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展讯发布 > “社会剧场”第五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学术研讨会

“社会剧场”第五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学术研讨会

2018-01-04 16:15:17 来源: 艺术数据网 作者:

 

“社会剧场”
参与与共享
——第五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

学术研讨会

‘SOCIAL THEATER’:Participation and Sharing
—— The 5th Chongqing Youth Art Biennale Symposium

 

展览背景与目标

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于2009年创立,迄今已连续举办四届。以“社会剧场”:参与与共享为主题的第五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将于12月22日下午3:30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社会剧场”有两个重要的意义维度。首先,“剧场”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艺术界,也是当时最为重要的一个艺术概念之一,是现代主义与极少主义博弈与对抗的产物。其次,本次展览提出了“‘社会剧场’: 参与与共享”这个概念,并非延袭西方的艺术史逻辑,而是立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现状,探索一种艺术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社会剧场”的提出,首先,是要抛弃二元对立的意义生效模式。其次,是基于新的社会与文化条件,探索一种艺术存在的新方式。再次,通过建构新的文化理性与艺术交往方式,反过来改变长期以来那种相对封闭的、僵化的、单一的艺术生态。因此,“社会剧场”基于这样一种艺术理念,即希望改变艺术与社会之间那种分裂的状态,致力于二者的联系与沟通。


展览研讨会日程安排

时间︱2017年12月23日
地点︱四川美院行政楼五会议室


12月23日上午9:40——12:00
第一场
9:40——10:40

王春辰:《当代青年艺术与未来》

王志亮:《翻转剧场与异托邦——参与式艺术的两种空间样式》

何桂彦:《社会剧场”:一种艺术交往理性的构建》

评议人:王林

第二场
11:00——12:00

杨一博:《当代艺术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美学使命》

琴嘎:《义工计划—百姓幼儿园》

尹丹:《“独断-交往-歧见”:社会剧场的思想史渊源》

评议人:王春辰


12月23日下午 14:00—16:30
第三场
14:00——15:00

宋振: 《五水共治: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钟飚:《无中生有——从潜在到现实的能量转换》

周彦华:《羊磴的乐观——参与式艺术与“情动”的社会剧场》

评议人:王志亮

第四场
15:30——16:30
段君: 《2009年以来展览模式的变革》

娄金:《从瞎起长到斜起长——“羊磴艺术合作社”的实践》

评议人:尹丹

 

研讨会嘉宾介绍

王春辰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学博士,现任中央美院美术馆副馆长。从事现代美术史及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研究。2012年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特约策展人;2013年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英国学刊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当代中国艺术杂志》)副主编及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中国当代艺术”丛书主编;2015年英国泰特美术馆访问研究员。

发言题目:《当代青年艺术与未来》

发言纲要:当代的青年需要清晰的自我认同和创造,并非年轻即是青年。青年与独立创造的艺术有关,唯有思考和感性结合成就未来。 

 

王志亮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建筑与艺术史系访问学者,现工作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任艺术理论教研部副主任。主要研究前卫美学、当代艺术史和艺术批评方法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前卫美学的范式转向研究(1938-2012)”),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青年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前卫艺术理论系谱研究”)主持人。

发言题目:《翻转剧场与异托邦——参与式艺术的两种空间样式》

发言纲要:我的演讲将从“素人写作”谈起,以“空间”为切入角度,在前卫艺术的谱系中,讨论参与式艺术的两种空间样式。在参与式艺术中,无论艺术家选择体现对抗关系,还是协商关系,作品在实施的同时也改变了特定空间的属性,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空间和自然景观,被转变为翻转剧场和异托邦。翻转剧场是布莱希特戏剧“间离”效果的极端表现形式,它不仅颠倒了观众与表演的关系,而且将社会场所和自然景观都转变为剧场。至于异托邦(借用福柯的概念),是指另外一类排斥剧场式表演的艺术家,他们在社会的一隅,用艺术方式进行改造社会的实验。他们实实在在地塑形一个实体空间。

 

何桂彦

2003年毕业于四川美院美术学系,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人文学院,获博士学位。批评家、策展人,现任教于四川美院美术学系,教授。现任四川美院美术学系副主任、中国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策展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雕塑学会委员。

研究领域有西方现当代艺术、艺术批评与展览策划、中国当代艺术思潮等。曾在国内学术期刊《艺术评论》、《文艺研究》、《美术研究》、《艺术当代》等发表批评文章60余篇,共40万字。

