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新闻档案 > 国内新闻 > 2018悦来公共艺术展在重庆悦来新城开幕

2018悦来公共艺术展在重庆悦来新城开幕

2018-12-07 18:16:42 来源: 凤凰艺术 作者:Aleph

▲ “符号、象征与实在——艺术栖身青山绿水之间”悦来公共艺术展开幕式现场

2018年11月18日,“符号、象征与实在——艺术栖身青山绿水之间”悦来公共艺术展秉承着开放与多元的理念在重庆丘陵起伏、江水蜿蜒的悦来新城开幕。此次展览由隋建国策展,孙振华为学术主持,俞可为展览规划,丁乙、谷文达、刘韡、庞茂琨、 宋冬、汪建伟、向京、岳敏君、尹秀珍、张大力十位艺术家,结合当地文化进行跨界公共艺术创作。

与以往的公共艺术展不同的是,展出后的作品将永久性地放置在会展中心及周边环境中,这批栖身在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将带给城市新鲜的活力,引领当地市民进行参与,使之产生对文化艺术的全新情感体验和视觉认知。

▲ 重庆悦来新城

在老重庆人的记忆中,有关悦来的记忆,是一个叫作“悦来场”的地方。这里曾是嘉陵江流域的重要水路驿站,后来发展成为悦来镇。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城市变化的新要求,悦来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地区之一,全城海绵城市建设范围18.67平方公里,是一座“会呼吸”的城市。而如今,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共艺术展将于这里揭幕,为这座生态城市增添来自艺术的生机,也为中国当代艺术,注入来自自然的活力。

“在城市环境节点上放置艺术品,成为人们在其中安居的必不可少的仪式,已经有相当长时间的历史。在所有的城市的所有时代,艺术品都被认为是赋予这些被选中的位置以诗意的真理,成为其中天、地、人、 神(祖先)共存的和谐秩序的象征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最理想意义上的人类寓居生活中,艺术家与艺术品所担负的责任,是相当重大的。中国的孔老夫子(游于艺),欧洲的尼采(酒神)和海德格尔(诗意)都对此给予了相当大的期望。审美感性的共通性,所能够带来的对于社会沟通整合作用,得以解决孤独的个体生存困境(这并非后现代生活能够轻易避免的),是这些先哲们期望的灵丹妙药。但是他们所孜孜以求的崇高悲剧性和寄情自然所能够带来的对于个体的整合,如果没有建立在尊重交往主体的基础上,往往化为虚幻的一厢情愿。”

——策展人隋建国

▲ 悦来投资集团董事长王菊梦致辞

▲ 本次展览策展人隋建国致辞

▲ 艺术家代表汪建伟致辞

▲ 开幕式现场,艺术家及嘉宾合影

在当下中国,生活在这样的新型消费化都市中的,正在生成的中国中产阶级社会,急于寻找自我定位,追求新奇的文化体验和感受,拥抱差异。他们用自己的脚投票,向新城市,新文化,新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新的挑战。仿佛上述挑战还不够确切似的,悦来新城, 一个坐落在真正的青山绿水间,沿嘉陵江自北向南展开的智慧城市、海绵城市,于2018年伊始,向城市、居民、运营者、艺术家发出了盛会的邀约:“符号、象征与实在——艺术栖身青山绿水之间”悦来公共艺术展正式拉开帷幕。

这不是又一个自上而下规划的城市雕塑,也不是一种生产美化总体意识装饰品的冲动;而 是后工业时代城市中的一次消费与游戏的感性升华,一次创造多元文化、差异文化的实验。问题与契机同在。而艺术,被委以重任。

三十多年下来,无数城市雕塑矗立在大大小小的城市空间。成果是有的,但并不是完全令人满意。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雕塑家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跟不上后工业时代都市景观环境的爆炸性发展。最新的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向艺术界发起了更进一步、更大范围创新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这次的“悦来公共艺术展”,选择了一个全新的模式:跳出雕塑家的圈子,邀请目前在中国当代艺术舞台上最活跃、最有号召力的部分艺术家,进行跨界创作。他们将根据悦来新城嘉陵江沿岸的实地景观,与当地居民展开互动,展示艺术作品作为对话平台,串联当地历史文脉与应对现实生活环境的新的可能性,并据此完成自己的大型公共艺术作品,使雕塑安放地点成为一个“故事发生的地方”。这些作品还要经得起户外四季转换条件的考验,在此地永久陈列。

▲ “符号、象征与实在——艺术栖身青山绿水之间”悦来公共艺术展现场

本次展览意图通过他们各自的公共艺术作品,展现每个艺术家从自身基于当代城市的文化生态而规划的展览;在全球化、城市化、生态主义、区域建设模式、可持续发展等多向度公共文化的大背景下,以公共艺术为切入点,探寻艺术所涉及社会生活的多元可能性,并试图触及观者关于城市生活的联系和想象,以及对所面向的未来城市中的各种思考。

