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策展档案 > [现场]三个屋子:青年媒体艺术家国际巡展 提名展

[现场]三个屋子:青年媒体艺术家国际巡展 提名展

2017-05-22 17:20:34 来源: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作者: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杨健《传感器之林》,装置表演,2008-2017
家具、电器、植物、传感器;尺寸可变

▲ 王郁洋《无题——柏拉图的立方体》,装置,2017
铝合金、PC材料、电子设备、尼龙材料、发光二极管
400cmx400cmx400cm

▲ 徐文恺《双重》,装置,2016
LED、PVC卷材,尺寸可变

▲ 张炜《广场》,定格动画,11分11秒,2017

▲ 王新一《英雄无色》,录像装置,2016

▲ 苗颖《困难的GIF-无困难》,GIF动画装置,298cmx8cmx241cm,2016

▲ 邓悦君《鸢尾科N0.1》,装置,2016
光伏电池、导电胶带、木质框架、黄铜、吕亚克力、电机
153cmx153cmx10cm;160cmx46cmx15cm

 

▲ 张乐华《庐山恋地狱公路》,绘画&影像,270cmx640cm,2017

▲ 陆扬《陆扬妄想曼陀罗》,单频录像,16分27秒,2015

▲ 沈莘《巨人的肩膀》,四屏录像装置,91分21秒,2015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三个屋子:青年媒体艺术家国际巡展 提名展

提名人:耿建翌、鲁明军、孙冬冬、王辛
艺术家:邓悦君、陆扬、苗颖、沈莘、王郁洋、王新一、徐文恺、杨健、张乐华、张炜

开幕时间:2017年3月17日
展览时间:2017年3月17-2017年5月12日(周一周二闭馆)
展览地址: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联合主办: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ZKM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白南准艺术中心 

“三个屋子”项目通过展览、驻留及其它相关项目或活动来支持年轻一代新晋媒体艺术家。该项目以中国、德国与韩国的新媒体艺术生态为基础,通过推广青年艺术家在该领域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构建全球性新媒体艺术家文献档案库。此外,项目还将通过推广媒体艺术相关研究与教育的系列活动,致力于在专业领域与公众之间建立起双向沟通的机制,创造有机、联合的国际社区。

此次展览呈现由四位提名人——耿建翌、鲁明军、孙冬冬和王辛分别提名所组成的10位青年媒体艺术家的创作,包括邓悦君、陆扬、苗颖、沈莘、王郁洋、王新一、徐文恺、杨健、张乐华及张炜。作品以动态雕塑、表演装置、录像以及网络艺术等形式分布于CAC展厅,勾勒出当前国内媒体艺术创作生态之一隅。展览还将配合以形式多样的公共教育活动,以进一步激发并回应当前媒体技术 与艺术创造新潜能等话题。

“三个屋子”由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中国)联合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ZKM︱德国)和白 南准艺术中心(NJPAC︱韩国)共同发起。

 

▲左起:CAC艺术指导张尕、提名人孙冬冬、艺术家王郁洋、王新一、张炜、邓悦君、张乐华、徐文恺、杨健、陆扬 

▲ 座谈会现场

 

▼ 艺术家简介

邓悦君
1986年出生于广东云浮。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学士,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硕士。 目前的创作媒介包括机械互动装置、水墨动画、声音装置等。生活工作于杭州。
http://yuedream.net

张乐华
1985年生于中国上海,现生活和工作于中国上海和西班牙。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他的作品结合了绘画、影像和表演。张乐华善于在日常生活的不经意处敏锐而机巧地抓住雏形,在不经意处给出一片天地。他的作品给人以随意的印象,甚至于夹带着轻佻的假象,所有这些应该说都是“有意而为之的”,这也是张乐华作品潜在逻辑的一部分。

张炜
独立实验动画艺术家,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2008年毕业后开始了实验动画的创作和探索,尝试用绘画、摄影、照片拼贴等多种语言和影像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念。现 今转向定格动画和剧场表演的制作和研究。

苗颖
生于上海。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弗莱德艺术设计学院电子综合艺术专业,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和纽约。苗颖尝试探讨因特网、局域网和智能手机等主流媒介的可能性,以及科技在再现现实的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政治,美学和时代感知。
http://www.thedeadpixelofmyeye.com

沈莘
1990年生于成都,工作生活于伦敦。她的创作通过探索影像及事件来实现。在她的作品中,创作以及观看的时间共同构建了诸多可能性,将不可再现的、不可消化的和无关联的,转变为当下和在场。艺术家通过检视在社会政治权力结构中,主体循环所需要的技术和所产生的效应去探索这些主题。对于沈莘来说,解构占统治地位的结构,意味着致力于全面地呈现作品中自反性的复杂特征,呈现情感、价值判断和伦理在个体及群体层面的循环运动。
http://www.shenxin.info

aaajiao
是徐文恺的网络化名,aaajiao代表他作为媒体艺术家、自媒体、网络活动家等诸多身份。其 近期的创作中的跨领域协作(建筑、电子音乐、表演、产品设计、医学等)都无疑聚焦于今天消费网络技术、生活于社交媒体中的青年一代。
http://eventstructure.com

