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影像档案 > 中国DV影像前史之三:DV实验短片

中国DV影像前史之三:DV实验短片

2008-05-28 10:35:20 来源: art2021 作者:曹恺

▲ 《在中国和家里制造》/徐坦/1997

文︱曹恺

3  DV实验短片

 3.1  DV和中国录像艺术

录像艺术在中国一开始就被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来接受和利用。那时,离DV时代虽然不很遥远,但是在小型摄像机远未普及的情况下,录像艺术被艺术家们当作个体实验的一种新手段,迫不及待地在中国开始了其自身的历史。

摄录器材的普遍匮乏使中国录像艺术在1990年代中期陷入困境。剪辑设备的不足而使得艺术家不得不大量使用单镜头和长镜头。有些艺术家为此甚至牵强 地强调自己的录像带中的粗颗粒低质量画面和单调乏味的节奏,是某种观念效果。这一情景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后期, DV摄录设备的出现和普及,使得更多的艺术家获得了影像话语的自主权。

广州“大尾象”艺术家徐坦是当时录像艺术在南方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代表作《在中国及在家中制造》可以分为日常生活的外部景像和个人私密空间的内部景 像,他对各种场景的“无意义”的拍摄,打破了公共与隐私、禁忌与道德的界线,以一种任意叠加的方式,重组了1990年代的日常生活。

城市的拆建是中国都市化进程的标志,但这一切是以传统文化消失为代价的,长春的录像艺术家黄岩在《北京拆迁建筑的一百个瞬间》里拍摄了北京东直门内 大街一侧的拆迁现场,颇有早期游击录像的味道。武汉的建筑师李巨川一直试图用影像作品来颠覆建筑界的一些概念,他的实验纪录片《北京城墙2000》拍摄了 两个女孩坐在一辆出租车里,沿着北京二环路绕了一周。他的原意是想表达一种消失的城墙,可意外的是这两个女孩在车上的对话形成一个有趣的纪录片。

上海的胡介鸣是国内最早使用DV并建设了个人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艺术家,他创作了很多与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有关的影像作品。德国媒体艺术家飞苹果在 1998来到上海,他为当时上海青年艺术家们传授DV知识和计算机非线性编辑技术,起到了非常实际的作用。1998年,飞苹果和徐震、杨振忠等人一起组成 了一个以录像艺术为主要形式的松散的创作小组,此后,北京的杨福东也来到上海,加入了他们的群体。

崔岫闻在1999年完成了实验短片《洗手间》,她拍摄的是夜总会那些从事性工作的女人们,洗手间成为她们在工作间歇,集中展示各种状态的空间。《洗手间》以偷窥的视角真实地记录了性工作者们的一个侧面。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乌尔善是最早的国内的录像艺术家。2002年,乌尔善在北京拍摄了一部剧情诡异的的实验短片《开火》。 整个剧情围绕两个男人之间的赌博而展开,结局出人意外。乌尔善最新的作品是带有实验意味的剧情长片《肥皂剧》。


 
▲《开火》/乌尔善/DV/5 min/2002

3.2  曹斐和“缘影会”

1999年,广州美术学院三年级的学生曹斐在香港看到用DV制作的影片,大受启发。于是,曹斐用借来的DV摄像机拍摄了她的第一部短片《失调257》,全片由几个情节拼贴而成,以第一人称叙述学院生活的感受。这部短片观念性极强,但是却保留了很大的纪录片成分。

2000年曹斐完成了她的DV作品《链》。这是一部结构严谨、运用了蒙太奇剪辑手法的寓言式短片,是国内比较早的一部纯粹的实验短片,2002年, 曹斐完成了她的另一部DV实验短片《狗》,片中的白领一族被装扮成狗的摸样,在写字楼里爬行、争宠、斗殴、性骚扰。配乐则选取了无厘头的粤语流行乐,漫画 式的表达效果十分夸张。