发言题目:《“社会剧场”:一种艺术交往理性的构建》

发言纲要:本次展览将围绕三个关键词展开。第一个关键词是“剧场”。“剧场”来源于1960年代的西方艺术界,也是当时最为重要的一个艺术概念。第二个关键词,即“参与”。强调参与,实质是要打破既有的二元对立的话语,尤其是其意义生效的内在逻辑,抑或是策略。涉及的第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共享”。简要地说,共享的理念体现为,以艺术为媒介,立足于参与,让不同身份、年龄、性别、阶层、族裔的人们能分享艺术行为带来的审美与文化体验。“社会剧场”是一种发现,也是对艺术生产、交往、传播机制的再讨论,其意义,在于挖掘来源于社会、来源于民间、来源于大众的力量,构建一个新的艺术——社会场域,为当代艺术的发展寻找新的方向与可能。 

 

杨一博

北京师范大学、美国马凯特大学联合培养美学博士,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讲师,国际美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德国古典美学、西方艺术哲学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重庆市社科规划等4项项目,出版《德国古典审美历史主义》专著一部,在《文艺争鸣》、《江海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篇。

发言题目:《当代艺术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美学使命

发言纲要:当代艺术世界丰富多彩,新的科学技术、日常生活经验、全球化文化正不断地涉入艺术的形式与内容之中,可以认为,当代艺术作品及其观念与社会之间的链接机制,宣告了以形式主义为核心的现代主义艺术观念的失效,因此,以与社会互动的艺术现象为基础,建构当代艺术的美学基础,成为艺术学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在当代西方美学中,以纳尔逊·古德曼、尼古拉斯·沃尔特斯多夫为代表的学者,以“功能中的艺术”(Art in Action)这一概念定义当代艺术特征,试图从艺术的社会功能出发,建构阐释当代艺术的观念体系。但是,西方美学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忽略了美学史中美学与社会的内在关系,其理论缺乏“美学史”的理论支撑,其一方面继续造成当前美学理论与艺术间的隔阂,另一方面亦无法将传统的审美观念接引到艺术实践中。所以,具体到中国当代艺术美学的研究中,应当基于中国文化历史语境,梳理出美学与社会关系间的价值判断逻辑,阐释、指导中国当代艺术与社会间的双向实践关系。

 

琴嘎

1971年生于内蒙古,1991年毕业于中美术学院附中,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2012年创办造空间,现居北京。曾参加里昂双年、布拉格双年展、亚太三年展、波兰双年展、“后感性”、“对伤害的迷恋”、“不合作方式”、“长征计划”等重要展览。

发言题目:《义工计划 —— 百姓幼儿园》

发言纲要:一、项目发起的目的和意义。二、项目详细介绍。三、总结。

 

尹丹

清华大学博士,副教授,批评家。现任四川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策划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曾担任四川美术学院西方美术史教研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或从业方向为艺术史、现代艺术批评、艺术管理等。

发言题目:《“独断-交往-歧见”:社会剧场的思想史渊源》

发言纲要: 从现代主义到极少主义,从极少主义到社会介入式的“社会剧场”,表征着一种不断批判、反思的艺术立场。但背后仍可以找到清晰的,可与之进行呼应的思想史线索。从宏观视角来看,艺术思想是大思想史的组成部分,也难以跳出思想史渊源而独自生效。艺术社会剧场意味着对自律的现代主义艺术的超越,“交往理性”又分明表征出对独断的个体理性的扬弃。但交往理性并不意味着“稳固”的合法性,合法性往往是在受到批判的“晃动”中得以不断“沉积”的。“独断—交往—歧见”意味着一种不断批判而持续保持张力的思想结构。

 

宋振

1983年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总体艺术工作室,现居杭州。
个展:
2011年,错位的共鸣腔(共同体艺术空间,杭州)
2006年,又是一场吆喝(红门局一号,杭州)

发言题目:《〈五水共治: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艺术实验》

发言纲要:2017年下乡课程,我们以五水共治为主题重访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我们引入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方法,建立学生对京杭大运河治水的社会和历史意识,引导学生从视觉文化生产的角度理解艺术创作与社会生产、人文生活的关系,以使学生不停留在个性、创造力、形式与内容这类传统美学争论。

这次课程为期1个月,课程安排15天调研,15天创作。我们要求学生从文献研究及现场调研中梳理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五水共治历年治理成果,并要求他们跨越学科的限制,从广阔的文化框架中定位、分析及表现研究对象。

 

钟飙

1968年生于重庆,199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在12个国家先后举办过23次个展,出版6部个人专辑,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钟飙先后与多家品牌跨界合作,2005年港龙航空以其作品推出全新品牌形象,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与大众文化结合早期的著名案例,2016年登录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幕。曾获上海世博会2010中国年度创新艺术人物,2016《罗博报告》中国年度艺术家。

