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策展档案 > [现场]K11 X 纽约新美术馆首次合作「我们之后」

[现场]K11 X 纽约新美术馆首次合作「我们之后」

2017-04-07 14:07:53 来源: 上海K11 作者:

 

3月16日,K11 Art Foundation和纽约新美术馆首个在中国举办的大型伙伴项目,聚集了15位艺术家/艺术组合,涵盖6种作品类型的大型展览“我们之后”群展开幕式在上海K11隆重举行。

“我们之后”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来自不同领域的各界名流为了一睹艺术与科技的真正结合,纷纷到场共襄盛举,在本次展览的开幕式现场,云集了各界名流、艺术家、艺术爱好人士及媒体共同见证“我们之后”艺术群展的正式启幕。

人工智能、社交网络、电玩游戏急速兴起,无数虚构拟人的角色由此而生,占据着流行文化与日常生活。这些虚拟角色俨如真人,赋有感情、智慧,甚至可以投射我们内心的价值和信念。人类的寿命有限,但科技发展却是无限。虚拟的身体,也许会变成人类生命的一种延伸。本次「我们之后」的参展艺术家就把他们创造的,一个个注入生命的原创角色带到观众跟前,借着它们审视当下社会现象、透视未来。

在“我们之后”开幕仪式上,艺术家们带来了科技与艺术交汇的全新语境,共同探讨了如何运用代用人物替身和化身去延伸作为人类这概念。“我们之后”检视了艺术家演活的各个根本角色,放大了现今的社会和精神风貌,并推测了未来的状况。

在开幕式上,现代文化企业家、K11及K11 Art Foundation (KAF)创办人郑志刚先生说:“2017年,K11 Art Foundation继续秉持促进中国本土与国际当代艺术交流的使命,在国际合作项目上,进一步扩展版图。这次,我们很荣幸地与纽约新美术馆联手呈现展览《我们之后》。在时代语境中,审视和探讨网络、虚拟世界中人类自我身份的新定义。KAF与纽约新美术馆的合作始于2016年——艺术家程然的驻留项目。这期间,高兴地发现我们与新美术馆秉持着同样的使命,通过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支持和培育新晋优秀艺术家和策展人。新美术馆是一家独一无二的机构。历年来,它通过国际化合作为跨文化提供对话平台,在艺术项目中促进人们对跨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尊重。这也是我们与新美术馆合作展览的原因所在。
 
如今,网络和科技覆盖了我们工作、生活的每个细节和角落。在这个数码时代,或许每个人都以另外一个化身存在于虚拟世界,就如游戏中选定的角色,又比如代替人力或脑力工作的机器人。这次展览我们邀请了15位美国和中国年轻艺术家,以艺术创作共同讨论这一话题。在艺术创作中设计虚拟身份,重新界定人类的范围,探究人们如何在虚拟化身中拓展情感、重拾身份。本次展览,我们衷心感谢纽约新美术馆及其副馆长兼展览总监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Massimiliano Gioni),他的帮助促成了KAF与新美术馆的进一步合作;也要特别感谢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新美术馆策展人兼副总监劳伦·康奈尔(Lauren Cornell)和中国年轻独立策展人陈抱阳,以及所有参展的艺术家;他们与chi K11美术馆团队的紧密合作,为我们呈现了本次精彩的展览。KAF将继续以革新的形式与众多国际美术馆和机构合作。本月底,KAF在香港的艺术空间與MoMA PS1也将以“.COM/.CN”展览延续数码生态的议题,在中西方艺术创作中回应网络时代里衍生出的各种社会行为和思考模式。KAF旨在以系列展览为中国年轻艺术家构建更加活跃而有价值的国际对话平台。”

纽约新美术馆艺术总监Massimiliano Gioni说:“纽约新美术馆十分荣幸能再度于本春季与K11 Art Foundation合作,这是继2016年中国艺术家程然成为驻馆艺术家、继而成功举行展览后的另一伙伴项目。新美术馆一直成功支持艺术家在艺术和科技之间进行创作,而今次我们十分高兴本馆的Lauren Cornell正精于这方面,把新晋跨界的艺术家带到上海,让KAF的使命发扬光大。”

同时,K11与纽约新美术馆艺术总监Massimiliano Gioni共同希望,透过展览,在艺术创作中设计虚拟身份,重新界定人类的范围,探究人们如何在虚拟化身中拓展情感、重拾身份。本次展览引起了人们对科技与艺术之间的诸多见解与探讨,迅速引发了广泛的传播,到场的媒体记者对此次展览寄予了更多的期待,千禧一代认为,“科技”与“艺术”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影响客观世界的一种“本领”。

