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耀
艺术节的第三日是周六,主展区邮城迎来了本地客流高峰。火车站旁的邮城本是邮局物流运输分拣中心,数字化时代和物流需求的扩张,本来庞大的建筑空间却难以胜任,废弃的场所恰恰为一年一度的电子艺术节提供了优质而经济的场地。今年的电子艺术节已经是在这里举办的第三个年头了。
邮城一层囊括了主要的细密的各种主题展览、START获奖作品展览区域、媒体艺术教育机构、科学机构、合作艺术机构、环形主讲台、圆桌会议区、讲堂、表演区域等。
“自然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媒体艺术”展出了比较有代表性甚至很多具有挑衅意味的作品。
本届校园展区展出了十五个媒体艺术相关的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利福尼亚分子科学中心、日本筑波大学博士班、丹麦奥尔堡大学、慕尼黑大学艺术教育系、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伦敦艺术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加州帕萨迪纳艺术设计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维也纳理工大学、林茨艺术大学、安东布鲁克纳音乐大学、诶哈根拜格应用科技大学媒体科技与艺术系。下面展示学生展览部分的作品。
“人工亲密展览”(Artificial Intimacy)探讨人工智能带给人类的身体与性的影响。其中有来自巴塞罗那的智能性机器人SAMANTHA、日益开放女性性愉悦感网络分享平台OMGYES、马来西亚女孩的远程亲吻手机壳、对色情电影的机器学习等等。
中午东京新媒体重要媒体艺术常设机构ICC 20周年有个特别对谈。展示了作为日本新媒体发展阵地在推广、办展、运营和社区实践的经验。
在邮城一层还有其他赞助商区域。奥地利本地国家和地区媒体作为赞助商架起来互动式体验式的针对青少年的工作坊。奥地利有机农贸市场也搭起棚子,艺术节的餐饮供应皆满足欧盟Bio要求。
邮城地下借助地势空间和气氛优势,通常展览一批重量级比较大型的作品。这个地下展览名为 POINT ZERO - Human.0 Machine.0 Data.0
媒体艺术前辈佐藤雅彦的一件经典作品,指纹池。
台湾艺术家王连盛讽刺台湾教育制度的作品
瑞士兄弟搭档Cod Art的巨型不规则运动声物Nyloïd
日本艺术家的不可读机器绘文字
身体媒体艺术家艾米卡丽( Amy Karle)从自己骨骼提取干细胞,借助生物3D打印,复刻出一个手的模型。
日本艺术加Zoe式投影动画作品
澳洲艺术家罗伯特的数据分离(Data Stratification by Robert Andrew)
香港艺术家的低音喇叭拆解中文字忐忑
俄国艺术家:vtol:近作until I die抽自己血发电发生进而变为血的合成器
邮城外有三个重要的论坛,一个是数字声音和混种艺术单元艺术家座谈分享会,第二个是拓展动画(Expanded Animation)论坛,第三个是声音表演与在山腰的林茨地标安东布鲁克纳音乐学院。今年数字声音金尼卡归属一个加拿大比利时二人组合,他们在众筹平台获得支持,前往东南亚诸国,系统性地记录了东南亚声音艺术的景观和氛围,著书出版,挑战欧美日为主导的声音艺术生态圈,反应了殖民文化和地缘政治下被忽略的文化人类。他们的书名为 Not Your World Music: Noise In South East Asia 。下载链接(https://independent.academia.edu/noiseinsoutheastasia)该书成为重要的东南亚后殖民声音艺术记录与人类学文献。
获奖作品甘美朗巫师(Gamelan Wizard)将印度尼西亚传统民族音乐和弹珠游戏结合,颇有异域宗教色彩。
拓展动画(Expanded Animation)论坛中邀请到了重磅级的媒体理论家满诺维奇(Lev Manovich),呈现了他最近借助人工智能进行关于Instagram的视觉研究。
傍晚,多瑙河畔上演林茨最大规模的户外戏剧舞台与烟火表演Klangwolke。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