发言题目:《无中生有——从潜在到现实的能量转换》

发言纲要:从参展作品“信息岛”说起,结合钟飙近年来的作品,阐释出背后对于时间和空间、潜在与现实的思考,以及讲述这些思考所建构的意义系统是如何作用于创作行为的。

 

周彦华

哲学博士,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视觉研究中心副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艺术人类学博士候选人,美国当代人文艺术研究协会会员(ASAP),美国学院艺术学会会员(CAA),全美中国研究协会会员(AASC),重庆雕塑家协会会员。主要运用艺术史、哲学和人类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从事当代艺术研究,目前研究课题为中国当代乡村参与式艺术实践理论。承担国家社科、重庆市社科、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等项目基金。出版专著《艺术的介入》。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篇,并多次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地参加国际学术论坛。

发言题目:《羊磴的乐观——参与式艺术与“情动”的社会剧场》

发言纲要: “情动”(affect)包括人类的感知、情感和情绪等,但又不与它们等同。在斯宾诺莎看来,情动意指一种身体力量的增强和减弱。艺术本身就是一个激发我们身体力量的情动团块(德勒兹)。从情动视角来观察参与式艺术就不难发现,参与式艺术就是通过调动参与者的情动,激发其主体性,通过制造参与的事件,扰动社会感知分配,引领艺术与社会的变革。本文基于参与式艺术个案“羊磴艺术合作社”,试图丛“情动”的立场出发来考察参与式艺术实践。在近四年的田野走访中笔者发现,居住贵州山区的羊磴村民具有一种特有的乐观情绪。而在他们参与外来艺术家在家乡开展的艺术活动时,这种乐观情绪被逐渐外化,成为一种积极的日常生活模式和生存哲学。我将这种乐观称为“羊磴的乐观”。本文围绕“羊磴的乐观”这一情动现象,考察三个问题:1)这种乐观的生产机制是什么;2)参与式艺术如何促进“乐观”的生产;3)在参与式艺术实践中,这种“乐观”如何通过建构一个情动的社会剧场,来激发艺术家和参与者双方的主体性。

 

段君

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副秘书长。现任教于北京理工大学,兼内蒙古大学客座教授。1982年出生于湖北省荆州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毕业。曾任白盒子艺术馆(北京)副馆长。近年曾策划展览“依于仁,游于艺——21位中国艺术家非代表作品展”、“暗能量:琴嘎”、 “十分之一秒:芬·马六明”、 “钻木取水:宋永红”、 “你躲不掉的 —— 当代艺术与宿命”、 “贩夫走卒——当代艺术的市井现象”等。曾联合策划展览“陌生的亚洲:第二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 “三界外——观念的绝对化”等。曾举办“段君对话马六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行为艺术”(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当代艺术的物质性话语与修辞转向”(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中国古代肖像画与相面术”(德国法兰克福奥芬巴赫艺术大学)、 “2009年以来展览模式的变革”(广州美术学院)等演讲和对话。出版著作:《20世纪90年代北京东村行为艺术》,香港四季出版社,2016年。

发言题目:《2009年以来展览模式的变革》

发言概要:发言将主要分析2009年以来展览模式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更新和变革,以近年来不同于以往或在策展理念方面有所创新的数场展览为例,谈论当代艺术展览模式的发展,其中发言将重点论及“艺术介入社会空间”类型的展览,并评价展览模式的变革对艺术创作的推动。

 

娄金

1984年10月4日生于贵州遵义,200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中国雕塑家学会会员;重庆市雕塑学会会员。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

发言题目:《从瞎起长到斜起长——“羊磴艺术合作社”的实践》

发言概要:一,关于羊磴的地理历史人文特点、人员现状、民间信仰、经济情况等。二,“羊磴艺术合作社”的发起、资助、成员构成、艺术主张、边缘且开放的发展特点等。三,从瞎起长到斜起长——“羊磴艺术合作社”的在地性,合作特点,困境,斜着长的潜在力、生命力。即:正在进行中的“郭开红”、“木工计划”、“赶场”、“羊磴十二景”、“说事室”、“冯豆花美术馆”、“小春堂”、“警察上岗”、“一个人的全家福”、“届树”等具体项目案例的在地实践,以及羊磴艺术合作社在微信、当地及美术馆的展览、演讲等媒体的传播与交流。

 


 “社会剧场”
 参与与共享
 第五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
 2017.12.22 —— 2018.01.26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开幕式时间
 2017.12.22 15:30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一楼大厅

 “社会剧场”——第五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
 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7年12月23日
 地点:四川美院行政楼五会议室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