开幕式结束后,在场嘉宾率先进入《我们之后》展览现场。

在开幕式现场摆设的一台Virtuix Omni跑步机,引来诸多嘉宾的驻足体验,这台跑步机是全方位玩虚拟现实游戏最合适不过的设备,作为一个开创性的道具,用360度的跑步机解决虚拟现实游戏移动,可以往任何方向跑动,而延迟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完善的护具可以充分保护自己不至于从上面摔下来。带着好奇心,嘉宾们在现场开启了一场全身心投入的虚拟现实活动体验,在此次体验中嘉宾们真切体验到高科技的创新与惊艳。在未来,科技在各方面不同领域也延展得更广、更多样性,而当科技碰撞艺术,大家在“我们之后”展览中一窥究竟。

本次展览展题“我们之后”通过雕塑、装置、摄影、录像、现场表演虚拟现实等展览表现形式,全方位呈现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 1.Cécile B. Evans《心之所向》

高清有声色彩视频,定制平台,2016

美籍比利时艺术家Cécile B. Evans的大型卖力录像装置巨作《What the Heart Wants》(2016)是关于名为「亢奋」(Hyper)的女孩,她被形容为「系统」;追纵着她游走在一个称为「After k」的世界,而觉知、软件和硬件均一一在这儿冒起。驻纽约克罗地亚籍艺术家Dora Budor、欧洲艺术二人组JODI、爱沙尼亚籍艺术家Katja Novitskova和日籍艺术家村田武,他们在创作中为不同的对象(或称为一团物料)赋予情感,启发出新科技如何延展生命。“我们之后”整体上呈现艺术家不单只是关注未来,也积极为现今作为人类的概念重新定义。

▼ 2.陈轴《模仿生活》

1小时22分钟,彩色有声视频,2016

同时,陈轴突破性的长篇录像作品《模仿生活》(Life Imitation ,2016)中也在本次展览中将上海日常生活的私密写照,与长篇大论的微信对话,以及一些源自一个无名电玩的情境交织得天衣无缝。林科的录像作品随着他在在线漫游,反映出屏时的习惯和谜思已成为生活质感延伸的一部分。

一系列作品引人深思,让人们更深刻地意识到:艺术挑战科技,而科技启发艺术。艺术与科技之间,是不可拆分的。正如郑志刚先生所说,“我们之后”诱发了中国及国际艺术家的全新对话,以崭新且具有启发性的方法,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前卫实验性艺术家。
 
在这场独具鲜明特色的展览中。“我们之后”探索艺术家们借由虚拟世界的身份标识拓展“人”的概念。随着游戏,人工智能,社交网站的普及,人们能够在生活中扮演更为多样的角色,这也悄然形成了一种流行文化。虚拟世界中的自我、情感、产品乃至虚拟的价值观和信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扩大了我们对可能性的感知。参展艺术家通过雕塑、装置、摄影、表演、视频等地铁多种艺术形式配合虚拟现实技术,呈现他们原创的动画人物,反映当今的社会状况和情感状况,并且展望未来的人类际遇。
 
是由艺术挑战科技,亦或科技启发艺术,总言之,艺术与科技的关系深浅在每人的眼中各有奇妙,“我们之后”群展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前卫实验性艺术家,以崭新且具有启发性的方法,展开了新一轮艺术&科技之间的对话,完成一项惊艳全国的“首要大事”。

 

同时,KAF也非常荣幸邀请到新美术馆策展人、副馆长兼科技与艺术发展总监劳伦·康奈尔(Lauren Cornell), 现代传播集团时尚编辑总监叶晓薇作为此次展览系列论坛讲座的策划人,并于3月16日12:00-15:00,联合助理策展人陈抱阳,参展艺术家陈轴、 Cécile B. Evans、Stewart Uoo、林科、陆杨、李燎、Rachel Rossin、苗颖、尉洪磊等,亲临现场,开展“混合现实 — 数字文化与身份认同 ”学术论坛,就三大主题:"情感的边缘”, “游戏化和虚拟经济” 和“观看方式” 进行讨论,在艺术和科技之间进行充满想像力的探索。而在“我们之后”整个展期内,也将开展一系列艺术讲座,敬请期待。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我们之后》/<After Us>
展览日期:2017年3月17日至5月31日
开放时间:10:00-20:00(19:30停止售票/入场)
策展人:Lauren Cornell (纽约新美术馆科技发展部策展人及副总监)
助理策展人:陈抱阳
地点:上海chi K11美术馆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300号K11购物艺术中心

【售票信息】
网络通票
价值:50元
现场优享票
价值:40元
现场普通票
价值:60元
*参观时间:2017年3月17日起至2017年5月31日
期间任意一天
一人一票,一次入场有效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