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美术馆 > 吕澎: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几个基本问题

吕澎: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几个基本问题

2016-10-03 13:13:04 来源: 《画刊》2014 作者:吕澎

【以下是基于我的经验与目前的判断而提出的几个关于中国(大陆)民营美术馆的问题,考虑到今天的美术馆问题的先决性因素,这里主要针对投资人(赞助人、决策者)方面,而没有涉及管理团队和美术馆事务性问题。】

 ▲ 成都当代美术馆外部景观

美术馆的立项

中国大陆民营美术馆的立项通常与投资人(赞助人、决策者,以下简称“投资人”)的业绩或经营目标发生关系。最为接近动听的理由是,通过美术馆的设立,可以为企业的形象带来一般广告所不能够带来的影响力,并具有“高尚”、“高雅”、“文化”的色彩。但是,所有美术馆的投资人基于自身的企业经营和能力,不会将美术馆作为彻底的公共性质的艺术机构来安排,如果必要,他们很可能把美术馆视为一个尽可能减少支出的盈利机构来要求,直至美术馆的性质发生根本转变,甚至停止。

事实上,在新的时期,国家相关文化艺术的制度安排严重缺乏,企业独立建立美术馆的条件远不具备,由于大多数美术馆的建立是企业与政府合作的结果,当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谈判失败,或者交易结束,美术馆的建与不建,专业与不专业,持续与不持续就变成了大问题。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美术馆是一个之于社会的合法托词,前者可能是官员为了政绩,因此不会真正关心美术馆的专业性发展,如果可能还希望美术馆能够满足政府宣传的其他要求;后者几乎是将因此带来的投资项目放在首位,很难对美术馆的长期发展给出事前的预算准备与最终的承诺。开馆之后,当美术馆需要真正的持续发展和专业建设之时,也就是美术馆逐渐变为画廊并减少专业投入之日,直至投资人要求管理团队自负盈亏。

决策者与投资人的态度与习惯

希望美术馆的投资人建立美术馆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实现一个专业而具有永续的艺术公益机构,希望他们在经费方面为美术馆的不断展览、收藏的专业性、学术研究、公共教育方面毫不间断地稳定给予支持,至少在今天,是困难的。原因有:

1.缺乏基本的制度性支持,国家在文化艺术领域里的制度性安排远远不能够适应今天社会对文化艺术发展的要求,即便设置了各项基金,也会因为制度上的原因而使基金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2. 企业领导人对美术馆事业的认同与认识程度仍然不够,相信已建并投入使用的美术馆的决策者仅仅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心理状态下从事这项事业的,这让人怀疑他们是否真正具备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的意愿、决心和能力;

3.企业的经营能力与水平导致对美术馆经费的持续支付的可能性,究竟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有条件建立美术馆没有一个定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企业资金紧张,美术馆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受到影响,直至美术馆空间彻底转向;

4.投资人对美术馆管理团队的认可与调适能力。通常认为在中国大陆很难找到一个称职的馆长。的确,国外专家缺乏中国语境的经验;国内的批评家根本没有管理经验;艺术专门学校也没有培养这类专业人员,但是,无论如何,艺术领域里的专家仍然是未来美术馆馆长的主要来源。募集资金的能力、专业方面的经验以及学术领域的判断,都只能够在过程中积累。

由于知识背景、意识习惯、道德色彩、兴趣倾向以及理想目标的原因,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企业家难以适应美术馆专业发展的要求,他们缺乏美术史知识、在文化赞助上不可避免地带上经营投资的惯习,在社会公益事业的认识上少有成熟,并且年龄与生理条件决定了他们改变观念的难度,因此,中国民营美术馆的成熟需要七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出生的企业家。今天,我们能够做的是尽可能降低投资人的不良惯习与错误的决定。根本性的改变还需要三代人的时间。

