一人之手,而是涉及另一人物/单位。在双年展的历史上,这是最大规模及最有系统的一 次,即在主题馆内绝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由艺术家及另一体系合作完成。这合作体现了艺术的人性化,从不同个体的相聚、合作,体现了主题「一尘一滴」的微妙关 系。由于大部分参与观众(协助艺术家的人/单位)是其身处地的专业人士/精英份子,故此在参与阶层及社会功能层面的广阔性仍嫌不足,但这始终是一个明确的 突破,期望将来能吸纳与包容更多来自其它更广阔社会层面的参与者。

  是次展览在地理上的覆盖面也算十分「广」,除主场馆外,还有其它3个公众地方的展场,分布于光洲市的东、南、西、北各地(见图1),尽量让艺术 进入整个光洲市,体现艺术与生活融合的人性化理念。在道庁駅地铁站的公共空间、多个地铁站的洗手间,以及在指定的车厢内,都展出了双年展的作品。当中有一 辆地铁被一位德国艺术家Thomas Eller讽刺地贴上了蜗牛的图像;而车厢内则由一位韩国艺术家Um Hyuk Yong进行装置,为车厢里的悬挂式扶柄装上了透明的胶手,彷佛要透过自己的作品与每位观众握手交流(见图2)。另外一件以鱼为主题的装置作品更是有小朋 友参与制作:一尾尾在天花板吊下来的立体鱼儿,使得地铁站的洗手间变成了孩童多姿多彩的海洋世界(见图3a及3b)。

  在作品的展示形式上,十分大比率是录像装置及装置作品,传统媒介如绘画、摄影、雕塑等,便成为「稀有品种」,这是多元及跨文化潮流底下,无奈的 形式集中。不过在创作媒介物料上则极多元化,广阔地包容了科技、计算机数码、现成物、视像及光怪陆离的物料等作素材;亦可见展品的组合与制作的复杂性,已 非单单手作技术可应付。而多媒体装置作品的广泛应用,势必间接增加如投影机等影音产品的销路,刺激经济。

  从纵面看

  「一尘一滴」这命题,充满「禅」及「道」的奥义,亦是十分概念化及抽象的主题,但展出作品之概念是否源于「一尘一滴」,又或是事后「自圆其说」 就不得而知。然而「贴题」亦只是一个概念,在展览期间已不再重要。观众看的是展品本身、艺术家与参与者的合作、环境现场等,故在云云作品中能令人触动、令 人驻足的作品已是成功,如能影响了观众的思维者,则是十分成功。

  展览中个别作品确是有此能耐去扯住观者的注意力,其作品多是较深入地纵向发展,对当下的世界时事作出深刻的响应。例如韩国艺术家李京浩的《月亮 协奏曲(Moon Sonata)》就是其中一个最受欢迎的作品:此乃一录像装置,以制造米饼的机器(约1米x 1米x 0.5米)比喻为机关枪,放在展厅侧旁,不断地向展厅中心的大平台「射击」出韩国人至爱的大圆米饼。展馆中的观众,无论是来自何地,在嗅到米饼之香后,无 不走到米饼小山拿一块尝尝,以食的文化溶解引起战争的愁恨。而李京浩先生更在展厅外出售一些由Miuccia Prada(此作品的参与观众) 赞助的无卷标之长型纸袋,好让观众可方便地把多些米饼带走,使觐参观者的肚子变成他的艺术展厅之一部份。而环绕着米饼机器更有四个巨型投影(每个约4米阔 x 5米高),把机械制造米饼之过程表露无遗,使这可在不少韩国工厂找到的制米饼机顿时变得震撼无比(见图4a及4b)。除此作品外,来自美国的Jim Sanborn在展览中复制了美国首个核弹实验室、来自法国的Lucy Orta带来了一队化武兵团、来自喀麦隆的Malam展示了一个烧焦村落的装置情景,这等等作品无不对战争及恐怖主义作出深刻的响应、发出抗议之音。

  另外,消费文化及环保生态问题也给予不少艺术家创作意念,例如光州的艺术家团队SAA (Site and Artists/ 场所与艺术家) 就于是次展览设立了一所美容及发型屋,即场为观众提供美容、美发服务,并以录像形式播出各顾客接受服务之前与之后的模样,展现各人对自己在「美」观上的严 谨要求。

  虽则个别作品对社会有较深入的思维意识表达,但整个双年展的过量录像装置作品,每每需要观众花上数十分钟才得以掌握当中的大概意念,确令不少人头荤脑胀,阻碍其深入联想及思考,实属这次双年展的其中一个瑕疵。

  开幕当日,罕见二名香港艺术工作者在主场馆入口外,作其「外围展」行为艺术表演,为观众办理结婚手续,吸引不少人参与。

  「外围展」的概念并非甚么新意念,而是指在主要展览场地以外的外围非官方艺术活动。外围展的意义在于「自由」,是承着大型展览活动,艺术家自己 组成的另类艺术活动,其实在欧洲这是十分流行,在威尼斯双年展也属常见的「指定动作」。外围展在于强调该些参与艺术家的突发性及现场性,往往令观众有耳目 一新、过瘾的感觉。由于不少的「外围展」是由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及策展人策划,故质素不差,且实验性强,是双年展这类大展以外最值得注意的艺术活动之一,惟 是次光洲双年展的外围展并不多,在主场馆东南方数公里外有名的「艺术街」,亦只有若干画廊承双年展之势搞开幕,但气氛普通。希望「外围展」在未来的光洲双 年展有更进步的发展,不似去届上海双年展般,立例禁止以「上海双年展」之名的所有非官方艺术活动。

  在光洲双年展主场馆入口外,以游击式搞其题为《Will You Marry Me?》「外围展」的二名本地艺术家,是本地视觉艺术团体「二二六工程」(成立于2002年2月26日)的主要核心成员。「二二六工程」可说是本地视艺界 极少数但活跃的游牧民族,他们曾于本地个别展览的开幕式、上海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及是次光洲双年展的主场馆外围及入口外围,作其行为艺术表演。「二二六 工程」的作品充满对社会争议事件的质疑、对当下的艺术体制、系统作深入的研究与反思,并作出对抗。

  在2004光洲双年展主场馆入口外,这二名「二二六工程」成员(郑怡敏-阿金、张嘉莉-Clara),穿著中国传统服饰,设置一台两米半高的布 景板,然后邀请观众参与,站在布景板后拍照。布景板的影像是一个身为策展人的新郎、一个身为艺术家但被裁去面孔的新娘,及一个身为见证人的麦当劳叔叔(见 图5)。

  二位艺术家邀请参与观众站于板后,把头放在新娘的位置,然后为其拍摄即影即有照片,以作留念,并证明其在麦当劳叔叔的见证下与策展人结婚。拍照 完毕,艺术家就给予该参与观众一张结婚证书,并请其在证书上印上指模,礼成。该参与观众便成功在「二二六工程婚姻注册处」于麦当劳叔叔的见证下,与策展人 共谐连理,照片及结婚证书就是凭证(见图6)。

  整个行为艺术作品,讽刺了现今西方建立的策展人制度,反思一众艺术家的生存意义,和反思他们长久在艺术建制下身处的被动状态;以人生最开心的事件去反映身为艺术家的悲凉。

  可能因光洲双年展少有这类外围展活动,故吸引不少市民、参观主场馆人士、主场馆的参展艺术家、甚至维持社会秩序的光洲警察及主场馆的职员等参与结婚。令整个双年展开幕式增加点点趣味与反思。

  时差(STRA)

  二零零四年九月十七日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