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2" target="_blank">张尕︱机器不孤单
  • 超民族主义:中国当代艺术新思潮
  • 低调提议,高调重复的双年展策展比较
  • 杨卫:批评也是一种创造
  • 张朝晖:谁来赞助艺术?
  • 模糊的前卫精神——后社会主义的混合艺术
  • 张海涛:探寻七零后艺术群体的尴尬特征
  • 张海涛︱网络线上展览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在线展览的发展与演化”采访
  • 红色中国—符号中国—本土中国
  • 顾振清:当代艺术表述方式中的暴力化倾向
  • 观念艺术形式中的传统文化资源
  • 胡斌︱研究型策展的内外跨界
  • 鲁虹︱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写作与价值判断
  • 张海涛︱悲欣交集——宇宙方舟2020的微缩景观
  • “混现代”的艺术文化景观
  • 当代艺术应是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前卫
  • 病入膏肓的美术教育
  • 段炼:亲历西方美术教育
  • 石青:从物的生产到事件的生产
  • 田萌︱用艺术唤醒词语
  • 范迪安︱人身攻击和谩骂是文化圈的软暴力
  • 鲍里斯·格罗伊斯︱装置的政治
  • 讨论倡议——关于中、西当代艺术与体制的关系之比较
  • 贫穷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启发
  • 艺术批评简史(六)
  • 宇宙主义射线:宇宙主义的兴起
  • 云上的日子——梁绍基访谈
  • 一个秘密的反现代主义者:隋建国与他的退休计划
  • 制图者的世界 ——走进王鲁炎的作品
  • 老栗•低端市场应对寒冬
  • 汉斯·贝尔廷︱艺术史还是艺术品?
  • 当代艺术与史代纳的宇宙观
  • 王小箭:建立艺术文献研究机构 中国欠缺什么?
  • 福柯与中国艺术圈的“权力观”
  • 苏伟︱面对缺乏思想基础且碎裂的中国当代艺术史
  • 冯博一︱一转身,可能就是一辈子
  • 栗宪庭的大白话——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主题解读
  • 传统才刚刚开始——关于未来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重要课题
  • “作品后面的一个时代”张海涛访谈
  • 全球本土化和单一普遍化:在全球化语境下对艺术和文化的反思
  • 利奥塔:知识分子早进了坟墓
  • 查常平︱艺术史写作的两种范式
  •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 一个既然提出就必须讨论清楚的问题
  • 段炼:人类学视野中的图像传播与视觉叙事——电视文献片《艺术怎样创造世界》的跨学科解读
  • 盛葳:“手工性”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与价值
  • 顾振清︱我为何要策划发起一场科学与艺术的跨界合作?
  • 评论档案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展讯发布 > [广东]两湖潮流——湖北•湖南当代艺术展1985-2009

    [广东]两湖潮流——湖北•湖南当代艺术展1985-2009

    2009-07-22 13:33:55 来源: 艺术档案网 作者:artda

    展览名称:两湖潮流——湖北•湖南当代艺术展1985-2009
    展览时间: 2009.07.31—2009.08.31
    展出地点:广东美术馆 1、2、3、4、6、7、8号厅及通道
    策 展 人:彭德、邹建平、沈伟、郑娜


      '85美术新潮时期,处于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两省,先后创办了《美术思潮》、《画家》等前卫美术杂志,其先锋的理论视野与犀利的批判锋芒影响至今。同期,两省涌现出大量当代美术创作团体,自下而上发动民间的在野的力量,组织举办了相当多有份量的艺术活动,这均表明两湖艺术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不可或缺的骨血结构。现今,该地区除了坚守中部持续创作的部分艺术家外,也有大批重要的理论家和艺术家走向全国各地,其中很多已经驰名中外,具备高度的国际视野。

      本次展览由湖北、湖南、特别项目三个部分构成。湖北部分分为个体流变、观念维度、水墨边界、多元路径四个板块;湖南部分分为“革命”想象、“本土”修辞、转战“东营”三个板块;另外独立于两个按地域划分的部分之外设有三个特别项目:新历史主义小组、太阳100、天地人。参展艺术家有尚扬,曾梵志,马六明,史金淞,王庆松等共计80组。

      此次展出的作品包括油画、水墨、雕塑、装置、影像、行为等多种类型,并展示两湖地区'85以来大事记与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届时还将围绕两湖艺术潮流的主题,邀请全国各地艺术批评家及艺术家展开研讨。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湖艺术家以不懈的价值追求和生命体验为学界所称道,在经济低糜的时局之下,展览希望借此精神动力,使得中国当代艺术朝着良性的方向推进,使得观众在这种集体经验中获得个人的感动。 (张分)
     

    来源:《当代艺术与投资》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