王郁洋
出生于1979年,曾经就读于中央美院附中、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现任教于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并在北京居住和创作。王郁洋虽然使用新兴媒介进行创作,却从不强调技术的新奇。他似乎更感兴趣于“过时”的技术、“破坏”美学及物质浪费带来的艺术性。他的作品涉及各种媒介,并充分拓展其内在潜力。他以幽默的、虚构奇观的方式来探究和表述人的身体、经验及认知之间的关系,探讨人造现实、媒体、历史感知与身体认同之间的关系。
http://www.wangyuyang.net

杨健
主要从事录像和装置创作。他分别于2004及2007年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被授予文学学士与文 学硕士学位。目前他生活工作于北京、南京。
http://nationalsilly.weebly.com

陆扬
出生以及生活在上海,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硕士学位。陆扬的工作涉及宗教、生物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医疗科技等层面,并且使用装置、编程、游戏、录像等媒介来展示她的作品。
http://luyang.asia/

王新一
2014年在网上出生。
http://wangnewone.tumblr.com/

 

▼ 提名人简介

耿建翌
1962年出生于河南郑州,198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和生活于杭州。耿建翌是中国最早的观念艺术团体“池社”发起者之一,他的创作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动和发展有着持续性的 影响。2012年,耿建翌获得了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杰出成就奖”。

鲁明军
2011年获得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当代艺术理论及批评研究。鲁明军的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现代及当代美术史及1960年代以来的西方艺术史学。他的近期著作包括《书写与视觉叙事:历史与理论的视野》、《视觉认知与艺术史:福柯、达弥施、 克拉里》及《论绘画的绘画:一种艺术机制与普遍性认知》。2015年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奖助金得奖者。

孙冬冬
生于1977年,2001年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系,2005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外国美术史专业。在校期间,开始涉足中国当代艺术的相关领域,曾参与“首届中国艺术三年 展”(“南京三年展”前身)的展览组织工作,从此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批评写作与展览策划。2005 年进入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任馆长助理,负责筹建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及展览部的工作。2007年入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9年入《艺术界》杂志担任资深编辑,负责学术专题策划与展览评论。2014年受邀担任平丘克艺术基金会“未来世代艺术奖”全球七位初选评选人之一。现为自由策展人与独立撰稿人,现工作与居住于北京。

王辛
策展人,研究者, 现居纽约。硕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美术史系。她于大都会博物馆担任特别展览项目研究员,参与策划展览如《水墨艺术——当代中国之过去作为当下》(2013)。她曾是2014年纽约“当代亚洲艺术周”及其首届特别项目“Field Meeting”副策展人。作为一名独立策展人,她还曾与哥伦比亚大学、亚洲艺术文献库合作组织“大地魔术师与中国:回望二十五年”座谈(2014),在纽约策划了艺术家陆扬纽约首次个展 (2014),并在上海策划了一系列备受批评性赞誉的展览如“银行展:资本万岁”和“银行展:黑特·史特耶尔”( 2 0 1 5 ) 等 。她所撰写的文章常见于展览画册(包括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及出版平台如《艺术论坛》(Artforum)、《万花筒》(Kaleidoscope)、《美国艺术》(Art in America),《Flash Art》、大都会博物馆博客、《Hyperallergic》及《艺术界》(Leap)。目前她正从事在http://afuturism.tumblr.com上创建一个话语文献库,内容是有关当代艺术实践中的亚洲未来主义(Asian futurisms),同时在纽约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现当代艺术博士学位。

 

——————————————————————

关于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成立于2013年,系国内首家致力于媒体艺术之展示、研究/创作及学术交流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通过展览、驻留、奖学金、讲座、工作坊及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出版,CAC为媒体艺术在全球语境中的论述、生产及传播开拓了一个多样化且富有活力的平台。CAC以批判地介入不断改变进而重塑当代经验的媒体技术来推动艺术创新及文化认知。

Established in 2013, Chronus Art Center (CAC) is China’s first nonprofit art organization dedicated to the presentation, research / creation and scholarship of media art. CAC with its exhibitions, residency-oriented fellowships, lectures and workshop programs and through its archiving and publishing initiatives, creates a multifaceted and vibrant platform for the discourse,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media art in a global context. CAC is positioned to advance artistic innovation and cultural awareness by critically engaging with media technologies that are transforming and reshaping contemporary experiences.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