美术馆的建设

事实上,美术馆的物理建设仍然是需要专业的思想与事先的定位去指导的。在大多数人看来,美术馆仅仅被视为一个提供展览艺术品的空间,其规模大小仅仅与资金的多少有关。但是,有若干问题需要一开始就要根据定位想明白:展览空间的技术与艺术要求,相关联的空间配套(库房、书店、餐厅、报告厅、公共教育空间、多功能空间),设备的专业性(符合定位的技术指标)与前瞻性,如此等等。在美术馆的投资与建设过程中,投入规模、设计思想、成本标准、技术要求,都是不断遭遇的问题,直至今天,中国大陆还没有一座美术馆是理性并专业地建立起来的,在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在事先没有确定的各项事务中出现反复与调整,修改,直至妥协于变异。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投资人事先没有与专门家科学地确定与落实定位、规划、专业指导、管理准备(他们寻找了顾问,但是这些顾问的意见仅仅是参考,他们没有去事先确定馆长,并将规划设计的统领工作交给馆长,最终,是投资人决定了美术馆的大多数问题)。事实上,直到今天,没有一间美术馆是在确定了专业馆长之后,在馆长领导的团队下建设完成的。结果,美术馆在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始终遭遇问题与遗憾。投资人(赞助人)不时回应说,馆长不一定懂得物理意义上的建设(似乎这是一个房地产的项目),可是,馆长对美术馆的基本要求是美术馆规划设计建设的最需要尊重的意见,如果仅仅限于投资人的房地产经验或者馆长的意见被拆分之后加以零敲碎打的利用,其结果是出现各方都不满意的物理现场。

事实上,美术馆的规模、配套要求、技术要求以及管理要求,统统是依据定位以及为之提供的资源条件而进行的,没有作为前提的理性安排,就没有后续的科学结果。这个教训几乎是必须尽快予以高度重视和给予解决的。

美术馆的管理

聘请专业的馆长是普遍的共识,但是,由于中国今天的特殊语境,一个合适的馆长的寻找的确是困难的。但是,这不等于说由于缺乏专业的馆长,就只好先由投资人(来代替),这仿佛是说,这是一个务实而权宜之计。但事实上,投资人(赞助人)的非专业的指挥与管理,除了能够保证他(或者她)能够了解并控制在美术馆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或者资金的流向,却几乎难以使美术馆的专业性得到保证。说到底,除开“虚荣心”不能够给予讨论外,投资人关心的仍然是自己的资金、特殊利益以及自以为是的“专业”问题。但是,没有任何历史与现实的例子能够说明投资人担任馆长是合适的与必要的。中国大陆的美术馆建设通常与企业同政府之间有千丝万缕的瓜葛,所以,投资人往往强调了他们在协调政府与各个资源的不可替代性,这些协调工作不是所谓的专家们能够做到的。这个具体的原因可以给予人们重视,但是,这不是让自己替代专门家担当馆长的充足的理由,工作上的分工与协调可以用别的方法去解决,树立董事会(理事会)决策下的馆长负责制才是显而易见的正路。坦率地说,不能够用“中国特色”去替代基本的专业性,倘若条件不成熟,是可以推迟甚至终止美术馆项目建设的。

美术馆的目标

一个美术馆的未来目标是因投资人而异的,每个美术馆的投资人对美术馆的目标都有自己的设想与安排。那些仅仅是先做了美术馆再来看未来如何的企业领导人,不是缺乏理性思考,就是没有把美术馆当回事。

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证据表明中国今天的民营美术馆的决策者是希望将自己的美术馆建设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个不断走向专业与富有经验的公益文化艺术机构,更多的情况是,让自己的收藏与投资有一个充分的展示空间,以便让社会了解他们的“艺术财富”。对于他们来说,次要的,但重要的作用还包括通过美术馆来满足政府要求的一些事务,以便保持与政府的良好的关系,实现自己的企业(当然也包括美术馆)的其他目标,更不用说通过美术馆的名声来促成自己经营上的收益。

如果说对一个美术馆的专业性水平要有一个基本的量化评估分类,展览活动、专业收藏、学术研究、公共教育应该分别占有25分,合计100分,而不是硬件的规模与堂皇。事实上,500平方米的空间也有可能达到100分的美术馆标准,50000平方米的美术馆有可能是非常业余的。

展览活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收藏(通常用常设厅来实现),而要不断地举办定位下的不限于自己收藏的艺术展览,换句话说,这里有20分属于新展览的质量;基于展览的专业性来看,仅仅限于收藏的展览一般是历史博物馆与古代艺术博物馆的功能。当代艺术的美术馆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不限于自身收藏的艺术展览来推动艺术的发展。任何仅仅展示自己的收藏(还不用说收藏本身还存在着太多的问题)的空间是难以称谓美术馆的。

当然,我们关注的重点是,该美术馆的展览是否在自己的特殊定位下进行的具有学术水准的展览计划与安排,以及展览的呈现。

专业收藏:收藏的规模的确属于收藏的一个指标,但是,收藏的专业性仍然占有20分的地位。收藏总是有限的,这决定了收藏的规模不能够定量,但是,收藏的方向与范围以及艺术史水平却是可以判断的。所谓收藏的专业性包括:定位明确、相对完整或具有代表性、历史性品质。

