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艺术背景 > “山寨文化”:良药还是病毒

“山寨文化”:良药还是病毒

2009-02-02 01:31:20 来源: 艺术档案网 作者:artda

    12月27日,曾引起轰动的“山寨春晚”陡生变故。晚会负责人透露,他已经决定放弃与贵州卫视直播合作的计划,理由是“为了保持晚会的草根本色”。而之前传言貌似台湾艺人周杰伦、跳水名将郭晶晶和美国歌手迈克尔·杰克逊的三位“山寨明星”将亮相央视2009元旦晚会的消息,在12月25日被主办方“一票否决”。
  但在重庆,仿造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的建筑依然屹立在牛角沱,被网友戏称为“山寨鸟巢”;沙坪坝区主干道旁的“山寨水立方”建筑也在迎送八方客。

  忽如一夜春风来,“山寨文化”遍地开。是耶?非耶?论者各执一词。

   “对‘山寨文化’没必要大惊小怪”

  “‘山寨文化’是消费文化的一部分,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西南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虞吉认为,在消费时代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特别是电脑和DV的广泛普及,使得创作的门槛不断降低,人们自我表达的欲望增强,于是促成了“山寨文化”的兴起。

  “我们的文化生产基本上都是自上而下的,大众的才华得不到发挥,意见无法充分表达,只能积压在心底。”文艺评论家谢玺璋说,“‘山寨文化’的兴起给了大众情绪释放的一个出口。”他以“山寨春晚”为例作了说明: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特定的时段,20多年来大年三十晚上牢牢为央视春晚占据,现在大家觉得它的改革步伐迈得不够快,批评也逐渐多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山寨春晚”的设想被提出时,自然能赢来广泛的支持。“尽管在技术制作上难免粗糙,但它释放了大众的心理诉求,是安抚大众情绪的一剂良药,这样的文化在大众那里更有力量,也是文化多元的表现。”谢玺璋说。

  虞吉认为,“‘山寨文化’就是一种‘炫’,什么是‘炫’?划燃火柴时能够产生特别耀眼的外焰,很热闹很漂亮,但是它是短暂的。”他举例说,2006年《一个馒头的血案》的风头甚至盖过了电影《无极》本身,但是现在这部“山寨”作品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山寨文化’只是闹一闹而已,它不会从根本上破坏文化生态。”虞吉说,“现在唐诗、宋词虽然难以出现人人吟诵的景象,但它们是文化的‘长明灯’,‘山寨文化’动摇不了这个基础。”

    “山寨文化”是不是创新

  “山寨文化”自诞生以来,就被同“复制”“抄袭”联系在一起,但是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军却有自己的看法:“无可否认,挪用、拼贴是‘山寨文化’的特点之一,但我认为,将已经存在的内容进行新的组合,也应该视为创新的尝试。‘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敢做、敢试,这是‘山寨文化’的一个优秀品质。”他进一步指出,应该好好重视民间力量,把“山寨文化”制作者的智慧集中起来,“这样可以干大事。”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则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人说应当鼓励‘山寨文化’,认为‘山寨’本身也是创新,我看不然。对‘山寨文化’的存在应该理解,一定程度上可以允许,但不能提倡。对它的存在和流行,还是应该保持一定的警惕。否则谁来搞创新?”同时他指出,如果对“山寨”过于宽容,如果社会成了“山寨文化”生长繁荣的土壤,那么创新文化就更加难以生长。

    要慎对“山寨文化”的商业气息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所长朱大可认为,“山寨文化”包含着反讽文化。“以戏谑性模仿来进行价值颠覆、解构和批判,与市场更与利润无关,它只是民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游戏而已。”但他也同时指出,“山寨文化”还包括“盗版文化”,它是以剽窃和模仿作为获取市场利润的基本手法,这是文化原创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对‘盗版文化’应予以否决。”朱大可说。

  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田卉群看来,“山寨”的概念从经济领域蔓延到文化领域,使“山寨文化”充满了商业气息。她指出,在古代,艺术是贵族的专利。印刷技术的出现将图画、名著印成书本,这是对知识的一次普及。但“山寨文化”复制的不是经典,而是当下时尚风潮与各种品牌产品,所以它的“功绩”是对时尚、品牌的普及,“像电脑病毒一样,疯狂地复制”,跟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概念并不沾边。

  “‘山寨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最起码要做到两点:不违反法律,不涉及人格侮辱。”虞吉表示。“‘山寨文化’的发展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通过损害他人利益来谋取个人的利益。”刘军说。

    能否实现各种文化形态平分秋色

  尽管还有很多的争论,但是“山寨”正成为更多的人所宽容的社会现象。“就像网络的出现让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变迁,不能因为有些网站宣扬非法内容我们就要拒绝网络一样。”刘军说,“我们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山寨文化’是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传统与消费时代的必然结合。”朱大可说,“‘山寨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只是称谓和属性在不断变化而已,在某种程度上说,它将‘永生’。”

  在专家们看来,“山寨文化”的存在也将对主流文化产生作用。“‘山寨文化’的勃兴对主流文化是挑战,也是刺激。”谢玺璋说。田卉群也认为,整个文化生态也需要适度的平衡,“就像打击盗版的一个有效策略是科学地定位正版的价格一样。”现在的问题是“山寨文化”受到追捧,而主流文化依然保持着“正襟危坐”的架势。“理想的状态是形成均衡发展,各种文化形态平分秋色,实现多种可能,让观众自己去选择。”田卉群说。

来源:国际艺术界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