与以往的公共艺术展不同的主要有两点,即公共艺术创作的主体身份和作品展出后的安排。首先,此次参与“悦来公共艺术项目“的艺术家,除向京以外,都不是专业的雕塑家。大胆邀请已经具备成熟个人艺术语言、鲜明风格标识和社会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不仅突破了由雕塑家做户外公共艺术这个不成文的惯例,而且打通了不同艺术之间的门类界限,践行了当代艺术的价值主张,实现了跨界多元艺术语言的探索。

▲ “符号、象征与实在——艺术栖身青山绿水之间”悦来公共艺术展现场

事实证明,来自不同视觉领域的艺术家们,根据自己特有的艺术理念、敏锐的空间环境把控能力和丰富的创作经验,创新性地调动重庆本地资源,产生出多元语言形态的公共艺术作品。如,丁乙《山房》中的“十字”符号转换出多功能公共空间;谷文达的作品是把抽象的传统文字与当地景观相结合;庞茂琨的作品坚持对经典作品的当代解读;宋冬的作品关注市民烟火气的世俗生活,充分与当地人互动;尹秀珍的创作体现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张大力的侧重讨论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其次,本次展出后的作品将永久性地放置在会展中心及周边环境中,这批栖身在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充分体现了精英品质和大众趣味的融合,高雅文化和时尚商业的互动,物质技术与精神文化的结合。

 

学术论坛

此次展览针对目前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状态,邀请公共艺术专家、理论者、建设者、参与者进行高质量以公共艺术与社会参与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晚宴结束后在旧工业废墟与新媒体艺术结合的江北化肥厂旧址举行一场特别的艺术沙龙。

▲ 论坛学术主持俞可

▲ 论坛演讲嘉宾、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孙振华

▲ 论坛演讲嘉宾、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建筑艺术委员会主任吕品晶

▲ 论坛演讲嘉宾、艺术家汪建伟

在此次论坛上,演讲嘉宾董事长王菊梦讲述了《悦来公共艺术探索》,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的《走向生态文明的公共艺术》,以学术的方式为在场嘉宾讲述了公共艺术的生态中心主义的转向趋势。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建筑艺术委员会主任吕品晶,以实际案例,为大家讲述《艺术介入乡村—雨补鲁乡村振兴实践》。艺术家汪建伟,以深刻的哲思和形而上学的方式,讲述了《短路—从生生万物到地质实践》,以及如何打开艺术的新认知之门。

▲ 嘉宾、四川美术学院与西安美术学院教授、银川当代美术馆馆长吕澎

▲ 嘉宾、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端廷

▲ 嘉宾、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次展览策展人隋建国

▲ 嘉宾、批评家、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

▲嘉宾、批评家、策展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系主任何桂彦


展览作品

 

▲ 庞茂琨《永恒之爱》综合材料,800×800×600cm,2018

《永恒的爱》反映了庞茂坤近几年绘画一贯的挪用艺术史上经典艺术形象的思路。他在这一系列绘画作品中将自我现实当中的形象,与艺术史中经典的形象进行错位的并置,也是对古典艺术形象再现中的转译。这次,艺术家挪用了经典雕塑作品中的形象,并将其与后工业生产的IT零部件结合,令观众产生混杂与陌生,隔离与熟悉的双重视觉张力。

▲ 谷文达《重庆 碑林柒系 -c》石灰岩(儒石)/ 裹刻,380×260×280cm、190×190×125cm、380×280×170cm,2018

历经大自然亿万年造山运动,又经历地下水流冲击而天然形成,形状千变万化的石灰岩块,成为谷文达新近作品理念的载体。作者遒劲的书法笔画在岩石上盘旋勾勒,形成多变的凹凸节奏与黑白韵律,给予作品以抽象与意向的双重架构。这一系列书法加岩石雕刻形式,成为艺术家介入公共景观的有力手段。作品落成之处,立刻给整个环境增加了人文气息。文字的意象与材料运用的多样性,是谷文达艺术的渊源。

▲ 汪建伟《地理的意志》不锈钢锻造,1500×650×320cm,2018

《地理意志》表征了艺术家深入思考几何环境所能暗示出来的无限可能性。在艺术家近几年艺术跨越性创新的基础上,汪建伟此次使用了几何学概念中“莫比乌斯环”的多重套叠形式。借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莫比乌斯环”现象,揭示人类即使面对明显的自然事实,仍然难以彻底领会其实际意义,表达了人对自然理解的有限性。

▲ 丁乙《山房》清水混凝土浇筑/地面铺装混凝土与白碎石 900×750×630cm 地面铺装约 1400×1600cm,2018

丁乙绘画作品中“十字”笔画为其代表性符号。这次他名为《山房》作品是十字符号空间化的又一次也是更为复杂的变体。他之前在深圳曾创作过钢板结构的类似样式的临时性作品。此次则是运用钢筋水泥一次性浇筑完成的,更具建筑的凝练与厚重特色的永久性公共空间作品。作品与重庆悦来本地江岸环境以及会展中心建筑综合体结合,呈现为一个多功能的空间;内部可以成为儿童游戏场所、外部则是容易辨识的地标汇合点和社区活动的场地。当然它也欢迎所有走进其中的人发掘新的互动方式。