曹斐和欧宁在2003年一起策划了黑白实验短片《三元里》,并组织广州民间影像组织“缘影会”共同实施了这一方案。广州“缘影会”的成员很多是狂热 的DV发烧友。他们深入到了三元里各个公共与私人空间,展开了对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都市飞地“城中村”现象的观察和拍摄。这部影片舍弃了传统纪录片 的叙事特征,没有任何旁白,纯粹通过富强烈节奏感的影像剪接,营造出一种MTV的视觉效果。

▲ 曹斐

3.3  “前浙美”群体

中国最早的一批从事实验影像的录像艺术家几乎大半来自前浙江美术学院,如张培力、吴美纯、邱志杰、颜磊、佟飚、高世名等,他们和稍后的杨福东、陈晓云、蒋志、刘韡等使得“前浙美”成为中国录像艺术最早的发源地。

杨福东的艺术创作却有别于大多数国内的录像艺术家,也许和他在北京电影学院的短期进修有关,使得他更多地掌握了蒙太奇语言的运用。在创作中他采用了 更加诗化、更加感性的方式对观念进行视觉转换。杨福东的实验影像创作开始于1997年的剧情片《陌生天堂》。但在杨福东更多的DV实验短片作品中,他用影 像营造出了一种白日梦式的臆想或是混乱的精神透视。杨福东是一位高产作者,他重要的DV短片作品,有《城市之光》、《今晚的月光》、《盗男》、《留兰》 等。

▲《向夜晚延伸的若干个空间》/陈晓云/DV/ 10.52min/2002

陈晓云是位文人气质深厚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敏感、诙谐、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向夜晚延伸的若干个空间》是他的代表作。近年来,在杭州重要的实验影像作品还有高世强的《线段Ⅱ》、陆磊的《夜行》、程然的《人造革》、倪柯耘的《爱情计划》等。

▲《线段2》/高世强/DV/2003

蒋志的作品主要是以录像艺术为主,但是在某些时候,他也会把镜头转向一些被公众遗忘的边缘人群,比如他拍摄的实验纪录片《食指》、《空笼》等。《食 指》拍摄了诗人食指在北京郊外一所福利院的生活和访谈。除了用再现手法表现了一些食指偶而精神错乱的主观镜头,此片还把食指诗歌代表作《疯狗》创作为一个 戏剧片段,用虚拟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这也是蒋志作为一个前卫艺术家所不同于一般纪录片作者的地方。

3.4  后政治影像

曹恺在2002年完成的作品《六九年之夏》,是一部完全使用历史纪录片和新闻片素材的重新剪辑完成的影片。全片以1969年前后的历史画面为影像素 材,使用了空间交错的蒙太奇,重新剪辑整合了零散的图像。他在这部作品中重访混沌的婴儿记忆,试图追溯在自己诞生之初的世界之声。

▲《蜜糖先生》/周啸虎/DV/2001

《蜜糖先生》是周啸虎2002年创作的DV实验短片,全片是在人体上运用单桢绘画的方式,逐桢拍摄成而成。作品创造性地把真实的人体动作与虚拟的动 画动作、真实的人体影像与传统的线描技艺、行为表演与传统绘画、新媒体技术与传统绘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周啸虎具有鲜明政治反讽意味的短片《乌托邦机 器》,是用黏土动画的方式制作的,他挪用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的形式,把大量的艺术新闻伪政治化,幽默而又趣味横生。

▲ 《红旗飘》/周弘湘/DV/70min /2001

上海的周弘湘在2002年完成了70分钟的DV实验长片《红旗飘》。影片没有具体情节,无数当下装束的青年男女在片中手持小红旗,表演着各种文革时代的造型组合,背景则是繁华都市,画面具有强烈的超现实主义色彩。旁白贯穿着整部作品的始终,通篇一直有一个困惑迷茫的声音在反复追问许多无法解释的终极 问题。而作者的回答,则来源于毛泽东著作中成千上万条的经典语录。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