学术研究:直到今天,中国民营美术馆也几乎很少在学术研究上使用太多的资金。文字与图片的出版物差不多只与展览图录有关,专业的学术研究、编辑与出版项目少之又少,即便自己的收藏,也没有进行非常专业的学术整理。事实上,学术研究这个部分需要时间与金钱,终归是需要成本,而我们的美术馆在这方面还谈不上投入。不同机构在资料与文献上虽有不同程度的整理与分类,但是,深入的研究课题及其成果微乎其微。说到底是钱的问题,美术馆的投资人显然没有重视这个方面,因为学术研究不能够为他们带来直接收益,而只能永无止境地消耗资金,他们会说:美术馆不是研究机构,没有更多的经费花在研究上面,但是他们愿意用数百万、数千万、上亿的资金去够买一件艺术品。他们没有太多的思考:那些放在仓库里的艺术品究竟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成为真正的艺术品并具有不菲的价格与价值?事实上,缺乏学术整理和研究证明的“艺术品”的价值是可疑的,这个常识被泛泛而论以及媒体的炒作表面的热闹给遮蔽了,仿佛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就此而言,这个25分是很多美术馆得不到的。

公共教育:公共教育是美术馆的重要功能之一,在很大程度上讲,没有公共教育的设计与安排,美术馆是不能够成立的。公共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将美术馆的收藏品、展览以及其他艺术活动的知识、内容以及意义传递给社会,而远远不止于让更多的观众来观看展览。公共教育不仅要传递已经有的信息,还要通过不同的形式生产知识,让已经有的价值衍生出新的价值。展览讲座,专题讨论,学者演讲,交流活动,任何形式的公共教育都是为了传播知识、创造知识以及建立价值体系。的确,美术馆是树立价值,传播特定价值观的机构,正是价值观,决定了美术馆在所在城市以及行业中的地位与作用。缺乏独特立场与价值观的美术馆不符合这个国家的文化建设与未来精神文明的发展,因此,公共教育是美术馆必须的事业,是不能够削弱和轻视的。而这所有的一切是需要投资人准备资金的。

最后,补充一个基本的意见:关于理想与价值观问题

建立美术馆是一个趋势,这意味着无论出自什么原因,政府、社会、人们开始关注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实际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精神生活始终受到意识形态差异导致的冲突、干扰与影响,因此,建设美术馆不同于任何以经营目标为主体的项目,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一种理想与落实一种价值观,以便让精神生活有一个健康和符合人类文明要求的丰富与发展。因此,建立美术馆我们将面对如下几个问题:

什么是我们定位美术馆的价值观基础?
什么是我们今天和未来的艺术标准?
什么是我们所要推崇的艺术?
什么是我们处理艺术形式、艺术观念差异的方法与路径?
什么是我们保护、完善新兴事物(美术馆)的合理制度?

中国美术馆的建设正经历着从无到有,从旧制度到新制度,从惯习到革新的历史阶段,国外美术馆的大量知识与经验有利于我们参照,但中国美术馆又遭遇着与国外的美术馆相似的一些问题(如资金来源与未来经营与管理模式的建立),这需要投资人要有充分的认识与思想准备,需要你们具备从事美术馆事业的真正理想,并十分冷静地思考:什么是自己从事这个事业的价值观基础?理想需要算账,但是仅仅是从投入与产出算账的角度来看待美术馆这个事业是荒唐的。无疑,从事房地产与金融行业的事业虽然同样需要相应的职业道德,但是,这与明确人文价值观去建设自己的美术馆仍然有巨大的不同。

概括地说,作为文化艺术事业的美术馆,推崇、收藏、研究、展示什么样的艺术,与决策者、投资人、操作者的价值观紧密相连,如果仅仅是因为投资艺术可以带来金钱方面的收益,则大可不必建立一个要命的美术馆,只需修建一个仓库和在电脑里建立一个文件档案夹就可以了。这些如此简单的道理谁都会说,但是,完全按照这些简单的道理做美术馆的人在中国(大陆)目前一个都没有。基于这个判断,我的看法是:在如火如荼的美术馆运动中,没有树立理想与明确价值观的人,最好的应对是不做,而不是做;已经在做的就不要坚持,而是放弃。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