▲ 岳敏君《重庆思想者》强耐腐不锈钢板,300×405×600cm,2018

咧嘴大笑的人物是岳敏君作品里的典型艺术形象。而这一次是对罗丹的著名雕塑作品《思想者》经典艺术符号的转译。当《重庆思想者》放置在嘉陵江边,就会引发人们很多思考。这个思想者是看到重庆嘉陵江的自然风景由衷的喜悦呢?还是相反?“笑世上可笑之人”,不管是讽刺的笑还是热情的笑,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寒山拾得”这一对道家人物形象的深入人心,在这看起来是一目了然的波普式直白的绚丽之下,观众必定会从自己内心生发出与作品意境对应的思想深度和内涵。

▲ 向京《寂静成型》不锈钢铸造/铸铜,380×120×450cm,2018

向京这次的作品选择了她平时动物系列作品中的鸟兽题材。被安置于水池中央的形象,与其倒影相互呼应,使得自然中原来并不存在的灵兽形象相互印证,成为人们想象中自然之精灵的现实版。这一对形象,成为了嘉陵江宁静祥和的山水风景最好的的象征符号。

▲ 张大力《感观世界》青铜铸造/贴金,196×158×800cm,2018

与之前他的作品人与兽系列作品相关。张大力的作品中,动物因为其自身的无意识的单纯生命状态,在某种层面上可以被视为是自然本身的代表形象。他的作品《感观世界》,实际上是以符号化的形象,讨论人与自然之间的象征性关系。他把全裸人物形象放在大象的鼻子顶端,寓意人是依赖自然而生存,站在鼻尖的状态意在揭示现代生活中人与自然关系的脆弱性。人类如果不好好保护自然,自身也会遇到麻烦。当然这些解读都是我自己临时想象出来的。每个观众看到作品时都一定会有各自不同的想象。

▲ 刘韡《微观宇宙》铝合金/汽车漆,570×400×540cm,2018

刘玮的作品《微观世界》里面球形体,片状椭圆形是对自然形象的抽象化。他的这一系列新作品,刚刚参加过的伦敦佛瑞兹艺术博览会,只是那组作品没有颜色,保持了合金铝的材料本色。这件作品颜色的使用也与艺术家的相关系列绘画有关。他从风景中概括出来的色彩关系,几何关系。这件作品可以说是给观众出了一道审美题目去猜测,算是一种对观众审美想象力的挑战。

▲ 宋冬《重庆悦来中轴线计划》不锈钢/复合型材料,4500×30×50cm,2018

宋冬的艺术作品的特点是混淆日常生活与艺术的界限。这次宋冬的“城市博物馆——中轴线计划”的第一段,在悦来会展中心广场西端的中轴线上向东延伸。整个计划则是往东穿过会展中心至嘉陵江边,西至会展中心西侧山丘的丘顶。这是一个宽30cm,高50cm的“凹槽中轴线”,内部有灯光,上面覆盖玻璃。凹槽的内部空间储存和展示从社会公众中收集来得各种生活物件,每个物件都蕴含当地人的一个特殊的故事。这件作品充分体现了公共艺术与当地居民的民主合作参与的特点。当地人贡献了自己的物件就会常常来观看,或者与朋友们讨论,制造出很多可供讨论的话题。把艺术从高高在上的姿态转变为特别有亲和力的,人们之间信息与情感交流的媒介。

▲ 尹秀珍《尾喉》镜面不锈钢,264×402×1000cm,2018

尹秀珍的创作不少是出于女性的本能但又上升为不受拘束的艺术形式。她1995年就在成都做过行为艺术《洗河》,邀请当地民众一起把冰冻状态的“河水”清洗干净,表达对河流环境污染的关注。联想到此次公共艺术展,她使用汽车消声器尾喉的顶端出气口作为一个“花盆”,在这里面种植花草植物。作品通过排气管里长出植物这种悖论性现实,来提醒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展览信息

2018悦来公共艺术展

策展人:隋建国
学术主持:孙振华
展览策划:俞可
现场监制:刘佳
开幕时间:2018年11月18日
展览地点:重庆悦来
主办单位:重庆悦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学术委员会:冯博一、黄笃、贾方舟、鲁虹、吕澎、王菊梦、Joans Stampe
艺术家名单(排名不分先后):丁乙、谷文达、刘韡、庞茂琨、宋冬、汪建伟、向京、岳敏君、尹秀珍、张大力

2018公共艺术悦来论坛      

主办单位:
重庆悦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社会学研究所
(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研究中心

论坛主题:公共艺术与社会参与
论坛时间:2018年11月18日下午 15:00——18:00
论坛地点: 悦来国际会议中心
论坛主持:俞可
论坛嘉宾:
王菊梦、孙振华、鲁虹、吕澎、王端廷、吕品晶、汪建伟、隋建国、王春辰、何桂彦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